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694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其具有通过马达旋转驱动的蜗轮、具有电磁线圈的
转子、安装在上述蜗轮侧并在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电时被吸附于上述转子而与该转子一体旋 转的电枢。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门的开闭装置等使用的电磁离合器,例如公知有具备蜗轮蜗杆(worm gear)、蜗轮(worm wheel)、电枢、板簧部件、转子、电磁线圈等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在这种电磁离合器中,在未给电磁线圈供给电力的非供电时,通过电枢与转子分 离或者缓慢地抵接,由此不给车门的手动操作添加负担。在给电磁线圈供给了电力的供电 时,在从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被吸引到转子侧的力作用在电枢上,电枢更牢固地 与转子抵接。此时,利用马达驱动的自动开闭变为可能。 此外,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器,在蜗轮和电枢之间设有板簧部件。蜗轮、板簧部 件以及电枢的固定,通过将他们相互用销铆接、或通过螺丝紧固来进行。在该电磁离合器 中,在未给电磁线圈供给电力时,板簧部件通过弹力将电枢吸引到蜗轮侧。其结果,在电枢 与转子之间形成有间隙,电磁离合器变为切断状态。这是车门和马达未直接连结的状态。因 此,即使在用手动开闭车门时,也可以以小负荷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当给电磁线圈供给电 力后,在从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的作用下,电枢吸附到转子上,电磁离合器变为连接状态。 因此,此时当驱动马达后,该驱动力,经由蜗轮蜗杆、蜗轮、板簧部件、电枢以及转子,传递到 车门的开闭机构。因此,车门的自动开闭变为可能。 也有作为板簧部件的替代,而具备在蜗轮与电枢之间夹着防松垫圈(弹性体)的 电磁离合器的车门的开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的车门的开闭装置上使用的电磁离合器,使电枢侧的卡合部卡合到 蜗轮侧的缺口。在该电磁离合器中电枢相对蜗轮在旋转轴方向上可相对移动。在电磁离 合器处于非供电状态时,处于蜗轮和电枢之间的防松垫圈防止因振动产生的噪声,将电枢 以与转子侧抵接的方式按压。若将电磁离合器变成供电状态,则通过磁力在电枢上作用向 转子侧被吸引的力,电枢更牢固地与转子抵接。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2的车门的驱动装 置中,与电磁离合器的供电状态/非供电状态无关地,总是处于电枢与转子抵接的状态。但 是,电磁离合器是非供电状态时,电枢相对转子的抵接力不太强,因此当用手动进行车门的 开闭操作时,电枢相对转子边滑动边相对旋转。 此外,在专利文献l那样的电磁离合器中,向电磁线圈的供电,一直以来,通过经 由引线与蓄电池等电源连接的供电装置进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的供电装置,具有将具有电刷的电刷保持器可相对自由旋转地安装在 具有集电环的环保持器上的构成。向该供电装置的电源连接,通过将形成为集电环的一部 分的引片与从外部的蓄电池延伸的引线连接来进行。
4
此外,作为其他供电装置,存在针对电磁离合器被固定在蜗轮的内部的车门的开 闭装置,给上述电磁离合器供电的供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在专利文献4的车门的开闭装置中使用的供电装置,在将电磁线圈所缠绕的线圈 骨架组装到蜗轮的内部的电磁离合器中,通过将与电源连接的接触片经由在蜗轮上形成的 贯通孔而与内部的线圈骨架的连接端子连接来进行供电。此外,如该文献的图3或者图5 所见,该供电装置成为在蜗轮的附近配置了集电环的构成。 但是,当制造在车门的开闭装置等中使用的电磁离合器时,为了轻量化和削减成 本,希望减少构成的零件个数和制造工时,并使装配容易。 针对这点,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器是将蜗轮、板簧部件以及电枢,通过相互铆 接、或通过螺丝紧固来进行固定的,因此需要很多铆接销和螺丝之类。此外,在装配时需要 工具。进而,随着使用铆接销和螺丝之类等,构成电磁离合器的零件个数和制造工时也会增 加。基于这些理由,专利文献l的电磁离合器,在制造时要花费时间和功夫,制造成本也会变高。 在专利文献2的车门的开闭装置中使用的电磁离合器,是在置有防松垫圈的状态 下将蜗轮与电枢卡合的构成,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电磁离合器不同,在装配时不需要铆接 销和螺丝之类。但是,该电磁离合器仅是使电枢侧的卡止部卡合于蜗轮侧的缺口的单纯的 固定形态,因此蜗轮与电枢的游隙(松动量)变大。因此,在蜗轮与电枢之间,驱动力的传 递会产生延迟,从而会存在由于控制条件在车门的开闭时产生不良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异 物夹入检测的情况下,检测时间要花费时间。 此外,该电磁离合器,如上所述,与电磁离合器的供电状态/非供电状态无关地, 总是处于电枢与转子抵接的状态,因此在手动地开闭操作车门的情况下,还存在容易发生 因电枢与转子的摩擦导致的异常噪声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3的供电装置是将从外部的蓄电池延伸的引线与供电装置连接的 构成,因此必须有用于配设引线的配线空间。此外,当连接时还必须考虑引线的处理。因此, 电磁离合器的装配会变得复杂,具有零件个数和制造工时增加的趋势。其结果,最终制品的 占有容积变大,制造成本也变高。 在专利文献4的车门的开闭装置中使用的供电装置,若根据该文献的图5判断,则 也是将从外部的蓄电池延伸的引线与供电装置连接的构成。因此,存在与上述的专利文献 2的供电装置同样的问题。 此外,在该供电装置中,由于在蜗轮的附近配置了集电环,因此在蜗轮上涂覆的润 滑脂等异物容易附着在集电环上,从而容易弓I起短路等导通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减少零件个数以及制造工序并 且装配容易的电磁离合器。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防止在蜗轮与电枢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的延迟,在
