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用电控喷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43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用电控喷油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缸风冷柴油机,尤其涉及柴油机配套用喷油泵。



背景技术:

单缸柴油机是国内生产应用多年的小型动力机械,量大面广,国内社会保有量达8000万台以上,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向电控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机械式喷油泵与轴针式喷油器配合工作,受工作方式和结构特点限制,喷油泵只能进行充分供油,而不能按照柴油机实际工作油量进行实时供油,燃烧不充分及未完全燃烧的残余燃料只能随其他混合物排出柴油机外,致使排放过量,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喷射压力较低,喷油雾化不理想,燃烧不充分,噪声大,调节灵敏度差,无法精确控制喷油时刻,已无法满足高速风冷单缸柴油机的配套性能要求。如何改进与单缸柴油机相配套的喷油泵的结构,满足单缸风冷柴油机配套要求,达到国标油耗排放要求,保证主机工作性能,成为油泵油嘴行业的重要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配套性能好的电控喷油泵,满足单缸风冷柴油机的配套要求,有效地控制调节供油量,改善柴油机的燃烧工况,保证主机性能,降低噪声,减轻污染,节能减排,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用电控喷油泵,泵体的一边侧面开设电磁阀腔孔,另一边侧面开设升程挡块腔孔,电磁阀腔孔与升程挡块腔孔的中心线位于泵体内同一轴向高度,电磁阀腔孔与升程挡块腔孔之间由径向的阀杆孔连通,泵体内设有电磁阀组件和阻尼阀组件,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铁、电磁阀弹簧、电磁阀弹簧内座、电磁阀弹簧外座、衔铁、电磁铁调整垫、电磁阀杆,装设在电磁阀腔孔中,电磁阀杆伸入在阀杆孔内活动配装,电磁阀杆的端部顶触升程挡块腔孔内的升程挡块,电磁铁通过线路连接柴油机的电控装置;阻尼阀组件包括阻尼阀、阻尼阀弹簧、阻尼阀压接块,装设在泵体顶面的阻尼阀孔腔中,阻尼阀孔腔底端连通轴向的出油孔,出油孔向下垂直贯穿径向的阀杆孔,出油孔底端连接轴向的柱塞腔,柱塞腔中设置柱塞,升程挡块腔孔中设置升程挡块,泵体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进油管接头孔和回油管接头孔,进油管接头孔配装进油管接头连接进油管,进油管接头孔内端通过进油孔道分别连通升程挡块腔孔和电磁阀腔孔,回油管接头孔配装回油管接头连接回油管,回油管接头孔内端通过回油孔道连通升程挡块腔孔。进油管接头孔与回油管接头孔分别设在泵体的前后两面,进油管接头孔、回油管接头孔的中心线与电磁阀腔孔、升程挡块腔孔的中心线位于泵体内部同一轴向高度,进油管接头孔配装进油管接头,通过进油管连接输油泵接通燃油箱,进油管接头孔的内端连接泵体内的进油孔道,进油孔道与泵体左右两端面上开设的升程挡块腔孔和电磁阀腔孔分别接通;回油管接头孔配装回油管接头,通过回油管连接燃油箱,回油管接头孔的内端通过泵体内的回油孔道与升程挡块腔孔连通。阻尼阀组件设置在泵体顶部的阻尼阀孔腔中,阻尼阀与阻尼阀孔腔之间形成密封,阻尼阀压接块的顶面为锥形孔口,配装在阻尼阀孔腔内的上部,阻尼阀压接块底部压接阻尼阀,阻尼阀内孔与阻尼阀压接块的内孔中设置阻尼阀弹簧,阻尼阀孔腔的底面与泵体内部轴向的出油孔连通,出油孔底面连通轴向的柱塞腔。柱塞腔内活动配装柱塞,柱塞的底部推杆采用挺柱体配装滚轮的滚动式推杆结构。

