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马达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33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伺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各类控制系统大多采用伺服电机输出扭矩,控制输出的速度和转角。但在空间、电能等不充足或电磁兼容要求苛刻的情况下,采用液压作为动力就成为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为此必须解决好使用维护的便利性、操作的可靠性以及负载变形的协调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液压驱动的齿轮马达传动装置,用于作为控制系统的伺服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马达传动装置,它包括:液控系统,油管,液压马达,本体,传动齿轮,输出轴,导向套,杆密封,填料密封,顶环,制动齿轮,轴承,键,制动轴,电磁制动器,旋转编码器,电缆,电控系统,螺塞;

液控系统通过油管输出油压,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带动设置在本体内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与固连在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组成齿轮副,从输出轴输出扭矩;

输出轴与本体之间的环形间隙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导向套、填料密封和顶环,导向套与输出轴之间设有杆密封;填料密封用以实现本体与输出轴之间的密封;顶环固连在本体上,用以实现本体对输出轴的支撑;

输出轴上的齿轮还与制动齿轮啮合组成齿轮副,制动齿轮通过键固连在制动轴上,制动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本体,并由电磁制动器制动,电磁制动器断电后通过制动齿轮对输出轴进行制动;

旋转编码器同轴固连于输出轴,用于采集输出轴的转动角度,并通过电缆反馈至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根据旋转编码器采集的输出轴的转动角度,控制液控系统对液压马达的供油量,并根据输入的指令控制电磁制动器动作。

在实际运行中,为了实现转动圈数的精准控制,需要旋转编码器及时采集输出轴的转动位置或圈数,反馈至电控系统,由电控系统控制液控系统工作状态。同时避免液压马达因为惯性继续旋转,设置电磁制动器得到电控系统的指令后进行制动,有效保证了输出轴的输出圈数。因液压马达的运行转速较高,为避免在启动和停止时给负载带来较大冲击,通过电控系统采集的位置信息控制液压马达的进油量,实现满启和缓停的目的,也为精准实现制动提供了保障。

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变位协调能力,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采集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反馈至电控系统,由电控系统控制液压马达转动到实际需要的角度;电磁制动器采用常闭式结构,当装置到位停止工作时,电磁制动器断电后对齿轮副进行制动,确保装置实现自锁。本发明的输出轴密封处采用开放式结构,密封件作为易损件,维修更换方便,不需拆整套装置;填料密封是备用密封件,在杆密封失效后,能通过压紧顶环实现密封,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齿轮马达传动装置,它包括:液控系统21,油管19,液压马达16,本体8,传动齿轮18,输出轴1,导向套3,杆密封4,填料密封5,顶环6,螺柱7,制动齿轮11,轴承9,键10,制动轴12,电磁制动器13,旋转编码器15,电缆17,电控系统20,螺塞22;

液控系统21通过油管19向液压马达16输出液压油,驱动液压马达16转动,带动设置在本体8内的传动齿轮18转动,传动齿轮18与固连在输出轴1上的齿轮啮合组成齿轮副,从输出轴1输出扭矩;

输出轴1与本体8之间设有导向套3,杆密封4,填料密封5和顶环6,用以实现本体8对输出轴1的支撑与密封;螺柱7用以将顶环6固连在本体8上;

输出轴1上的齿轮还与制动齿轮11啮合组成齿轮副,制动齿轮11通过键10固连在制动轴12上,制动轴12通过轴承9支撑在本体8上,并由电磁制动器13制动,电磁制动器13断电后通过制动齿轮11对输出轴1进行制动,确保齿轮马达传动装置实现自锁。

旋转编码器15同轴固连于输出轴1,用于采集输出轴1的转动角度,并通过电缆17反馈至电控系统20;

电控系统20根据输入指令和旋转编码器15采集的信息,控制液控系统21对液压马达16的供油量,实现满启和缓停,并通过电缆17控制电磁制动器13动作,实现精准制动;

本体8上开有2处油口,由螺塞22封堵,一处用于给本体8中齿轮副添加润滑油,另一处用于排放所更换的润滑油。

进一步的,为避免输出轴1表面的异物进入杆密封4,可在本体8上端的输出轴1设有刮污环2。

进一步的,在制动轴12上装有手动摇把14,当齿轮马达传动装置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摇把14驱动输出轴1输出扭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