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450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8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4-175194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燃料罐内的燃料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如下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被安装于车辆并被广泛使用:该燃料供给装置利用收容于过滤器箱的收容室的燃料过滤器,对由燃料泵从燃料罐内加压输送的燃料进行过滤,并向内燃机侧进行供给。

在作为这样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一种的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从在设于过滤器箱的燃料通路中的比燃料过滤器靠下游侧与收容室连通的流入口,使朝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流通于同一燃料通路。在该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利用设于过滤器箱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对燃料向内燃机侧供给的压力进行保持,由此能够在燃料的再次供给时避免该供给燃料的压力降低所导致的响应延迟。与此同时,在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利用设于过滤器箱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对收容室内的燃料压力进行保持,由此能够抑制蒸汽的产生,在燃料的再次供给时避免该蒸汽所导致的响应延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9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以及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均为弹簧施力式的阀,并且伴随着燃料泵的工作,使阀芯克服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在这种弹簧施力式的各残留压力保持阀中,阀芯根据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进行振动,使得该压力脉动被放大,因此在从燃料通路至内燃机的路径中容易导致噪音。这里,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发现,各残留压力保持阀的流入口虽然作为燃料流动的节流部发挥功能,但由于是长度比直径短的尺寸结构,因此不足以使压力脉动衰减来降低噪音。

本公开鉴于以上说明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噪音的燃料供给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为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和将燃料过滤器收容于收容室的过滤器箱,通过燃料过滤器对利用燃料泵从燃料罐内加压输送的燃料进行过滤,并向内燃机侧进行供给,其特征在于,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通路,设于过滤器箱,具有在比燃料过滤器靠下游侧与收容室连通的连通口,使从连通口朝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流通;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设于过滤器箱,并作为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对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进行保持的无弹簧式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具有伴随着燃料泵的工作开阀而卡定于阀止动件的阀芯;以及内部残留压力保持,设于过滤器箱,并作为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对收容室中的燃料的压力进行保持的弹簧施力式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具有伴随着燃料泵的工作克服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的阀芯,连通口在位置从燃料通路中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开口,燃料通路形成有:外部用通路部,使用来朝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从连通口朝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流通;以及内部用通路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使从连通口朝向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流通的燃料的流动节流,在将内部用通路部的通路截面积转换为圆筒管的通路截面积转换的情况下,该圆筒管的通路直径D和内部用通路部的长度L满足L/D≥3的关系式。

根据该方式,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对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进行保持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是具有伴随着燃料泵的工作开阀而卡定于阀止动件的阀芯的无弹簧式。因此,即使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产生压力脉动,卡定状态的阀芯也难以振动。

此外,另一方面,伴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对收容室中的燃料压力进行保持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是具有伴随着燃料泵的工作克服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的阀芯的弹簧施力式。这里,使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流通的燃料通路中的、在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收容室连通的连通口在位置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开口。由此,在燃料通路中,能够针对相比于从连通口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燃料所朝向的外部用通路部而言使从该连通口向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以满足上述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为止的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中衰减,因而,还能够使该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中的阀芯的振动衰减。

根据以上,在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以及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的任意一个中,均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的振动而放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在从燃料通路至内燃机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中,燃料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设于过滤器箱、并对收容室以及连通口之间进行中继的中继通路。

根据该方式,在与收容室之间利用中继通路中继的连通口在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的位置偏移部位开口。据此,对于使从连通口向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而言,不仅能够以满足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也能够增大从收容室至该连通口的中继通路的长度。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为止较长的中继通路、以及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中衰减。因而,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连通口在位置偏移部位向外部用通路部开口,内部用通路部在外部用通路部中的从中继通路隔着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而分离的分离部位开口,从而经由外部用通路部而与连通口连通。

根据该方式,在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侧的位置偏移部位处向外部用通路部开口的连通口经由该外部用通路部而与内部用通路部连通。这里,在内部用通路部中,燃料流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被节流,因此,能够在确保为了向内燃机侧喷出而在外部用通路部中流通的燃料的流量的同时,在内部用通路部中使压力脉动衰减来降低噪音。另外,内部用通路部在外部用通路部中的从中继通路隔着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而分离的分离部位开口,因此,能够使该外部用通路部中的从连通口至该分离部位的距离与中继通路的长度一起增大。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为止较长的中继通路、确保了距离的位置偏移部位以及分离位置之间、和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中衰减。因而,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附图说明

