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973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接轴,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轴上分别加工有通向鼓形齿两侧的加油孔及辊端润滑油的回油孔,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分油环和通油盘,所述的通油盘里面加工有连通所述的加进油孔的通油孔,所述的分油环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分别连通所述的加油孔和通油孔。本实用新型的分油环采用两路进油,两路润滑油相对独立,不会因油路沿程阻力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两路的油量分配。本实用新型通过铜套上合理的引流设计使润滑油均匀引至滑动配合面保证润滑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通过铜套上折流设计使动密封内外侧面均能形成良好油膜,延长整套密封装置寿命。
【专利说明】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油旋转密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轧机鼓形齿接轴是用于将齿轮座、减速机、电动机的运动和力矩传递给轧辊的设备,其两端鼓形齿润滑需通过接轴内容通道向其提供润滑油。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则是用于将外围系统的润滑油接入接轴本体,并将润滑油分配成分别供给前端和后端鼓形齿的油路的组件。分油旋转密封装置跟系统进油管路相连接部分不旋转,而跟接轴相连部分则跟着接轴一起旋转,两部分之间的密封则构成旋转密封装置。
[0005]经查各种鼓形齿接轴的分油旋转密封装置设计标准及国内外鼓形齿接轴使用现状,通用的结构形式都是只给传动轴输送一个通路,输入的润滑介质通过接轴中心孔分配到接轴两侧的鼓形齿进行润滑,这种装置的一个缺陷是,一旦接轴内孔或喷油嘴因为油垢等原因导致沿程阻力变化,则会导致阻力较大的一侧鼓形齿润滑不足;另外接轴内只有一个中心加油通道,辊侧鼓形齿的润滑需单独接回油管而需另外设置相应的油盒及连杆装置,因辊端离轧机振源近,辊端油盒及连杆装置故障率很高;其进油环采用整体式,一旦磨损则整体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其油槽两侧无机械密封装置二是纯粹靠油膜密封,一旦磨损间隙变大,油膜将得不到良好建立而劣化损坏很快。即使后来有改进分供两路的方式,但因为端面密封外侧的润滑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而也存在着较高的故障率。
[0006]中国专利CN 202520918 U公开了《一种传动机械的传动轴用密封端盖》,其通过弹性挡圈、中间隔环和内层凸肩将内外两侧旋转唇形密封较好地固定形成两层密封从而形成较好的密封作用。但其外侧密封因唇口向内,因而外侧部分润滑介质得不到良好循环,且外侧密封外口无法润滑,密封寿命相对较短,虽然该结构简单,容易更换密封,但若用在鼓形齿接轴上,两侧分别有鼓形齿装置,并分别连接在相应传动设备上,拆卸起来并不方便。
[0007]中国专利CN 103090008 A公开了《旋转密封唇式旋转轴用密封圈总成》,其通过旋转轴密封唇总成钢铁骨架内侧局部与旋转轴紧配合防止因密封唇总成时间长了以后贴附力不够导致的沿轴漏油现象,同时通过密封唇外壁贴附外骨架内壁利用离心力提高密封力,提高了密封效果。但因其钢铁骨架内侧局部与接轴需紧配合,对于长度较长的鼓形齿接轴其分油旋转装置安装于接轴中部时,紧配合的安装与拆卸长度过长因而难度较大,甚至会在安装过程中损坏密封,并且其对于如何解决密封另一侧的润滑问题并没有提出有效方案。
[0008]中国专利CN 202660200 U公开了《一种用于万向轴轴承的在线加油装置》,虽然也能将外部管线送来的油品通过接轴内部通道分配加到各润滑点,但其每次加油均要拆除密封座和底座连接的传动销,实际其提供的只是一种非生产状态的缓慢旋转加油,真正高速生产时的分油润滑其并不能满足要求。
[0009]中国专利CN 201244590 Y公开了《硬齿面鼓形齿接轴传动装置》,该鼓形齿接轴的结构形式是目前通用的一种鼓形齿传动结构形式,其提供的的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只给传动轴输送一个通路,输入的润滑介质通过接轴中心孔分配到接轴两侧的鼓形齿进行润滑,这种装置的一个缺陷是,一旦接轴内孔或喷油嘴因为油垢等原因导致沿程阻力变化,则会导致阻力较大的一侧鼓形齿润滑不足;另外接轴内只有一个中心加油通道,辊侧鼓形齿的润滑需单独接回油管而需另外设置相应的油盒及连杆装置,因辊端离轧机振源近,辊端油盒及连杆装置故障率很高;其进油环采用整体式,一旦磨损则整体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其油槽两侧无机械密封装置二是纯粹靠油膜密封,一旦磨损间隙变大,油膜将得不到良好建立而劣化损坏很快。本案专利正是针对这种结构形式的缺陷改进结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一种新的分油旋转密封装置。
[0010]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既能保证润滑油品能充分分配到两侧鼓形齿、又能有效带走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并确保密封外侧面及相对滑动面润滑,并且拆卸更换方便、维护成本低。
[0012]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13]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包括接轴,所述的接轴上分别加工有通向鼓形齿两侧的加油孔及辊端润滑油的回油孔,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分油环和通油盘,所述的通油盘里面加工有连通所述的加油孔的通油孔,所述的分油环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分别连通所述的加油孔和通油孔。
