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816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吸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用于离心机的吸液装置。



背景技术: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大量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选矿、煤炭、水处理和船舶等部门。根据用途的不同,常见的离心机可分为过滤式离心机和沉降式离心机。

其中,沉降式离心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的离心力,加快混合液中不同比重成分(固相或液相)的沉降速度,把样品中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开。

目前,应用于溶液分层的沉降式离心机仅具有分层功能,缺乏实时吸取分离液的装置,需要单独进行分液。这种方式增加了分液步骤,造成分离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液装置,能够及时吸取分离液,高效及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吸液装置,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能够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运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组件上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输入端设有吸液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固定套管、第一旋转体和驱动所述第一旋转体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第一旋转体通过螺旋传动关系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体与所述吸液管连接,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或旋转手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吸液管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动组件包括曲柄滑块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能够实现竖直直线运动的第二运动组件,所述第二运动组件上设有所述第一运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液管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液管的输出端连接有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液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流口与所述吸液头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出流口与所述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液装置设有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与沉降式离心机连接的第一运动组件与吸液管,使吸液管能够在沉降式离心机运转时实时吸取分离液,且吸液管可以移动而适应沉降式离心机内液体的变化,是一种高效的自吸式吸液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应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第二运动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电控模块连接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应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吸液装置的应用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吸液装置,010-连接支架,020-第一运动组件,021-固定套管,022-第一旋转体,023-旋转手柄,024-旋转电机,025-第一驱动气缸,030-吸液管,031-吸液头,040-泵,050-第二运动组件,060-流量检测装置,070-液位检测装置,080-电控模块,200-沉降式离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吸液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吸液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吸液装置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吸液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吸液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吸液装置100包括连接支架010,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一运动组件020上设有吸液管030,吸液管030的输入端设有吸液头031。

连接支架010与沉降式离心机200连接,使吸液装置100固定于沉降式离心机200上,以便及时吸取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经分层而得的分离液。

吸液管030的输入端位于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吸液头031贴近沉降式离心机200的内部液面。沉降式离心机200的离心力作用下,溶液被分离为若干层。吸液装置100通过自吸作用使沉降式离心机200的表层物质进入吸液头031,通过吸液管030而被吸取到沉降式离心机200外部,完成溶液的分离。

进一步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吸液管030位于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的管段具有L型结构。其贴近液面的部分为水平布置的水平刚性直管,吸液头031位于水平刚性直管的末端,水平刚性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竖直布置的竖直刚性直管,竖直刚性直管延伸至沉降式离心机200的外部。这种结构便于分离物在离心力作用下正向进入吸液头031内,进一步改善吸液装置100的自吸效率。

为了改善吸液装置100的吸液效率,吸液管030应具有可移动能力,以适应不同溶液及相同溶液的变化,保证吸液效果。为此,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驱动吸液管030移动的第一运动组件020。

第一运动组件020包括固定套管021、第一旋转体022和驱动第一旋转体022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套管021与第一旋转体022通过螺旋传动关系连接,第一旋转体022与吸液管030连接,固定套管021与连接支架010连接。

所谓螺旋传动,是靠螺旋与螺纹牙面旋合实现回转运动与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传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来说,即固定套管021上设有内螺纹,第一旋转体022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旋转体022位于固定套管021内部,二者形成螺纹配合且螺纹牙面可以旋合。当内螺纹与外螺纹牙面旋合时,二者之前产生旋合力作用。

由于固定套管021固定于连接支架010上,其不能发生运动。在旋合力作用下,第一旋转体022相对固定套管021发生直线运动,并带动吸液管030实现直线运动。

第一驱动装置为旋转手柄023,旋转手柄023的输出端与第一旋转体022连接。操作者转动旋转手柄023,使旋转手柄023驱动第一旋转体022旋转。由于螺旋传动关系,第一旋转体022相对固定套管021发生直线运动,并带动吸液管030实现直线运动。

请参阅图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024,旋转电机024的输出端与第一旋转体022连接。在旋转电机024的驱动下,第一旋转体022发生旋转运动。由于螺旋传动关系,第一旋转体022相对固定套管021发生直线运动,并带动吸液管030实现直线运动。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竖直直线运动的第二运动组件050,第二运动组件050上设有第一运动组件020。通过在第二运动组件050的驱动下,第一运动组件020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使吸液管030可在沉降式离心机自由上下,使吸液头031进一步贴近液面,使吸液效率大为改善。