参照添附的附图并且通过下述的详细的叙述,可更加明确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附图为,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图,并且是图3的I-I线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泵单元的图,并且是图3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特征的示意图,图4(a)是表示内部用通路部的最小的通路截面积的图,图4(b)是表示圆筒管的通路截面积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特性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一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安装于车辆的燃料罐2。装置1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直接地或者经由高压泵等间接地向内燃机3的燃料喷射阀供给。这里,装置1的安装的燃料罐2由树脂或者金属形成为中空状,由此将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贮存。另外,作为从装置1供给燃料的内燃机3,可以是汽油发动机,也可以柴油发动机。另外,图1、2所示的装置1的上下方向与水平面上的车辆的上下方向实质上一致。

以下,对装置1的结构以及工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装置1具备法兰10、副罐20、调整机构30以及泵单元40。

如图1所示,法兰10由树脂形成为圆板状,安装于燃料罐2的顶板部2a。法兰10通过在与顶板部2a之间夹住垫片10a来堵塞形成于该顶板部2a的贯通孔2b。法兰10一体地具有燃料供给管12以及电连接器14。

燃料供给管12从法兰10朝向上方以及下方的两侧突出。燃料供给管12经由弯曲自如的挠性管12a而与泵单元40连通。通过该连通方式,燃料供给管12将通过泵单元40中的燃料泵42从燃料罐2内加压输送的燃料向燃料罐2外的内燃机3侧供给。电连接器14也从法兰10朝向上方以及下方的两侧突出。电连接器14将燃料泵42电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电路。通过该电连接,燃料泵42被外部电路控制。

如图1、2、5所示,副罐20由树脂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副罐20的底部20a载置在燃料罐2的底部2c上。这里,如图2所示,底部20a中的朝向上方凹陷的凹底部20b在与底部2c之间确保了流入空间22。而且,在凹底部20b形成有流入口24。流入口24经由流入空间22而连通于燃料罐2内。在该连通方式下,流入口24使由泵单元40中的喷射泵45从燃料罐2内移送的燃料流入副罐20内。这样通过流入口24流入的燃料贮存于包含燃料泵42的周围在内的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也参照图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凹底部20b上设有之后详细叙述的在来自喷射泵45的负压起作用时使流入口24开阀的伞阀27。

如图1所示,调整机构30由保持部件32、一对支柱34以及弹性部件36等构成。

保持部件32由树脂形成为圆环状,在燃料罐2内安装于副罐20的上部20c。各支柱34由金属形成为圆柱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各支柱34的上端部被固定于法兰10。各支柱34在比该上端部靠下方的部分进入副罐20内的状态下,通过保持部件32在上下方向上被滑动引导。

弹性部件36由金属形成为螺旋弹簧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弹性部件36在对应的一个支柱34的周围与该支柱34同轴配置。弹性部件36在对应支柱34以及保持部件32之间沿上下方向夹设。通过该夹设方式,弹性部件36经由保持部件32将副罐20的底部20a推向燃料罐2的底部2c。

如图1、2、5所示,泵单元40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泵单元40由吸滤器41、燃料泵42、过滤器箱43、端口部件44以及喷射泵45等构成。

吸滤器41例如是无纺布过滤器等,在副罐20内载置于底部20a中的包围凹底部20b的周围的最深底部20d上。吸滤器41通过对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向燃料泵42吸入的燃料进行过滤,来去除该吸入对象燃料中的较大的异物。

燃料泵42在副罐20内配置于吸滤器41的上方。整体呈圆柱状的燃料泵42使其轴向与上下方向实质上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泵42是电动式的泵。如图1所示,燃料泵42经由弯曲自如的挠性布线42a电连接于电连接器14。燃料泵42通过电连接器14接受来自外部电路的驱动控制,由此进行工作。这里,工作中的燃料泵42通过吸滤器41吸入在其周围贮存的燃料,而且通过内部的加压对该吸入燃料进行调压。

燃料泵42具有与送出燃料的送出口420成一体的送出阀4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出阀421是无弹簧式的止回阀。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燃料被加压的期间,送出阀421开阀。在该开阀时,从送出口420向过滤器箱43内加压输送燃料。另一方面,当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燃料的加压停止时,送出阀421闭阀。在该闭阀时,向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的加压输送也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燃料泵42喷出的加压燃料的压力例如在300kPa~600kPa的范围内被可变地调整。

