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42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自如地支承汽车车轮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



背景技术:

图4表示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现有构造的1例。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具有外圈2、轮毂主轴3、1对内圈即外侧内圈4a以及内侧内圈4b、和多个滚动体5。

外圈2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6、6。轮毂主轴3具有圆筒面部10、层差面11和压紧部12。圆筒面部10设在轮毂主轴3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为单一圆筒面状。层差面11以朝向轴向内侧的状态形成在圆筒面部10的轴向外侧部。压紧部12以向径向外侧折曲的状态形成在轮毂主轴3的轴向内侧部。

此外,关于轴向,在组装至汽车的状态下,将车宽方向中央侧称为“内”,为各图的左侧。相反地,将车宽方向外侧称为“外”,为各图的右侧。

外侧内圈4a和内侧内圈4b分别在外周面具有单列的内圈滚道13a、13b,通过与圆筒面部10压紧嵌合而外嵌固定。

作为圆锥滚子的滚动体5分别滚动自如地设在外圈滚道6、6与内圈滚道13a、13b之间。

这种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中,具有压入至圆筒面部10的1对内圈4a、4b变形(弹性变形)而导致形成于1对内圈4a、4b的外周面的内圈滚道13a、13b扭曲的可能性。或者当形成压紧部12时,若对内侧内圈4b的轴向内端部施加朝向轴向外侧的力,则具有内圈滚道13b以向径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7567号专利公开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将1对内圈的各变形量抑制为小量且使其成为同等程度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具有外圈、轮毂主轴、1对内圈、和多个滚动体,所述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所述轮毂主轴在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具有圆筒面部,在所述圆筒面部的轴向外侧具有层差面,在所述圆筒面部的轴向内侧具有压紧部,1对所述内圈通过在外周面具有单列内圈滚道的外侧内圈以及内侧内圈构成,与所述圆筒面部外嵌,并由所述层差面和所述压紧部夹持,所述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在所述外圈滚道与所述内圈滚道之间,所述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轮毂主轴在轴向外端面的中央部具有外侧凹部,在轴向内端面的中央部具有内侧凹部,所述外侧凹部的内径与所述内侧凹部的内径相等,所述外侧凹部的底面设在与所述外侧内圈的内圈滚道沿径向不重叠的位置上,所述内侧凹部的底面设在与所述内侧内圈的内圈滚道沿径向不重叠的位置上,所述外侧内圈的轴向内端面与所述外侧凹部的底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和所述内侧内圈的轴向外端面与所述内侧凹部的底面之间的轴向距离相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具有外圈、轮毂主轴、1对内圈、和多个滚动体,所述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所述轮毂主轴在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具有圆筒面部,在所述圆筒面部的轴向外侧具有层差面,在所述圆筒面部的轴向内侧具有压紧部,1对所述内圈通过在外周面具有单列内圈滚道的外侧内圈以及内侧内圈构成,与所述圆筒面部外嵌,并由所述层差面和所述压紧部夹持,所述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设在所述外圈滚道与所述内圈滚道之间,所述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轮毂主轴的中心部具有用于卡合驱动轴的卡合孔,所述外侧内圈的轴向内端面与所述卡合孔的轴向外端缘之间的轴向距离、和所述内侧内圈的轴向外端面与所述卡合孔的轴向内端缘之间的轴向距离相同。

而且,优选为,在上述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中,所述轮毂主轴在轴向外侧的内周面具有随着趋向轴向外侧而内径变大的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在所述层差面的径向内侧部分上,在整周范围内设有沿径向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倾斜面部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加强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将1对内圈的各变形量抑制为小量且使其成为同等程度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由此,将1对内圈部件通用化而使部件管理容易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的现有构造的1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a用于相对于悬架装置(转向节)旋转自如地支承从动轮,其具有外圈2、轮毂主轴3a、1对内圈(外侧内圈4a、内侧内圈4b)和多个滚动体5。

外圈2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6。各外圈滚道6、6是在越趋向沿轴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直径(内径)变得越大的方向上倾斜的圆锥面。

轮毂主轴3a具有安装凸缘部9、圆筒面部10、层差面11、压紧部12、外侧凹部15、内侧凹部16、和隔壁部17。

安装凸缘9用于支承固定车轮等,其设在轮毂主轴3a的外周面的靠轴向外端的部分上。圆筒面部10设在轮毂主轴3a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除了轴向两端部,为直径沿轴向没有变化的单一圆筒面状。层差面11以朝向轴向内侧的状态设在圆筒面部10的轴向外侧。层差面11的外径与外侧内圈4a的轴向外端面的外径大致相同。压紧部12以向径向外侧折曲的状态设在圆筒面部10的轴向内侧(轮毂主轴3a的轴向内端部)。

外侧凹部15以仅在轴向外端面开口的状态设在轮毂主轴3a的轴向外端面的中央部,内径D15沿轴向大致恒定。轮毂主轴3在轴向外侧的内周面具有在随着趋向轴向外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部18。外侧凹部15的轴向外端开口部与倾斜面部18连续。内侧凹部16以仅在轴向内端面开口的状态设在轮毂主轴3a的轴向内端面的中央部,内径D16沿轴向大致恒定。隔壁部17设在外侧凹部15的底面与内侧凹部16的底面之间。

