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956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动加热装置,主要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它包括气温传感器、机温传感器、加热腔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自动检测控制器,两传感器连接自动检测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加热腔内的发热元件,加热腔一端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接固定,另一端和进气管连接固定。
所述加热腔内设置一“十”字型基架,发热元件呈螺旋状盘绕在基架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检测空气温度和发动机体、水箱和机油箱的温度,并控制加热腔内的发热元件工作有效地解决发动机在气温较低时的进气口进气温度,使汽油发动机的雾化效果更好,柴油发动机的气缸启动压温更高从而使发动机燃烧更充分,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降低了油耗,减少了排污,有利于环保。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腔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加热腔在发动机进气管上的位置图。
图5为自动检测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图中,TR1、气温传感器,TR2、机温传感器,3、自动检测控制器,4、进气加热腔,5、发热元件,6、接线柱,7、基架,8、空气滤清器,9、化油器,10、进气管,11、发动机。
如图2、3所示的加热腔4内设置一“十”字型基架7,发热元件5(电阻丝)呈螺旋状盘绕在基架7上。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加热腔外接线柱6上。
如图4所示,进气加热腔4的一端和发动机11上的空气滤清器8连接固定,另一端和化油器9固定,机温传感器2固定在发动机体上,当为柴油发动机时,由于无化油器,加热腔4可直接和发动机进气管10连接固定。
所述的自动检测控制器,具有一外壳,固定于车体上,其内设置有控制电路,如图5所示的电路,主要包括比较电路IC1、IC2和由三极管BG1、可控硅K构成的驱动电路,比较电路IC1的输入端接气温传感器TR1,电路IC2的输入端接机温传感器TR2,比较电路IC1、IC2的输出端分别接二极管D2、D3后并联通过电阻R5接三极管BG1的基极,BG1的集电极接可控硅K,可控硅K控制加热腔4内的发热元件5。在BG1的发射极设置一发光二极度管D4,工作时,作为指示灯发亮。上述的电路由发动机磁电机供电。公知的接收传感器信号并检测比较控制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空气温度低于5℃时或机体温度低于20℃时,控制器根据气温传感器TR1或机温传感器TR2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由比较器IC1或IC2发出信号使三极管BG1导通,输入高电平控制可控硅K导通工作,从而使发热元件5接通工作,同时,发光二极管D4亮,以提醒用户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具有一用于测量大气温度的气温传感器(TR1)、用于测量发动机体、水箱或油箱外部温度的机温传感器(TR2),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一进气加热腔(4)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自动检测控制器(3),气温传感器(TR1)和机温传感器(TR2)连接自动检测控制器(3)的输入端,自动检测控制器(3)输出端连接进气加热腔(4)内的发热元件(5),进气加热器(4)一端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8)连接固定,另一端和进气管(10)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加热腔(4)内设置一“十”字型基架(7),发热元件(5)呈螺旋状盘绕在基架(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自动检测控制器具有一外壳,壳体内设置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比较电路(IC1)、(IC2)和由三极管(BG1)、可控硅(K)构成的驱动电路,比较电路(IC1)的输入端接气温传感器(TR1),电路(IC2)的输入端接机温传感器(TR2),比较电路(IC1)、(IC2)的输出端分别接二极管(D2)、(D3)后并联通过一电阻(R5)接三极管(BG1)的基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接可控硅(K),可控硅(K)控制加热腔(4)内的发热元件(5),在三极管(BG1)的发射极设置一用于工作指示状态的发光二极管(D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自动控制加热器。它包括气温传感器、机温传感器、加热腔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自动检测器,两传感器连接自动检测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加热腔内的发热元件,加热腔一端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接固定,另一端和进气管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检测空气温度和发动机体、水箱或机油箱的温度,并控制加热腔内的发热元件工作有效地解决发动机在气温较低时的进气口进气温度,使汽油发动机的雾化效果更好,柴油发动机的气缸启动压温更高从而使发动机燃烧更充分,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降低了油耗,减少了排污,有利于环保。
文档编号F02N19/04GK2561949SQ0226842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8日
发明者宋喜明 申请人:宋喜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