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007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该泵装置具有能够抑制轴向尺寸增大的排出阀。本发明的泵装置具有将弹性体与引导部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的排出阀,所述弹性体被配置在将阀芯保持在阀座上的保持件的另一端侧,所述引导部相对于壳体部件引导保持件。
【专利说明】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排出阀的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排出阀的泵装置,该排出阀将对阀芯施加作用力的传递部件和弹簧沿轴向串联配置,由此,对阀芯施加所期望的推压力。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5429号公报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沿轴向串联配置上述阀芯、传递部件及弹簧,所以存在排出阀的轴向尺寸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抑制轴向尺寸增大的排出阀的泵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具有将弹性体与引导部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的排出阀,所述弹性体被配置在将阀芯保持在阀座上的保持件的另一端侧,所述引导部相对于壳体部件引导保持件。
[0007]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部件,其在内部具有阀芯,该阀芯利用从泵部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而上升,从而开放流路;座部件,其具有供所述阀芯抵接的凹状的阀座;保持件,其用于在一端侧将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阀座上;弹性体,其配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对所述阀芯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在所述阀芯上升时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引导所述保持件;排出阀,其使所述引导部处于所述弹性体的径向外侧或内侧位置,将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弹性体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
[0008]因此,弹性体和引导部沿轴向重叠,由此,能够实现轴向的缩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应用实施例1的泵装置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回路图。
[0010]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外壳内的泵单元部周边的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出阀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2]图4是实施例1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3]图5是实施例1的排出阀在开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4]图6是实施例2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5]图7是实施例3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61e 止挡部
[0018]P 泵单元
[0019]2 流出闸阀(欠一卜了々卜八斤7')[0020]3 增压阀
[0021]4 减压阀
[0022]6 排出阀
[0023]7 调压阀
[0024]8 止回阀
[0025]9 止回阀
[0026]30 液压控制单元
[0027]31 外壳
[0028]40 阻尼部件
[0029]61 壳体部件
[0030]61a 筒部
[0031]61al 内壁
[0032]62 座部件
[0033]62b 圆筒部
[0034]62c 阀座
[0035]63 过滤部件
[0036]64 密封部件
[0037]310 收装孔
[0038]611 螺旋弹簧
[0039]612 保持件
[0040]612a 保持凹部
[0041]612b 引导部
[0042]612b’ 外壁
[0043]612b I 狭缝
[0044]612c 弹簧收装部
[0045]612c’ 筒状部
[0046]612cl 径向油路
[0047]612c2 引导部
[0048]612c3 导向部件
[0049]612d 底部
[0050]612d’ 抵接面
[0051]613 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52]〔实施例1〕
[0053]实施例1的泵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对车辆的各车轮施加制动液压(油压)而产生制动力的液压式制动装置。图1是应用实施例1的泵装置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回路图。制动系统的管路由P系统和S系统这两个系统构成,成为所谓的X型管路结构。在P系统中连接有左前轮的轮缸W/C (FL)、右后轮的轮缸W/C (RR),在S系统中连接有右前轮的轮缸W/C (FR)、左后轮的轮缸W/C (RU。制动装置通过独立于驾驶员的制动操作而控制各车轮的制动液压,能够执行车辆动态控制(VDC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车辆动态控制))、防抱死制动控制(ABS:Ant1-lock Brake System (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根据来自控制器的要求液压来进行液压控制。制动装置是由能够控制各车轮的制动液压的液压控制单元30和控制液压控制单元30的电子控制单元一体化而成的所谓的机电一体型单元。