车门动作时实现优异的安静性。 专利文献1 :JP实开平5-71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4-324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 :JP特开2007-135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4 :JP特开2005-2485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的特征构成在于,具有马达;蜗轮,其由上述马达旋转驱动;
转子,其具有电磁线圈,可绕与上述蜗轮相同的旋转轴芯旋转;电枢,其设置在上述蜗轮上,
在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电时被吸附于上述转子并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盖部件,其收容上述转
子以及上述电枢;供电机构,其设置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转子之间,与电源连接并向上述电
磁线圈供给电力,上述供电机构具有固定框体,其具有从上述电源输入电力的第一供电
部,并固定于上述盖部件;旋转框体,其具有与上述第一供电部抵接并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给
电力的第二供电部,固定于上述转子并可相对旋转地被嵌合于上述固定框体;板状的导电
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盖部件,与从上述固定框体突出的上述第一供电部的一部分接触。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在盖部件与转子之间设有具备从电源输入电力的第
一供电部的固定框体、和具备向电磁线圈供给电力的第二供电部的旋转框体,当将固定框
体固定到盖部件时,从固定框体突出的第一供电电路部的一部分与在盖部件上设置的板状
的电极部件接触。因此,不使用引线等配线材料就可以形成电气回路。其结果可以削减电
磁离合器的零件个数以及制造工时,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供电部具有以上述旋转轴芯为 中心的呈同心圆状设置的一对集电环,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与上述一对集电环分别抵接的 一对接触部。特别是,优选上述一对接触部,在夹着上述旋转轴芯对置的位置以与上述的一 对集电环分别抵接的方式设置。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将一对接触部在夹着上述旋转轴芯对置的位置以与一 对集电环分别抵接的状态设置,因此旋转框体相对固定框体的姿态大致平行地被维持。因 此,在装配电磁离合器时,可以以适当的姿态装配各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固定框体的与上述旋转框 体对置的面,形成有以上述旋转轴芯为中心的呈同心圆状设置的两个环状凹部,并且,形成 有与上述环状凹部分别连续的集电环止动槽,上述集电环的一方插入到上述两个环状凹部 的一方,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插入到上述两个环状凹部的另一方,在上述集电环的一方的 内周或者外周一体形成有第一爪部,在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的内周或者外周一体形成有第 二爪部,上述第一爪部卡止于上述集电环的一方的上述集电环止动槽,上述第二爪部卡止 于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的上述集电环止动槽。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设置了环状凹部与集电环止动槽,在集电环上一体形 成的爪部与集电环止动槽卡止,因此可以将集电环保持在适当位置。因此,在削减零件个数 的同时,可以在装配电磁离合器时以适当的姿态装配各部件。 此外,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构成为,上述集电环的上述第一爪部一体地具有 与上述板状的导电部件接触的第一端子部,上述集电环的上述第二爪部一体地具有与上述 板状的导电部件接触的第二端子部。由此可以削减零件个数。 此外,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固定在上述 固定框体上的被固定部;与上述被固定部连续、并与上述集电环接触的接触部;从上述被 固定部以贯通上述固定框体的方式向上述旋转轴芯的方向突出、并与上述电磁线圈电气连 接的端子部。由此可以削减零件个数。
此外,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接触部由弹性材料形成,由于 弹性变形而被按压到上述集电环。由此,可以不增加零件个数地使接触部与集电环接触。
此外,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电枢具有板簧部件,使上述蜗 轮与上述板簧部件卡合,以将上述电枢向上述蜗轮侧推靠并将上述电枢保持于上述蜗轮。