[0014]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分油环内侧位于所述的进油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铜套,所述的铜套内侧加工有一组引流槽,所述的铜套端面加工有引流槽和折流台阶,所述的铜套与所述的分油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铜套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分油环上。
[0015]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隔环,所述的隔环和所述的通油盘分别位于分油环的两侧,所述的隔环外侧设置有调整垫,哈弗法兰及外法兰将隔环及调整垫固定连接到接轴。
[0016]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通油盘与所述的接轴之间设置有静密封。
[0017]有益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的分油环采用两路进油,一路通过两个铜套之间腔体接到接轴通向辊端鼓形齿的油路,一路通过通油盘油路接入接轴通向人字齿端鼓形齿的油路,这样两路润滑油相对独立,不会因油路沿程阻力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两路的油量分配。
[0019]2.本实用新型的分油环内部与接轴采用铜套分开,这样即使磨损,只需更换内部铜套,降低了维护成本。
[0020]3.本实用新型在铜套里面开有引流槽,使相对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传递出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密封外侧对引流出来的润滑油设置折流台阶,避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引流出的润滑油直接甩出去,经过折流的润滑油喷射到铜套与通油盘及铜套与隔环的相对滑动面上,在接轴转动时在密封外侧面又形成良好的油膜,使密封内外侧均包络于良好的油膜之中,很好地保护了密封,进而延长了整个分油旋转密封装置的寿命。
[0021]【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接轴,2、加油孔,3、回油孔,4、分油环,5、通油盘,6、通油孔,7、进油孔,8、铜套,9、引流槽,10、密封圈,11、隔环,12、调整垫,13、哈弗法兰,14、外法兰,15、静密封,16、动密封,17、折流台阶。
[0024]【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包括接轴1,所述的接轴上分别加工有通向鼓形齿两侧的加油孔2及辊端润滑油的回油孔3,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分油环4和通油盘5,所述的通油盘里面加工有连通所述的加油孔的通油孔6,所述的分油环上设置有进油孔7,所述的进油孔分别连通所述的加油孔和通油孔。
[0028]实施例2:
[0029]实施例1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分油环内侧位于所述的进油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铜套8,所述的铜套内侧加工有一组引流槽9,铜套端面上引流槽与铜套内侧引流槽相接,所述的铜套端面上加工有折流台阶17,所述的铜套与所述的分油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所述的铜套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分油环上。
[0030]实施例3:
[0031]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隔环11,所述的隔环和所述的通油盘分别位于分油环的两侧,所述的隔环外侧设置有调整垫12,哈弗法兰13及外法兰14将隔环及调整垫固定连接到接轴。
[0032]实施例4:
[0033]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所述的通油盘与所述的接轴之间设置有静密封15,所述通油盘与铜套之间设置有动密封16。
【权利要求】
1.一种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包括接轴,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轴上分别加工有通向鼓形齿两侧的加油孔及辊端润滑油的回油孔,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分油环和通油盘,所述的通油盘里面加工有连通所述的加油孔的通油孔,所述的分油环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分别连通所述的加油孔和通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油环内侧位于所述的进油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铜套,所述的铜套内侧加工有一组引流槽,所述的铜套端面加工有引流槽和折流台阶,所述的铜套与所述的分油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铜套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的分油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轴上安装有隔环,所述的隔环和所述的通油盘分别位于分油环的两侧,所述的隔环外侧设置有调整垫,哈弗法兰及外法兰将隔环及调整垫固定连接到接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鼓形齿接轴分油旋转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油盘与所述的接轴之间设置有静密封。
【文档编号】F16N25/00GK203453473SQ201320449291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石朗国, 吴索团 申请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