[0054]液压控制单元30配置在产生与驾驶员的制动操作状态相应的液压(主缸压)的串联式的主缸Μ/C与各车轮的轮缸W/C之间,设置为能够向各轮缸W/C独立地供给主缸压或控制液压。液压控制单元30作为用于产生向各轮缸W/C供给的控制液压的液压设备而具有液压发生源即例如旋转式的泵单元P及多个控制阀(电磁阀),并且具有内置这些液压设备的外壳31 (参照图2)。外壳31是由铝类金属材料形成的、具有大致长方体(六面体)形状的箱体(收容区),通过在内部形成多个油路而构成液压回路(制动回路)。在该液压回路上,配置有泵单元P和开闭油路的控制阀。
[0055]以下,说明制动回路的结构。制动回路由P系统的制动回路21P和S系统的制动回路21S这两个系统构成。各轮缸W/C分别经由穿设在外壳31上面的轮缸油口 19FLU9RR、19FRU9RL而与油路IIP、IlS连接。另外,主缸Μ/C经由穿设在外壳31的油口连接面上的主缸油口 20P、20S而与油路12P、12S连接。油路12P、12S分别与油路IIP、IlS连接,并且利用油路10PU0S与泵单元P的吸入侧连接。油路10由油路IOa和油路IOb构成,在这些油路10a、10b之间设有带有止回阀功能的调压阀7P、7S。在油路12P上且油路IOP的连接部与主缸油口 20P之间,设有主缸压传感器22。
[0056]泵单元P是串联齿轮泵,利用一个电动机M驱动分别设于P系统、S系统中的由外接齿轮对构成的旋转齿轮式的齿轮泵PP及齿轮泵PS。泵单元P的排出侧与各轮缸W/C通过油路IIP、IlS连接。在该各油路11上设有增压阀3FL、3RR、3FR、3RL,该增压阀3FL、3RR、3FR、3RL是与各轮缸W/C对应的常开型的电磁阀。另外,在各油路11上且各增压阀3与泵单元P之间,经由阻尼部件40设有具有止回阀功能的排出阀6P、6S。各排出阀6允许制动液压从泵单元P向朝向增压阀3的方向流动,禁止相反方向的流动。
[0057]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外壳内的泵单元部周边的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在泵单元P的径向上连接有阻尼部件40,排出阀6P以与泵单元P的旋转轴向平行的方式连接于该阻尼部件40。在该排出阀6P上连接有从外壳31的上方贯穿形成的油路IIP。排出阀6P的结构见后述。
[0058]另外,在各油路11上且各增压阀3与泵单元P之间设有排出压传感器23P、23S。而且,在各油路11上,设有绕过各增压阀3的油路16FL、16RR、16FR、16RL,在各油路16上设有止回阀9FL、9RR、9FR、9RL。各止回阀9允许制动液压从轮缸W/C向朝向主缸Μ/C的方向流动,禁止相反方向的流动。
[0059]主缸Μ/C与油路11通过油路12P、12S连接,油路11与油路12在泵单元P与增压阀3之间合流。在该各油路12上设有流出闸阀2P、2S,该流出闸阀2P、2S常开型的电磁阀。另外,在各油路12上,设有绕过各流出闸阀2的油路17P、17S,在各油路17上设有止回阀8P、8S。各止回阀8允许制动液压从主缸Μ/C侧向朝向轮缸W/C的方向流动,禁止相反方向的流动。在泵单元P的吸入侧设有储液器15P、15S,该储液器15与泵单元P通过油路10bP、IObS连接。主缸Μ/C与储液器15P、15S通过油路10aP、IOaS连接,在主缸Μ/C与储液器15之间设有调压阀7P、7S。轮缸W/C与油路IObPUObS通过油路13P、13S连接,油路13与油路IOb在调压阀7与储液器15之间合流。在该各油路13上分别设有减压阀4FL、4RR、4FR、4RL,该减压阀4FL、4RR、4FR、4RL是常闭型的电磁阀。
[0060]<关于排出阀的结构>
[0061]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排出阀的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分别设于P系统及S系统中的排出阀6P、6S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作为排出阀6进行说明。排出阀6被收装在穿设于外壳31的收装孔310内。排出阀6具有:壳体部件61,其在内部设有球状的阀芯613,该阀芯613利用从泵单元P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力而上升,从而开放流路;座部件62,其压入固定在该壳体部件61内,具有供阀芯613抵接的凹状的阀座62c ;过滤部件63,其安装在座部件62上。过滤部件63以处于收装孔310里侧的方式配置,用于排除从泵单元P排出的流体所含有的污物等。在座部件62上安装有密封部件64,该密封部件64在收装孔310内将阀芯613的上游与下游液密性地密封。
[0062]图4是实施例1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为进行说明,以拆下过滤部件63等的状态进行说明。壳体部件61具有相对于外壳31被实施铆接固定等的扩径部61g和从扩径部61g延伸的有底圆筒状的筒部61a。沿径向贯穿的径向油路61b穿设在筒部61a的轴向大致中央部分,将筒部61a的内壁61al与外壁连通。内壁61al内具有:螺旋弹簧611,其被保持在底部6Id上;保持件612,其被该螺旋弹簧611施力,用于在阀芯613侦仪一端侧)将阀芯613保持在阀座62c上。在筒部61a内形成有阀芯收容部610,该阀芯收容部610收装螺旋弹簧611、保持件612及阀芯613,并通过阀芯613与泵侧之间划分开。另外,在底部61d与内壁61al之间,形成有直径比保持件612的外径小的止挡部61e。该止挡部61e通过与保持件612卡合来限制保持件612的上升量。