1对内圈(外侧内圈4a、内侧内圈4b)分别在外周面具有单列的内圈滚道13a、13b,通过与圆筒面部10压紧嵌合而外嵌固定(压入)。外侧内圈4a的内圈滚道13a和内侧内圈4b的内圈滚道13b是在随着趋向沿轴向彼此离开的方向而外径变大的方向上倾斜的圆锥面。在内圈滚道13a、13b的两端部,且在与滚动体5的外周缘部相对的部分上,分别设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退避凹部26a~26d。

滚动体5(圆锥滚子)滚动自如地设在外圈滚道6、6与内圈滚道13a、13b之间。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a中,将外侧凹部15的内径D15大致恒定的部分设在与内圈滚道13a沿径向重叠的位置上。将内侧凹部16的内径D16大致恒定的部分设在与内圈滚道13b沿径向重叠的位置上。另外,外侧凹部15的内径D15与内侧凹部16的内径D16大致相等(D15≒D16)。另外,将外侧凹部15的底面设在与内圈滚道13a沿径向不重叠的位置上(在轴向上设在外侧内圈4a的轴向内端面与内圈滚道13a的轴向内端缘之间)。另外,将内侧凹部16的底面设在与内圈滚道13b沿径向不重叠的位置上(在轴向上设在内侧内圈4b的轴向外端面与内圈滚道13b的轴向外端缘之间)。而且,从包括外侧内圈4a的轴向内端面和内侧内圈4b的轴向外端面之间的抵接部在内的虚拟平面α至外侧凹部15的底面的轴向距离L15、与从虚拟平面α至内侧凹部16的底面的轴向距离L16相等(L15=L16)。在虚拟平面α上,外侧凹部15和内侧凹部16中的至少与内圈滚道13a、13b沿径向重叠的部分的形状大致对称。

设在内圈滚道13a的轴向两端部的退避凹部26a、26b与外侧凹部15的内周面沿径向重叠。设在内圈滚道13b的轴向两端部的退避凹部26c、26d与内侧凹部16的内周面沿径向重叠。

当组装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a时,将在外圈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滚动体5、5以及1对内圈4a、4b而组合成的中间组装体,从轴向内侧向圆筒面部10压入。而且,使轮毂主轴3a的轴向内端部向径向外侧塑性变形而形成压紧部12。通过层差面11和压紧部12,来沿轴向夹持1对内圈4a、4b,由此付与预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外侧凹部15和内侧凹部16设为同径的中空形状,而将径向的刚性抑制为小量。由此,能够将1对内圈4a、4b的径向变形量抑制为小量,并且使变形量在外侧内圈4a和内侧内圈4b上大致相同。

而且,外侧凹部15的开口部与外侧内圈4a的轴向外端面相比位于轴向侧,由此层差面11的内径部和压紧部12的内径部设为大致同径的中空状,使径向的刚性大致相同。由此,能够使基于压紧部12的应力分布在外侧内圈4a的轴向外端部、和内侧内圈4b的轴向内端部上大致相同。

(第2实施方式)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构成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b的轮毂主轴3b将层差面11的外径设为与压紧部12的轴向内端面(与内侧内圈4b的接触面)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将外侧凹部15a的开口部与外侧内圈4a的轴向外端面相比设在轴向内侧,且设在与内圈滚道13a沿径向不重叠的位置上。具体地,将外侧凹部15a的开口部离虚拟平面α的轴向距离S15a,设定为与内侧凹部16的开口部离虚拟平面α的轴向距离S16相等(S15a=S16)。

倾斜面部18a在整周范围内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3。凸部23在层差面11的径向内侧,设在离虚拟平面α的轴向距离和虚拟平面α与压紧部12之间的轴向距离相等的部分上。将凸部23的内径设为与压紧部12的内径大致相等,将凸部23的内周面的形状设为与压紧部12的内周面的形状大致相同(对称形)。另外,在倾斜面部18a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个部位上,设有在沿圆周方向观察下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加强肋24。

加强肋24从倾斜面部18a的突出量设定得比凸部23的突出量大,但可以为,使加强肋24的突出量与凸部23的突出量大致相同,而将外侧内圈4a的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和内侧内圈4b的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设为更接近的形状。其他部分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方式。在构成车轮支承用多列滚动轴承单元1c的轮毂主轴3c的中心部设有用于卡合驱动轴的卡合孔25(花键孔)。而且,从虚拟平面α至卡合孔25的轴向外端缘的轴向距离Sout、与从虚拟平面α至卡合孔25的轴向内端缘的轴向距离Sin相等(Sout=Sin)。在倾斜面部18b的内周面,且在层差面11的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上设有凸部23a。由此,轮毂主轴3c中的压紧部12与凸部23a之间的部分的形状相对于虚拟平面α而大致对称。其他部分的构成以及作用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作为滚动体而使用了圆锥滚子的多列轴承单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