进一步地,吸液管030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060。流量检测装置060用于检测流经吸液管030的分离液流量、流速等数据,使吸液装置可以据此调节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二运动组件050的工作状态,以便吸液管030的位置与效率适应当前的环境。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吸液装置100上还设有电控模块080,电控模块080与第一运动组件02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电控模块080分别与流量检测装置060、第二运动组件050电性连接。电控模块080能够采集流量检测装置060的测量值,据此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值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二运动组件050的工作状态,使吸液装置100的工作效率达致最佳。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吸液装置100包括连接支架010,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一运动组件020上设有吸液管030,吸液管030输入端设有吸液头031。

连接支架010与沉降式离心机200连接,使吸液装置100固定于沉降式离心机200上,以便及时吸取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经分层而得的分离液。

为了进一步改善吸液装置100的吸液效果,吸液管030输出端连接有泵040还连接有泵040。吸液管030的输入端位于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吸液头031贴近沉降式离心机200的内部液面。在泵040的作用下,吸液头031吸取沉降式离心机200的表层分离物,并通过吸液管030而排出沉降式离心机200外部,完成溶液分离。

第一运动组件020包括第一驱动气缸025。第一驱动气缸025连接于连接支架010,第一驱动气缸025的输出端与吸液管030连接。在第一驱动气缸025驱动,吸液管030可作直线往复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动组件020还可以通过液压缸的形式,实现吸液管030的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竖直直线运动的第二运动组件050,第二运动组件050上设有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二运动组件050可以是气缸、滑轨等形式。通过在第二运动组件050的驱动下,第一运动组件020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使吸液管030可在沉降式离心机自由上下,进一步贴近液面,使吸液效率大为改善。

进一步地,吸液头031上设有液位检测装置070。液位检测装置070用于检测沉降式离心机200内的液面高度,使吸液装置可以据此调节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二运动组件050以及泵040的工作状态,以便吸液管030的位置与效率适应当前的环境。

进一步地,吸液装置100上还设有电控模块080,电控模块080分别与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电控模块080分别与液位检测装置070、第二运动组件050电性连接。电控模块080能够采集流量检测装置060的测量值,据此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值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第二运动组件050的工作状态,使吸液装置100的工作效率达致最佳。

泵040出现临时故障时,吸液头031与泵040的压力差将出现逆转,从而造成分离液倒流回沉降式离心机200内。为了防止倒流现象,吸液管030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入流口与吸液头031连接,单向阀的出流口与泵040连接。当吸液头031处的压力大于泵040的压力,且二者的压差达到单向阀的启动压力时,单向阀开启,分离液从吸液头031流向泵040。当泵040发生故障时,吸液头031与泵040之间的压差不足以使单向阀开启,从而避免了分离液倒流。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吸液装置100包括连接支架010,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一运动组件020上设有吸液管030,吸液管030输出端连接有泵040,吸液管030输入端设有吸液头031。

连接支架010与沉降式离心机200连接,使吸液装置100固定于沉降式离心机200上,以便及时吸取沉降式离心机200内部经分层而得的分离液。

第一运动组件020包括曲柄026、连杆027,曲柄026与连接支架010连接,连杆027两端分别与曲柄026、吸液管030连接。曲柄026的转轴固定于连接支架010上,曲柄026可绕转轴旋转。在曲柄026的旋转带动下,连杆027对吸液管030施加推动力。吸液管030同时还受到连接支架010的约束力,推动力与约束力综合作用而使吸液管030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010上设有能够实现竖直直线运动的第二运动组件050,第二运动组件050上设有第一运动组件020。通过在第二运动组件050的驱动下,第一运动组件020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使吸液管030可在沉降式离心机自由上下,进一步贴近液面,使吸液效率大为改善。

进一步地,吸液管030上设有流量检测装置060。流量检测装置060用于检测流经吸液管030的分离液流量、流速等数据,使吸液装置可以据此调节第一运动组件020、第二运动组件050以及泵040的工作状态,以便吸液管030的位置与效率适应当前的环境。

进一步地,吸液装置100上还设有电控模块080,电控模块080分别与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电控模块080分别与流量检测装置060、第二运动组件050电性连接。电控模块080能够采集流量检测装置060的测量值,据此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值控制第一运动组件020、泵040、第二运动组件050的工作状态,使吸液装置100的工作效率达致最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控模块080还可以与沉降式离心机200电性连接,用以获取沉降式离心机200的各项状态参数。根据获取的参数值,电控模块080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吸液装置100,改善吸液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