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微孔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114发布日期:2019-04-16 23:3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方形微孔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方形微孔过滤机。



背景技术:

膜的过滤是固液分离技术,它是以膜孔把液体滤过,将液体中杂质截留,而没有化学变化,处理简易的技术。在医药领域中,其主要应用于原料药、药用溶剂、注射用水、针剂的过滤。

现有的微孔过滤机大多为圆筒结构,在圆筒结构内用微孔过滤膜隔开,液体从微孔过滤膜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流出,并将杂质截留。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微孔过滤膜成品为长条形或方形结构,将微孔过滤膜安装在过滤机内时,还需要对微孔过滤膜根据圆筒内径尺寸进行裁剪,最终得到圆形微孔过滤膜,再将裁好的微孔过滤膜进行后续安装,这增加了在安装时的工作难度。即便是市场上有圆形过滤膜,也是由长条形或方形的过滤膜裁剪而得。另外,目前圆筒式微孔过滤机的结构较为复杂,设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和过滤效果好的方形微孔过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方形微孔过滤机,包括支架、下承板、上压板和过滤膜,所述下承板和所述上压板均呈方形结构,所述下承板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所述上压板的一边与下承板的一边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压板的另一边与下承板的另一边通过快拆组件锁紧连接,所述下承板的上表面开有滤后槽,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开有滤前槽,所述过滤膜的边缘密封固定在下承板与上压板之间,所述滤后槽与过滤膜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滤后容腔,所述滤前槽与过滤膜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滤前容腔,所述下承板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与滤后容腔内部连通的出液接头,所述上压板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与滤前容腔内部连通的进液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下承板的上表面内侧开有承板密封槽,该承板密封槽内装填有承板密封圈,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内侧开有压板密封槽,该压板密封槽内装填有压板密封圈,通过快拆组件锁紧时,承板密封圈与压板密封圈上下对齐,并夹紧过滤膜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组件包括带耳螺栓,所述下承板的边缘开有螺纹盲孔,所述上压板的边缘开有通孔,所述带耳螺栓穿过通孔,并锁紧于螺纹盲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快拆组件包括带销螺杆和带耳螺母,所述下承板的边缘处开有向外侧开口的转槽,所述上压板的边缘处开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槽,所述带销螺杆的下端铰接在转槽内,所述带销螺杆能够沿转槽的开口方向转动,锁紧时,所述带销螺杆卡入开口槽内,并用带耳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下承板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液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上压板的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为方形的微孔过滤机,购买回来的过滤膜若为方形,则可直接进行安装,若为长条形,则只需进行简单直线裁剪即可进行安装,下承板与上压板铰接相连,并且设置快拆组件,可快速将上压板与下承板分开,并完成安装。

2、本实用新型在上压板和下承板上分别开有密封槽,并在密封槽内装填密封圈,在压装固定时,过滤膜夹紧于上下两侧的密封圈之间,在过滤时,液体不会从上压板与下承板之间的缝隙泄漏,从而确保过滤质量。

3、在过滤膜的两侧设有容腔,使得液体在进入滤前容腔后有一个缓冲作用,在进入滤后容腔后也有一个缓冲作用,液体不会直接从进液接头进入过滤膜,同时保证过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增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下承板,3-上压板,4-铰链,5-滤后槽,6-滤前槽,7-出液接头,8-进液接头,9-承板密封槽,10-承板密封圈,11-压板密封圈,12-带耳螺栓,13-带销螺杆,14-转槽,15-开口槽,16-带耳螺母,17-过滤膜,,18-压板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方形微孔过滤机,包括支架1、下承板2、上压板3和过滤膜17,所述下承板2和所述上压板3均呈方形结构,下承板2和上压板3的尺寸与过滤膜17的原始尺寸相匹配,所述下承板2固定在支架1的顶部,所述上压板3的一边与下承板2的一边通过铰链4连接,所述上压板3的另一边与下承板2的另一边通过快拆组件锁紧连接,所述下承板2的上表面开有滤后槽5,所述上压板3的下表面开有滤前槽6,所述过滤膜17的边缘密封固定在下承板2与上压板3之间,所述滤后槽5与过滤膜17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滤后容腔,所述滤前槽6与过滤膜17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滤前容腔,所述下承板2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与滤后容腔内部连通的出液接头7,所述上压板3的中心位置安装有与滤前容腔内部连通的进液接头8。

进一步地,所述下承板2的上表面内侧开有承板密封槽9,该承板密封槽9内装填有承板密封圈10,所述上压板3的下表面内侧开有压板密封槽18,该压板密封槽18内装填有压板密封圈11,通过快拆组件锁紧时,承板密封圈10与压板密封圈11上下对齐,并夹紧过滤膜17的边缘。比如过滤膜17的原始尺寸为1000mm*1000mm,那么承板密封槽9和压板密封槽18的尺寸略小于过滤膜17的原始尺寸,比如950mm*950mm,使得承板密封圈10和压板密封圈10刚好能够压紧过滤膜17。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接头7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下承板2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液接头8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上压板3的中心位置。螺纹配合的出液接头7和进液接头8,其拆装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接不同直径的进液管或出液管。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快拆组件包括带耳螺栓12,所述下承板2的边缘开有螺纹盲孔,所述上压板3的边缘开有通孔,所述带耳螺栓12穿过通孔,并锁紧于螺纹盲孔内。带耳螺栓12的锁紧行程不用太长,带耳螺栓12锁入螺纹盲孔的部分的长度为5~10mm即可,锁紧时,将带耳螺栓12从通孔穿过,锁入螺纹盲孔内,直至上压板3与下承板2密封压紧,拆开时,将带耳螺栓12反向旋出,直至带耳螺栓12与螺纹盲孔脱离配合关系,即可实现打开操作。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快拆组件的结构不同,所述快拆组件包括带销螺杆13和带耳螺母16,所述下承板2的边缘处开有向外侧开口的转槽14,所述上压板3的边缘处开有向外侧开口的开口槽15,所述带销螺杆13的下端铰接在转槽14内,所述带销螺杆13能够沿转槽14的开口方向转动,锁紧时,所述带销螺杆13卡入开口槽15内,并用带耳螺母16锁紧。转槽14和开口槽15的开口大小均略大于带销螺杆13的直径,使得带销螺杆13可自由地在转槽14和开口槽15内转动。锁紧时,将带销螺杆13卡入开口槽15内,将带耳螺母16与带销螺杆13的上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直至上压板3与下承板2密封压紧,拆开时,将带耳螺母16反向旋转,使得带销螺杆13刚好能脱离开口槽15即可,然后将带销螺杆13开口槽15的开口方向扳动,使得带耳螺母16脱离开口槽15的上表面,接触压紧配合,即可实现打开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进液管与进液接头8连接,出液管与出液接头7连接,打开上压板3,将备好的过滤膜17置于下承板2的中心位置,确保过滤膜17的边缘压过承板密封圈10,将上压板3盖在下承板2上,此时压板密封圈11和承板密封圈10将过滤膜17夹紧,通过快拆组件锁紧。待过滤液体经过进液管进入滤前容腔,在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液体经过过滤膜17过滤,滤后液体进入滤后容腔,最终收集于出液接头7处,由出液管排出,而截留的杂质留存于过滤膜17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