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负压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732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酸化负压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油井实施酸化与负压解堵工艺相结的一种井下作业工具。
现有技术中实现酸化与负压解堵工艺时,必须先从井口向井内通过油管注入酸化液,然后起出油管,装上负压发生器,再将负压发生器下到井底,完成负压解堵工艺后,再起出负压发生器,下泵。由于起下两次油管,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酸化液在地层内的反应时间受起下管柱时间影响,不易控制,造成残液反应物排液滞后,大大降低了酸化负压解堵工艺的施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酸化与负压工艺能够直接转化的一种工具,可使酸化负压在一次管柱完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实施酸化与负压工艺时,在负压发生器上面接一个酸化负压转向器,其结构为在酸化负压转向器主体中心孔内,一端装有弹簧座,另一端装有双向阀座,在弹簧座与双向阀座之间装一个弹簧及一个阀球,阀球与双向阀座的一端密封,本体中心孔周围有四个相对对称轴成30°的四个同心圆通孔,在弹簧处有一个侧孔,侧孔与中心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化负压转向器,可实现酸化与负压工艺起下一次管柱即可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将酸化负压二次起下管柱施工合并为起下一次管柱,节约了作业时间,而且可很好控制酸液在井下的反应时间,在最佳时间将酸液排除,减少由酸反应物二次沉淀造成对地层的伤害,达到速排解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酸化与负压转向的工艺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本体[1]、双向阀座[5]、弹簧座[2]、弹簧[3]、阀球[4][7]组成,其主体[1]有一中心孔[9],中心孔的一端装有弹簧座[2],另一端装双向阀座[5],在弹簧座[2]与双向阀座[5]之间装有一个弹簧[3]和阀球[4],双向阀座[5]与主体[1]由螺纹上紧,并由密封圈[6]密封,在主体中心孔[9]的周围相对垂直对称轴30°分布有4个通孔[8],在弹簧[3]处,主体[1]上开有一个侧孔[10],并与中心孔[9]相通。
在实施酸化负压工艺时,如图3,在负压发生器[12]上面安装一个酸化负压转向器[11],在负压发生器[12]下面装有密封器[13]、阀[14]、筛管[15]并随油管[16]一起下到井内,封隔器[13]要下到油层底界线[17]以下,不座封,在实施酸化工艺时,由井口向井内打入酸化解堵液,液体经转向器中心孔[9]推开阀球[4],经侧孔[10]、筛管[15]进入油层,完成酸化解堵工艺。然后上提油管[16],将封隔器提到油层顶界线[18]以上,座封后,由井口向井内投入阀球[7],阀球[7]落到转向器双向阀座[5]上,阀球[7]将中心孔[9]密封住,这时,由井口经油管[16]向井内注入液体,液体经中心孔[9]周围的四个侧孔[8]进入负压发生器[12],在负压作用下,油层内的酸液经筛管[15]、单流阀[14]、油管[16]被排出井口,实现负压解堵工艺。当负压发生器被堵塞时,可由油管[16]与套管[19]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液体,阀球[4]在弹簧[3]和液体压力的作用下,与双向阀座[5]封紧,使液体强行进入负压发生器[12]喷嘴,将其堵塞物清洗到地面,然后继续施工。
权利要求1.一种酸化负压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在主体[1]的中心孔[9]内,一端装有弹簧座[2],另一端装有双向阀座[5],在弹簧座[2]与双向阀座[5]之间装弹簧[3]和阀球[4],在主体中心孔[9]的周围有四个通孔[8],主体[1]的弹簧[3]处有一侧孔[10],侧孔[10]与中心孔[9]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酸化负压转向器,是用于石油油井酸化与负压工艺的相互转化的一种井下工具,其特点是在主体(1)中心孔(9)内装有双向阀座(5)、阀球(4)、弹簧(3),主体(1)中心孔(9)周围有四个通孔(8),在主体(1)的弹簧(3)处开有一个侧孔(10),侧孔(10)与中心孔(9)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酸化、负压解堵工艺起下一次管柱即可完成。
文档编号E21B43/25GK2232483SQ9523492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5日
发明者孙旺修, 甘子泉, 黄志荣, 曹方起 申请人: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采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