在本构成中,在将电枢保持于蜗轮上时,不使用铆接和螺丝等固定部件,使在电枢 上安装的板簧部件与蜗轮卡合。因此,可以削减构成电磁离合器的零件个数,作为结果可以 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板簧部件具有卡合爪,上述蜗轮具 有卡合孔,使上述卡合爪卡合到上述卡合孔中,将上述电枢弹性推靠到上述蜗轮上并进行 保持。 如果是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则在板簧构件上形成的卡合爪与在蜗轮上形成的卡 合孔的卡合不需要特殊的工具等就可以通过手工来进行,因此能够比较简单地装配电磁离合為。 进而,在进行了上述的卡合的状态下,电枢利用板簧部件被弹性推靠到蜗轮侧并 且被保持,因此在未向电磁线圈供给电力的非供电时,电枢确实地被拉离转子。因此即使手 动地开闭操作车门,也可以不产生由电枢与转子的摩擦导致的异常噪声,且以较少的力进 行操作。此外,电枢由板簧部件被吸引到蜗轮侧,因此也不会产生由振动导致的接触音等。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上述板簧部件也可以具备沿上述蜗轮的旋转方向发 挥弹力的抵接部;上述蜗轮内嵌上述抵接部的被抵接部。 如果是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则在板簧部件上设置的抵接部承担了蜗轮的旋转转 矩的一部分,因此从蜗轮侧向电枢侧的驱动力的传递会变好。 此外,该抵接部可以吸收蜗轮的旋转方向的冲击,因此可以更确实地抑制例如由 振动导致的接触音、以及在驱动或者停止时的打击音的产生。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在上述电枢和上述蜗轮之间设置有旋转抑制部
件,该旋转抑制部件用于将上述蜗轮相对上述电枢的相对旋转抑制为规定角度。 当马达使蜗轮旋转时,在蜗轮的被抵接部与板簧部件的抵接部在旋转方向弹性抵
接,接着向电枢传递了旋转驱动力。但是,当蜗轮相对电枢过度地相对旋转后,存在板簧部
件超过可弹性变形的区域而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因此,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在电枢与蜗轮之间设有旋转抑制部件。由此,即 使蜗轮相对电枢过度地相对旋转时,蜗轮的相对旋转也被抑制为规定角度,因此可以防止 板簧部件的塑性变形。 此外,由于蜗轮与电枢通过旋转抑制部件确实地抵接,因此一旦两者抵接,则其后 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速度就不会发生延迟。也就是说,可以将初始的传递速度的延迟抑制为 最小限度。 在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中也可以,将上述板簧部件的外径形成得大于上述电枢的 外径,在上述板簧部件的周围,设有向上述电枢侧弯折的凸部。 如果是本构成的电磁离合器,则电枢的一面以及侧面被板簧部件覆盖,因此在蜗 轮上涂覆的润滑脂等不会附着在电枢上。因此,电磁离合器的摩擦面被保护,能够确实地进 行旋转驱动力向车门侧的传递。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的车门的开闭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车门的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车门的开闭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4是车门的开闭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向蜗轮安装电枢的安装方式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向蜗轮安装电枢的安装部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电磁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供电部的分解图。 图9是供电部的内部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将供电部向供电部侧盖部件固定的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 及在附图中记载的构成,还包含与它们等同的构成。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的车门的开闭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车门的开 闭装置的侧视图。图3以及图4是车门的开闭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车门的开闭装置的整体构成] 如图1 图4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的车门的开闭装置A,在由齿 轮侧盖部件91与供电部侧盖部件92构成的盖部件9的内部,具备作为车门的驱动源的 电动马达M、与电动发电机M直接连结的蜗轮蜗杆103、与蜗轮蜗杆103啮合的蜗轮(worm wheel)2、与蜗轮2 —体旋转的电枢3、内置了与电枢3协同构成电磁离合器1的电磁线圈5 的转子4、传递转子4的旋转的离合器轴100、对电磁线圈5供给电力的供电部S (本发明的 供电机构的例子)以及以连接/切断电磁离合器1的方式控制供电部S的控制部E。
[电磁离合器的构成] 首先,针对电磁离合器l的构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向蜗轮2安装电枢3的安 装方式的分解图。图6是表示向蜗轮2安装电枢3的安装部的要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电 磁离合器l的分解立体图。 电枢3是用借助磁力可吸附的铁等材质构成的。转子4是用磁性材料构成的,以 使得在给电磁线圈5通电时对电枢3产生由磁力导致的吸附力。转子4可绕与蜗轮2相同 的旋转轴芯旋转。电枢3以及转子4被收容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 在转子4中,如图7所示那样,沿与电枢3的对向面的外周附近形成有收纳巻绕了 电磁线圈5的线圈骨架50的环状的凹部41。该凹部41,以随着从底部向上方,凹部41的 内周壁部42的内径变小的方式,内周壁部42倾斜地形成。另一方面,凹部41的外周壁部 43大致垂直地立设。因此,随着从底部向上方,凹部41的宽度变大。 在该转子4中,以磁场的通过面积,在外周壁部43侧和内周壁部42侧相等的方 式,将外周壁部43的与电枢3对置的端面43a的面积、和内周壁部42的与电枢3对置的端 面42a的面积设定为相等。也就是说,在与端面42a的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被设定得
