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高效回收余热的汽车尾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108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高效回收余热的汽车尾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尾气的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节能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尾气所带走热量占燃油燃烧所产生热量的30% —50%,这部分能量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并且其温度可高达300--500°C,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0003]专利号为CN 2320445Y公布的汽车尾气余热转换装置,虽然具有能回收尾气余热并加以利用的优点,但其换热效率低;且增加了发动机排气背压,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回收汽车尾气余热并且不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汽车尾气管。
[0006]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高效回收余热的汽车尾气管,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消音器、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与所述消音器之间的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包括主排气道、列管式换热器、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侧方的的旁通排气道、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前端的压力控制阀。
[0008]所述列管式换热器设有工作介质入口、工作介质出口、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内部的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可以增加工作介质在所述工作介质入口与所述工作介质出口之间的流动距离。
[0009]所述列管式换热器设有管束,汽车尾气从所述管束内流过,以加热所述管束外侧的工作介质。
[0010]所述工作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可以防冻防沸。
[0011]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弹性膜片、位于所述弹性膜片上方的回位弹簧、与所述弹性膜片连接的导杆、与所述导杆连接的锥形阀。所述锥形阀控制所述旁通排气道与所述主排气道之间是否连通;所述旁通排气道与所述主排气道连通后部分废气从所述旁通排气道流出,减小所述主排气道内压力。
[0012]所述弹性膜片将所述压力控制阀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室与所述主排气道连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尾气管设有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使汽车尾气中的余热能够回收再利用,并且能够将排气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排气背压过高,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采用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尾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图1中A-A剖面图。
[0017]图中:1_三元催化转化器,2-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3-消音器,4-列管式换热器,5-工作介质入口,6-旁通排气道,7-压力控制阀,8-回位弹簧,9-弹性膜片,10-导杆,11-锥形阀,12-主排气道,13-管束,14-工作介质出口,15-折流挡板,16-下腔室,17-上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尾气管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1、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2、消音器3,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2位于所述三元催化器I与所述消音器3之间。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2包括主排气道12、旁通排气道6、列管式换热器4、压力控制阀7,所述旁通排气道6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4侧方,所述压力控制阀7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4前端。所述压力控制阀7设置有弹性膜片9,所述弹性膜片上方设置有回位弹簧8,与所述弹性膜片连接有导杆10,所述导杆连接有锥形阀11。所述弹性膜片9将所述压力控制阀7分隔为上腔室17和下腔16,所述上腔室17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室16与所述主排气道12连通。所述锥形阀11控制所述旁通排气道6与主排气道12之间是否连通。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尾气管工作时,冷的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入口5流入列管式换热器4,汽车尾气从主排气道12进入列管式换热器4加热工作介质,热的工作介质从工作介质出口 14流出列管式换热器。压力控制阀7的下腔室16与主排气道12相连,压力相同,并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当主排气道12内压力过高时,弹性膜片9被压向上腔室17,锥形阀11打开,主排气道12与旁通排气道6连通,部分尾气从旁通排气道6流出,主排气道12内压力下降。当主排气道12内压力下降到正常值后,锥形阀11关闭。
[002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可高效回收余热的汽车尾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消音器;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包括主排气道、列管式换热器、旁通排气道、压力控制阀;所述旁通排气道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侧方,所述压力控制阀位于所述列管式换热器前端,所述旁通排气道与所述主排气道连通后部分废气可从所述旁通排气道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汽车尾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设置有压力控制阀,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弹性膜片、回位弹簧、导杆、锥形阀,所述锥形阀控制所述旁通排气道与所述主排气道之间是否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汽车尾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设置有旁通排气道,所述旁通排气道可供部分废气排出。
【专利摘要】一种可高效回收余热的汽车尾气管,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涉及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三元催化转化器、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消音器。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余热回收与压力控制总成,使汽车尾气中的余热能够回收再利用,并且能够将排气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排气背压过高,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采用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更高。
【IPC分类】F01N5/02
【公开号】CN204900033
【申请号】CN201520623732
【发明人】肖松松, 张凡, 刘新超, 王伟
【申请人】安徽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