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364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产中经常需要对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进行分离,以实现干燥气体、脱除气体、提纯或再利用等目的。例如,在各行各业的干燥过程中,被干燥物的内在水分由内向外转移,随同表面水分一起经过气化过程变为湿热空气排出。这种湿热空气本身温度较高,含湿量较大,在后续风道中对风道及其内部装置损害较为严重。又如,燃煤发电厂排出的黑烟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和有害气体,为了避免空气污染,需要将黑烟中的固体颗粒与有害气体进行分离,然后进行有害气体的处理。
[0003]因此,存在对用于分离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的分离装置的开发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离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的分离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离装置,包括:
[0006]内支撑壳体;
[0007]外支撑壳体;
[0008]多个旋风板,固定在所述内支撑壳体与所述外支撑壳体之间;以及
[0009]至少一个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为圆锥或正棱锥并且其底部与内支撑壳体连接;
[0010]其中,各旋风板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30°?60°的角度。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分离装置的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是与风道的主流风向平行的方向,并且分离装置的设有导流锥的一侧面向风道内的主流风向。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旋风板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45°的角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锥或正棱锥的锥角为60°?120°。
[0014]优选地,所述圆锥或正棱锥的锥角为90°。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各旋风板在该分离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有一定的搭接量,即各旋风板在导流锥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互相重叠,以保证气流是旋转通过各旋风板之间的通道,而不是沿风向主流方向直接通过。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支撑壳体的截面为圆形。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锥为圆锥或正棱锥。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用于将分离装置固定在风道中的支撑支架。
[0019]将内支撑壳体和外支撑壳体在导流锥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定义为内支撑壳体的高度和外支撑壳体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的内支撑壳体的高度和截面积、外支撑壳体的高度和截面积需要根据风道大小、风速和含湿(尘)量结合旋风板的倾斜角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支撑壳体的高度为10mm?500mm,以保证分离装置轻便易安装。
[0021]优选地,所述外支撑壳体的高度为200mm。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支撑壳体的截面积不大于风道的截面积的30%。
[0023]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通过合理设置旋风板和导流锥,使流体通过时被导引分流并旋转通过各旋风板之间的通道,然后利用气流旋转时的离心力和液相或固相的自身重力使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得以分离,并且该分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及安装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离装置的旋风板局部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28]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包括:内支撑壳体1、外支撑壳体
2、多个旋风板3、至少一个导流锥4及至少一个支撑支架5。其中,所述旋风板3固定在所述内支撑壳体I与所述外支撑壳体2之间,所述导流锥4为圆锥并且其底部与内支撑壳体连接,所述圆锥的锥角为80°,所述支撑支架5用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固定在风道中。本申请对内支撑壳体I的形状没有限定,只要可以支撑旋风板3即可,外支撑壳体2的形状根据风道的形状进行设置,以尽量减小分离装置与风道管壁之间的空隙。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锥4的锥角可以为60°?120°并且导流锥4可以为正棱锥。
[0029]请参阅图3所示,旋风板3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45°的角度,并且各旋风板3在导流锥4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互相重叠,保证气流是旋转通过各旋风板3之间的通道,而不是沿风向主流方向直接通过,因此无需限定互相重叠的程度,只要重叠即可。
[0030]使用时需使分离装置的导流锥4的高度方向与风道的主流风向平行,并且分离装置的设有导流锥4的一侧面向风道内的主流风向
[0031]将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固定在湿热空气风道内,当风道内的湿热空气经过分离装置时,被导流锥4导引分流进入各旋风板3之间的旋转通道内。进入旋转风道后的湿热空气,经旋风板3的导引产生旋转,由于液体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密度,夹带在气流中的微小液滴在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气液之间的摩擦阻力向运动方向一侧的旋风板3运动;液体接触旋风板3之后进而凝聚成较大液滴,较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旋风板3落入风道内;由于经过导流锥4时湿热空气的通过面积减小,使得湿热空气的速度变大,因此较大液滴不能再次被风道内较慢的风速带走,以上过程持续进行,最后实现湿热空气的水气分离。较大液滴在离开过程中与风道中的湿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最后汇聚成流的热水可以经导管导出以作他用。实际应用中根据湿热空气风道内的风量、风速和含湿量,来选择具有合理的导流锥4的角度和内支撑壳体I的尺寸的分离装置。
[003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也可作为气固两相的分离装置用于含较大固体颗粒的热烟风道内,通过选择具有合理的导流锥4的角度和内支撑壳体I的尺寸的分离装置,来调整热烟空气流经各旋风板3之间的旋转通道时的速度。进入旋转通道后的热烟空气,经旋风板3的导引产生旋转,由于固体颗粒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密度,夹带在气流中的固体颗粒在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克服固气之间的摩擦阻力向运动方向一侧的旋风板3运动;固体颗粒接触旋风板3之后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旋风板3落入风道内;由于经导流锥4调整速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不能再次被风道内较慢的风速带走,以上过程持续进行,最后实现热烟气的固气分离。用于热烟风道内,较小的固体颗粒会附着在旋风板3上,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旋风板进行清洗处理,另外落于风道内的较大颗粒也需要进行清理。
[0033]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支撑壳体; 外支撑壳体; 多个旋风板,固定在所述内支撑壳体与所述外支撑壳体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为圆锥或正棱锥并且其底部与内支撑壳体连接; 其中,各旋风板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30°?60°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各旋风板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45°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圆锥或正棱锥的锥角为60°?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圆锥或正棱锥的锥角为9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各旋风板在导流锥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互相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内支撑壳体的截面为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分离装置固定在风道中的支撑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外支撑壳体的高度为10mm ?500mmo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外支撑壳体的高度为2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分离气液两相或气固两相的分离装置,包括:内支撑壳体、外支撑壳体、多个旋风板、至少一个导流锥及至少一个支撑支架,其中所述旋风板固定在所述内支撑壳体与所述外支撑壳体之间,所述导流锥为圆锥或正棱锥并且其底部与内支撑壳体连接,并且各旋风板与导流锥的高度方向成30°~60°的角度。所述支撑支架用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固定在风道中。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及安装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IPC分类】B01D45/02, B01D45/18
【公开号】CN204709966
【申请号】CN201520188524
【发明人】李绍冉, 张羽飞, 王永生
【申请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