8大于在与端面43a的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 此外,在这种电磁离合器1中,为了将旋转转矩保持为一定,需要将电枢3与转子
4抵接的部位保持为一定。另一方面,当使转子4的全体与电枢3抵接那样地构成时,由于
制造误差等每件产品的抵接部位都不同,存在旋转转矩不匀的可能性。 因此,该转子4构成为,仅转子4的外周部附近的规定区域与电枢3抵接。具体来
说,外周壁部43形成得高于内周壁部42,在吸附着电枢3时,仅外周壁部43的端面43a与
电枢3抵接。通过这样构成,可以将电枢3与转子4抵接的部位保持一定,并可以将旋转转
矩保持为一定。 此外,必须使电枢3与转子4在周向上均匀地抵接,对转子4的与电枢3抵接的部 位实施研磨加工。此时,与电枢3的抵接部位仅是端面43a,因此可以减少研磨加工必要的 部位,并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线圈骨架50,如图7所示,用树脂制成并具有圆环形状,沿外周部的两侧的端部立 设有凸缘部,在两凸缘部之间巻绕有电磁线圈5。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骨架50,与凹部41 的形状匹配地在与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剖视具有锥形形状。 此外,在线圈骨架50上设有用于固定在转子4上的突起部52以及向电磁线圈5 供给电力的端子部53。如图7所示,在转子4的凹部41中收纳有巻绕了电磁线圈5的线圈 骨架50。此时,线圈骨架50的突起部52被插入到凹部41的底部所形成的孔部44a,端子 部53被插入到凹部41的底部所形成的孔部44b,并且电磁线圈5与转子4可一体旋转地被 固定。突起部52以及端子部53经由孔部44a,44b从转子4的背面突出并延伸存在。
[电磁离合器的动作] 接着,针对电磁离合器1的动作参照图3以及图4进行说明。 图3表示电磁离合器1处于切断状态的情况。在从供电部S对电磁线圈5不进行 电力供给的非供电时,电枢3在板簧部件10的作用下被弹性推靠(弹性保持)到蜗轮2侧。 因此,在电枢3与转子4之间存在间隙,电磁离合器1变为切断状态。在该切断状态,未图 示的车门未与电动马达M直接连结,因此能够以少量的力容易地进行手动的开闭操作。此 外,也不会产生电枢3与转子4的摩擦导致的异常噪声。并且电枢3在板簧部件10的作用 下会被吸引到蜗轮2侧,因此不会产生振动导致的接触音(所谓的咔哒咔哒声)等。
图4表示电磁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在从供电部S对电磁线圈5进行电力 供给的供电时,从电磁线圈5产生磁力,将电枢3牢固地吸附到转子4。由此,消除了电枢3 与转子4之间的间隙,电磁离合器1变为连接状态。当在该连接状态下驱动电动马达M时, 其驱动力按蜗轮蜗杆103、蜗轮2、板簧部件10、电枢3、转子4、离合器轴100的顺序传递,最 终到达未图示的车门的开闭机构来进行车门的开闭。
[向蜗轮安装电枢的安装构造]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通过对向蜗轮2安装电枢3的安装状态花费功夫来实现 "零件个数的减少"以及"装配的容易化"。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电枢3通过板簧部件10安装到蜗轮2上。电枢3与板簧部 件10由铆接销40固定。在蜗轮2上形成有多个卡合孔21 (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3个 贯通孔)。在电枢3上所固定的板簧部件10中与上述多个卡合孔2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 多个卡合爪11 (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3个键状突片)。在此,使板簧部件10侧的卡合
9爪11贯通卡合到蜗轮2侧的卡合孔21中。由此电枢3在被吊在蜗轮2上的状态下被安装。 此外,在该状态下,电枢3在板簧部件10的作用下向蜗轮2侧弹性推靠并被保持。因此使 电枢3确实地从转子4分离。此外,由于卡合爪11与卡合孔21卡合,从而旋转驱动力从蜗 轮2侧向电枢3侧传递。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由于是通过这种卡合爪11与卡合孔21的卡合来进行将电 枢3向蜗轮2的固定的装置,因此没有必要准备其他的固定部件。因此,与通过铆接销和螺 丝紧固进行了蜗轮2与电枢3的固定的现有的电磁离合器相比较,可以降低构成部件的个 数,作为结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上述的卡合不需要特殊的工具等就可以手工进行, 因此可以比较简单地组装。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中,实施了抑制因振动导致的接触音等的设想。如 图5所示,在蜗轮2中形成有多个被抵接部22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3个方形凹部)。 在板簧部件10与上述多个被抵接部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抵接部12 (在图5所示的实 施方式中为3个弯曲突片对)。在此,当将板簧部件10侧的抵接部12插入到蜗轮2侧的被 抵接部22后,如图6所示,各弯曲突片对12a、12b,相对于各方形凹部的内壁中在蜗轮2的 旋转方向上对置的两个壁面22a、22b,弹性地抵接。 在该抵接形态下,抵接部12承担蜗轮2的旋转转矩的一部分。因此,从蜗轮2侧
向电枢3侧的驱动力的传递变好。例如,针对所输入的驱动力的应答速度提高。 此外,抵接部12可以吸收蜗轮2的旋转方向的冲击。其结果,例如,可以更确实地