实际应用时,进油管接头连接进油管,燃油箱内的低压燃油通过输油泵输入进油管和进油管接头输入泵体内的进油孔道,分别进入升程挡块腔孔和电磁阀腔孔,当柱塞下行时,燃油进入柱塞腔,柱塞上行时,柱塞腔内形成高压,燃油向上通过出油孔和阻尼阀、阻尼阀压接块,进入高压油管输入喷油器,向柴油机气缸内喷油,同时保持压力稳定。输入泵体内的升程挡块腔孔和电磁阀腔孔内的燃油,一部分进入柱塞腔形成高压燃油,通过出油孔输出到喷油器,多余的部分燃油通过回油孔道进入回油管接头,回油管接头连接回油管,燃油经由回油管回到燃油箱,继续通过进油管向喷油泵进行供油。进油管接头孔、进油孔道、回油管接头孔、回油孔道的中心线均设在与升程挡块腔孔和电磁阀腔孔中心线同一轴向高度的泵体内,便于加工制作,保证了燃油供应油压稳定,提高了密封性和效率;采用挺柱体配装滚轮的滚动推杆方式,减小摩擦阻力,提高可靠性,降低了噪声,保证了质量。阻尼阀组件调节柱塞腔内的供油压力大小。燃油向低压腔内供油时,维持恒定的低压;柱塞上行开始供油时,柱塞腔内压力升高,可提高喷油量的一致性和保持压力稳定性;

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施和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合理,配套性能好,有效地改善了柴油机的燃烧工况,降低了排放和噪声,减少了污染,稳定增加了燃油压力,调节速度快,响应频率高,控制油量精确,柴油机调速快,工作平稳,效率高,响应快,可靠性高,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泵体3的B向右视图;

图5是图1中的泵体3的E向左视图;

图6是图3中的泵体3的剖面图;

图7是图6的N-N剖面图。

图中,1—定位块,2—回油管接头,3—泵体,4—电磁铁固定盘,5—电磁铁,6—柱塞弹簧,7—柱塞,8—柱塞弹簧下座,9—挺柱体,10—滚轮销,11—滚轮,12—进油管接头,13—后盖,14—阻尼阀弹簧,15—阻尼阀,16—阻尼阀压接块,17—电磁阀弹簧内座,18—电磁阀弹簧外座,19—衔铁,20—电磁铁调整垫,21—电磁阀弹簧,22—电磁阀杆,23—升程挡块;A—视向符号,B—视向符号,C—阻尼阀孔腔,D—电磁阀腔孔,E—视向符号,F—喷油管口,G—阀杆孔,H—回油管接头孔,J—进油管接头孔,K—安装孔,L—螺钉孔,M—螺钉,N—剖面符号,P-出油孔,Q—密封圈,S—升程挡块腔孔,T—柱塞腔,X—进油孔道,Y—回油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泵体3的一边侧面开设电磁阀腔孔D,另一边侧面开设升程挡块腔孔S,电磁阀腔孔D与升程挡块腔孔S的中心线位于泵体3内部同一轴向高度,电磁阀腔孔D与升程挡块腔孔S之间由径向的阀杆孔G连通,泵体3内设有电磁阀组件和阻尼阀组件,电磁阀组件包括电磁铁5、电磁阀弹簧21、电磁阀弹簧内座17、电磁阀弹簧外座18、衔铁19、电磁铁调整垫20、电磁阀杆22,装设在电磁阀腔孔D中,电磁阀杆22在阀杆孔G内活动,电磁阀杆22的端部顶触升程挡块23,电磁铁5通过线路连接柴油机的电控装置;阻尼阀组件包括阻尼阀15、阻尼阀弹簧14、阻尼阀压接块16,装设在泵体3顶面的阻尼阀孔腔C中,阻尼阀孔腔C底端连通轴向的出油孔P,出油孔P向下垂直贯穿径向的阀杆孔G,出油孔P底端连接轴向的柱塞腔T,柱塞腔T中设置柱塞7,升程挡块腔孔S中设置升程挡块23,泵体3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进油管接头孔J和回油管接头孔H,进油管接头孔J配装进油管接头12连接进油管,进油管接头孔J内端通过进油孔道X分别连通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回油管接头孔H配装回油管接头2连接回油管,回油管接头孔H内端通过回油孔道Y连通升程挡块腔孔S。进油管接头孔J与回油管接头孔H分别开设在泵体3内的前后两面,进油管接头孔J、回油管接头孔H的中心线与电磁阀腔孔D、升程挡块腔孔S的中心线位于泵体3的同一轴向高度,进油管接头孔J配装进油管接头12,通过进油管连接输油泵接通燃油箱,进油管接头孔J的内端连接泵体3内的进油孔道X,进油孔道X与泵体3左右两端面上开设的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分别接通;回油管接头孔H配装回油管接头2,通过回油管连接燃油箱,回油管接头孔H的内端通过泵体3内的回油孔道Y与升程挡块腔孔S连通。阻尼阀组件设置在泵体3顶部的阻尼阀孔腔C中,阻尼阀15与阻尼阀孔腔C之间形成密封,阻尼阀压接块16的顶面为锥形孔口,配装在阻尼阀孔腔C内的上部,阻尼阀压接块16底部压接阻尼阀15,阻尼阀15内孔与阻尼阀压接块16的内孔中设置阻尼阀弹簧14,阻尼阀孔腔C的底面与泵体3内部轴向的出油孔P连通,出油孔P底面连通轴向的柱塞腔T。柱塞腔T内活动配装柱塞7,柱塞7的底部推杆采用挺柱体9配装滚轮11的滚动式推杆结构。

