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5242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回油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回 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回油通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回油通道由发动机缸体开始直接通向曲轴 箱,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回油道(授权公告号CN201255041Y),其特征在 于回油道是铸造成型,回油道为异形孔,通过缸体毛坯铸造时增加异形回油道砂芯而形成。 该专利公开的回油通道就是由发动机缸体开始直接通向曲轴箱的,这样的结构在回油的过 程中,会造成机油与高速旋转的曲轴发生碰撞,产生大量油雾,加重油气分离系统的负担。 另一种是通过外部管路使回油返回油底壳,会造成发动机整体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回油 效率高、回油更安全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包括 开设在气缸体上的回油通道一和开设在油底壳上的回油通道二,所述的回油通道一和回油 通道二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通道一与气缸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 与油底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的出口位于油底壳下部,且与油底壳内部的储 油腔相连通。汽缸盖上的机油,通过回油通道一和回油通道二直接回到油底壳下部,避免了回 油与高速旋转的曲轴撞击产生的机油飞溅和大量油雾,从而可以减轻油气分离系统的负 担,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碳氢化合物排放。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中,所述的回油道一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气缸体成为 一体成型,所述的回油道二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油底壳成为一体成型。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气 缸体进行加强,增加气缸体的刚度,降低气缸体表面噪声。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中,所述的回油道一通过模具 的方式与气缸体成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回油道二通过模具的方式与油底壳成为一体成型。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中,所述的回油道通一的宽度为50mm 6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汽缸盖上的机油,通过回油通道一和回油通道二直接回到油底壳下部,避免了 回油与高速旋转的曲轴撞击产生的机油飞溅和大量油雾,从而可以减轻油气分离系统的负 担,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碳氢化合物排放。2、回油通道一和回油通道二的长度较长,机油的冷却效果较好。3、回油通道一与气缸体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对气缸体进行了加强,增加气缸体的 刚度,降低气缸体表面噪声。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体;2、油底壳;21、储油腔;3、回油通道一 ;4、回油通道二 ;41、出口 ; 5、机油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包括开设在气缸体1上的回油通道一 3和开 设在油底壳2上的回油通道二 4,所述的回油通道一 3和回油通道二 4相连通,所述的回油 通道一 3与气缸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 4与油底壳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 回油通道二 4的出口 41位于油底壳2下部,且与油底壳2内部的储油腔21相连通,具体的, 回油通道二 4的出口 41位于机油液面5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回油道一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气缸体1成为一体成型,所 述的回油道二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油底壳2成为一体成型。回油道通一的宽度为55mm,加大 了回油通道一 3的宽度可以改善机油的散热,加长了机油的使用寿命。汽缸盖上的机油,通过回油通道一 3和回油通道二 4直接回到油底壳2下部,避免 了回油与高速旋转的曲轴撞击产生的机油飞溅和大量油雾,从而可以减轻油气分离系统的 负担,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碳氢化合物排放。回油通道一 3和回油通道二 4的长度较长,机 油的冷却效果较好。回油通道一 3与气缸体1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对气缸体1进行了加强, 增加气缸体1的刚度,降低气缸体1表面噪声。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的内容大致与实施例一中的内容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回油道一通 过压铸的方式与气缸体1成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回油道二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油底壳2成为 一体成型;而在本实施例二中的回油道一通过模具的方式与气缸体1成为一体成型,所述 的回油道二通过模具的方式与油底壳2成为一体成型。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气缸体;2、油底壳;21、储油腔;3、回油通道一 ;4、回油 通道二;41、出口 ;5、机油液面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 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 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包括开设在气缸体(1)上的回油通道一 C3)和开设在油 底壳( 上的回油通道二 G),所述的回油通道一 C3)和回油通道二(4)相连通,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回油通道一(3)与气缸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4)与油底壳 (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 的出口 Gl)位于油底壳(2)下部,且与油底壳(2)内部的储油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道一通过压 铸的方式与气缸体(1)成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回油道二通过压铸的方式与油底壳( 成为 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道一通过模 具的方式与气缸体(1)成为一体成型,所述的回油道二通过模具的方式与油底壳( 成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道通一(3)的宽度为5Omm 6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存在回油效率低、回油安全性能差等技术问题。本汽车发动机回油装置,包括开设在气缸体上的回油通道一和开设在油底壳上的回油通道二,所述的回油通道一和回油通道二相连通,所述的回油通道一与气缸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与油底壳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回油通道二的出口位于油底壳下部,且与油底壳内部的储油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回油效率高、回油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1843690SQ20102060963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刘胜利, 李书福, 李国华, 李慧军, 杨健, 杨栋宇, 由毅, 赵福全, 郭晓瑞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