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949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在机架内的两侧的凹槽内分别装有模具一和模具二,模具一和模具二的外圆成梯形,在梯形的槽底部设有颗粒成型孔。把模具成型孔所在面加工成梯形,成型孔在梯形的槽底,当原料落在模具上的梯形槽时,由梯形槽限住原料,使之只能通过成型孔,提高了成型孔的利用率,相应提高了颗粒产量。
【专利说明】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限住原料在制料过程中的流动,使之高效通过成型孔形成颗粒的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生物质颗粒机的模具主要分为平模和环模,平模成型孔所在面是平面;环模成型孔所在面是弧面,由于平面和弧面不能很好地限住原料,成型孔的利用率低,相应的颗
粒产量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提高成型孔的利用率和颗粒产量的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在机架内的两侧的凹槽内分别装有模具一和模具二,模具一和模具二的外圆成梯形,在梯形的槽底部设有颗粒成型孔。
[0005]所述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别与凹槽相互啮合,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别与液压马达动力联接。
[0006]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与液压站相连通。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模具成型孔所在面加工成梯形,成型孔在梯形槽底,当原料落在模具上的梯形槽时,由梯形槽限住原料,使之只能通过成型孔,提高了成型孔的利用率,相应提高了颗粒产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A-A截面剖视图。
[0010]图中:1-机架,2-模具一,3-液压马达,4-模具二, 5-油管,6-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参见图1和图2,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在机架I内的两侧的凹槽内装有两个钻有颗粒成型孔的模具一 2和模具二 4,模具一 2和模具二 4分别与凹槽相互啮合,模具一 2和模具二 4的外圆成梯形,在梯形的槽底有颗粒成型孔,颗粒成型采用双模具对辊挤压成型方式,模具一 2和模具二 4由液压马达3驱动;当原料从上部进料后,经过两个模具的相互挤压,从模具内的成型孔形成颗粒后,从模具内腔出来颗粒;当原料由上自下落在模具上后,由于两个模具相互间的挤压,原料通过成型孔成为颗粒后,从模具内腔排出;在机架I上的主机转动处连接有液压马达3,液压马达3通过油管5与液压站6相连通,液压站6提供液压油给液压马达3,由液压马达3驱动主机;这样的驱动方式可调压调速,使主机根据实际原料达到最优工作状态,能源利用率更高,更节能。
[0013]本实用新型把模具成型孔所在面加工成梯形,成型孔在梯形槽底,当原料落在模具上的梯形槽时,由梯形槽限住原料,使之只能通过成型孔,提高了成型孔的利用率,相应提高了颗粒产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其特征是:在机架内的两侧的凹槽内分别装有模具一和模具二,模具一和模具二的外圆成梯形,在梯形的槽底部设有颗粒成型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别与凹槽相互啮合,模具一和模具二分别与液压马达动力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物质颗粒机的沟槽式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液压马达通过油管与液压站相连通。
【文档编号】C10L5/44GK203459040SQ20132059013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梁灼林, 梁赐鸿, 傅健, 刘忠明, 张腾东, 周韶平, 张一帆, 曾宪金 申请人:韶关市海粤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