抑制因振动导致的接触音和驱动、停止时产生打击音。[旋转抑制部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构造] 当电动马达M经由蜗轮蜗杆103使蜗轮2旋转时,蜗轮2的被抵接部22与板簧部 件10的抵接部12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抵接,接着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电枢3上。但是,当 蜗轮2相对电枢3过度地相对旋转时,存在板簧部件10超过可弹性变形的区域而发生塑性 变形的可能性。例如,当板簧部件10的抵接部12受到过大的力而塑性变形时,在蜗轮2和 电枢3之间发生旋转方向的间隙(游隙),成为异常噪声的原因。此外,在板簧部件10的卡 合爪11发生了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电枢3相对蜗轮2的安装状态会变化,还有时会给电磁 离合器1的连接/切断操作带来恶劣影响。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中,在电枢3与蜗轮2之间可 以设置旋转抑制部件。例如,如图5所示,在蜗轮2侧的离合器轴100的贯通部,设置在径 向厚度不同的凹凸部件24(本发明的旋转抑制部件的例子)。另一方面,在电枢3上形成可 接受上述凹凸部件24的缺口部31。凹凸部件24的凹凸形状,被设定为在蜗轮2相对电枢 3要相对旋转规定角度以上之前、即因蜗轮2过度的相对旋转而使安装在电枢3上的板簧部 件10塑性变形之前,蜗轮2侧的凹凸部件24与电枢3的缺口部31抵接的形状。由此,在 输入了蜗轮2相对电枢3相对旋转规定角度以上那样的过度的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也抑 制了蜗轮2的相对旋转,因此可以防止板簧部件10的塑性变形。此外,在该情况下,蜗轮2 与电枢3通过凹凸部件24而确实地抵接,因此如果一旦两者被抵接,则其后旋转驱动力的 传递速度不会发生延迟。就是说,可以将初始的传递速度的延迟抑制为最小限度。
另外,例如,在可以通过使板簧部件10具有规定以上的厚度,从而在仅用板簧部 件10就负担蜗轮2的旋转驱动力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上述的旋转抑制部件。[OOSS][电磁离合器的污染防止构造] 通常,在蜗轮2上涂覆有用于润滑的润滑脂。但是,当该润滑脂附着到电枢3上后, 在电枢3与转子4连接起来时,润滑脂附着到转子4的摩擦面上,存在给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带来恶劣影响的可能性。 于是,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中,如图5所示,将在电枢3安装的板簧部件10的
外径形成得大于该电枢3的外径,在板簧部件10的周围设置向该电枢3侧弯折的凸部13。
由此,电枢3的一面以及侧面由板簧部件10覆盖,因此被涂覆在蜗轮2上的润滑脂不会附
着在电枢3上。由此,保护了构成电磁离合器l的转子4的摩擦面,确实地进行了向车门侧
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供电部的构造以及配置] 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通过对供电部的构造以及配置花费功夫来实现"零件个数的 减少"、"紧凑化"、以及"装配的容易化"。 图8是供电部S的分解图。图9是供电部S的内部俯视图。图10是表示将供电 部S向供电部侧盖部件92固定的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供电部S具备集电环固定部件8,其具备经由控制部E(参照图1)与电源P电气 连接的作为第一供电部的一对集电环87、88 ;电刷固定部件7,其具备与电磁线圈5电气连 接的作为第二供电部的一对电刷部件76。通过使集电环87、88与电刷部件76接触来进行 向电磁线圈5的电力供给。也就是说,伴随电磁线圈5(转子4)的旋转,电刷部件76在集 电环87、88上滑动,由此与电磁线圈5(转子4)的旋转相位无关地向电磁线圈5供给电力。
如图8所示,供电部S,除了上述的集电环87、88以及电刷部件76之外,还具备固 定于供电部侧盖部件92的固定框体、以及与转子4 一体旋转的旋转框体。在此,固定框体 是固定集电环87、88的集电环固定部件8,旋转框体是固定电刷部件76的电刷固定部件7。 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在使集电环87、88与电刷部件76对置的状态下,在可 相对旋转的同时,被保持在轴向上而被单元化。 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的与电刷固定部件7对置的面上,形成有以与蜗轮2相同的 旋转轴芯为中心的、呈同心圆状配置的两个环状的凹部83、84,在各个凹部83、84的侧部形 成有圆弧状的狭缝83b、84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径的凹部83的内周侧形成狭缝83b,在 大径的凹部84的外周侧形成狭缝84b。这些狭缝83b、84b分别连通向与电刷固定部件7 对置的面侧开口的开口部83a、84a,同时也连通到对置面的背面。由此,开口部83a与狭缝 83b、开口部84a与狭缝84b分别构成集电环止动槽。此外,在对置面侧,沿集电环固定部件 8的内周形成有内周壁部81,沿外周形成有外周壁部82。在内周壁部81的外周面以及外周 壁部82的内周面,沿周方向形成用于防止与电刷固定部件7之间的脱出的圆弧形状的多个 防脱突起81a、82a。另一方面,在对置面的背面侧,形成与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所形成的孔 部92a卡合的卡合部86、以及插入到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形成的孔部92e中来决定供电部 S的旋转方向的相位的相位决定突起85。 在电刷固定部件7的与集电环固定部件8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安装电刷部件76的 固定部74。固定部74具有在电刷固定部件7的径向上延伸的狭缝74a、和在该狭缝74a 的径向内侧端部附近沿周向延伸的狭缝74b。此外,该固定部74具有在狭缝74a的径向 外侧端部附近沿周向延伸设置的突起部74d、以及与狭缝74a对置地在径向上延伸设置的突起部74c。此外,在固定部74的附近形成有后述的电刷部件76的端子部76b所插入的孔 部75。与各个电刷部件76对应地形成有固定部74以及孔部75。 此外,在电刷固定部件7形成内周壁部72以及外周壁部73。在内周壁部72的内 周侧以及外周壁部73的外周侧,形成有在电刷固定部件7与集电环固定部件8之间防止轴 向脱出的环状的防脱突起72a、73a。 