参阅图4、图5、图6、图7,泵体3的一边侧面开设电磁阀腔孔D,另一边侧面开设升程挡块腔孔S,电磁阀腔孔D与升程挡块腔孔S的中心线位于泵体3内部同一轴向高度,电磁阀腔孔D与升程挡块腔孔S之间由径向的阀杆孔G连通,泵体3的顶面设有阻尼阀孔C,阻尼阀孔C底端连通轴向的出油孔P,出油孔P向下垂直贯穿径向的阀杆孔G,出油孔P底端连接轴向的柱塞腔T,泵体3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进油管接头孔J和回油管接头孔H,进油管接头孔J内端通过进油孔道X分别连通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回油管接头孔H内端通过回油孔道Y连通升程挡块腔孔S。进油管接头孔J与回油管接头孔H分别设在泵体3的前后两面,进油管接头孔J、回油管接头孔H的中心线与电磁阀腔孔D、升程挡块腔孔F的中心线位于泵体3内的同一轴向高度,进油管接头孔J的内端连接泵体3内的进油孔道X,进油孔道X与泵体3左右两端面上的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分别接通;回油管接头孔H的内端通过泵体3内的回油孔道Y与升程挡块腔孔S连通。

实际应用时,泵体3的进油管接头12连接进油管,燃油箱内的低压燃油通过输油泵输入进油管和进油管接头12进入泵体3内的进油孔道X,分别进入泵体3内的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当柱塞7下行时,燃油进入柱塞腔T,柱塞7上行时,柱塞腔T内形成高压,高压燃油向上通过出油孔P和阻尼阀15、阻尼阀压接块16的内孔进入高压油管,输入喷油器,向柴油机气缸内喷油,同时保持压力稳定。输入泵体3内的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内的燃油,大部分进入柱塞腔T形成高压燃油,通过喷油孔P输出到喷油器,升程挡块腔孔S内溢出的少量部分燃油通过回油孔道H进入回油管接头2,经由回油管回到燃油箱,继续通过进油管向喷油泵进行供油。进油管接头孔J、进油孔道X、回油管接头孔H、回油孔道Y的中心线位置,均设在与升程挡块腔孔S和电磁阀腔孔D的中心线同一轴向高度的泵体3内,便于加工制作,泵体3内部油路保证了燃油供应油压稳定,提高了密封性和供油效率。采用挺柱体9配装滚轮11的滚动推杆结构,减小摩擦阻力,提高可靠性,降低了噪声。阻尼阀组件调节柱塞腔T内的供油压力大小。燃油向升程挡块腔孔S即低压油腔内供油时,维持恒定的低压;柱塞7上行开始供油时,柱塞腔T内压力升高,形成高压油腔,高压燃油通过柱塞腔T向上进入出油孔P,通过阻尼阀15内孔和阻尼阀压接块16的锥形通口输入高压油管,进入喷油器,阻尼阀15可起到提高喷油量的一致性和保持压力稳定性作用;电磁铁5连通柴油机的电控装置,能够根据主机不同工况对燃油的需求,改变电流的强弱,控制电磁力的大小,随时调节电磁阀杆22在径向的阀杆孔G中进行往复运动的速率,电磁阀杆22与轴向的出油孔P配合,控制出油孔P的实时供油量。调节速度快,控制油量精确。

本实用新型与单缸风冷柴油机配套,连接电控装置自动调节供油量,可根据需要,通过在设定范围内调整供油提前角,优化燃烧参数,对供油量进行精确的控制,有效地改善燃油的燃烧工况,使燃烧更加充分,减少排放,稳定增加燃油压力,调节速度快,响应频率高,主机工作平稳,可靠性高,降低了排放和噪声,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的规定,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光明的推广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