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19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中的主要部件,是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通过换挡使发动机工作在其最佳的动力性能状态下。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客户对车辆的动力和油耗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的挡位和扭矩也随之增加,由于变速器挡位增加和扭矩的增大,变速器体积和总长也在增加,导致目前变速器的润滑变得困难,在大部分的横置手动变速器上,都通过差速器齿轮泵油直接完成飞溅润滑,这对分布在距离差速器较远的高速挡位齿轮是不利的,部分变速器也采用了导油结构,但是只能润滑齿轮的表面,支撑齿轮的轴承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导致高速挡位齿轮早期磨损或脱档故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正对差速器的导油槽设计,通过重力和离心力将部分润滑油分别引导到每个挡位齿轮和齿环运动件的表面,部分润滑油填充到轴芯孔润滑每个挡位的内侧轴承,有效解决了高速挡位的润滑油供应问题,防止运动件的早期磨损,保证变速器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以解决分布在距离差速器较远的高速挡位齿轮以及支撑齿轮的轴承得不到良好的润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包括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部的导油槽,该导油槽的中部向下倾斜设置,该中部两侧设有多个分流孔,在所述导油槽的上端设有储油槽,下端设有向下伸出的导油支板;该导油支板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导油嘴搭接。

上述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输入轴的导油嘴为输入轴导油嘴,设在输入轴的输出端,所述输出轴的导油嘴为输出轴导油嘴,设在输出轴的输入端,所述输入轴导油嘴通过其设有的输入轴引油板和伸入所述输入轴中心孔的输入轴导油管与所述导油支板搭接,所述输出轴导油嘴通过其设有的输出轴引油板和伸入所述输出轴中心孔的输出轴导油管与所述导油支板搭接,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上分别设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多个输入轴透油孔和多个输出轴透油孔,多个所述输入轴透油孔和多个所述输出轴透油孔的外端分别对应于各挡位齿轮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导油嘴设有镶嵌在输入轴端盖内侧的输入轴集油板,在所述输入轴端盖与所述输入轴集油板之间形成输入轴端储油腔;所述输出轴导油嘴设有镶嵌在输出轴端盖内侧的输出轴集油板,在所述输入轴端盖与所述输出轴集油板之间形成输出轴端储油腔。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位于差速器的从动齿轮的正侧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储油槽收集飞溅润滑落入其中的润滑油,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导油槽两侧的分流孔流到各挡位齿轮、同步器齿环等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导油支板分流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导油嘴,进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中心孔进行润滑,即使分布在距离差速器较远的高速挡位齿轮以及支撑齿轮的轴承都能得到良好的润滑,防止运动部件的早期磨损,保证变速器的正常运转。

2、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分别设有多个输入轴透油孔和多个输出轴透油孔,多个输入轴透油孔和多个输出轴透油孔的外端分别对应于各挡位齿轮的内侧,将润滑油输送到各挡位齿轮内侧对轴承进行润滑。

3、在输入轴端盖与输入轴集油板之间形成输入轴端储油腔,在输入轴端盖与输出轴集油板之间形成输出轴端储油腔;输入轴端储油腔和输出轴端储油腔收集到的润滑油分别通过输入轴导油管和输出轴导油管流入输入轴中心孔和输出轴中心孔,更好的润滑高速挡位齿轮以及支撑齿轮的轴承。

4、储油槽位于差速器的从动齿轮的正侧面,更好收集差速器的从动齿轮转动飞溅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油槽、输入轴、输出轴和差速器的从动齿轮等安装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油槽、输入轴、输出轴等安装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入轴导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轴导油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包括通过耳板503安装在变速器壳体1上部的导油槽5,该导油槽5的中部向下倾斜设置,该中部两侧开设有多个分流孔502,在导油槽5的上端设置有储油槽504,下端设置有向下伸出的导油支板501,如图6所示;储油槽504位于差速器的从动齿轮4的正侧面,该导油支板501分别与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导油嘴搭接;输入轴2的导油嘴为输入轴导油嘴6,设在输入轴的输出端,输出轴3的导油嘴为输出轴导油嘴7,设在输出轴的输入端,输入轴导油嘴6通过其设有的输入轴引油板602和伸入输入轴2中心孔的输入轴导油管601与导油支板501搭接,输出轴导油嘴7通过其设有的输出轴引油板702和伸入输出轴3中心孔的输出轴导油管701与导油支板501搭接,在输入轴2和输出轴3上分别设有与其中心孔连通的多个输入轴透油孔201和多个输出轴透油孔301,如图4、图5所示;多个输入轴透油孔201和多个输出轴透油孔301的外端分别对应于各挡位齿轮的内侧。

输入轴导油嘴6设有镶嵌在输入轴端盖101内侧的输入轴集油板604,输入轴集油板604的外缘分布有三个安装卡子603,在输入轴端盖101与输入轴集油板604之间形成输入轴端储油腔,输入轴集油板604开设有连通输入轴导油管601的通孔,如图7所示;输出轴导油嘴7设有镶嵌在输出轴端盖102内侧的输出轴集油板704,输出轴集油板704的外缘分布有三个安装卡子703,在输入轴端盖102与输出轴集油板704之间形成输出轴端储油腔,输出轴集油板704开设有连通输出轴导油管701的通孔,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在输入轴2上靠近输出端处分别通过轴承装有主动四挡齿轮8和主动五挡齿轮9,还装有同步器齿环12,输出轴3上靠近输入端处装有与主动四挡齿轮8啮合的从动五挡齿轮10、与主动五挡齿轮9啮合的从动六挡齿轮11,输入轴2开设有分别连通主动四挡齿轮8内侧和主动五挡齿轮9内侧的输入轴透油孔201,输出轴3开设有分别连通从动五挡齿轮10内侧和从动六挡齿轮11内侧的输出轴透油孔301,使主动四挡齿轮8、主动五挡齿轮9、从动五挡齿轮10、从动六挡齿轮11以及支撑齿轮的轴承、同步器齿环12都能得到良好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储油槽504收集飞溅润滑落入其中的润滑油,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导油槽5两侧的分流孔502流到各挡位齿轮、同步器齿环等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一部分润滑油通过导油支板501分流到输入轴导油嘴6和输出轴导油嘴7分别进到输入轴中心孔和输出轴中心孔,从多个输入轴透油孔201和输出轴透油孔301输送到各挡位齿轮内侧对轴承进行润滑,即使分布在距离差速器较远的高速挡位齿轮以及支撑齿轮的轴承都能得到良好的润滑,防止运动部件的早期磨损,保证变速器的正常运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