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速行程和负荷行程的液压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84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需的液压液体。
[0017]开头提到的任务也通过用于运行液压驱动装置的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差动缸,该第一差动缸具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以及活塞,该活塞将第一压力腔与第二压力腔分开;以及第二差动缸,该第二差动缸具有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以及活塞,该活塞将第一压力腔与第二压力腔分开,其中,两个差动缸的活塞是运动关联的。此外,驱动装置具有两个方向相反地输送的栗以及换向阀,该换向阀具有第一切换位置和第二切换位置。此外,这样的液压驱动装置优选具有如下的差动缸,其中,第二差动缸具有比第一差动缸更大的液压作用面。此外,第一栗优选具有比第二栗更大的输送体积,其中,栗的输送体积比优选与差动缸的第一和第二压力腔的液压作用面的面积比相匹配。
[0018]该任务尤其通过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方法来解决。对于这种方法,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第一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到第一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并且第二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出第一差动缸的第二压力腔,其中,在第二切换位置中,第一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到第二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并且第二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出第二差动缸的第二压力腔。
[0019]因此,当换向阀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液压驱动装置的运动关联的活塞首先以快速行程运动,因为栗仅为第一差动缸的小的液压作用面加载以液压液体。当换向阀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中时,栗又加载第二差动缸的较大的液压作用面,其中,可以实现活塞在负荷行程中的运动。
[0020]该方法的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在超出第一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的极限压力时,换向阀从第一切换位置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当例如布置在差动缸的活塞上的可以设置用于活塞的运动关联的挤压或冲压工具在快速行程中碰到障碍物例如工件时,第一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上升,从而换向阀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中,并且可以实现活塞在负荷行程中的运动,其中,从现在起第二差动缸被加载以液压液体。
[0021]此外有利的是,在低于第二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的复位压力时,换向阀以弹簧操纵的方式从第二切换位置切换到第一切换位置。在负荷行程结束之后,第一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中的压力下降。通过换向阀的以弹簧操纵方式的复位可以使该换向阀运动回到其起始位置,即,第一切换位置中。
[0022]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在栗的输送方向反转之后,在第一切换位置中,第一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出第一差动缸的第一压力腔,并且第二栗将液压液体输送到第一差动缸的第二压力腔中。当负荷行程结束之后以弹簧操纵的方式使阀运动回到第一切换位置中时,可以在输送方向反转之后实现快速返回行程。第一差动缸的压力腔又被加载以液压液体,由此,使第一差动缸的活塞主动地运动。在快速返回行程中,通过与第一差动缸的活塞的运动关联,第二差动缸的活塞仅被动地运动。
【附图说明】
[0023]本发明的其他细节和有利设计方案从下面的描述中得知,结合这些描述详细说明且阐述了本发明的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其中:
[0024]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驱动装置10的液压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唯一的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压驱动装置10的液压线路图。
[0026]液压驱动装置10具有缸设施,其整体以附图标记12来标示。缸设施12包括两个以液压方式彼此分开的差动缸14、16。第一差动缸14具有活塞18和与活塞18连接的活塞杆20。活塞18将差动缸14分隔成第一压力腔22和第二压力腔24。第一差动缸14在第一压力腔22那侧上具有液压作用面26,其中,第一差动缸14在第二压力腔24那侧上具有液压作用面28。液压作用面26相对液压作用面28例如形成2:1的面积比。但是也可以考虑其他的面积比。
[0027]第二差动缸16同样具有活塞30,该活塞将第二差动缸16分隔成第一压力腔32和第二压力腔34。第二差动缸16在第一压力腔32那侧上具有液压作用面36,其中,第二差动缸16在第二压力腔34那侧上具有液压作用面38。液压作用面36相对液压作用面38例如形成2:1的面积比。但是也可以考虑其他的面积比。该面积比大致相应于作用面26相对作用面28的面积比。
[0028]活塞30与第一差动缸14的活塞杆20连接,因此两个差动缸的两个活塞20、30通过活塞杆20以机械方式运动关联。此外,活塞30与另一活塞杆40连接。在活塞杆40上可以布置有附图中未示出的机器的工具、工件或功能部件。
[0029]此外,液压驱动装置具有两个液压栗42、44,这两个液压栗在附图中仅作为一个“差动栗”被示出。对于“差动栗”可以理解为如下的栗,即,在其相应的输出端提供不同的输送量。两个栗42、44由未示出的液压马达驱动,并且在此方向相反地输送。第一栗42具有比第二栗44更大的输送体积。在此,第一栗42的输送体积相对于第二栗44的输送体积处于如下输送体积比,即,其大致相应于第一压力腔22、32的作用面26、36相对第二压力腔24,34的作用面28、38的面积比。因此,栗42、44的输送体积与作用面26、28、36、38的面积比相匹配。
[0030]第一差动缸14的第一压力腔22经由第一液压管路46能借助具有第一和第二切换位置的换向阀48与第一栗42或与压力存储器50连接。第一差动缸14的第二压力腔24能经由第二液压管路52与第二栗44或与压力存储器50连接。
[0031]第二差动缸16的第一压力腔32能经由第三液压管路54与压力存储器50或与第一栗42连接。此外,第二差动缸16的第一压力腔32能经由第四液压管路56与压力存储器50连接。第二差动缸16的第二压力腔34能经由第五液压管路58与压力存储器50或与第二栗44连接。
[0032]换向阀48构造为8/2换向阀,S卩,换向阀48具有八个可控的接口和两个切换位置。在当前的情况下,换向阀48通过两个彼此联接的4/2换向阀60、62来实现。在此,换向阀48或换向阀60、62能从附图中示出的第一切换位置抵抗弹簧64的复位力地切换到第二切换位置中。换向阀60、62的切换元件(阀活塞)彼此机械联接。在附图中,换向阀48以如下方式液压地受控制,即,经由控制管路66回馈在液压管路68中存在的压力。与换向阀48的切换位置相关地,液压管路68要么与液压管路46连接,要么与液压管路54连接。
[0033]为了避免低压或气穴,液压驱动装置10还具有三个止回阀70、72、74。
[0034]液压驱动装置10以如下方式运转:
[0035]当未示出的伺服马达驱动栗42、44并且换向阀48位于其附图中所示的第一切换位置时,第一栗42将液压液体输送到第一差动缸14的第一压力腔22中,其中,第二栗44将液压液体输送出第一差动缸14的第二压力腔24。第二差动缸16的第一压力腔32得到经由止回阀70或者说经由液压管路56的液压液体,而来自第二差动缸16的第二压力腔34的液压液体可以流到压力存储器50中。因此,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栗42、44仅作用到第一液压缸14的压力腔22、24上。由于较小的液压作用面26、28和通过活塞杆20的运动关联,在快速行程中使两个差动缸14、16的两个活塞18、30向下地(即,沿箭头76的方向)运动。
[0036]当现在活塞杆40或布置在活塞杆上的挤压工具碰到障碍物时,第一差动缸14的第一压力腔22中或者说液压管路46、68中的压力上升。当压力(其经由控制管路66回馈)上升超出通过换向阀48的弹簧64预调整的极限压力时,使换向阀48抵抗弹簧64的力地向右(即,沿箭头78的方向)运动到其第二切换位置。
[0037]在栗42、44的输送方向保持相同时,第一栗42现在将液压液体输送到第二差动缸16的第一压力腔32中,其中,第二栗44将液压液体输送出第二差动缸16的第二压力腔34。第一差动缸14的第一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