如图1、2所示,过滤器箱43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在上下方向上跨越副罐20的内外地配置。过滤器箱43通过被保持部件32保持而相对于副罐20被定位。

过滤器箱43中的收容部46由内筒部460与外筒部461形成为双层圆筒状,在燃料泵42的周围同轴地配置。通过该收容部46的配置方式,过滤器箱43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收容部46将在内筒部460以及外筒部461的上方与送出口420连通的连通室462形成为扁平形的空间状。

收容部46还将在内筒部460以及外筒部461之间与连通室462连通的收容室463形成为圆筒孔状。在收容室463中收容有圆筒状的燃料过滤器464。燃料过滤器464例如是蜂窝式过滤器等,通过对经由连通室462而从送出口420向收容室463送出的加压燃料进行过滤来去除该加压燃料中的微小的异物。

收容部46还将与收容室463连通的中继通路465形成为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的过滤器箱43的轴向倾斜的大致矩形的孔状。中继通路465与收容室463中的在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方开口的燃料出口463a连通。中继通路465随着在径外方向上远离燃料出口463a而向斜上方笔直地倾斜。该倾斜方式的中继通路465将通过燃料过滤器464过滤并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的燃料朝向斜上方进行引导。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箱43,通过熔接将箱盖431接合于箱主体430。箱主体430是形成收容部46中的收容室463以及中继通路465的有底状部分。箱盖431是形成收容部46中的连通室462的凹状部分。

如图1~3所示,过滤器箱43中的突部47向从外筒部461去而向周向的特定部位S的径外方向突出(也参照图5)。在突部47中收纳有燃料通路470、分隔壁471、喷出通路472、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分支通路474、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以及溢流通路476。换言之,突部47偏向周向的特定部位S而一体地具有这些要素470、471、472、473、474、475、476。

燃料通路470形成为设于突部47而以反U字形延伸的空间状。燃料通路470通过被分隔壁471划分而在沿上下方向沿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折回。这里,特别是燃料通路470通过平板带状的分隔壁471被划分成直线状。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在燃料通路470中,从位于最上方的折回部470a的两端分别朝向下方以笔直的大致矩形的筒孔状延伸有上游笔直部470b与下游笔直部470c。即,由折回部470a、该折回部470a的上游侧部位的上游笔直部470b、该该折回部部470a的下游侧部位的下游笔直部470c构成了燃料通路4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笔直部470b、470c形成于箱主体430,另一方面,折回部470a形成于箱盖431。

燃料通路470形成了连通口470e,以便在上游笔直部470b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开口。上游笔直部470b使连通口470e经由中继通路465而与收容室463连通,由此配置于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游侧。通过该配置方式,通过中继通路465被引导的加压燃料从连通口470e被导出到上游笔直部470b。上游笔直部470b形成了连通口470e所开口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以及经由该外部用通路部470f而与该连通口470e连通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这些外部用通路部470f以及内部用通路部470g与特定部位S的要素471、472、473、474、475、476—起被收纳在突部47中。

外部用通路部470f使从连通口470e导出的燃料向该连通口470e的上方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侧流通。通过该流通方式,中继通路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如图1所示那样相对于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通路截面积比对连通口470e以及收容室463之间进行中继的中继通路465的通路截面积大。该放大方式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将来自连通口470e的加压燃料朝向下游笔直部470c侧进行引导,以便通过喷出通路472喷出该加压燃料。

通过中继通路465引导并从连通口470e导出的燃料通过外部用通路部470f向下方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侧折回,从而朝向内部用通路部470g流通。为了实现该流通方式,中继通路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也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通路截面积比中继通路465的通路截面积以及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通路截面积小。通过该缩小方式,在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朝向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侧的燃料流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燃料流动被节流。

这里,将图4(a)中附加交叉影线来表示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最小的通路截面积虚拟地转换为图4(b)中附加交叉影线来表示圆筒管P的通路截面积。于是,根据转换后的通路截面积求出的圆筒管P的通路直径D、以及成为从图1所示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至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距离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另外,关于通路直径D以及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的理由,之后详细叙述。

另外,位于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下游侧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如图1~3所示那样从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向下方分离地配置。在该配置下,在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连通口470e在位置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侧偏移的部位R开口,并且内部用通路部470g在该位置偏移部位R下方开口。另外,如图1、3所示,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开口设于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从中继通路465隔着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向径外方向分离的分离部位Q。

