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014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整臂,特别是一种可以对汽车制动间 隙进行精密调整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
背景技术
汽车在制动时,一般是利用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 的。在行车的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会频繁地接触摩擦,由于磨损作用,制动蹄与制 动鼓之间的间隙会磨损性变大,这会影响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制动机构行驶的安全性。为 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现有的汽车制动机构中往往设有自动调整臂或手动调整臂。这些 调整臂可以对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因磨损后所增大的间隙进行补偿性调整,从而使两者之 间的制动间隙能够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改善了汽车制动机构工作的安全性。现有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的结构,如中国专利号为“ ZL200520101714. 8 ”的 专利提供了一种自锁型刹车调整臂,包括壳体,设于其内的蜗轮、蜗杆机构,在壳体上设有 调整轴孔,调整轴孔通过调整轴与蜗杆相配接,在所述的调整轴上均勻布置有若干凹孔,其 外围设有配接于壳体上的齿圈,所述的齿圈内至少设有一个与凹孔相适应的钢球,所述调 整轴的根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轮孔,所述导轮孔内设有与环形槽相配合的 导轮。该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对汽车制动间隙进行调整时,需通过调整轴的导 轮与环形槽的配合才能防止调整轴轴向移动。这种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具有如下缺 陷首先,该调整臂的内部结构复杂;其次,制动间隙的调整精度不高,且会因为制动力不 均勻引起跑偏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提搞调整精度 且调整方便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 手动调整臂,包括调整臂本体、设于调整臂本体内的调节轴及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 的调节轴穿过蜗杆且其外端部分伸出调整臂本体,蜗杆周向固定于调节轴上,所述的调整 臂本体与调节轴之间设有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套和弹簧,所述 的离合套套在调节轴上,并与调节轴周向固定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的离合套的一端面具有 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圆锥形齿一,调整臂本体上具有能与上述圆锥形齿一相啮合的圆锥形齿 二,所述的弹簧套设在调节轴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在离合套和调整臂本体上。通过调节轴、弹簧、离合套端面上的圆锥形齿一和调整臂本体上的圆锥形齿二的 配合作用,实现对汽车制动间隙的调整。转动调节轴时,作用力会传递到离合套上,当转动 的作用力大于弹簧作用在离合套与调整臂本体上的作用力时,离合套能压缩弹簧沿调节轴 内端轴向移动,离合套上的圆锥形齿一相对圆锥形齿二转过一个齿距,设在调节轴上的蜗 杆转动一定角度,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又带动制动凸轮转动一小角度,制动凸轮转动使制动蹄鼓间隙变化,从而实现对制动间隙的精密调整。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圆锥形齿一一侧的齿面一的夹角大于另一侧的齿面二的夹角,所述的圆锥形齿二一侧的齿面三的夹角大于另一侧 的齿面四的夹角,且所述的齿面三能与齿面一啮合,齿面四能与和齿面二啮合。圆锥形齿一沿调节轴调节这个方向这侧为齿面一,圆锥形齿二沿调节轴调节这个 方向这侧为齿面四,所以调节时齿面一与齿面三配合,调整完毕后齿面二和齿面四配合。因 为齿面一的夹角大,所以调节轴转动时,其沿切向的分力较大,使得调整时更省力。而调整 完成后,齿面二与和齿面四的配合作用,能承受较大的力,防止打滑现象。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圆锥形齿一的齿面一的 夹角和圆锥形齿二的齿面三的夹角均为30° 90°,所述的圆锥形齿一的齿面二的夹角 和圆锥形齿二的齿面四的夹角为0° 70°。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离合套上的圆锥形齿一 和调整臂本体上的圆锥形齿二的齿数均为12 22个。