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5036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栗装置,尤其是电磁离合器栗装置(磁耦合栗结构),其带有由栗装置的栗壳体形成的内腔;罩壳(Spalttopf),该罩壳密闭地相对于由栗壳体形成的内腔密封由该罩壳包围的腔;围绕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运行的工作轮轴;布置在工作轮轴的端部上的工作轮;布置在工作轮轴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内部转子;驱动马达;能够由驱动马达围绕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运行的传动轴以及布置在传动轴上的、与内部转子配合作用的外部转子,其中外部转子具有凸台以及第一载体元件。
【背景技术】
[0002]这样的栗装置广泛公知并且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得到了使用。当前类型的机器也能够用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中。对各种生产和传送设备而言,尤其在化学领域中,存在与爆炸防护相联系的特殊的规定。在这样的设备中一方面使用工作机器、例如栗或涡轮作为非电设备,并且另一方面使用原动机、例如驱动马达作为电设备。对电设备而言,很早便存在已证实的安全标准。在这些标准中规定的是,要采取哪种结构方面的措施,以便能够在各种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中使用电设备。在这样的空间中(其中可能会产生能够爆炸的气体),必须避免火源、也就是说摩擦和打击火花、摩擦热和电负荷的产生,并且通过预防性和建设性的措施考虑爆炸的可能的后果。防护爆炸的块形马达(Blockmotor)、尤其是在法兰连接方式中的标准马达,如此地在交接处、尤其是法兰和轴仅使得一定的热输入到马达中,使得不超过马达的最大允许的温度。
[0003]在此期间已知的是,对电磁离合器栗装置而言,到驱动马达中的主要热输入通过其传动轴来进行,因为电磁离合器的外部磁载体不仅暴露给介质温度,也暴露给由涡流损耗引起的温度升高。由于外部磁载体的基于同样被暖化的栗壳体的较差的散热,热能量一大部分直接输入到传动轴中。
[0004]在DE 298 14113 U1中绕开了这种问题,办法是:描述为推动器的外部转子和驱动马达通过由较差导热的材料形成的传动件进入传动连接中。在此不利的是带有支承在其间的外部转子的花费高昂的实施方式。因为除了额外的必要的构件之外,除了马达滚动轴承之外也可期待支承外部转子的深沟球轴承。此外,热隔离功能仅在向着马达轴末端的交接处存在。但是因为热量直接输入深沟球轴承的内圈中,则会导致内圈的扩大和由此导致轴承的张紧以及因此耐用时间的减少。在一个与冷却剂反应的实施方式中,外部转子在冷却剂中运转,从而产生显著的摩擦损耗,该摩擦损耗明显地降低栗的效率。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栗装置,该栗装置在有待输送的介质的温度升高的情况中、在同时遵循驱动马达的爆炸防护的情况下,实现了轴向的和径向的结构空间的缩减和装配的简化。
[0006]本发明的任务由此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即外部转子在凸台和第一载体元件之间具有空心柱筒状的区段。
[0007]由于凸台不直接布置在第一载体元件上,而是后置于空心柱筒状的区段而连接至传动轴,则减少了从外部磁载体进入传动轴中和因此进入传动马达中的热输入。
[0008]按照本发明的一个设计方案,空心柱筒状的区段和凸台相对于第一载体元件是薄壁地构造。空心柱筒状的区段和凸台相应地具有带有确定的壁厚的壁,其中空心柱筒状的区段的壁的壁厚和凸台的壁的壁厚比传动轴的半径更小地构造并且被如此地选择,使得在各种情况中保证保险的扭转和弯曲交变强度。这导致了从外部磁载体到驱动马达的传动轴中的热输入的进一步的减少。
[0009]—个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的是,外部磁载体在传动轴上的轴向的固定通过紧固元件来进行。
[0010]在此,理想地,紧固元件在一个端部具有第一外螺纹并且在对置于第一外螺纹的端部上具有第二外螺纹,其中在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存在间距保持区段,该间距保持区段的外直径大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外直径。