如图2所示,喷出通路472在突部47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为圆筒状。喷出通路472从燃料通路470中的连通口470e以及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下游侧的下游笔直部470c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喷出通路472与端口部件44中的喷出端口440连通,由此将燃料通路470的流通燃料通过挠性管12a以及燃料供给管12向内燃机3侧喷出。此时,在燃料通路470中,利用喷出通路472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出的燃料将在该喷出通路472的下游侧流通。

如图1、2所示,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是无弹簧式的止回阀,并设于上游笔直部470b中的连通口470e的下游侧、且喷出通路472的上游侧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即,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配置于燃料通路470中的从连通口470e朝向喷出通路472的中途部。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具有阀壳体477、阀芯478以及阀止动件479。

阀壳体477是利用树脂将筒状的壳体主体477a与平板状的接合板477b一体地成形而成的。壳体主体477a被嵌入在箱主体430的突部47。在壳体主体477a中贯通有作为上游笔直部470b的一部分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壳体主体477a的随着朝向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上游侧而缩径的圆锥面状的阀座477as在该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周围形成。接合板477b被夹持在箱主体430以及箱盖431之间。接合板477b朝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比壳体主体477a突出。在接合板477b中贯通有外部用通路部470f与下游笔直部470c的一部分。

阀芯478由树脂以及橡胶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壳体主体477a内与该壳体主体477a同轴收容。通过该收容方式,阀芯478能够通过往复移动落座于阀座477as或离开阀座477as。因此,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对应于阀芯478离开阀座477as而开阀,另一方面,对应于阀芯478落座于阀座477as而闭阀。

阀止动件479由树脂形成为圆筒状,在壳体主体477a内与该壳体主体477a同轴固定。阀止动件479将阀芯478以能够沿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阀止动件479将离开阀座477as的开阀时的阀芯478进行卡定。

通过这种构造,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使燃料通路470开闭。具体而言,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从连通口470e向外部用通路部470f导出加压燃料的期间,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的阀芯478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478被阀止动件479卡定的状态下,被导出到外部用通路部470f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出通路472以及下游笔直部470c的最下游端470d侧流动。另一方面,当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停止从连通口470e导出燃料时,阀芯478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出通路472以及最下游端470d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通过从喷出通路472进行的闭阀前的喷出而被供给至内燃机3侧的燃料的压力得以保持。即,通过闭阀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来对通过了燃料通路470的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残留压力保持功能。另外,基于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的残留压力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成为在燃料泵42停止时调压的压力。

分支通路474形成为从在突部47中被中继通路465与位于其径外方向的分离部位Q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夹持的部位向端口部件44侧延伸的空间状。分支通路474以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的与外部用通路部470f相反的一侧的下端向上方折回的方式进行分支。该分支方式的分支通路474不与下游笔直部470c交叉。分支通路474与端口部件44中的喷射端口441连通,由此将通过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排出的燃料引导至喷射泵45。

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是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并设于分支通路474。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具有阀壳体475a、阀芯475b以及阀弹簧475c。

阀壳体475a由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状,被嵌入到突部47。分支通路474的一部分贯通阀壳体475a。阀壳体475a将平面状的阀座475as形成在分支通路474中。另外,在阀壳体475a中,圆环板状的凸缘部475af在中继通路465的下方与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下方重叠地设置,由此在实现基于突部47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定位的同时实现装置1的小型化。

阀芯475b由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阀壳体475a内与该阀壳体475a同轴收容。通过该收容方式,阀芯475b能够通过往复移动落座于阀座475as或离开阀座475as。因此,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对应于阀座475as离开阀芯475b而开阀,另一方面,对应于阀芯475b落座于阀座475as而闭阀。

阀弹簧475c由金属形成为线圈状,在阀壳体475a内与该阀壳体475a同轴卡定。阀弹簧475c通过弹簧反作用力而对阀芯475b向阀座475as侧施力。

通过这种构造,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使与分支通路474相通的燃料通路470开闭。具体而言,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从连通口470e向通路部470f、470g导出设定压以上的燃料的期间,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阀芯475b克服阀弹簧475c的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475b被阀弹簧475c弹性支承的状态下,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流入分支通路474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射泵45侧流通。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在燃料泵42的工作中从连通口470e导出的燃料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则该导出停止,或者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该导出停止,从而阀芯475b通过阀弹簧475c的弹簧反作用力而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射泵45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特别是在伴随燃料泵42的停止的情况下,送出阀421的闭阀也互起作用而收容室463中的燃料的压力被保持在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设定压力。即,通过闭阀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来对收容室463内的滞留燃料发挥残留压力保持功能。另外,基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残留压力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250kPa。

