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油管丢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133发布日期:2020-01-24 11:12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连续油管丢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丢手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中,随着逐年开采,地层能量递减较快,原生产管柱不能满足气井携液生产需求,为了提高单井的采收率,利用连续油管下入φ68mm隔离阀带压作业,封堵φ76mm生产油管,井口压力归0后,下入φ48.3mm油管,井口蹩压开启隔离阀底阀,再次建立生产通道,通过φ48.3mm油管增强气井携液能力,恢复生产。在施工过程中,有2口连续油管被卡,虽在连续油管上安装丢手工具,但在丢手过程中出现无法投球,现有的液压丢手工具存在无法丢手的情况,最终将连续油管在井口割管,但后期由于油套环空被堵,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工具,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油井被卡后因丢手工具单一而导致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工具,包括上接头、下接头、爪套和内衬套,爪套包括安装套和弹性爪,在安装套的下端沿圆周间隔一体设有弹性爪,在每个弹性爪的外侧设有限位凸台,安装套的上端内侧与上接头的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安装套的下端外侧套装有下接头,在下接头的中部内侧设有限位槽,限位凸台位于限位槽内,在内衬套的中部自上而下设有外径依序递减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在内衬套的下端外侧设有顶在弹性爪内侧的第三凸台,在安装套的下部内侧设有内凸台,内衬套的上部套装在上接头内侧,第一凸台套装在安装套内并通过剪切销钉与安装套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凸台上方的安装套和内衬套之间形成第一环腔,安装套上设有与第一环腔相通的径向进液孔,第二凸台与内凸台套装在一起,第二凸台与内凸台上方的安装套与内衬套之间形成第二环腔,第二凸台与内凸台下方的安装套与内衬套之间形成第三环腔。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内衬套的上端呈便于放置钢球的锥台形。

上述内衬套上端与上接头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

上述第一凸台与安装套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

上述安装套与下接头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

上述安装套的上端内侧与上接头的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内衬套下方的下接头内侧有能抵住内衬套的限位台。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具有三种丢手作业方式,能够有效将被卡后的工具完成丢手,大大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成功率,保证了油气田开发、油气井的增产及储层保护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爪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接头,2为下接头,3为内衬套,4为安装套,5为弹性爪,6为限位凸台,7为第一凸台,8为第二凸台,9为第三凸台,10为内凸台,11为剪切销钉,12为第一环腔,13为径向进液孔,14为第二环腔,15为第三环腔,16为钢球,17为密封圈,18为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连续油管丢手工具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爪套和内衬套3,爪套包括安装套4和弹性爪5,在安装套4的下端沿圆周间隔一体设有弹性爪5,在每个弹性爪5的外侧设有限位凸台6,安装套4的上端内侧与上接头1的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安装套4的下端外侧套装有下接头2,在下接头2的中部内侧设有限位槽,限位凸台6位于限位槽内,在内衬套3的中部自上而下设有外径依序递减的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8,在内衬套3的下端外侧设有顶在弹性爪5内侧的第三凸台9,在安装套4的下部内侧设有内凸台10,内衬套3的上部套装在上接头1内侧,第一凸台7套装在安装套4内并通过剪切销钉11与安装套4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凸台7上方的安装套4和内衬套3之间形成第一环腔12,安装套4上设有与第一环腔12相通的径向进液孔13,第二凸台8与内凸台10套装在一起,第二凸台8与内凸台10上方的安装套4与内衬套3之间形成第二环腔14,第二凸台8与内凸台10下方的安装套4与内衬套3之间形成第三环腔15。

内衬套下方的下接头内侧有能抵住内衬套的限位台。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种丢手方式:(1)管外蹩压丢手(2)管内蹩压丢手(3)投球丢手。

(1)管外蹩压丢手:当管外压力大于管内压力时,流体从安装套4的径向进液孔13进入第一环腔12内,推动内衬套3下行,剪断剪切销钉11,内衬套3继续下行,由于弹性作用,限位凸台6从限位槽出来并进入第三环腔15内,爪套失去支撑,上拉上接头1,爪套与下接头2分离,实现丢手。

(2)管内蹩压丢手:当管内压力大于管外压力时,由于内衬套3的下端面面积大于内衬套3的上端面面积,内衬套3上行,剪断剪切销钉11,内衬套3继续上行,由于弹性作用,限位凸台6从限位槽出来并进入第三环腔15内,爪套失去支撑,上拉上接头1,爪套与下接头2分离,实现丢手。

(3)投球丢手:钢球16入座后,管内蹩压,推动内衬套3下行,剪断剪切销钉11,内衬套3继续下行,由于弹性作用,限位凸台6从限位槽出来并进入第三环腔15内,爪套失去支撑,上拉上接头1,爪套与下接头2分离,实现丢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连续油管丢手工具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内衬套3的上端呈便于放置钢球16的锥台形。这样便于钢球16投下时座在内衬套3的上端呈便于放置钢球16的锥台形。这样便于钢球16投下时座在内衬套3的上端。

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能,内衬套3上端与上接头1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17。

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能,第一凸台7与安装套4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17。

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密封性能,安装套4与下接头2之间安装有至少一组密封圈17。

如附图1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安装套4的上端内侧与上接头1的外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内衬套3下方的下接头内侧有能抵住内衬套3的限位台18。当内衬套3下行到爪套失去支撑时,限位台18抵住内衬套3,这样,可提醒井上人员停止加压。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