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786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减振技术,更具体的说,是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发动机悬置,用于发动机与托架连接处,固定发动机位置,它包括带有支架环的支架,外环,内管及弾性体构成。ー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其公开号为CN2781080 Y,该技术方案中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主要涉及外套管内设有带骨架的弾性体,弾性体内设有内管,在弾性体和外套管之间形成液压腔并由流道板隔成工作腔与补偿腔,并在流道板上设有贯通工作腔和补偿腔的流道,所述エ作腔与外套管间固设有解耦膜,该解耦膜设于固定板上,所述外套管上设有通气孔,该通
气孔与所述解耦膜和外套管之间的腔体相通。它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发动机在高频、小振幅振动时悬置高频硬化现象,克服现有的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在高频、小振幅时对发动机减振、隔振效果的不足等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该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采用液压阻尼来对发动机减振、隔振,对较强的剪切カ承受能力较差,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衬套式液压阻尼悬置采用液压阻尼来对发动机减振、隔振,对较强的剪切カ承受能力较差,结构复杂,故障率较高的缺陷。_在提供一种可以承受较强的剪切力,能将发动机前后、上下运动转为揉搓运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的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包括带有支架环的支架,外环,内管及弾性体,所述的弾性体的正面呈弧状,其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金属内管设于弾性体的通孔,所述的弾性体呈弧状的两端分别与外环内壁两侧相连,所述弾性体下方的外环壁上设有加强块,外环过盈设置在支架环内,所述加强块底部的中心与支架环的垂直中心向右偏移5度至20度;当金属内管受到发动机的力后,通过加强块与呈弧状的弾性体及外环的防振、减振结构,能承受较苛刻的剪切力,利用橡胶内摩擦特性,将发动机的前后、上下运动变成揉搓运动,从而达到防振、减振的目的。作为优选,弾性体上方左侧外环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柱,弹性体上方右侧外环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块,定位柱与定位块中间设有连接块;定位柱及定位块的两端和发动机安装部件适配,这样能方便发动机的安装,定位柱与定位块中间设有的连接块,可以加强整体的减振能力。作为优选,外环、加强块、定位柱、定位块、连接块及弹性体均为天然橡胶制作并与金属内管硫化成一体;这样的整体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减振能力,并且容易制作,结构简单。作为优选,定位柱的两端面突出于外环的两端面、定位块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的两端面,金属内管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的两端面;这样可以方便地定位发动机的位置,并且在安装时可以保证支架环的两端面不会擦碰到其他部件。作为优选,支架下部设有2个安装螺钉;保证支架能方便、牢固的安装在车架适配位置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的有益效果是1.能承受较强的振动力;2.能将发动机前后、上下运动转为揉搓运动;3.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I在附图I所示的实施例I中,所述的弾性体I的正面呈弧状,其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金属内管3设于弾性体I的通孔,所述的弾性体I呈弧状的两端分别与外环2内壁两侧相连,所述弾性体I下方的外环2壁上设有加强块4,外环2过盈设置在支架环5内,所述加强块4底部的中心与支架环5的垂直中心向右偏移12度;当金属内管受到发动机的力后,通过加强块与呈弧状的弾性体及外环的防振、减振结构,能承受较苛刻的剪切力,利用橡胶内摩擦特性,将发动机的前后、上下运动变成揉搓运动,从而达到防振、减振的目的,弾性体I上方左侧外环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柱6,弾性体I上方右侧外环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块7,定位柱6与定位块7中间设有连接块8,定位柱及定位块的两端和发动机安装部件适配,这样能方便发动机的安装,定位柱与定位块中间设有的连接块,可以加强整体的减振能力,夕卜环2、加强块4、定位柱6、定位块7、连接块8及弾性体I均为天然橡胶制作并与金属内管3硫化成一体;这样的整体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减振能力,并且容易制作,结构简单,定位柱6的两端面突出于外环2的两端面、定位块7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6的两端面,金属内管3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6的两端面(见图2、图3),这样可以方便地定位发动机的位置,并且在安装时可以保证支架环的两端面不会擦碰到其他部件,支架9下部设有2个安装螺钉12。保证支架能方便、牢固的安装在车架适配位置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支架通过2个安装螺钉紧固在车架上,通过螺杆穿过金属内管后固定发动机,当发动机工作产生振动时,弾性体和外环及加强块利用橡胶内摩擦特性,将前后、上下振动运动改变成揉搓运动,从而有效地減少了发动机的振动对车辆的影响。
权利要求1.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包括带有支架环的支架,外环,金属内管及弾性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弾性体(I)的正面呈弧状,其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金属内管(3)设于弾性体(I)的通孔,所述的弾性体⑴呈弧状的两端分别与外环⑵内壁两侧相连,所述弾性体⑴下方的外环⑵壁上设有加强块(4),外环⑵过盈设置在支架环(5)内,所述加强块⑷底部的中心与支架环(5)的垂直中心向右偏移5度至20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其特征是弾性体(I)上方左侧外环(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柱¢),弾性体(I)上方右侧外环(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块(7),定位柱(6)与定位块(7)中间设有连接块(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其特征是外环(2)、加强块(4)、定位柱(6)、定位块(7)、连接块(8)及弾性体(I)均为天然橡胶制作并与金属内管(3)硫化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其特征是定位柱¢)的两端面突出于外环(2)的两端面、定位块(7)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6)的两端面,金属内管(3)的两端面突出于定位柱出)的两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其特征是支架(9)下部设有2个安装螺钉(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承受较强的剪切力振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的一种衬套式发动机悬置,包括带有支架环的支架,外环,内管及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正面呈弧状,其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金属内管设于弹性体的通孔,所述的弹性体呈弧状的两端分别与外环内壁两侧相连,所述弹性体下方的外环壁上设有加强块,外环过盈设置在支架环内,所述加强块底部的中心与支架环的垂直中心向右偏移5度至20度;当金属内管受到发动机的力后,通过加强块与呈弧状的弹性体及外环的防振、减振结构,能承受较苛刻的剪切力,利用橡胶内摩擦特性,将发动机的前后、上下运动变成揉搓运动,从而达到防振、减振的目的。
文档编号F16F1/38GK202399880SQ2011205421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史美杰, 张军, 潘美蕾, 章阳贺, 范倩倩 申请人:宁波泛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