在这样构成弹簧质量系统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中,有如下担忧:相对于阀座475as的提升量(离开量)较小时等的阀芯475b受到因来自燃料泵42的燃料加压输送所产生的压力脉动而振动。但是,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通路截面积转换得到的圆筒管P的通路直径D与该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进行该设定的结果,因压力脉动引起的阀芯475b的振动如图6所示那样随着时间经过而衰减至实质上0水平。因此,如图7所示,在从燃料通路470至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降低。另外,在图6、7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示出了L/D=3以及L/D=4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示出了L/D=1以及L/D=2的情况。

如图2所示,溢流通路476在突部47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通路472、474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圆筒孔状。溢流通路476从下游笔直部470c中的比喷出通路472靠下游侧的部分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溢流通路476通过与端口部件44中的溢流端口442连通,将在过滤器箱43内的比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引导至溢流阀443。

端口部件44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配置于副罐20内。如图2、3、5所示,端口部件44通过熔接而接合于特定部位S的突部47。端口部件44从突部47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这里,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端口部件44相对于呈圆筒面状弯曲的外筒部461的外周面461a向该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突出。与此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与包括成为特定部位S的外周的突部47的外周在内的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切、并且还与端口部件44的外周相切的外切圆C(参照图3)的直径尽可能小的方式,设定端口部件44的突出量。

端口部件44在过滤器箱43外一体地具有喷出端口440、喷射端口441、溢流端口442以及溢流阀443。

喷出端口440在端口部件44中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形成为L字形的空间状。如图2所示,喷出端口440与在突部47的侧面47a开口的喷出通路472连通。与此同时,喷出端口440在与喷出通路472的连通部位相反的一侧使最下游端朝向上方,从而与挠性管12a连通。通过它们的连通方式,喷出端口440过经由喷出通路472而与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经由挠性管12a以及燃料供给管12而与过滤器箱43外的内燃机3侧相通。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相通的喷出端口440将从燃料通路470向喷出通路472流通的燃料朝向内燃机3侧喷出。

喷射端口441在端口部件44中的位于喷出端口440的下方的下端部形成为反L字形的空间状。喷射端口441与在侧面47a开口的分支通路474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的一侧与喷射泵45连通。通过该连通方式,喷射端口441经由分支通路474而与过滤器箱43内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相通,并且在过滤器箱43外直接与喷射泵45相通。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与相通的喷射端口441对通过了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从燃料通路470排出的燃料发挥引向喷射泵45的引导作用。

溢流端口442在端口部件44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端口440、441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孔状。溢流端口442与在侧面47a开口的溢流通路476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的一侧与溢流阀443连通。通过该连通方式,溢流端口442经由溢流通路476而与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在过滤器箱43外直接与溢流阀443相通。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相通的溢流端口442对在燃料通路470中与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发挥引向溢流阀443的引导作用。

如图2、5所示,溢流阀443是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并设于溢流端口442。在溢流端口442中,溢流阀443经由溢流通路476与燃料通路470相通。除此之外,溢流阀443还提高溢流端口442的最下游端442a而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由此能够将从溢流通路476向溢流端口442引导的燃料排出到该空间26。溢流阀443具有阀扣环443a、阀芯443b以及阀弹簧443c。

如图2所示,阀扣环443a由树脂形成为圆筒状,被嵌入在端口部件44中。溢流端口442中的比将阀座442s以平面状形成的带台阶的部分靠下游侧的最下游端442a贯通阀扣环443a。

阀芯443b由树脂和橡胶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板状,在溢流端口442内与该溢流端口442同轴收容。通过该收容方式,阀芯443b能够通过往复移动落座于阀座442s或离开阀座442s。因此,溢流阀443对应于阀座442s离开阀芯443b而开阀,另一方面,对应于阀芯443b落座于阀座442s而闭阀。

阀弹簧443c由金属形成为线圈状。阀弹簧443c在溢流端口442内与该溢流端口442同轴收容,通过阀扣环443a被卡定。阀弹簧443c通过弹簧反作用力而对阀芯443b向阀座442s侧施力。

