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506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出室8以及油导入室9的缸体2的外壁面的端面2A在同一平面上。该端面2A形成突缘25,在突缘25处利用多个螺栓26装配有油冷却器10。
[0071 ] 接着,说明作用。
[007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缸体2的外壁面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室15和冷却水导入室16,冷却水排出室15用于将通过冷却水排出孔14从水套12引出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导入孔23的冷却水W流到,冷却水导入室16用于将从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排出孔24通过冷却水导入孔20流到冷却水导入通路18的冷却水W引出,隔着导油孔6使冷却水排出室15和冷却水导入室16相对,因此,能在导油孔6的周围产生冷却水W的流动。因此,能利用冷却水W冷却流过导油孔6的油O。
[0073]另外,因为在冷却水排出室15与冷却水导入室16之间配置有导油孔6,所以能将导油孔6用作空气层,该空气层发挥隔热效果,由此能使冷却水排出室15与冷却水导入室16之间隔热。因此,能防止如下:从缸体2的冷却水排出孔14通过冷却水排出室15导入到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导入孔23的热交换前的温度低的冷却水W被从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排出孔24通过冷却水导入室16排出到冷却水导入通路18的热交换后的温度高的冷却水W加热。
[0074]因此,除了能利用油冷却器10进行热交换之外,还能利用流过缸体2的冷却水W冷却流过导油孔6的油O,能在整体上冷却油O,能使油O的冷却性能提高。其结果是,能提高油O的粘性,能使得适合于滑动部位的润滑。
[007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缸体2的外壁面形成有油排出室8和油导入室9,油排出室8用于将从油导入通路7流到油导入孔21的油O引出,油导入室9用于将从油冷却器10的油排出孔22流到油导入孔19的油O引出,隔着导油孔6使油排出室8和油导入室9相对,所以在油排出室8与油导入室9之间配置导油孔6,能将导油孔6用作空气层,使该空气层发挥隔热效果,由此能使油排出室8与油导入室9之间隔热。
[0076]因此,能防止如下:从油冷却器10的油排出孔22通过油导入室9排出到缸体2的油导入孔19的热交换后的温度低的油O被从缸体2的油导入通路7通过油排出室8导入到油冷却器10的油导入孔21的热交换前的温度高的油O加热。因此,能利用油冷却器10有效地冷却油O,能更有效地提高油O的冷却性能。
[007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将冷却水排出室15和油导入室9配置于导油孔6的一侧,将冷却水导入室16和油排出室8配置于导油孔6的另一侧。
[0078]因此,能使热交换前的低温的冷却水W流过的冷却水排出室15和热交换后的低温的油O流过的油导入室9隔着构成空气层的导油孔6与热交换后的高温的冷却水W流过的冷却水导入室16和热交换前的高温的油O流过的油排出室8相对。因此,能防止流过冷却水排出室15的低温的冷却水W和流过油导入室9的低温的油O被加热。
[007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将冷却水排出室15、冷却水导入室16、油排出室8以及油导入室9配置为相互相邻的状态,并且配置为与形成有形成冷却水排出室15、冷却水导入室16、油排出室8以及油导入室9的缸体2的外壁面的端面2A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形成突缘25,油冷却器10装配于突缘25。
[0080]因此,能在缸体2的冷却水入口通路13以及冷却水导入孔20与油冷却器10的冷却水导入孔23以及冷却水排出孔24之间直接使冷却水W流通,并且能在缸体2的油导入通路7以及油导入孔19与油冷却器10的油导入孔21以及油排出孔22之间直接使油O流通。
[0081]因此,不必在缸体2的周边设置油O流过的配管、冷却水W流过的配管等,能防止导致发动机I的周边布局的制约、由于部件个数的增加引起的重量增加、成本增加。除此之夕卜,能缩短冷却水W流过的通路和油O流过的通路,因此能利用油冷却器10有效地冷却油O。
[0082](第2实施方式)
[0083]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图,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0084]在图13中,在导油孔6的内壁面6a形成有节流部31,该节流部31从内壁面6a朝向导油孔6的内方突出,减小流过导油孔6的油O的流量。节流部31在冷却水排出室15和冷却水导入室16的靠下方的位置以与油排出室8和油导入室9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导油孔6的内壁面6a。
[008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因为在导油孔6的内壁面6a形成有使流过导油孔6的油O的流量减小的节流部31,所以能利用节流部31使在导油孔6中滴下的油O的速度下降,一边在节流部31的上方存储一定量一边使其滴下。因此,能增加油O与导油孔6的内壁面6a接触的时间,能更有效地提高在导油孔6中滴下的油O的冷却性能。
[0086]另外,因为将节流部31配置于冷却水排出室15的靠下方的位置,所以能使存储于节流部31的油O与冷却水排出室15相对,能更有效地提高在导油孔6中滴下的油O的冷却性能。
[0087]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可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施加变更。意图将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价物包含于前面的权利要求。
【主权项】
1.一种内燃机,其具备缸体,上述缸体具有:导油孔,其在上下方向延伸,用于将从汽缸盖滴下的油引导到油盘;冷却水流通的第I冷却水通路;以及油流通的第I油通路, 在上述缸体中装配有油冷却器,上述油冷却器具有第2冷却水通路和第2油通路,上述第2冷却通路用于在上述第I冷却水通路导入的冷却水和上述第I油通路导入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 上述内燃机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缸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室和冷却水导入室,上述冷却水排出室用于将从上述第I冷却水通路流到上述第2冷却水通路的冷却水引出,上述冷却水导入室用于将从上述第2冷却水通路流到上述第I冷却水通路的冷却水引出, 上述冷却水排出室和上述冷却水导入室配置为相互相对并隔着上述导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缸体的外壁面形成有油排出室和油导入室,上述油排出室用于将从上述第I油通路流到上述第2油通路的油引出,上述油导入室用于将从上述第2油通路流到上述第I油通路的油引出, 上述油排出室和上述油导入室配置为相互相对并隔着上述导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水排出室和上述油导入室配置于上述导油孔的一侧,上述冷却水导入室和上述油排出室配置于上述导油孔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水排出室、上述冷却水导入室、上述油排出室以及上述油导入室配置为相互相邻的状态,并且配置为与形成有上述冷却水排出室、上述冷却水导入室、上述油排出室以及上述油导入室的上述缸体的外壁面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在该平面上形成有突缘,上述油冷却器装配于上述突缘。
5.根据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油孔的内壁面形成有节流部,上述节流部减小流过上述导油孔的油的流量,上述节流部配置于上述冷却水排出室的靠下方的位置。
【专利摘要】提供能利用通过油冷却器的冷却水来冷却流过导油孔的油、能提高油的冷却性能的内燃机。在缸体(2)的外壁面形成冷却水排出室和冷却水导入室,冷却水排出室用于将通过冷却水排出孔(14)从水套(12)流到油冷却器的冷却水导入孔的冷却水引出,冷却水导入室用于将从油冷却器的冷却水排出孔通过冷却水导入孔(20)流到冷却水导入通路(18)的冷却水引出,冷却水排出室和冷却水导入室隔着导油孔(6)相对。另外,在缸体(2)的外壁面形成有油排出室和油导入室,油排出室用于将从油导入通路(7)流到油导入孔(21)的油引出,油导入室用于将从油冷却器的油排出孔流到油导入孔(19)的油引出,油排出室和油导入室隔着导油孔(6)相对。
【IPC分类】F01P11-08
【公开号】CN104564310
【申请号】CN201410547297
【发明人】杉山升史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6日
【公告号】DE102014219768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