进而,如图10所示,在电刷固定部件7的上述对向面的背面形成有将转子4可一 体旋转地进行保持的凹状的转子保持部71。 电刷部件76用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形成,具有与集电环87、88接触的电刷部 76a(本发明的接触部的例子)、与在线圈骨架50上所形成的端子部53接触的端子部76b、 以及安装在电刷固定部件7上的被固定部76c。 此外,该供电部S作为集电环具备小径的集电环87和大径的集电环88两个集电 环。这两个集电环87、88呈同心状配置并且一方与电源的一极连接,另一方与另一极连接。 这些集电环87、88用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形成,并具有电刷部件76滑动接触的环状部和 从该环状部向径向突出的爪部87a、88a。爪部87a、88a沿周方向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 式中为3个),在这些中的一个爪部87a、88a上,端子部87b、88b是弯折该爪部87a、88a而 形成的。这些端子部87b、88b经由后述的板状的导电部件92c与电源电气连接。此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在大径的集电环88中在外径侧形成有爪部88a,在小径的集电环87中在内 径侧形成爪部87b。
[供电部的配置] 供电部S,如图3以及图4所示,配置在转子4与供电部侧盖部件92之间。具体来 说,首先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嵌合固定集电环固定部件8,接着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上可相 对旋转地嵌合电刷固定部件7,然后在电刷固定部件7上安装转子4。此时,在供电部侧盖 部件92上设置的板状的导电部件92c、集电环87、88、电刷部件76、向在转子4上设置的电 磁线圈5供给电力的端子部53被电气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配置,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不使用现有的供电装置所必要的引线 等配线材料就可以形成电气回路。其结果可以减少电磁离合器的零件个数以及制造工时, 降低制造成本。对此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针对集电环87、88向集电环固定部件8的安装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将集 电环87、88的爪部87a、88a从上方插入开口部83a、84a,并使集电环87、88旋转,由此爪部 87a、88a被插入到狭缝83b、84b中。此时,将爪部87a, 88a折叠形成的端子部87b、88b从狭 缝向背面侧突出。 另外,集电环87,88也可以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上通过嵌件成型来固定。
接着,说明电刷部件76向电刷固定部件7的安装。如图8所示,使被固定部76c 沿狭缝74a以及突起部74c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滑动移动,使被固定部76c的径向内侧 端面部卡合于狭缝74b。此外,通过被固定部76c的弹性变形而使突起部74d越过被固定部 76c的径向外侧端部,并使被固定部76c的端面与突起部74d的端面抵接。由此,借助狭缝 76a以及突起部74d限制了被固定部76c的周向的移动,借助狭缝74b以及突起部74d限制 了被固定部76c的径向的移动,电刷部件76被安装到电刷固定部件7。在该状态下,如图 10所示,端子部76b被插入孔部75,并突出到转子保持部71侧。
另外,电刷部件76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固定在电刷固定部件7上。
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以嵌合式被单元化。如图8所示,通过将电 刷固定部件7向集电环固定部件8的内周壁部81与外周壁部82的内部插入,集电环固定 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被单元化。在此,电刷固定部件7的防脱突起72a与防脱突起73a 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稍大于集电环固定部件8的防脱突起81a与防脱突起82a之间的间 隔。通过树脂的弹性变形,使防脱突起72a与防脱突起81a,以及防脱突起73a与防脱突起 82a,相互越过。由此,在使电刷部件76的电刷部76a与集电环87,88接触的状态下,电刷 固定部件7与集电环固定部件8被单元化。若一旦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相 互嵌合,则在转子4的旋转轴方向上抑制了两者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转子4的旋转方 向上,电刷固定部件7相对集电环固定部件8可自由旋转,因此在车门的开闭动作中也确实 地对电磁线圈5进行供电。 另外,为了确实地保护供电电路部,在电刷固定部件7与集电环固定部件8嵌合 时,也可以提高两者间的密封性。例如,沿两者的嵌合部分设置密封材料或者涂覆密封用的 润滑脂。 上述那样被单元化了的供电部S被组装到电磁离合器1中。如图IO所示,在供电 部侧盖部件92的内部安装了供电部S的集电环固定部件8。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的内部 形成有槽部92b,在该槽部92b设有从供电部侧盖部件92的外部的端子部92d延伸的板状 的导电部件92c。该导电部件92c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固定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
