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滤清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3899发布日期:2019-12-31 16:2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燃油滤清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组件。



背景技术:

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将燃油中含有的杂质去除,防止燃油系统堵塞,减少机械磨损,确保发动机稳定运行。因此,为了使得进入发动机中的燃油更加清洁,通常会在燃油泵和发动机之间设置燃油滤清器,以去除燃油中的杂质。由于燃油滤清器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燃油滤清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

然而,在更换燃油滤清器时,由于发动机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在拆卸燃油滤清器时,燃油会随之喷出,导致燃油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组件,以解决在更换燃油滤清器时,燃油会随之喷出,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组件,所述燃油滤清器组件包括滤清器,设置在所述滤清器的进油口处和出油口处的延长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延长管和燃油管路上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用于控制燃油管路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延长管远离所述滤清器一端侧壁上的两个条状缺口,两个所述条状缺口从所述延长管远离所述滤清器一端的边缘沿所述延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条状缺口以所述延长管的轴线为轴心旋转对称,所述延长管内沿所述延长管的径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条限位杆;

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燃油管路内的合页轴、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套设在所述合页轴上并能够绕所述合页轴转动,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均由磁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互斥。

进一步地,所述合页轴固定安装在燃油管路内并与燃油管路的直径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之间的角度小于180°且边缘均与所述燃油管路的内壁相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条状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合页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合页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设置为两条,两条所述限位杆以所述延长管的轴线为轴心旋转对称,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延长管远离所述滤清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燃油管路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条状缺口的宽度与所述合页轴的直径相等。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燃油滤清器组件,具有如下效果:

基于对所述滤清器和燃油管路进行改进。在拆卸所述滤清器时,将所述延长管从所述燃油管路中拔出,所述燃油管路由张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从而阻止燃油漏出。当安装滤清器时,将所述延长管插入燃油管路,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受到来自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延长管的作用力后,燃油管路由闭合状态转变为张开状态。由此克服了因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因更换滤清器而发生燃油泄露,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延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合页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燃油管路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燃油管路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滤清器2延长管

3燃油管路21条状缺口

22限位杆41第一合页

42第二合页43合页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燃油滤清器组件,如图1-5所示,所述燃油滤清器组件包括滤清器1,设置在所述滤清器1的进油口处和出油口处的延长管2以及设置在所述延长管2和燃油管路3上的开合机构,所述开合机构用于控制燃油管路3在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张开状态”是指:燃油管路3处于通畅状态,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夹角小于15°;所述的“闭合状态”是指:燃油管路3处于封闭状态,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的边缘与燃油管路3的内壁相抵触。所述闭合状态参见图5,所述张开状态参见图6。如上所述,在所述张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夹角小于1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选择出所述限位杆22的长度以及其在所述延长管2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延长管2远离所述滤清器1一端侧壁上的两个条状缺口21,两个所述条状缺口21从所述延长管2远离所述滤清器1一端的边缘沿所述延长管2的轴线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条状缺口21以所述延长管2的轴线为轴心旋转对称,所述延长管2内沿所述延长管2的径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条限位杆22,优选地,所述限位杆22设置为两条,两条所述限位杆22以所述延长管2的轴线为轴心旋转对称,所述限位杆22设置在所述延长管2远离所述滤清器1的一侧。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燃油管路3内的合页轴43、第一合页41和第二合页42,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套设在所述合页轴43上并能够绕所述合页轴43转动,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均由磁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互斥。

基于对所述滤清器1和所述燃油管路3进行的改进。在拆卸所述滤清器1时,将所述延长管2从燃油管路3中拔出时,由于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互斥,在拔出所述延长管2后,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的边缘将与燃油管路3的内相抵触,从而使得燃油管路3由所述张开状态转变为所述闭合状态,以阻止燃油漏出。当安装所述滤清器1时,将所述延长管2远离所述滤清器1的一端插入燃油管路3中,在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受到所述限位杆22和所述延长管2的作用力后,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由此,燃油管路3便从闭合状态转变为张开状态,此时所述燃油管路3通畅。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滤清器组件克服了在更换滤清器1时发生的燃油泄露,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合页轴43固定安装在燃油管路3内并与燃油管路3的直径重合。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角度小于180°且边缘均与所述燃油管路3的内壁相抵触。将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小于180°可以防止在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受到燃油管路3内部的压力,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被迫向压力方向移动,导致燃油管路3处于非封闭状态,导致燃油漏出。

由于所述延长管2部分地插入所述燃油管路3中,为了防止燃油从所述延长管2和所述燃油管路3的间隙中流出,将所述延长管2的外径设置为等于所述燃油管路3的内径。进一步优选地,还可以在所述延长管2插入所述燃油管路3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一层密封材料,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条状缺口21的宽度与所述合页轴43的直径相等。

由于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的边缘要与燃油管路3的内壁相抵触,从而闭合燃油管路3,防止燃油漏出,因此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的边缘形状应当与燃油管路3的内壁相适配。

优选地,设定一个点c,所述点c位于所述第一合页41上,所述点c距离所述合页轴43的中心的距离为l;设定所述条状缺口21的长度为m;设定所述合页轴43距离燃油管路3末端(与所述延长管2连接的一端)边缘的距离为n,则lmax≤m≤n,将n设置为大于或等于m的原因在于:可以防止在使用时,燃油从所述条状缺口21中漏出。进一步优选地,lmax=m=n。

所述的“使用时”是指:所述燃油滤清器组件在安装完毕后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杆22设置在所述延长管2远离所述滤清器1的边缘处,在所述燃滤清器组件完成安装的状态下,设定燃油管路3的内径的一半为r,所述第一合页41和所述第二合页42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限位杆22的长度为b,则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燃油管路3为软管,由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