通过这样的构造,溢流阀443使经由溢流通路476而与溢流端口442相通的燃料通路470开闭。具体而言,不论燃料泵42工作还是停止,在从燃料通路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的正常状态得以保持而溢流端口442的压力小于溢流压力的期间,溢流阀443的阀芯443b通过阀弹簧443c的弹簧反作用力而闭阀。在该闭阀时,通过燃料泵42的工作而被调压的燃料通过过滤器箱43内的喷出通路472以及该过滤器箱43外的喷出端口440被喷出,从而成为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另一方面,不论燃料泵42工作还是停止,当在从燃料通路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中发生异常而溢流压力以上的燃料被引导至溢流端口442时,阀芯443b克服阀弹簧443c的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443b被阀弹簧443c弹性支承的状态下,向溢流阀443引导的燃料料被排出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因此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被释放直到成为溢流压力为止。即,对于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基于开阀的溢流阀443溢流功能。另外,基于溢流阀443的溢流功能的溢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例如650kPa。

如图2、5所示,喷射泵45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在副罐20内配置于端口部件44的下方。喷射泵45载置在副罐20的底部20a中的特别是凹底部20b上。通过该载置方式,喷射泵45与端口部件44在图2所示的底部20a上在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与流入口24重叠。喷射泵45一体地具有加压部450、喷嘴部451、吸入部452以及扩散部453。

加压部450将加压通路454形成为沿着过滤器箱43的轴向延伸的带台阶的圆筒孔状。加压通路454位于端口部件44的下方而与喷射端口441连通。在该连通方式下,在过滤器箱43内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通过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而排出加压燃料经由该过滤器箱43外的喷射端口441而被引导至加压通路454。

喷嘴部451将喷嘴通路455形成为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筒孔状。喷嘴通路455位于加压部450的下方而与加压通路454连通。而且,喷嘴通路455的通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以及加压通路454的通路截面积小。在这些连通以及节流方式下,被引导至加压通路454的加压燃料流入喷嘴通路455。

吸入部452将吸入通路456形成为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扁平形的空间状。吸入通路456位于加压部450以及喷嘴部451的下方而与流入口24与连通。在该连通方式下,通过流入口24而流入副罐20内的燃料在吸入通路456中流通。

扩散部453将扩散通路457形成为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筒孔状。扩散通路457位于加压部450的下方而与喷嘴通路455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的一侧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而且,扩散通路457的通路截面积比喷嘴通路455的通路截面积大。在这些连通以及放大方式下,在由于流入喷嘴通路455而减小了流量的加压燃料被向扩散通路457喷出、从而在该喷出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时,燃料罐2内的燃料从流入口24依次被吸入到吸入通路456以及扩散通路457。这样被吸入的燃料在扩散通路457中受到扩散作用而被加压输送,从而被移送至包括燃料泵42的周围在内的内部空间2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截面为大径圆形的扩散通路457相对于横截面为小径圆形的喷嘴通路455对准中心。与此同时,本实施方式的扩散通路457中的与内部空间26连通的最下游端457a相对于副罐20的底部20a中的最深底部20d向上方分离。

以下,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对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进行保持的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是具有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开阀并被阀止动件479卡定的阀芯478的无弹簧式。因此,即使由于从燃料泵42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压力脉动,卡定状态的阀芯478也难以振动。

此外,另一方面,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对收容室463中的燃料压力进行保持的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是具有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克服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的阀芯475b的弹簧施力式。这里,使向内燃机3侧喷出的燃料流通的燃料通路470中的、在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游侧与收容室463连通的连通口470e在位置从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向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侧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R开口。由此,在燃料通路470中,能够针对相比于从连通口470e向阀473侧燃料所朝向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而言使从该连通口470e向阀475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以满足上述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42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阀475为止的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衰减,因而,还能够使该阀475中的阀芯475b的振动衰减。