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上形成的卡合部86卡合于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上形成的孔 部92a,由此固定集电环固定部件8。此时,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上形成的相位决定突起85 被插入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上形成的孔部92e,由此导电部件92c与集电环87、88的端子 部87b、88b的旋转相位一致。由此,导电部件92c与集电环87、88相互接触,并电气连接。 这样,将集电环固定部件8固定于供电部侧盖部件92的同时,集电环87、88的端子部87b、 88b与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设置的导电部件92c接触。 此外,供电部S的电刷固定部件7侧的转子保持部71上固定着转子4。此时,从 转子4突出的突起部52a被插入孔部71a,电刷固定部件7与转子4可一体旋转地被固定。 进而,从转子4突出的端子部53被插入孔部75,端子部53与电刷部件76的端子部76b被 电气连接起来。 供电部S中,集电环固定部件8被固定于供电部侧盖部件92的同时,电刷固定部 件7与转子4可一体旋转。由此,在转子4的旋转时,电刷部件76在集电环87、88上滑动, 电力被供给于电磁线圈5。 如上所述,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在轴方向上可在规定范围相对移 动。因此,通过相对移动吸收装置整体的装配误差。另一方面,电刷部件76由弹性材料构 成,因此通过被集电环87、88按压,对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向相互分离的方 向推靠。由此防止了轴向的松动。 此外,在使集电环固定部件8与电刷固定部件7相互嵌合的状态下,构成供电回路 部的集电环87、88以及电刷部件76确实地被收纳于供电部S的内侧,并从蜗轮2被分离。 因此,被涂覆到蜗轮2上的润滑脂等不会附着到供电部S的内部的供电回路部。其结果,防 止了电气回路的短路等导通不良,可以实现稳定的车门的开闭动作。
进而,在制造电磁离合器1时,使各构成部件从上部开始按顺序重叠嵌合即可。因
此,无须特殊的工具等,也不产生焊接等作业,因此可以手工容易地装配。
以上构成的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1可以削减构成的零件个数,其结果可以实现产
品的紧凑化。[集电环以及电刷部件的配置] 在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l中,通过对集电环87、88以及电刷部件76的配置花费功 夫,来实现电磁离合器1的紧凑化以及稳定的电力供给。 图9是供电部S的内部俯视图。如该图所示,在集电环固定部件8上设置的集电 环87、88,以通过转子4的中央的离合器轴100作为中心同心圆状地设置。在电刷固定部件 7上设置的电刷部件76,在夹着转子4的中心部(旋转轴芯)对置的位置,以与集电环87、 88分别抵接的方式配置。此外,电刷固定部件7与集电环固定部件8虽然可相对旋转但是 轴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如果这样配置,则电刷固定部件7在电刷的推靠力(弹性力)的作 用下变为从集电环固定部件8被举起的状态,但是由于通过防脱突起72a、73a与防脱突起 81a、82a防止脱出,所以电刷固定部件7被维持成相对集电环固定部件8不倾斜的大致平行 的姿势。因此,在组装电磁离合器l时,可以以适当的姿势组装各部件,将供电部S收纳为 紧凑的形状,从而有助于电磁离合器1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电刷部件76相对集电环87、88的配置,即使不严格地夹着转子4的中心部 (旋转轴芯)对置,但只要是电刷固定部件7通过电刷部件76整体被举起的状态,可以容许 少许偏差。 此外,电刷部件76的弹性力被设定为,在以电磁离合器的个体差为起因而在转子 4的高度位置产生了少许偏差的情况下,也吸收其偏差而可与集电环87、88抵接的程度。
[其他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供电部S设置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与转子4之间,但是也 可以设置在齿轮侧盖部件91与转子4之间。此时,将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设置的导电部 件92c设置在齿轮侧盖部件91。 (2)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电部S中,集电环固定部件8固定在供电部侧盖部件92,
并且电刷固定部件7可与转子4 一体旋转,但是也可以做成将电刷固定部件7固定在供电
部侧盖部件92,并且将集电环固定部件8组装到转子4上的相反的配置。 (3)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板簧部件10侧形成卡合爪ll,在蜗轮2侧形成了卡合孔
21,但是与此相反,也可以在板簧部件10侧形成卡合孔,在蜗轮2侧形成了卡合爪。此时,
只要将板簧部件10形成为适当的厚度,在板簧部件10的与卡合孔的位置对应的电枢3的
表面部分设有用于使卡合爪的前端部突出的凹部空间即可。 (4)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抑制部件,设置有在蜗轮2侧的离合器轴贯通部径 向厚度不同的凹凸部件41,但是只要是抑制蜗轮2相对电枢3的过度的相对旋转的装置,则 不限定旋转抑制部件的形状以及设置处所。例如,在蜗轮2的外周附近设有突起部,将接受 该突起部的孔部设置在电枢3侧也是可能的。 (5)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板簧部件10形成的卡合爪11、抵接部12、以及在蜗轮2形 成的卡合孔21、被抵接部22的个数全部做成3个,但是也可以各自做成2个或者4个以上。 此外,卡合爪11以及卡合孔21的组数与抵接部12以及被抵接部22的组数不同也可以。