[0011]—个设计方案被证实是尤其有利的,据此间距保持区段在靠近第一外螺纹的侧面上具有带有增大的外直径的台肩,从而紧固元件能够准确地轴向地定位并且不复杂地紧固。
[0012]作为替代方案,间距保持区段能够在靠近第一外螺纹的侧面上锥形地走向。
[0013]针对性地,在凸台中构造了径向的螺纹孔,螺栓元件螺旋连接到该螺纹孔中。由此,在栗装置的静止期间,将凸台移动靠置到传动轴的部位上,凸台在运行期间进入与该部位的靠置中。由此达到了较高的径向跳动精度。
【附图说明】
[0014]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展示在附图中并且在下文中被具体地描述。其中:
[0015]图1是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外部转子的电磁离合器栗装置的纵向截面,
[0016]图2是在放大示意图中的相应于图1的外部转子并且
[0017]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1-1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示出了带有栗部件和电部件的以电磁离合器栗装置为形式的栗装置1。栗装置1的栗部件具有回转栗的多部分的栗壳体2,该栗壳体包括设计为螺旋壳体的液压壳体
3、壳盖4、轴承笼架5和连接元件6。
[0019]液压壳体3具有用于吸收输送介质的输入开口 7和用于排出输送介质的输出开口
8。壳盖4布置在液压壳体3的对置于输入开口 7的侧面上。在壳盖4的背离于液压壳体3的侧面上紧固了轴承笼架5。连接元件6安装在轴承笼架5的对置于壳盖4的侧面上。在迎向轴承笼架5放置的侧面上将形成电部件的驱动马达9布置到连接元件6上。
[0020]罩壳10紧固在壳盖4的背离于液压壳体3的侧面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延伸通过由栗壳体2、尤其由壳盖4、由轴承笼架5和由连接元件6限定的内腔11。罩壳10密闭地相对于内腔11密封由其包围的腔12。
[0021]能够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工作轮轴13从借助于液压壳体3和壳盖4限定的流动腔14通过设置在壳盖4中的开口 15延伸到腔12中。
[0022]在靠置在流动腔14内的工作轮轴13的轴端上紧固了工作轮16,在具有两个分别带有扩大的直径的轴段13a、13b的对置的轴端上布置了布置在腔12内的内部转子17。内部转子17配有多个磁体18,该磁体布置在内部转子17的朝向罩壳10的侧面上。
[0023]在工作轮16和内部转子17之间布置了与能够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地运行的工作轮轴13处于有效连接中的轴承结构19。
[0024]驱动马达9包括传动轴20。能够围绕转动轴线A运行的传动轴20基本上与工作轮轴13同轴地布置。传动轴20延伸到连接元件6中并且有可能至少部分地延伸到轴承笼架5中。在传动轴20的自由端上布置了承载多个磁体21的外部转子22。磁体21布置在外部转子22的朝向罩壳10的侧面上。外部转子22至少部分地延伸经过罩壳10并且与内部转子17如此地配合作用,使得旋转的外部转子22借助于磁力将内部转子17和由此工作轮轴13以及工作轮16同样地置于旋转运动中。
[0025]在图2中放大地展示的外部转子22包括带有外围面24的凸台23、构造在凸台23的背离于驱动马达9的侧面上的带有由壁26限定的小腔27的空心柱筒状的区段25。外部转子22还包括构造或布置在空心柱筒状的区段25的朝向罩壳10的侧面上的凸缘状的第一载体元件28和构造或布置在第一载体元件28上的空心柱筒状的第二载体元件29,该第二载体元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罩壳10并且在该第二载体元件上布置了磁体21。第一和第二载体元件28、29展示为两个能够互相连接的部件,当然也能够制造为一个部件。
[0026]空心柱筒状的区段25具有带有壁厚S1的壁25a并且凸台23具有带有壁厚S2的壁23a。空心柱筒状的区段25和凸台23相对于第一载体元件28薄壁地构造。壁厚S1、S2比第一载体元件28的厚度dl明显更小。如此地选择空心柱筒状的区段25的壁25a的壁厚S1和凸台23的壁23a的壁厚S2,使得在任何情况中保证保险的扭转和弯曲交变强度。壁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