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697阅读:3655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发动机燃烧室壁面温度,提高发动机升功率并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现阶段的柴油发动机基本都采用了水冷结构。水冷式发动机在缸盖及缸体中设计有冷却水套,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在发动机及散热系统中循环流动以冷却发动机,同时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有节温器,并兼顾冷却发动机机油。

而现有发动机多为多缸体结构,但由于前后排列的缸体距水泵的距离差异,导致前后各缸流过的冷却水流量差异较大。常用的缸体冷却水套,由于在第一缸体左侧边处的缸体及缸盖壁面非常薄,又分布有前端附件相关的结构,无法在此处设计由缸体水套通往缸盖的上水孔,因此通过第一缸左侧的冷却液非常少,容易在水套内形成流动死区,造成冷却不良,特别是靠近上端的高温区域,从而导致缸体结构温度过高,缸体结构产生热变形进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变,降低气缸体的强度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能消除缸体侧边水套内流动死区且防止产生热应力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有缸体和缸盖构成的发动机机体,所述的发动机机体内设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水套,发动机机体左侧边安装有水泵,所述的冷却水套包括设在缸体壁内的缸体水套和设在缸盖壁内的缸盖水套,缸体水套上设有连通缸盖水套的水孔,缸体水套出水端与水泵连通,位于发动机机体左侧边的缸体壁内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的导流孔一端与缸体水套连通,导流孔另一端与水泵的水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孔为截面呈腰形状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机体左侧边的第一个缸体壁内设置截面呈腰形状的导流孔,使流经缸体水套的一小部分冷却液从该导流孔直接流入水泵,即可达到消除流动死区且不会产生热应力的目的,制造及实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发动机机体 2.冷却水套 3.水泵 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包括发动机机体1,所述的发动机机体1由四个缸体和相对应的四个缸盖构成,发动机机体1内设有供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水套2,发动机机体1左侧边安装有水泵3,所述的冷却水套2包括设在缸体壁内的缸体水套和设在缸盖壁内的缸盖水套,缸体水套上设有连通缸盖水套的水孔,缸体水套出水端与水泵3连通,位于发动机机体1左侧边的第一个缸体壁内开设有导流孔4,所述的导流孔4为截面呈腰形状的腔体,导流孔4一端与缸体水套的腔体连通,导流孔4另一端与水泵3的水腔连通。

上述结构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冷却液从发动机机体1底部进入由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形成的冷却水套2流动,从位于发动机机体1上部的缸体水套流入水泵3,与此同时,由于在容易产生流动死区的第一个缸体壁内设置了截面呈腰形状的导流孔4后,可使得流经缸体水套的一小部分冷却液从该导流孔4直接流入水泵3,以消除掉现有技术中第一个缸体侧边存在的流动死区,将冷却液引向低压区,从而增大该区域的冷却液流动范围,提高该区域散热效果,而且上述结构在缸体变热后不会产生热应力,并可通过改变导流孔4大小以及与水泵3叶片之间的间隙达到调节冷却效果的目的。

所述导流孔4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上述的腰形状,其他任何形状的孔均可。

而如果发动机所用的水泵3没有安装在发动机机体1左侧边,则可以通过设计水孔及水管,将冷却液从导流孔4引至水泵3入口水管,同样也可以实现消除第一个缸体侧边的缸体水套存在流动死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只需增加一道钻孔加工工艺,通过在发动机机体1左侧边第一个缸体壁内加工截面呈腰形的导流孔4,即可使流经缸体水套的一小部分冷却液从该导流孔4直接流入水泵3,以达到消除流动死区且不会产生热应力的目的,制造及实验成本较低。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