(6)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电部S中集电环固定部件8被固定于供电部侧盖部件92, 并且电刷固定部件7可与转子4 一体旋转,但是也可以做成将电刷固定部件7固定于供电 部侧盖部件92,并且将集电环固定部件8组装到转子4上的相反的配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电磁离合器,其在盖部件的内部具有由马达旋转驱动的蜗轮; 具有电磁线圈,可绕与上述蜗轮相同的旋转轴芯旋转的转子;安装在上述蜗轮侧并在向上 述电磁线圈供给电力时被吸附到上述转子上并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的电枢。
权利要求
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蜗轮,其由上述马达旋转驱动;转子,其具有电磁线圈,可绕与上述蜗轮相同的旋转轴芯旋转;电枢,其设置在上述蜗轮上,在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电时被吸附于上述转子并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盖部件,其收容上述转子以及上述电枢;供电机构,其设置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转子之间,与电源连接并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给电力,上述供电机构具有固定框体,其具有从上述电源输入电力的第一供电部,并固定于上述盖部件;旋转框体,其具有与上述第一供电部抵接并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给电力的第二供电部,固定于上述转子并可相对旋转地被嵌合于上述固定框体;板状的导电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盖部件,与从上述固定框体突出的上述第一供电部的一部分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l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供电部具有以上述旋转轴芯为中心的呈同心圆状设置的一对集电环, 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与上述一对集电环分别抵接的一对接触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接触部,在夹着上述旋转轴芯对置的位置以与上述一对集电环分别抵接的方 式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框体的与上述旋转框体的对置面,形成有以上述旋转轴芯为中心的呈同心 圆状设置的两个环状凹部,并且,形成有与上述环状凹部分别连续的集电环止动槽,上述集电环的一方插入到上述两个环状凹部的一方,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插入到上述 两个环状凹部的另一方,在上述集电环的一方的内周或者外周一体形成有第一爪部,在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的 内周或者外周一体形成有第二爪部,上述第一爪部卡止于上述集电环的一方的上述集电环 止动槽,上述第二爪部卡止于上述集电环的另一方的上述集电环止动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集电环的上述第一爪部一体地具有与上述板状的导电部件接触的第一端子部, 上述集电环的上述第二爪部一体地具有与上述板状的导电部件接触的第二端子部。
6.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 被固定部,其固定在上述固定框体上; 接触部,其与上述被固定部连续,并与上述集电环接触;端子部,其从上述被固定部以贯通上述固定框体的方式向上述旋转轴芯方向突出,并 与上述电磁线圈电气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由弹性材料形成,由于 弹性变形而被按压到上述集电环。
8. 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枢具有板簧部件, 使上述蜗轮与上述板簧部件卡合,以便将上述电枢向上述蜗轮侧推靠并将上述电枢保持于上述蜗轮。
9. 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簧部件具有卡合爪,上述蜗 轮具有卡合孔,使上述卡合爪卡合到上述卡合孔中,而将上述电枢弹性推靠到上述蜗轮上并进行保持。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簧部件具备沿上述蜗轮的旋转方向发挥弹力的抵接部; 上述蜗轮内嵌上述抵接部的被抵接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8 10中任一项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枢和上述蜗轮之间设置有旋转抑制部件,该旋转抑制部件用于将上述蜗轮相 对于上述电枢的相对旋转抑制为规定角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8 11中任一项记载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部件的外径形成得大于上述电枢的外径,在上述板簧部件的周围,设有向上述电枢侧弯折的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具有马达;由马达旋转驱动的蜗轮;转子,其具有电磁线圈,可绕与蜗轮相同的旋转轴芯旋转;电枢,其设置在蜗轮上,在向电磁线圈供电时被吸附于转子并与转子一体旋转;盖部件,其收容转子以及电枢;供电机构,其设置在盖部件和转子之间,与电源连接并向电磁线圈供给电力。此外,供电机构具有固定框体,其具有从电源输入电力的第一供电部,并固定于盖部件;旋转框体,其具有与第一供电部抵接并向电磁线圈供给电力的第二供电部,固定于转子上并相对固定框体相对可旋转地被嵌合;板状的导电部件,其设置在盖部件,与从固定框体突出的上述第一供电部的一部分接触。
文档编号F16D27/112GK101772655SQ20088010121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5日
发明者奥直也, 石田俊彦, 竹内务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