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传动轴与空心轴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8664阅读:19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传动轴与空心轴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连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传动轴与空心轴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直流发电机安装在发动机的附件机匣上,由发动机驱动,依靠发电机传动轴和发动机的内衬套间圆柱渐开线花键齿侧配合来实现传递扭矩。发电机的轴设计成传动轴和空心轴的复合式结构,其特点是传动轴能够缓冲发动机一定的冲击、振动、过载等对发电机造成的影响,保证发电机的正常工作。

现有国产航空发电机的传动轴与空心轴之间的联接或紧固方式主要有:

1、月牙键+锥体配合、用螺母锁紧

传动轴与空心轴之间用锥体配合,锥体加工精度要求高,并要将传动轴与空心轴的锥体实配研磨,使其接触面积达95%以上,加工费时费力且互换性差。月牙键在电机装配时不易装配,也比较费时。该结构工艺性欠佳。

2、圆柱渐开线花键齿侧配合、螺母锁紧。

采用圆柱渐开线花键齿侧配合、螺母锁紧的结构,必须有限位结构或零件。一般在空心轴内部设有台阶,传动轴上也设有台阶,在装配时两台阶面接触限位,传动轴伸出花键齿的螺纹杆部分,装配螺母锁紧。这种结构,传动轴比较“死”,不能很好的起到缓冲发动机的振动、冲击的作用。

还有一种结构是在传动轴和空心轴的两台阶间装有弹簧,螺母锁紧时使得弹簧压缩具有一定的压力。这种结构传动轴具有良好的缓冲发动机的振动、冲击的能力,但是传动轴受到轴向大的冲击力,特别是传动端的扭振减振装置失效后,传动轴、弹簧和螺母会轴向位移,可靠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加工工艺性好、装配方便,保证传动轴在轴向不会位移,使传动轴与空心轴可靠联接,从而保证发电机可靠正常工作的轴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电机传动轴与空心轴联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空心轴1、圆螺母3、螺栓4和传动轴6,传动轴6套装在空心轴1内,通过花键连接,空心轴1内孔的一端设置有台阶,螺栓4通过螺纹配合旋入传动轴6的一端,螺栓4压紧在空心轴1内孔的台阶上;

圆螺母3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旋入空心轴1内,与螺栓4处于空心轴1同一端。

优选地,所述的结构还包括止动垫圈2,止动垫圈2开有与螺栓4头部配合的孔,止动垫圈2上设置有翻边,圆螺母3上开有凹槽,止动垫圈2的翻边位于圆螺母3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圆螺母3上开有多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的花键为渐开线花键。

优选地,圆螺母3外螺纹的螺纹方向与发电机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地,在螺栓4与内孔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垫圈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螺母定位,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装配工艺性好,装配简单,并且互换性高。装配之后的定位结构能够实现灵活调整,保证了传动轴与空心轴之间的缓冲间隙,实现了传动轴缓冲发动机振动、冲击的作用。本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和圆螺母进行限位,提高了传动轴限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圆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止动垫圈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发电机传动轴与空心轴联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空心轴1、圆螺母3、螺栓4和传动轴6,传动轴6套装在空心轴1内,通过花键连接,空心轴1内孔的一端设置有台阶,螺栓4通过螺纹配合旋入传动轴6的一端,螺栓4压紧在空心轴1内孔的台阶上;圆螺母3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螺纹配合旋入空心轴1内,与螺栓4处于空心轴1同一端。

所述的结构还包括止动垫圈2,止动垫圈2开有与螺栓4头部配合的孔,止动垫圈2上设置有翻边,圆螺母3上开有凹槽,止动垫圈2的翻边位于圆螺母3的凹槽内。止动垫圈2通过翻边将螺栓与圆螺母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防止螺栓或圆螺母在振动和冲击环境下发生松动,提高了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的圆螺母3上开有多个凹槽,该技术方案保证了翻边能够顺利卡入圆螺母3的凹槽内,有助于传动轴间隙的灵活调整。

所述的花键为渐开线花键,该技术方案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圆螺母3外螺纹的螺纹方向与发电机旋转方向相反,该技术方案防止了在高速旋转下圆螺母3螺纹连接的松动,进而提高了轴连接的可靠性。

在螺栓4与内孔台阶面之间设置有垫圈5,该技术方案为传动轴间隙的调整提供了可能,通过调整垫圈的厚度或数量致使螺栓旋入深度发生变化,实现了传动轴间隙的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