调节轴转动一圈至少具有15个调 节点,满足精度调整的要求。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离合套内侧具有定位面 一,所述的调节轴的外表面具有定位面二,所述的定位面一与定位面二相贴合。定位面一和 定位面二的配合作用使离合套相对调节轴周向固定但能沿调节轴的轴向移动。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离合套内侧具有两个定 位面一,所述的调节轴外表面对应的设有两个定位面二,所述的定位面一能分别和定位面 二相贴合。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调节 轴外表面为花键,所述的离合套内表面具有花键槽,所述的花键位于花键槽内。此结构也能 使离合套相对调节轴周向固定,轴向滑动连接。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调整臂本体内固连有定 位套,所述的定位套套在调节轴上,上述的圆锥形齿二设置在定位套的内端面上。定位套设 置在调节轴上,并与调整臂本体固连,此设置方便成品加工,在调整制动间隙后,使离合套 能被定位。在上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中,所述的定位套和调节轴之间设 有密封圈。设置密封圈防止灰尘、泥水等进入调整臂本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具有以下优点。1、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的离合套与定位套的圆锥形齿均采用 非对称齿面结构,在调整制动间隙时省时省力,而调整好后能承受较大的力矩作用,防止离
合套打滑。2、因为调整精度精确到了圆锥形齿的一个齿距的精度,所以调节轴对汽车制动间 隙进行调整时,具有更高的调整精度。这样能够使汽车各制动蹄和制动鼓间隙保证能够调 整到一致,确保汽车制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安全性能。3、设置在调节轴与本体之间的密封圈能够有效地阻止外界的灰尘等颗粒进入到 调整臂内,使得内部不易生锈,避免卡死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轴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整臂本体;2、调节轴;21、定位面二 ;22、挡肩;3、蜗轮;4、蜗杆;5、离合套;51、圆锥形齿一 ;51a、齿面一 ;51b、齿面二 ;52、定位面一 ;6、弹簧;7、定位套;71、圆锥 形齿二 ;71a、齿面三;71b、齿面四;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包括 调整臂本体1、蜗轮3、蜗杆4、调节轴2、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包括定位套7、离合套5和弹簧 6,蜗轮3设置在调整臂本体1内,并与蜗杆4啮合,蜗杆4又套在调节轴2上与调节轴2固 连。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圆筒状的离合套5套在调节轴2上,离合套5的内侧面 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面一 52,且离合套5的一端面具有12 22个呈环形分布的圆锥 形齿一 51,圆锥形齿一 51沿调节轴2调节方向这一侧的齿面一 51a的夹角大于另一侧的 齿面二 51b的夹角,齿面一 51a的夹角的角度为30° 90°,齿面二 51b的夹角的角度为
0° 70°。如图4和图5所示,圆筒状的定位套7套在调节轴2上,定位套7的一端具与圆锥 形齿一 51齿数相同的圆锥形齿二 71,圆锥形齿二 71沿调节轴2调节方向这一侧的齿面四 71b的夹角小于另一侧的齿面三71a的夹角,齿面三71a的夹角的角度为30° 90°,齿面 四71b的夹角的角度为0° 70°。在调节轴2上的外侧面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面二 21,离合套5的定位面一 52与调节轴2的定位面二 21相贴合,阻止离合套5相对调节轴2周向转动,同时又能使离 合套5沿调节轴2轴向移动。弹簧6也套在调节轴2上,并按定位套7、离合套5、弹簧6从 外到内的顺序设置在调整臂本体1内,调节轴2的外端部分伸出调整臂本体1,并在该端上 具有挡肩22。定位套7外侧面与调整臂本体1固定连接,内侧面与调节轴2间隙配合,且在 定位套7和调节轴2的挡肩22之间设有密封圈8,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内部。离合套5上 的圆锥形齿一 51能与定位套7上的圆锥形齿二 71啮合。弹簧6的一端作用在调整臂本体 1上,另一端顶靠在离合套5的端部。调整制动间隙时,转动调节轴2,转动的作用力会传递到离合套5上,当转动的作 用力大于弹簧6作用在离合套5与调整臂本体1上的作用力时,离合套5能压缩弹簧6沿 调节轴2的轴向移动,离合套5上的圆锥形齿一 51相对圆锥形齿二 71转过一个齿距。与调节轴2固连的蜗杆4转动一定角度,蜗杆4会带动蜗轮3转动,蜗轮3又带动制动凸轮转 动一小角度,制动凸轮转动使制动蹄鼓间间隙变化,从而实现对制动间隙的精密调整。