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平衡气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92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平衡气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产生连续旋转的气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以高压气体为动力的机械普遍认同的是内燃机,内燃机靠燃烧燃料使气体 膨胀做功,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再有由于燃料燃烧的不充分,它所排放的废气对环境有 污染。目前,也有一些直接利用高压气体实现连续运转的气动机,但这些气动机存在着结构 复杂、加工成本较高、运转时噪音较大的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压气体实现连续旋转的静平衡气动机,它 结构简单,运转平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静平衡气动机,机架上落座有轴承 座,一空心的转轴由轴承座支承,转轴内穿装有与其间隙配合的芯轴,芯轴与机架固定,芯 轴内部开有一进气通道和一排气通道,在转轴上沿轴向装有一组以上的气缸,气缸内设有 活塞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后端及气缸内壁抵靠,每组的各气缸沿转轴的周向 均布,转轴上开有与各气缸内部一一相通的通孔,在芯轴上与每组通孔对应的位置处开有 一排气槽和一进气槽,芯轴内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与进气槽和排气槽相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机处在自然状态时,转轴处在静平衡 状态,将高压气体通入到芯轴的进气通道中,高压气体则会由进气通道、进气槽、转轴上的 通孔进入到各组气缸的部分气缸内,导致这些气缸内的活塞移动,这样转轴的静平衡就会 被破坏,转轴转动,在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每组的各气缸即可通过进气槽进气、又可通过排 气槽排气,进而使转轴连续旋转。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运转平稳可靠,它是一种理想的利用高压气体实现旋转的 动力装置。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平衡气动机的一对机架7上落座有轴承座2, 一空心的转轴3 由轴承座2支承,转轴3内穿装有与其间隙配合的芯轴l,芯轴1与机架7固定,芯轴1内部开有一进气通道la和一排气通道ld。在转轴3上沿轴向装有四组气缸6,气缸6内设有活 塞4和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活塞4的后端及气缸6内壁抵靠,每组气缸6为三只且 沿转轴3的周向均布,转轴3上开有与各气缸6内部一一相通的通孔3b,在芯轴1上与每组 通孔3b对应的位置处开有一进气槽3a和一排气槽3c,进气通道la和排气通道ld分别通 过芯轴1上的通孔lb、通孔lc与进气槽3a和排气槽3c相通。 参见图1、图3 芯轴1与机架7固定的固定方式为芯轴1的一端固定有一支撑板ll,支撑板11 的下部开有若干呈扇形布置的通孔lla,在机架7上固定有一支架8,支架8上开有定位孔 8a,螺栓10穿过通孔lla和定位孔8a与螺母9联接将支撑板11与支架7固定。 另外,由图1可见,转轴3的一端设有法兰。通过法兰可将转轴3与其他动力需求 装置联接,实现将转轴获得的动力输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气动机做出若干变型,这些变型 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静平衡气动机,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落座有轴承座,一空心的转轴由轴承座支承,转轴内穿装有与其间隙配合的芯轴,芯轴与机架固定,芯轴内部开有一进气通道和一排气通道,在转轴上沿轴向装有一组以上的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后端及气缸内壁抵靠,每组的各气缸沿转轴的周向均布,转轴上开有与各气缸内部一一相通的通孔,在芯轴上与每组通孔对应的位置处开有一排气槽和一进气槽,芯轴内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与进气槽和排气槽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静平衡气动机,其特征在于芯轴的一端固定有一支撑板,支 撑板的下部开有若干呈扇形布置的通孔,在机架上固定有一支架,支架上开有定位孔,螺栓 穿过通孔和定位孔与螺母联接将支撑板与支架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平衡气动机,其特征在于转轴的一端设有法兰。
专利摘要静平衡气动机,机架上落座有轴承座,一空心的转轴由轴承座支承,转轴内穿装有与其间隙配合的芯轴,芯轴与机架固定,芯轴内部开有一进气通道和一排气通道,在转轴上沿轴向装有一组以上的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和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的后端及气缸内壁抵靠,每组的各气缸沿转轴的周向均布,转轴上开有与各气缸内部一一相通的通孔,在芯轴上与每组通孔对应的位置处开有一排气槽和一进气槽,芯轴内部的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与进气槽和排气槽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运转平稳可靠,它是一种理想的利用高压气体实现旋转的动力装置。
文档编号F01B13/06GK201546762SQ20092018096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德红, 杨洋 申请人:杨德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