[0063]保持件612的材质没有限制,可以采用例如铁材料或树脂成形品。在阀芯613侧形成有研钵状的保持凹部612a,该保持凹部612a的最深部分以处于与筒部61a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因此,在阀芯613与阀座62c抵接的闭阀时,阀芯613被保持在保持件612上的结果是,阀芯613被施力以与筒部61a的中心轴位置一致。同样,在阀芯613上升时,阀芯613被阀座62c和保持件612的保持凹部612a保持。详细的保持状态见后述。
[0064]另外,在保持件612的筒部61a的外壁上,形成有在阀芯613上升时(开阀时)在壳体部件61的内壁61al内引导保持件612的引导部612b。该引导部612b形成为在闭阀时与内壁61al之间具有规定间隙,保持件612能够在筒部61a内倾斜地移动。另外,在引导部612b的一部分,形成有从保持件612的一端侧连接至另一端侧的狭缝612bI,通过使流体能够向保持件612的阀芯613侧及螺旋弹簧611侧这两侧流通,确保了保持件612的顺畅动作。
[0065]保持件612呈圆柱形状,在保持件612的螺旋弹簧611侧(另一端侧)且引导部612b的内侧位置,形成有收容螺旋弹簧611的一端部的圆筒状的弹簧收装部612c (凹部)。因此,引导部612b在螺旋弹簧611的径向外侧位置,引导部612b与螺旋弹簧611被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由此,引导部612b与螺旋弹簧611不沿轴向串联排列,能够实现轴向的缩短。
[0066]并且,在弹簧收装部612c的底部612d与壳体部件61的底部61d之间作用有螺旋弹簧611的弹性力。弹簧收装部612c的中心轴(换言之,收装弹簧的圆筒状孔的曲率中心)形成在相对于保持件612的中心轴(换目之,圆筒状部件即保持件612的曲率中心)偏心的位置。
[0067]在此,狭缝612bl形成在与偏置形成有弹簧收装部612c—侧的相反侧的厚壁部分(由于偏心而成为厚壁的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外壁上。因此,通过确保形成狭缝时的强度,能够确保成形性。另外,由于在保持件612倾向的一侧形成狭缝612bl,因此能够在保持件612倾向的一侧形成间隙,能够更加有效地使保持件612倾斜。伴随该倾斜的作用见后述。
[0068]在筒部61a的与扩径部61g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保持密封部件64的密封槽61c,在该端部内壁侧,形成有在压入座部件62时成为导向部的锥面61f。座部件62是被锥面6If导向且被压入固定在筒部61a的内壁6Ial内的圆筒状部件,具有与泵排出侧连接的流路62a和比流路62a直径大且在端部形成有阀座62c的圆筒部62b。另外,座部件62的曲率中心与筒部61a的曲率中心形成为相一致。
[0069]〈关于排出阀的作用〉
[0070]图5是实施例1的排出阀在开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若从流路62a供给排出压,则产生将阀芯613向图5中的左侧挤出的力(沿上升方向作用的力)。此时,保持件612虽欲利用保持凹部612a使阀芯613位于保持件612的中央部分,但由于螺旋弹簧611是偏置的,所以在保持件612上产生力矩,保持件612在内壁61al内向上方倾斜。并且,保持件612使形成有狭缝612bl的厚壁一侧的引导部612b的端部612e与内壁61al抵接来维持规定的倾斜度,通过该倾斜,阀芯613成为被压向阀座62c的单侧(图5中的上方)的状态。并且,制动液在流路62a及圆筒部62b内流通,并从阀芯收装部610向径向油路61b流动。
[0071]这样,通过阀芯613在被向阀座62c的一侧施力的状态下开阀,能够避免伴随泵排出压的脉动等而进行使阀芯613摆动的动作的可能,能够提高音振性能。另外,当像这样采用向阀座62c的一侧对阀芯613施力的结构时,通过使保持件612的中心(曲率中心)与螺旋弹簧611的中心(曲率中心)偏置,且使对保持件612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部612b与螺旋弹簧611沿轴向重叠,能够避免轴向上的大型化。
[0072]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能够得到下述列举的作用效果。
[0073](I) 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部件61,其在内部具有阀芯613,该阀芯613利用从泵单元P (泵部)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而上升,从而开放流路;座部件62,其具有供阀芯613抵接的凹状的阀座62c ;保持件612,其用于在一端侧将阀芯613保持在阀座62c上;螺旋弹簧611 (弹性体),其配置在保持件612的另一端侧,对阀芯613向座部件62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引导部612b,其形成在保持件612上,在阀芯613上升时相对于壳体部件61引导保持件612 ;排出阀6,其使引导部612b处于螺旋弹簧611的径向外侧位置,将引导部612b与螺旋弹簧611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
[0074]因此,能够避免排出阀6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0075](2)在上述(I)记载的泵装置中,保持件612呈圆柱形状,在保持件612的另一端侧且引导部612b的内侧位置,形成有收容螺旋弹簧611的一端部的弹簧收装部612c (凹部)。
[0076]S卩,由于在引导部612b的内侧位置配置螺旋弹簧611,所以能够实现螺旋弹簧611的小径化。此外,弹性体不限于螺旋弹簧,当然也可以采用能够确保规定的弹性变形区域的树脂材料、橡胶材料或者板簧等。
[0077](3)在上述(2)记载的泵装置中,在保持件612的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在阀芯613与阀座62c抵接时保持阀芯613的保持凹部612a,在阀芯613上升时,阀芯613被阀座62c和保持件612的保持凹部612a保持。