根据以上,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475的任意一个中,均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478、475b的振动而放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在从燃料通路470至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收容室463之间利用中继通路465中继的连通口470e在位置偏移部位R开口。据此,对于使从连通口470e向阀475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而言,不仅能够以满足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也能够增大从收容室463至该连通口470e的中继通路465的长度。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42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阀475为止较长的中继通路465、以及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衰减。因而,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位置偏移部位R处向外部用通路部470f开口连通口470e经由该通路部470f而与内部用通路部470g连通。这里,在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燃料流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470f被节流,因此,能够在确保为了向内燃机3侧喷出而在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流通的燃料的流量的同时,在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使压力脉动衰减来降低噪音。另外,内部用通路部470g在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从中继通路465隔着阀475的分离部位Q开口,因此,能够使该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从连通口470e至该部位Q的距离与中继通路465的长度一起增大。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42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阀475为止较长的中继通路465、确保了距离的位置偏移部位R及分离部位Q之间、和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衰减。因而,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继通路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由此,从中继通路465通过外部用通路部470f而朝向内部用通路部470g的燃料流动顺畅地折回,从而该燃料流动难以从形成这些通路部470f、470g的内壁面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因这样的燃料流动的剥离而产生负压从而成为噪音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过滤器箱43中的从周向的特定部位S突出的突部47中,与分离部位Q的阀475一同收纳有外部用通路部470f以及内部用通路部470g。根据该突部47,在争取了位置偏移部位R以及分离部位Q间的距离的同时,能够使与包含阀475与通路部470f、470g一同设置的特定部位S在内的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切外切圆C小径化。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降低噪音的效果与装置1的小型化效果。

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两个残留压力保持阀473、475与分别朝向这些阀473、475侧的外部用通路部470f以及内部用通路部470g一同偏向特定部位S而成为一体。据此,在以使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切的外切圆C小径化的状态满足将阀473、475以及通路部470f建立关联的L/D≥3的关系式的通路部470g中,能够使压力脉动衰减。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降低噪音的效果与装置1的小型化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在燃料通路470中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溢流通路476被引导,从而溢流阀443将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释放。根据这种溢流功能,能够保证内燃机3的耐久性。另外,在阀芯443b克服弹簧反作用力而开阀以进行压力释放的弹簧施力式的溢流阀443中,从燃料通路470中的比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靠下游侧的部分通过溢流通路476引导燃料。由此,从连通口470e经由燃料通路470以及溢流通路476到阀443的距离变长,从而能够使因从燃料泵42进行的燃料加压输送引起的压力脉动衰减。因此,在阀443中,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443b的振动而放大,因此,能够提高在从燃料通路470至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的降低效果。

而且,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泵45使从通过满足L/D≥3的关系式而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470g通过了阀475的排出燃料进一步节流后喷出,从而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移送到燃料泵42的周围。由此,在喷射泵45中,能够喷出在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衰减了压力脉动的燃料,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燃料移送功能,并且能够抑制因燃料喷出断续而产生对人而言刺耳的噪音。

以上,说明了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并非限定地解释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叙述。

具体地说,在变形例1中,也可以是,在过滤器箱43中未设置中继通路465,而是使收容室463的燃料出口463a与连通口470e实质上一致。另外,在变形例2中,也可以将中继通路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实质上正交或者实质上平行。

在变形例3中,也可以是,在从中继通路465隔着内部用通路部470g而分离的分离部位Q设置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并在外部用通路部470f中的比该分离部位Q接近中继通路465的部位使内部用通路部470g开口。另外,在变形例4中,也可以是,在位置偏移部位R使连通口470e向内部用通路部470g开口,由此上外部用通路部470f经由内部用通路部470g而与连通口470e连通。

在变形例5中,也可以将外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3以及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的至少一方设于过滤器箱43中的特定部位S的突部47以外的部分。另外,在变形例6中,也可以是,在未设置突部47的结构下,将过滤器箱43中的未收容燃料过滤器464的非收容部分设于周向的一部分,并将该非收容部分设定于特定部位S。

在变形例7中,也可以设有螺线管阀等这种电磁驱动式的溢流阀443。另外,在变形例8中,也可以未设有溢流阀443。

在变形例9中,也可以使除了从内部用通路部470g通过内部残留压力保持阀475排出的燃料以外的燃料、例如从燃料泵42排出的燃料或从内燃机3侧返回的燃料等,在喷射泵45中喷出。另外,在变形例10中,也可以是,也可以未设有喷射泵45。

在变形例11中,也可以采用按照端口440、441、442的每一个分割的端口部件44。另外,在变形例12中,也可以采用与端口440、441、442的一个和两个对应地分割的端口部件44。

本公开以实施例为基准而叙述,但本公开被理解为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等效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也使各种组合方式、进而在它们之中包含仅一个要素、一个要素以上、或一个要素以下的其他组合、方式落入本公开的范围、思想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