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94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作业,具体地说是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修井作业施工完井或中途施工暂停时,需座上油管悬挂器,杜绝井喷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座油管悬挂器工序一次成功率低,需要进行扶正。工人采用的悬挂器扶正方式包括管钳扶正、用手抓住吊环扶正或用撬杠和井口螺栓蹩住扶正等,既费时又费力,可靠性低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公开(公告)号201386515公开(公告)日2010-01-20,申请号:200920020242.1申请日:2009-04-03,公开了一种井口油管扶正装置,能够实现扶正功能,但不具有省力的功能,无法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体积更小且更加省力,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作业危险性,操作更加规范化,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包括左扶正腿、右扶正腿、后扶正腿、固定环、移动环,还包括推杆,所述固定环的左、右、后端分别铰接于左扶正腿、右扶正腿、后扶正腿上,所述移动环铰接于左扶正腿上,所述推杆铰接于右扶正腿上,所述推杆向内侧旋转时压迫移动环向固定环靠拢。

所述移动环右端设置有碰柱,迎接推杆内侧边的压迫力。

所述碰柱外套有旋转套,旋转套与推杆内侧边形成滚动摩擦。

所述固定环和移动环右端均设置相对应的销孔,销孔对合后插入锁销。

所述左扶正腿、右扶正腿、后扶正腿下部为锥形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80%,工人不必再使用棕绳、撬杠等进行悬挂器扶正作业;与申请号:200920020242.1的单级杠杆原理相比,体积更小且更加省力,省力可达80%;

2、有效降低了作业危险性,工人不必再站在井口旁边扶正悬挂器坐于井口;

3、该装置的应用降低了原先油管悬挂器扶正工序的主观性,操作更加规范化;

4、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坐油管悬挂器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减少重复作业费用及占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打开后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的原理图。

图中:左扶正腿101、右扶正腿102、后扶正腿103、固定环2、移动环3、推杆4、锁销5、销孔6、碰柱7。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3,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包括左扶正腿101、右扶正腿102、后扶正腿103、固定环2、移动环3,还包括推杆4,所述固定环的左、右、后端分别铰接于左扶正腿、右扶正腿、后扶正腿上,所述移动环铰接于左扶正腿上,所述推杆铰接于右扶正腿上,所述推杆向内侧旋转时压迫移动环向固定环靠拢。所述固定环和移动环右端均设置相对应的销孔6,销孔对合后插入锁销5。所述左扶正腿、右扶正腿、后扶正腿下部为锥形结构。

所述移动环右端设置有碰柱7,迎接推杆内侧边的压迫力,通过线接触的滑动摩擦进行进一步省力。为了达到最佳省力效果,所述碰柱外套有旋转套,旋转套与推杆内侧边形成滚动摩擦。将更加省力。

扶正腿整体为阶梯轴结构,在使用时,扶正腿下部插入井口四通螺栓孔进行扶正;为了方便插入,扶正腿下部为锥形结构。固定环2和移动环3分别是直径相同的半圆,并且可组成一个整圆。该整圆在作业时直接扶正油管悬挂器上部油管短节,进而扶正油管悬挂器。推杆4一端铰接于扶正腿,可绕扶正腿旋转。移动环3一端与扶正腿铰接,另一端设有导向块,当推杆4移动时,推杆直接作用于导向块,进而使移动环3绕铰接端旋转,直至与固定环2形成一个整圆。

整套装置形成了一个二级杠杆:推杆4与移动环3形成一个杠杆,移动环与被扶正的油管短节形成了另一个杠杆,力F作用在推杆4底端,推杆4带动移动环3向井口转动,移动环3带动油管向井口转动。与申请号:200920020242.1的单级杠杆原理相比,通过二级杠杆的叠加体积更小且更加省力,省力可达80%。

油管悬挂器扶正装置在使用时,当油管悬挂器下降到距离井口一定高度后,先将扶正器的三个扶正腿插入法兰螺栓孔,定位后,向内侧推动旋转推杆4,推杆4内侧边顶着 移动环3向固定环2旋转靠近,待移动环3与固定环2组成一个整圆后,将锁销5插入两环的销孔,固定住整套扶正装置;此时,继续下放油管悬挂器,直至油管悬挂器安全坐在井口。然后拆除扶正装置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