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液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化学分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3745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送液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化学分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使液体流动的送液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化学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与现有的送液装置相关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有所记载。在该文献中记载了量取预定体积的微量液滴,之后与各种生物测定法相结合。该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疏水性区域的装置,其利用外部空气使得纳升体积的液体试料分裂并移动。即记载了以下的方式:通过表面力从流路入口将液体吸入,液体的前端面通过与流路呈液体连接的吸气通路,移动至液体相邻的疏水性区域;接下来,从通气流路喷射源于气体源的气体,使得通气流路与疏水性区域之间的预定体积的微量液滴分裂。
[0003]另外,公开了,在同一基板材料上制备电子构成要素,从而能够通过其将传感器及控制电路组装在相同装置上。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1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方式中,利用疏水性来防止液体浸入到疏水性区域,由此来限定液体的前端面位置,但是,由于液体试料的物性,例如在试料与疏水性区域之间的表面张力较小的情况下,存在液体不能在上述区域边缘停止的可能性。
[0009]为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任意液体进行精确定量并送液的送液装置。
[0010]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送液装置具有如下特征。
[0012](I)特征在于,具有分支部、狭小流路和送液机构;该分支部将流体分别分支给将该流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送液的主流路和从所述主流路分支的第I分支流路;所述狭小流路设置在所述第I分支流路的与所述分支部不同的另一端的末端部,且其截面积小于所述第I分支流路的截面积;所述送液机构将流体送液至所述主流路及所述第I分支流路;其中,所述狭小流路抑制在所述分支部中通过所述送液机构从所述主流路侧被送液至所述第I分支流路内的流体从所述第I分支流路泄露,并使所述流体充满具有第I容积的所述第I分支流路内,由此将所述流体定量为所述第I容积,将所述定量的所述流体送液到所述主流路内。
[0013](2)特征在于,具有第I分支部、第2分支部、合流流路、合流部和送液机构;所述第I分支部将流体分别分支给将该流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送液的主流路和从所述主流路分支的第I分支流路;所述合流流路在所述第I分支部的上游侧且与所述主流路合流;所述合流部位于所述合流流路与所述主流路的合流处;所述第2分支部设置在所述合流部的上游侧且将所述主流路分支给第2分支流路:所述送液机构将所述流体送液至所述主流路、所述合流流路以及所述第I和第2分支流路中;将具有第I容积的第I流体送液到比所述第2分支部更上游侧的从所述主流路至所述第I分支部之间的所述主流路中,通过将所述第2流体送液至所述合流流路,使所述第2流体从所述合流部流入所述主流路,通过使所述第2流体流入所述主流路使得从所述第2分支部至所述合流部的所述第I流体从所述第2分支部被送液至所述第2分支流路,通过将所述第2流体送液至所述合流流路,使所述第2流体从所述合流部流入所述主流路,通过使所述第2流体流入所述主流路使得从所述合流部至所述第I分支部的所述第I流体被送液至所述第I分支部下游的主流路。
[0014]另外,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上述(I)或(2)的送液装置来构成。
[0015]发明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对任意液体进行精确定量并进行送液的送液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送液装置的详图。
[0018]图2是试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0019]图3A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0]图3B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1]图3C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2]图4A是送液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详图。
[0023]图4B是送液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详图。
[0024]图4C是送液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详图。
[0025]图5A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6]图5B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7]图5C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8]图f5D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29]图5E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30]图5F是通过送液装置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的说明图。
[0031]图6是由狭小流路产生的效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3]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送液装置的详图,图2是使用该送液装置的试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0034]首先,对图2所示的试料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试料处理装置I由安装有送液装置2的安装部3和保持送液装置2并密封试料处理装置I的上盖4构成。
[0035]在送液装置2的上表面设置有后述的空气出入口,为了通过该出入口使得空气流出流入而在上盖4上设置有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
[0036]将送液装置2安装在装置安装部3,使上盖4贴紧装置安装部3来密封试料处理装置I,使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分别贴紧送液装置2上表面的空气出入口,从而能够将高压空气引入送液装置内。
[0037]栗5所产生的高压空气被保持在空气室6内,通过调节器7调节成几乎恒定的压力。在空气室6被调节成恒定压力的空气,通过阀门91、92、93、94由配管而分别连接至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
[0038]由控制器8控制阀门91、92、93、94为如下任一项:从空气室6向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提供空气,或从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向大气开放,或全部关闭。
[0039]另外,根据需要,设置测定空气室6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9,根据压力传感器9的信号来通过控制器8控制阀门91、92、93、94。
[0040]实施例1
[0041]图1详细示出送液装置2。图1 (a)示出送液装置2的侧面图。
[0042]如本侧面图所示,送液装置2由形成有流路、容器的流动部22、连接在流动部22上侧的顶板21、连接在流动部22下表面的底板23构成。
[0043]顶板21具有多个空气出入口(本图中,为31、32、33、3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中,容器(41、42、43、44)、空气出入口或连接该容器流路,由于形成于送液装置2的而用虚线示出。
[0044]图1 (b)示出了从下表面侧所看到的顶板21的平面图(来自流动部22的内部的箭头A方向)。在图2所示的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贴紧顶板21的位置处,设置空气出入口 31、32、33、34。因此,空气通过阀门91、92、93、94而被从空气用连接部11、12、13、14引入空气出入口 31、32、33、34。
[0045]图1(c)示出了从下表面侧所见的流动部22的平面图(来自流动部22的内部的箭头A方向)。本图是除去底板23的状态下从箭头A方向所看到的流动部22的图,设置于底板23侧的流路用实线图示,设置在内部或顶板21侧的流路用虚线示出。容器41、42、43、44,如图1(a)所示设置为贯通流动部22。另外,空气出入口 31、32、33、34排列在分别与容器41、42、43、44相对应的位置处。
[0046]混合操作的说明
[0047]利用图3,参考图2来说明通过送液装置2进行的两种液体的混合操作。
[0048]图3是相当于图1 (C)的图,是从下表面侧所见的流动部22的平面图。
[0049]图3A示出了初期状态,容器51中预先注入有液体61,容器52中预先注入有液体62,其他容器(41、42、43、44)和流路内充满空气。阀门91、92、93、94 (参考图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
[0050]图3B示出了液体61及液体62流入流路71及72中的状态。
[0051 ] 首先,打开阀门91,使处于从空气室6向空气用连接部11提供空气的状态,另一方面,打开阀门92,使处于从空气用连接部12向大气开放空气的状态,由此,使液体61及液体62流入流路71及72中。S卩,空气室6内的高压空气从空气用连接部11流入容器41内,将容器51及52内的液体61及62通过高压空气压出,经由流路101及102流入流路71及72内。需要说明的是,容器51和52,通过流路连接(图中,由点线图示),对各容器施加空气压。当液体61或62充满流路7或72时,液体61或62分别以很少量开始流入狭小流路81或82。需要说明的是,狭小流路81与82通过流路而连接(图中,由点线图示)。
[0052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