[0078]因此,能够在上升时稳定地保持阀芯613,所以能够实现振动的抑制和切实的开阀。
[0079](4)在上述(3)记载的泵装置中,引导部612b是保持件612的外壁,在引导部612b,形成有从保持件612的一端侧连接至另一端侧的狭缝612bl。
[0080]因此,利用保持件612和引导部612b防止保持件612两端的空间被隔开。由此,通过由保持件612和底部61d的壁面形成的间隙的压力变动,能够抑制保持件的动作被限制的情况。
[0081](5)在上述(2)记载的泵装置中,保持件612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收装部612c (凹部)是圆筒状孔,使弹簧收装部612c的曲率中心相对于保持件612的曲率中心偏心。
[0082]因此,保持件612在内壁61al内倾斜,阀芯613在被压向阀座62c的单侧的状态下开阀。由此,能够避免伴随泵排出压的脉动等而进行使阀芯613摆动的动作的可能,能够提闻首振性能。
[0083](6)在上述(2)记载的泵装置中,引导部612b是保持件612的外壁,保持件612呈圆柱形状,保持件612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收装部612c (凹部)是圆筒状孔,使弹簧收装部612c的曲率中心相对于保持件612的曲率中心偏心,并且,在与由于偏心而成为厚壁的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外壁上形成狭缝612bI。
[0084]因此,能够确保形成狭缝时的强度,能够确保成形性。另外,能够在保持件612倾向的一侧形成间隙,能够更加有效地使保持件612倾斜,能够在开阀时有效地将阀芯613压向阀座62c的单侧。
[0085](7)在上述(I)记载的泵装置中,在壳体部件61上,形成有与保持件612卡合而限制保持件612的上升量的止挡部61e。
[0086]因此,从阀芯613被压向阀座62c的单侧的开阀状态起,随着流量增大,阀芯613更进一步上升,能够抑制其从阀座62c分离,因此能够将阀芯613始终固定在阀座面62c上,因此能够抑制伴随阀芯不稳而产生脉冲压。
[0087](8)在上述(I)记载的泵装置中,若保持件612是树脂成形品,则成形容易,即使是复杂形状,也能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成形。
[0088]〔实施例2〕
[0089]接着,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由于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仅说明不同点。图6是实施例2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实施例1中,当保持件612在筒部61a的内壁61al内滑动时,将保持件612的外壁作为引导部612b,并在引导部612b的内径侧配置螺旋弹簧611。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在保持件612上形成直径比外壁612b’小的筒状部612c’,在筒状部612c’的外径侧形成保持件612的靠螺旋弹簧611 —侧的抵接面612d’。并且,在抵接面612d’与底部61d之间收装螺旋弹簧611,这点有所不同。而且,形成有从底部61d突出形成的导向部件612c3,该导向部件612c3被插入至筒状部612c’的内径侧。并且,将筒状部612c’的内壁作为引导部612c2,当保持件612滑动时,螺旋弹簧611被筒状部612c’引导,并且保持件612的引导部612c2被导向部件612c3引导,由此,引导保持件612的动作。另外,在筒状部612c’,形成有将内径侧与外径侧连通的径向油路612cl,当保持件612移动时,制动液在内外流通,从而实现顺畅的移动。
[0090]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能够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
[0091 ] (I’)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部件61,其在内部具有阀芯613,该阀芯613利用从泵单元P (泵部)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而上升,从而开放流路;座部件62,其具有供阀芯613抵接的凹状的阀座62c ;保持件612,其用于在一端侧将阀芯613保持在阀座62c上;螺旋弹簧611 (弹性体),其配置在保持件612的另一端侧,对阀芯613向座部件62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引导部612c2,其形成在保持件612上,在阀芯613上升时相对于导向部件612c3 (壳体部件)引导保持件612 ;排出阀6,其使引导部612c2处于螺旋弹簧611的径向内侧位置,将引导部612c2与螺旋弹簧611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
[0092]因此,能够避免排出阀6的轴向上的大型化。此外,在实施例2中,示出了不使螺旋弹簧611的曲率中心与保持件612的曲率中心偏心而使二者一致的结构,但也可以与实施例I同样地使这两者的曲率中心偏心,通过使引导部612c2的内径比导向部件612c3的外径大规定量以上,使保持件612能够倾斜。由此,能够如实施例1那样阀芯613使靠近单侧来进行保持,能够提高音振性能。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实施例1的(2)?(8)所示的各结构适当地采用到实施例2中,从而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093]〔实施例3〕
