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的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474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的风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的风轮。



背景技术:

风轮是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风力机部件,随着科技的发展,风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风轮有的应用在吸尘器、抽油烟机、空气净化器乃至口罩上。

为了增强风轮的风力,中国专利CN205101285公开了一种抽风机风轮,该风轮具有长短两组叶片,用于增强风力。

然而,随着设备精简化和轻量化的趋势,风轮的重量也要求相应地降低。但对于上述风轮来说,由于需要设置长短两组叶片,因此其重量比一般的风轮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轻量化的风轮,所述风轮包括:顶板、底板和多个叶片,所述顶板具有输气口,所述输气口位于所述顶板的中部,所述叶片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多个叶片包括:多个长叶片和多个短叶片,多个长叶片和多个短叶片之间交错排列,所述长叶片和所述短叶片都从所述风轮的外边缘延伸,且所述长叶片比所述短叶片延伸至更靠近所述风轮的中心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位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多个通孔包括:一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多个第二通孔围绕所述第一通孔排布。

优选地,多个通孔还包括:多个第三通孔,多个第三通孔围绕所述所述第一通孔排布,所述第二通孔比所述第三通孔更靠近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输气口的周围具有引导环,所述顶板呈圆台形状,所述引导环的高度等于所述顶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顶板具有多个顶板固定孔,所述底板具有底板固定孔,所述叶片的两端具有固定荆条,所述叶片两端的固定荆条分别插入所述顶板固定孔和所述底板固定孔中。

优选地,所述叶片为螺旋叶片。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比所述长叶片更靠近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风轮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加强板的中部具有转轴通孔,所述加强板的圆周上具有多个空心凸柱,所述转轴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所述空心凸柱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结构不仅能有降低风轮的重量,符合轻量化的趋势,而且还能保持风轮的风力,保证风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风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风轮的内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风轮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风轮的底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风轮包括:顶板1、底板2和多个叶片3。顶板1呈中空圆台的形状,底板2都呈圆柱体形状,顶板1和底板2分别位于多个叶片3的两端。顶板1具有输气口11和多个顶板固定孔12,输气口11位于顶板1的中部,多个顶板固定孔12围绕顶板1的中心排布。在本实施例中,输气口11的周围还具有引导环110,引导环110的高度等于顶板1的高度。上述高度的引导环110在输气口11进行输气时,能有效地将空气沿风轮的轴向方向吸入,吸引的方向固定使得气体流动方向更集中,从而增大吸引力。

如图2所示,多个叶片3在底板2上的投影的截面呈弧形,多个叶片3包括:多个长叶片31和多个短叶片32,多个长叶片31和多个短叶片32之间交错排列。长叶片31和短叶片32的两端都具有固定荆条30,两端的固定荆条30分别插入顶板1的顶部固定孔12和底板2的底板固定孔22(图3所示)中,使叶片3形成固定。长叶片31和短叶片32都从风轮的外边缘延伸,且长叶片31比短叶片32延伸至更靠近风轮的中心的位置。

长叶片31和短叶片32交错排列可增大风轮的风力,此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叙述。与直插式叶片的风轮相比,本申请的风轮的叶片3是通过固定荆条30固定的方式,因此能减小叶片3的整体面积,但叶片3实际起送风作用的面积不便,故可以降低风轮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叶片3为螺旋叶片(呈轻微的螺旋状),这种叶片有利于集中风向,从而增大风力。对于这种结构的风轮,即使减少叶片3的数量,也可以满足风力的要求。

如图3所示,底板2具有通孔以及底板固定孔22。通孔位于底板2的中部,底板固定孔22围绕底板2的中心排布。通孔包括:第一通孔21a,多个第二通孔21b和多个第三通孔21c。第一通孔21a位于底板2的中心,多个第二通孔21b和多个第三通孔21c围绕第一通孔21a排布,第二通孔21b比第三通孔21c更靠近第一通孔21a。第一通孔21a用于安装转轴,第二通孔21b比第三通孔21c能减轻底板2的重量,提高风轮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通孔21c的面积大于第二通孔21b的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风轮的重量。

此外,第三通孔21c比长叶片31更靠近第一通孔21a,这样能避免第三通孔21c影响长叶片31的风力传输效果。

可见,上述结构不仅能有效缩小风轮的重量,符合轻量化的趋势,而且还能保持风轮的风力,保证风轮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风轮还包括:加强板4,加强板4呈圆柱体形状。加强板4的中部具有转轴通孔41,加强板4的圆周上具有多个空心凸柱42。转轴通孔41与底板2的第一通孔21a对齐,空心凸柱42插入底板2的第二通孔21b中。

一方面,加强板4能提高底板2的整体强度,避免底板2发生形变,另一方面,空心凸柱42能减轻加强板4的重量。从而延长了风轮的使用寿命,改善了风轮的平衡度,增加了风轮与电机轴配合长度,增强了垂直度和工作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