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58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富氢水生成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氢气的研究热始于2007年日本太田成男教授在《Nature Medicine》上首次发表了氢分子可清除人体自由基的论文,奠定了氢分子生物医学的研究基础。随后,国际生物医学领域掀起了氢气生物医学研究的热潮。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氢气对治疗脑缺血、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68种人类重要疾病具有明确或潜在的治疗效果。

氢气作为一种治疗性气体,目前有效的方式有饮用富氢水、呼吸氢气、注射含氢生理盐水。近年来,国内外对富氢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一般都采用金属与水反应生产氢气,这种方法制备的富氢水浓度不稳定,且氢气浓度通常较低,另外,金属易被氧化,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效果明显下降,棒体内易滋生各种细菌;还用采用电解水产生氢气,但是直接电解水产生氢气的效率比较差。

此外,上述的富氢水生成装置大多体积较大,不便于随身携带;另外一方面,现有的富氢水杯的水杯和电解装置设置为一体成型,占用较多空间,在原水供给、储水方面也多有不便,也有不便于携带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包括:

下壳体;

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环形支架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一;所述环形支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内螺纹一的下方;所述隔板、所述下壳体底壁和所述下壳体侧壁共同形成供电装置容纳空间;

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电解装置与所述隔板卡合连接;

外接装置,所述外接装置包括外接底座,所述外接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一与所述环形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接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二;

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外表面,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解装置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侧壁设置有凸起一,所述环形支架上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凸起一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架呈圆环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二与所述外接底座的所述内螺纹二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三。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装置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阳极盖、阳极密封圈、阳极电极、膜电极、阴极电极、阴极密封圈、阴极盖;所述阳极盖设有卡接部,所述阳极密封圈、阳极电极、膜电极、阴极电极、阴极密封圈、阴极盖依次卡合于所述阳极盖内;所述阳极盖通过卡合组件与所述隔板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合槽、凸起二,所述卡合槽设置于所述阳极盖下端的边缘,所述凸起二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凸起二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隔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内螺纹三相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滑底座,所述防滑底座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便于组装和拆卸,具体为:该装置的环形支架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电解装置与环形支架上的隔板卡合连接,外接底座与环形支架可拆卸连接,转接头与外接底座可拆卸连接,环形支架与水杯可拆卸连接;另一方面,该装置便于随身携带,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适合户外携带,使用安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出的氢气纯度高,产生氢气的效率高,且无污染。该装置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接头,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相应的切换组合,比如,内螺纹一可以与水杯螺纹连接,内螺纹二可以与市面上常规容量的的矿泉水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内螺纹三可以与市面上较小容量的矿泉水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外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在户外水源的问题,且可以根据需要而购买不同容量的矿泉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支架、外接底座、转接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解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与矿泉水瓶结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与矿泉水瓶相连接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与水杯相连接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壳体;2、环形支架;3、内螺纹一;4、电解装置;5、开关;6、密封圈;7、外接底座;8、内螺纹二;9、转接头;10、内螺纹三;11、阳极盖;12、卡接部;13、正极接线孔;14、阳极密封圈;15、正极连通孔;16、阳极电极;17、膜电极;18、阴极电极;19、阴极密封圈;20、负极接线孔;21、负极连通孔;22、阴极盖;23、矿泉水瓶;24、水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接口富氢水生成装置,包括:

下壳体1;

环形支架2,所述环形支架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内,所述环形支架2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一3;所述环形支架2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内螺纹一下方;所述隔板、所述下壳体1底壁和所述下壳体1侧壁共同形成供电装置容纳空间;所述环形支架2呈圆柱形;所述内螺纹一3与水杯24的杯口大小相适应,且可以与带外螺纹的水杯螺纹连接(如图6所示);

电解装置4,所述电解装置4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电解装置4与所述隔板卡合连接;所述电解装置4自下而上依次包括阳极盖11、阳极密封圈14、阳极电极16、膜电极17、阴极电极18、阴极密封圈19、阴极盖22;所述阳极盖11内设有卡接部12,所述阳极密封圈14、阳极电极16、膜电极17、阴极电极18、阴极密封圈19、阴极盖22依次卡合于所述阳极盖内;所述阳极盖通过卡合组件与所述隔板卡合连接;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合槽、凸起二,所述卡合槽设置于所述阳极盖下端的边缘,所述凸起二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凸起二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所述阴极电极16的一端设置有负极接线孔15,所述阳极电极16的一端设置有正极接线孔15,所述阳极密封圈1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正极接线孔15相对应的正极连通孔13;所述阴极密封圈19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负极接线孔20相对应的负极连通孔21;

外接装置,所述外接装置包括外接底座7、转接头9,所述外接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一与所述环形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外接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二8;所述转接头9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二与所述外接底座的所述内螺纹二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三10;所述转接头9上部与下部均呈圆柱形,所述转接头9上部的横截面积大于下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内螺纹二8与常规容量的的矿泉水瓶23的瓶口直径相同,在使用时螺纹连接(如图4、图5所示);所述内螺纹三10与较小容量的矿泉水瓶的瓶口直径相适应,在使用时螺纹连接;内螺纹三处还设置有密封盖。

开关5,所述开关5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外表面,所述开关5用于控制所述电解装置4的工作状态;

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安装于所述隔板上,用于密封外接底座7与隔板之间的空隙;

防滑底座,所述防滑底座与所述下壳体1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用带有外螺纹的水杯装水,将本实用新型的外接装置卸下,然后,将如图1所示的富氢水生成装置倒过来,将水杯的外螺纹与环形支架上部的内螺纹一螺纹连接,此时,水杯与富氢水生成装置连接成一体,且水杯在电解装置的下方;最后,将连接成一体的水杯与富氢水生成装置旋转180度,此时,水杯在电解装置的上方,如图6所示,接着启动开关,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红色,表示富氢水生成中,大约5分钟后,富氢水制作完成,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绿色。

使用市售常规容量的矿泉水瓶盛装时,首先将转接头卸下,接着将矿泉水瓶的瓶盖拧开,然后将内螺纹二与矿泉水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如图4、图5所示,将组装好的富氢水生成装置倒过来,此时,矿泉水瓶与富氢水生成装置连接成一体,且矿泉水瓶在电解装置的下方;最后,将连接成一体的矿泉水瓶与富氢水生成装置旋转180度,此时,矿泉水瓶在电解装置的上方,如图5所示,接着启动开关,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红色,表示富氢水生成中,大约5分钟后,富氢水制作完成,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绿色。

当水源是用较小容量的矿泉水瓶盛装时,首先将密封盖卸下,将矿泉水瓶的瓶盖拧开,接着将内螺纹三与矿泉水瓶的瓶口螺纹连接,然后,如图4所示,将组装好的富氢水生成装置倒过来,此时,矿泉水瓶与富氢水生成装置连接成一体,且矿泉水瓶在电解装置的下方;最后,将连接成一体的矿泉水瓶与富氢水生成装置旋转180度,此时,矿泉水瓶在电解装置的上方,如图5所示,接着启动开关,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红色,表示富氢水生成中,大约5分钟后,富氢水制作完成,开关周围的LED灯显示为绿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