[0094]以下,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由于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仅说明不同点。图7是实施例3的排出阀在闭阀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实施例1中,分体地形成保持件612和阀芯613。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一体地形成保持件612和阀芯613,这点有所不同。
[0095](9)在上述(I)记载的泵装置中,阀芯613与保持件612 —体形成。由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0096]<关于其他结构>
[0097]以上,基于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其他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以下,将能够从上述实施例把握到的技术思想列举如下。
[0098](10)—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099]外壳;
[0100]壳体部件,其安装在形成于所述外壳上的安装孔中,且在内部具有用于配置阀芯的轴向孔,所述阀芯利用从泵部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而开阀,从而开放流路;
[0101]座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轴向孔内,并具有供所述阀芯抵接的圆锥状的阀座;
[0102]保持件,其设置在所述轴向孔内,且在一端侧具有用于在所述阀芯与阀座抵接时保持所述阀芯的保持凹部;
[0103]螺旋弹簧,其配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对所述阀芯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施力;
[0104]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在所述阀芯开阀时相对于所述轴向孔的轴成规定角度地引导所述保持件,并将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阀座与所述圆锥状的阀座之间;
[0105]排出阀,其将所述引导部配置在所述弹性体的径向内侧位置。[0106]因此,能够避免排出阀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0107](11)在上述(10)记载的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08]所述保持件呈圆柱形状,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内侧位置,形成有收容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的凹部。
[0109]S卩,由于在引导部的内侧位置配置弹性体,所以能够实现弹性体的小径化。
[0110]( 12)在上述(10)记载的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11]所述引导部是所述保持件的外壁,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从所述保持件的一端侧连接至另一端侧的连通路。
[0112]因此,在保持件滑动时,制动液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这两侧流通,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阻力。
[0113]( 13)在上述(10)记载的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14]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的凹部是圆筒状孔,使所述圆筒状孔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所述保持件的独率中心偏心。
[0115](14)在上述(13)记载的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16]在与由于所述偏心而成为厚壁的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外壁上形成所述连通路。
[0117]因此,能够确保形成连通路时的强度,能够确保成形性。另外,能够在保持件倾向的一侧形成间隙,能够更加有效地使保持件倾斜,能够在开阀时有效地将阀芯压向阀座的单侧。
[0118]( 15)在上述(10)记载的泵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119]具有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使所述壳体部件的轴向孔内的一部分与所述保持件卡合,限制所述保持件的上升量。
[0120]因此,从阀芯被压向阀座的单侧的开阀状态起,随着流量增大,阀芯更进一步上升,能够抑制其从阀座分离,因此能够抑制伴随阀芯不稳而产生脉冲压。
[0121](16) —种泵用排出阀,其特征在于,具有:
[0122]阀芯,其利用流体的流体压力而开阀,从而开放流路;
[0123]有底筒状的壳体部件,其配置有所述阀芯,且在内部具有轴向孔;
[0124]座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轴向孔内,并具有供所述阀芯抵接的圆锥状的阀座;
[0125]保持件,其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轴向孔内轴向移动,且在一端侧具有用于保持所述阀芯的保持凹部;
