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559发布日期:2018-08-28 22:3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内置油分螺杆压缩机油分结构,冷媒从排气管排出后进入在油分滤网和油分桶之间的腔中。冷媒和油混合物通过油分滤网过滤后,气体通过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压缩机,被滤网滤出的油滴则沉积在底部,然后流回到油槽中。

在该压缩机的排气结构中,排气管直接水平布置,油气只有在通过过滤网时才发生分离,只有一次分离的效果;同时排气管的排气口靠近下部油槽的位置,大量气体会从过滤网的下部通过;从下部通过的已经滤油过的冷媒气体,又会卷吸底部油槽中的油滴而混合在一起,导致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会混有较多的油滴。

同时由于压缩过程中,压缩腔体与排气腔体周期性的接通,于是排气口排出的流体呈周期性的压力脉动,从而产生较大的流体噪音。该结构中排气口直接连接排气腔,噪音也会直接传递到排气腔内,从而形成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和压缩机,能够避免排气管排出的冷媒气体席卷底部油滴,提高油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油分滤网、油分桶和排气管,排气管伸入油分滤网和油分桶所形成的空腔中,排气管在空腔内向上弯曲。

作为优选,排气管的排气口朝向油分桶的侧壁或底壁。

作为优选,排气管的出口端面为斜面。

作为优选,斜面朝向油分桶的桶底和侧壁的连接位置。

作为优选,排气管延伸至油分桶的顶部侧壁。

作为优选,排气管的弯头前端设置有消音器。

作为优选,消音器穿设在油分滤网中。

作为优选,排气管的弯曲角度为90°。

作为优选,桶底和侧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为上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油分滤网、油分桶和排气管,排气管伸入油分滤网和油分桶所形成的空腔中,排气管在空腔内向上弯曲。由于该排气管在空腔内向上弯曲,因此可以使排气管的排气口远离底部油槽,从而避免排气管排出的冷媒气体席卷底部油滴,提高油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油分滤网;2、油分桶;3、排气管;4、消音器;5、油槽;6、压缩机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油分滤网1、油分桶2和排气管3,排气管3伸入油分滤网1和油分桶2所形成的空腔中,排气管3在空腔内向上弯曲。

由于该排气管3在空腔内向上弯曲,因此可以使排气管3的排气口远离底部油槽5,从而避免排气管3排出的冷媒气体席卷底部油滴,提高油分效率。

优选地,排气管3的排气口朝向油分桶2的侧壁或底壁,从而可以将油气混合体导流至顶部或者上部侧向喷出,气体喷出后直接冲刷油分桶2的顶部侧壁或者是桶底,冲击让气体的运动方向急剧变化,任何方向变化的运动都可以看做是局部的旋转运动。由于气体和油滴密度的不同,在旋转中会产生分离。分离出的液体和气体由于密度的差别,液体向下,气体向上,气体会通过上部的滤网排出进行二次油气分离,油滴则会沉积在底部,然后通过滤网流入油槽5中。采用上述结构相当于在排气阶段中增加了一次油液分离过程,从而提高了油分效率。

排气管3的出口端面为斜面,可以使得排气管3的出口截面增大,从而形成更大的气流喷射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优选地,斜面朝向油分桶2的桶底和侧壁的连接位置,由于该位置处为弯折位置,因此能够形成更加剧烈的旋流效果,使得气体和油滴的分离效果更佳,尤其分离效果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管3延伸至油分桶2的顶部侧壁,从而使得油气混合体从排气管3的排气口排出后,能够直接冲击油分桶2的顶部侧壁,使得油滴能够在分离之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油分桶2的底部侧壁上,气体冷媒能够直接从顶部经油分滤网1二次分离之后,从压缩机排气口6排出,更加有效地避免气体冷媒在油气分离后再次与油滴接触,提高油气分离效果。

排气管3的弯头前端设置有消音器4,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排气噪音。

消音器4穿设在油分滤网1中,可以使消音器4通过油分滤网1形成更加稳定的固定,不会发生振动,提高消音器4的安装固定效果,提高消音器4的消音性能。

排气管3的弯曲角度例如为90°。

桶底和侧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能够使冲击在圆弧位置处的油气混合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更加剧烈的变化,油气分离效果更加彻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缩机包括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为上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