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92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车载柴油燃烧器的燃烧室,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尾气颗 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柴油汽车有了许多汽油发动机汽车所不具备的 优点,深受广大驾车者的青睐,但在柴油机迅速发展的同时,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当中的 微小颗粒变得越来越小,小得使其不能挂在纸巾上,柴油发动机排放的这些微小颗粒不但 污染空气,一旦被人体吸入,微小颗粒便会粘在人的肺部,而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甚至识别不 出这种微小颗粒,以将其清除,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肺部炎症,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长期作用还有可能导致肺癌,只有采用过滤器才能将其过滤掉,目前所使用的过滤器不能 完全捕捉所有烟尘颗粒,在烟尘颗粒燃烧清理时,需高压高频点火,不但成本高、浪费能源, 而且不能彻底燃烧,产生黑烟和二次污染,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 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解决了柴油机尾气颗粒过滤后不能彻底燃烧,产生黑烟和 二次污染,影响身体健康等问题,节约了能源,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 上安装有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一侧有大圆筒,所述大圆筒 周边与壳体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支撑连接,大圆筒内套装有小圆筒,所述小圆筒从壳体上 开孔中伸出且与壳体开孔接触处密封连接,小圆筒伸出段端部封闭,所述小圆筒内壁上有 螺旋状的导流翼板,在小圆筒伸出段侧壁上的开孔内安装有点火装置;所述的大圆筒外侧 的壳体上开有进气口。所述的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点火装置为火花塞或点火电阻发热点火。本实用新型分割成两个燃烧区域,大圆筒为火焰形成区,空气泵往大圆筒提供压 缩空气,经过点火形成稳定的燃烧,随着燃料供应量的增加,空气和燃料比变化,燃烧向燃 烧腔移动,发动机排气中的多余的氧气与燃料混合在燃烧腔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均勻地 传递到下游的捕捉器过滤器上,所述的火焰只能从大圆筒内流出,压缩空气沿小圆筒的内 侧切向吹入圆筒内,由于大圆筒内采用螺旋状的导流翼板形成气流的旋流式流动,来流在 燃烧腔内旋转流动,与燃油蒸汽在燃烧腔内混合生成均勻而流场稳定的流场,点火后迅速 燃烧并保持火焰的稳定。该燃烧室在发动机全工况均能产生并保持稳定的火焰,燃烧干净不产生二次污染 和黑烟,燃烧室通常使用电点火,大多数使用火花塞或热电阻塞,火花塞点火迅速但是易于积碳和烧结,为了耐久使用和保护火花塞必须要采取措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油气混合充分,能够形成干净彻底的燃烧,避免柴油机尾气颗粒物捕集器再生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2)油气混合形成相对稳定气体流动,易于点燃燃烧,直接用加热点火线圈就可以 点燃,而不用高压高频点火,减少系统复杂性及成本;3)形成的燃烧火焰柔、均勻和稳定;4)燃烧室加工方便,工艺简单,有利于规模生产及节约成本。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包括有支架1,支架上1 安装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有燃烧腔3,所述燃烧腔3 —侧有大圆筒4,所述大圆筒4周边 与壳体2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5支撑连接,所述大圆筒4内固定安装有小圆筒7,所述小圆 筒7从壳体2侧壁上的开孔伸出,外端部通过盖板6封闭,小圆筒7内壁焊接有螺旋状的导 流翼板8,小圆筒7的伸出段侧壁的开孔中安装有热电阻塞点火装置9。
权利要求一种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有燃烧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一侧有大圆筒,所述大圆筒周边与壳体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支撑连接,大圆筒内套装有小圆筒,所述小圆筒从壳体上开孔中伸出且与壳体开孔接触处密封连接,小圆筒伸出段端部封闭,所述小圆筒内壁上有螺旋状的导流翼板,在小圆筒伸出段侧壁上的开孔内安装有点火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点火装置为火花塞或点火电阻发热点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尾气颗粒捕捉器辅热再生系统的燃油燃烧室,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有燃烧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一侧有大圆筒,所述大圆筒周边与壳体之间通过多个支撑板支撑连接,大圆筒内套装有小圆筒,所述小圆筒从壳体上开孔中伸出且与壳体开孔接触处密封连接,小圆筒伸出段端部封闭,所述小圆筒内壁上有螺旋状的导流翼板,在小圆筒伸出段侧壁上的开孔内安装有点火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但不会产生黑烟和二次污染,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实现了能源的再生,而且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F01N3/025GK201554528SQ20092018053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屹, 周洪昌, 朱庆 申请人: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