一种三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053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桶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容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桶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

目前,公告号为CN2057004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催化反应的双桶反应釜,它包括反应釜本体、用于支撑反应釜的反应釜支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的反应釜套筒、放置于反应釜套筒内的球形多孔介质和搅拌器;搅拌器包括伺服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搅拌桨位于反应釜套筒内。反应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反应釜套筒中,并与反应釜套筒中的球形多孔介质接触加速反应,随着进料管中的物料不断进入反应釜套筒中,反应釜套筒内的物料满溢后流入釜体内进行第二次反应,反应完毕后从出料管排出。

但上述双桶反应釜的进料口位于反应釜套筒上方,反应物质从上方流入反应釜套筒中,当反应釜套筒中的反应物充满后溢出,此时刚从进料口流入未反应的物质因反应釜套筒满溢而无法全部流进反应釜套筒,一部分会随着溢出的物料一起溢出进入反应釜本体中,从而无法与球形多孔介质接触,使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速度慢,导致反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三桶反应釜,具有使球型多孔介质与更多的物料充分接触而提高了反应效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桶反应釜,包括釜体、套置于釜体外侧的夹套、固定连接于釜体内部的套筒、与套筒呈同轴设置的搅拌器和设置于釜体顶部的进料管,所述釜体底端设有向下倾斜的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至少有两根,所述套筒内设有球型多孔介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部底端与套筒内部靠近底端的一端连通,所述导向筒上端高于套筒的上端,所述进料管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导向筒上方,所述搅拌器置于导向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从进料管流入导向筒内,再从导向筒内部底端流到套筒内部底端,因导向筒上端高于套筒的上端,当反应套筒内物料因过满溢出时,导向筒还没有被物料装满,使物料从导向筒流入套筒内部底端,又从套筒内部底端流向套筒上端并溢出,使更多的物料与球型多孔介质接触,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的反应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两端开口且与套筒呈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筒底端与套筒内部底端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筒内的物料可以经从导向筒好套筒之间的间隙处流入套筒内,使导向筒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器包括设置于釜体顶部的电机、一端与电机主轴连接的搅拌轴和固定连接于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以搅拌轴转动方向螺旋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搅拌桨随着搅拌轴转动时,搅拌桨将使反应套筒内的物料受到向上的力,而物料总体流动方向为向下,搅动物料使物料相对流动,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充分,加快的反应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底部设有圆锥形的凸块,所述凸块与套筒呈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下流动的物料与凸块的圆锥面接触后向流向导向筒和套筒底端内壁之间的间隙,使物料有序的流出导向筒,启到了导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套筒底部设有启闭开口的内盖,所述内盖与凸块呈固定连接,所述内盖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下端穿过釜体底部且与釜体呈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结束后,从反应釜外通过连杆便可以将内盖拆卸下来,可打开内盖将套筒内的物料卸出,从开口处流到釜体内,然后从出料管卸出,方便卸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呈圆柱形且侧壁设有螺纹,所述开口为与内盖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内盖便可以将内盖拆卸下来,即到达了密封的目的又便于内盖拆卸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底端设有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省力的转动连杆,使内盖拆卸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球型多孔介质设置于导向筒内,所述导向筒内靠近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网孔大于球型多孔介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了球型多孔介质从开口中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上端设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导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釜体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导向筒固定连接于釜体顶部,不会干涉到物料的流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使更多的物料与球形多孔介质更加充分接触,使物料反应更加充分,加快了反应速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其二:内盖拆卸更加方便省力,使卸料更加方便,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釜体;11、进料管;111、进料口;12、出料管;2、夹套;21、进水口;22、出水口;3、支架;4、搅拌器;41、电机;42、搅拌轴;43、搅拌叶片;5、套筒;51、开口;52、凸块;53、连杆;54、转盘;55、内盖;56、连接杆;6、导向筒;61、过滤网;62、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三桶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釜体1、用于支撑釜体1的支架3和套置于釜体1外侧的夹套2,其中支架3固定连接于夹套2下方,夹套2下端设有进水口21,夹套2的上端设有出水口22,通过进水口21向夹套2内通水,通过控制水的温度间接控制釜体1内部的温度。

如图2所示,反应釜还包括有与釜体1呈同轴设置的套筒5、设置于釜体1顶部两根进料管11、以及置于套筒5内且两端开口51的导向筒6,其中套筒5与釜体1之间周向设有用于固定套筒5的连接杆56;导向筒6与套筒5呈同轴设置,导向筒6上端周向固定连接有四根拉杆62,拉杆62上端固定连接于釜体6上端内壁上,导向筒6底端与套筒5内部底面之间留有间隙,导向筒6顶端高于套筒5的顶端,导向筒6内装有球型多孔介质;导向筒6下端内部设有过滤网61,过滤网61上的网孔小于球型多孔介质,以阻挡球型多孔介质,使球型多孔介质保留在导向筒6内。

进料管11一端设有进料口111,进料管11靠近进料口111一端向导向筒6内弯曲;在进料时,物料从进料管11流入反应釜,从进料口111向下流到导向筒6内,再从导向筒6底端与套筒5底端之间的间隙流到套筒5内,因导向筒6顶端高于套筒5的顶端,从而当套筒5内物料因过满溢出时,导向筒6还没有被物料装满,物料从导向筒6流入套筒5内部底端,又从套筒5内部底端向套筒5上端流动然后溢出进入釜体1内部,使尽可能多的物料与球型多孔介质充分接触,加快的反应速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为了使导向筒6内的物料有序的流动,在套筒5底部设有锥形的凸块52,启到导向分流的效果。反应完成后,为了可以将套筒5中的物料排出,在套筒5底部设有开口51,并在套筒5底部螺纹连接有启闭开口51的内盖55,内盖55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凸块52的底端,两者呈一体成型。内盖55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杆53,连杆53下端穿过釜体1底部;卸料时,转动连杆53带动内盖55转动,将内盖55从套筒5底部拆卸,从而使开口51打开,套筒5内的物料流到釜体1中,之后从出料管12流出;为了使连杆53转动时更加省力,在连杆53远离内盖55的一端设有转盘54。

为了使物料之间充分接触,反应釜还包括有与釜体1呈同轴设置的搅拌器4,搅拌器4包括固定连接于釜体1顶部的电机41、一端与连接电机41主轴连接的搅拌轴42和固定连接于搅拌轴42的搅拌叶片43,其中搅拌轴42设置于导向筒6内,搅拌叶片43和搅拌轴42皆不与过滤网61接触。搅拌叶片43以搅拌轴42转动方向螺旋向下,当搅拌叶片43随着搅拌轴42转动时,搅拌叶片43将使套筒5内的物料受到向上的力,而物料总体从上往下流到,搅动物料使物料形成相对流动,使物料混合的更加充分,加快的反应速度。

具体工作方式:从两个进料管11中输送不同的物料进入导向筒6中,两者受到搅拌叶片43搅拌的作用两种物料混合并开始反应,并且与导向筒6内的球型多孔介质接触以加速反应。因搅拌叶片43转动使物料在导向筒9内形成相对流动,物料与球型多孔介质接触更加充分。物料受到凸块52的作用,向套筒5两侧有序流动,并通过导向筒6下端和套筒5底端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导向筒6,进入套筒5内;因导向筒6上端高于套筒5的上端,当套筒5内物料因过满溢出时,导向筒6还没有被物料装满;反应充分完成后,转动转盘54使连杆53转动,连杆53带动内盖55转动,将内盖55从套筒5底部拆卸,从而打开开口51使套筒5内的物料流到釜体1中,之后从出料管12流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