因为 圆锥形齿一 51沿调节轴2调节这个方向齿面一 51a的夹角大于另一侧齿面二 51b的夹角, 圆锥形齿二 71沿调节轴2调节方向这侧齿面四71b的夹角小于另一侧齿面三71a的夹角, 所以调节时齿面一 51a和齿面三71a配合,其沿切向的分力较大,使得调整时更省力;调整 完毕后齿面二 51b与齿面四71b配合,能承受较大的力,防止打滑现象。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结构和功能相近, 其中在调节轴2上外侧设有花键,而在离合套5内侧设有花键槽,花键位于花键槽内。用花 键和花键槽的结构使得离合套5相对调节轴2周向固定而又能沿轴向滑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调整臂本体1、调节轴2、定位面二 21、挡肩22、蜗轮3、蜗杆 4、离合套5、圆锥形齿一 51、齿面一 51a、齿面二 51b、定位面一 52、弹簧6、定位套7、圆锥形 齿二 71、齿面三71a、齿面四71b、密封圈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 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 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包括调整臂本体(1)、设于调整臂本体(1)内的调节轴(2)及相互啮合的蜗轮(3)和蜗杆(4),所述的调节轴(2)穿过蜗杆(4)且其外端部分伸出调整臂本体(1),蜗杆(4)周向固定于调节轴(2)上,所述的调整臂本体(1)与调节轴(2)之间设有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装置包括离合套(5)和弹簧(6),所述的离合套(5)套在调节轴(2)上,并与调节轴(2)周向固定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的离合套(5)的一端面具有若干呈环形分布的圆锥形齿一(51),调整臂本体(1)上具有能与上述圆锥形齿一(51)相啮合的圆锥形齿二(71),所述的弹簧(6)套设在调节轴(2)上且其两端分别作用在离合套(5)和调整臂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圆锥形齿一(51) —侧的齿面一(51a)的夹角大于另一侧的齿面二(51b)的夹角,所述的圆 锥形齿二(71) —侧的齿面三(71a)的夹角大于另一侧的齿面四(71b)的夹角,且所述的齿 面三(71a)能与齿面一(51a)啮合,齿面四(71b)能与和齿面二(51b)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圆锥形齿一(51)的齿面一(51a)的夹角和圆锥形齿二(71)的齿面三(71a)的夹角均为 30° 90°,所述的圆锥形齿一(51)的齿面二(51b)的夹角和锥形齿二的齿面四(71b)的 夹角为0° 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离合套(5)上的圆锥形齿一(51)和调整臂本体(1)上的圆锥形齿二(71)的齿数均为12 2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离合套(5)内侧具有定位面一(52),所述的调节轴(2)的外表面具有定位面二 (21),所述的定位面一(52)与定位面二(21)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离合套(5)内侧具有两个定位面一(52),所述的调节轴(2)外表面对应的设有两个定位面 二(21),所述的定位面一(52)能分别和定位面二(21)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调节轴(2)外表面为花键,所述的离合套(5)内表面具有花键槽,所述的花键 位于花键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调整臂本体(1)内固连有定位套(7),所述的定位套(7)套在调节轴(2)上,上 述的圆锥形齿二(71)设置在定位套(7)的内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定位套(7)和调节轴(2)之间设有密封圈(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调整臂调整不方便的问题。本改良结构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包括调整臂本体、设于调整臂本体内的调节轴及蜗轮和蜗杆,蜗杆周向固定于调节轴上,调整臂本体与调节轴之间设有离合套和弹簧,离合套套在调节轴上并与调节轴周向固定轴向滑动连接,离合套的一端面具有不对称齿面的圆锥形齿一,调整臂本体上具有与圆锥形齿一相啮合的圆锥形齿二,弹簧套设在调节轴上且其两端作用在离合套和调整臂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套与定位套的圆锥形齿均采用非对称齿面结构,在调整制动间隙时省时省力,而调整好后能承受较大力防止离合套打滑,调整精度高。
文档编号F16D65/42GK201599354SQ20102030061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洪朝军, 陈朝星 申请人:浙江台州浙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