[0126]螺旋弹簧,其被压缩设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底部之间,对所述阀芯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施力;
[0127]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在所述阀芯开阀时相对于所述轴向孔引导所述保持件,并将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阀座与所述圆锥状的阀座之间;
[0128]将所述引导部配置在所述螺旋弹簧的径向内侧位置。
[0129]因此,能够避免排出阀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0130](17)在上述(16)记载的泵用排出阀中,其特征在于,
[0131]在所述保持件的一端侧形成有保持凹部,该保持凹部用于在所述阀芯开阀时将所述阀芯保持在其与所述阀座之间。
[0132]因此,能够在上升时稳定地保持阀芯,所以能够实现振动的抑制和切实的开阀。[0133](18)在上述(17)记载的泵用排出阀中,其特征在于,
[0134]所述保持件呈圆柱形状,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内侧位置,形成有收容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的圆筒状孔即凹部,使所述圆筒状孔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所述保持件的曲率中心偏心。
[0135]即,由于在引导部的内侧位置配置弹性体,所以能够实现弹性体的小径化。
[0136]( 19)在上述(18)记载的泵用排出阀中,其特征在于,
[0137]所述引导部是所述保持件的外壁,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从所述保持件的一端侧连接至另一端侧的连通路,
[0138]在与由于所述偏心而成为厚壁的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外壁上形成所述连通路。
[0139]因此,能够确保形成连通路时的强度,能够确保成形性。另外,能够在保持件倾向的一侧形成间隙,能够更加有效地使保持件倾斜,能够在开阀时有效地将阀芯压向阀座的单侧。
[0140](20)在上述(19)记载的泵用排出阀中,其特征在于,
[0141]具有止挡机构,该止挡机构使所述壳体部件的轴向孔的底部与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部卡合,限制所述保持件的上升量。
[0142]因此,从阀芯被压向阀座的单侧的开阀状态起,随着流量增大,阀芯更进一步上升,能够抑制其从阀座分离,因此能够抑制伴随阀芯不稳而产生脉冲压。
【权利要求】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部件,其在内部具有阀芯,该阀芯利用从泵部排出的流体的流体压力而上升,从而开放流路; 座部件,其具有供所述阀芯抵接的凹状的阀座; 保持件,其用于在一端侧将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阀座上; 弹性体,其配置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对所述阀芯向所述座部件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在所述阀芯上升时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引导所述保持件; 排出阀,其使所述引导部处于所述弹性体的径向外侧或内侧位置,将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弹性体配置为彼此沿轴向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呈圆柱形状,在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内侧位置,形成有收容所述弹性体的一端部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件的一端侧,形成有用于在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座抵接时保持所述阀芯的保持凹部, 在所述阀芯上升时,所述阀芯被所述阀座和所述保持件的保持凹部保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是所述保持件的外壁,在所述引导部,形成有从所述保持件的一端侧连接至另一端侧的狭缝。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的另一端侧的凹部是圆筒状孔,使所述圆筒状孔的曲率中心相对于所述保持件的曲率中心偏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引导部是保持件的外壁,保持件呈圆柱形状,保持件的另一端侧的弹簧收装部是圆筒状孔,使弹簧收装部的曲率中心相对于保持件的曲率中心偏心,并且,在与由于偏心而成为厚壁的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外壁上形成狭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部件上,形成有与保持件卡合而限制保持件的上升量的止挡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保持件是树脂成形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阀芯与保持件一体成形。
【文档编号】F16K15/04GK103672053SQ20131036081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增井洋平, 高桥秀明, 坂本芳树, 横田忠治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