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13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公知的,常规结构的大型、特大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由于其结构特性适用于一些载荷不大、转速不高的工况场合,但是对于一些对轴承的转速要求很高的场合,要求轴承的极限转速很高,而且要求轴承的润滑能力要非常高,普通轴承不但达不到高转速以及的要求,而且在轴承高速运转过程中的润滑能力也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上的外圈设置进油孔,再通过在保持架上的滚子之间的兜孔两侧上设置减重孔,以此来达到提高轴承的极限转速,增加轴承的润滑,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进油孔、保持架、滚子、铆钉、减重孔和内圈,在外圈上设有进油孔,外圈内设有保持架,保持架上设有滚子和减重孔,保持架内设有内圈。

所述外圈为圆柱型结构,外圈的表面上所有弧度为30°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

所述进油孔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进油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弧度为30°区域的直线距离。

所述保持架为圆柱型结构,保持架通过铆钉进行固定,保持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滚子,滚子的表面分别与外圈的内壁和内圈的表面相接触,滚子呈对称结构进行设置,滚子与相邻滚子之间存在兜孔,保持架上的兜孔两端面上设有减重孔。

所述减重孔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减重孔至少为一个,减重孔的直径小于滚子与相邻滚子之间的距离。

所述内圈为圆柱型结构,内圈的表面与滚子的表面相接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进油孔、保持架、滚子、铆钉、减重孔和内圈,在轴承上的外圈设置进油孔,再通过在保持架上的滚子之间的兜孔上设置减重孔,以此来达到提高轴承的极限转速,增加轴承的润滑,提高轴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但可以有效减轻保持架的重量,减小保持架高速旋转离心力,提高轴承旋转速度,提高轴承的极限转速,而且还可以提高润滑条件,极大的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油孔;2、外圈;3、滚子;4、保持架;5、内圈;6、铆钉;7、兜孔;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外圈2、进油孔1、保持架4、滚子3、铆钉6、减重孔8和内圈5,在外圈2上设有进油孔1,外圈2内设有保持架4,保持架4上设有滚子3和减重孔8,保持架4内设有内圈5。

所述外圈2为圆柱型结构,外圈2的表面上所有弧度为30°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1。

所述进油孔1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进油孔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弧度为30°区域的直线距离。

所述保持架4为圆柱型结构,保持架4通过铆钉6进行固定,保持架4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滚子3,滚子3的表面分别与外圈2的内壁和内圈5的表面相接触,滚子3呈对称结构进行设置,滚子3与相邻滚子3之间存在兜孔7,保持架4上的兜孔7两端面上设有减重孔8。

所述减重孔8为圆形或多边形结构,减重孔8至少为一个,减重孔8的直径小于滚子3与相邻滚子3之间的距离。

所述内圈5为圆柱型结构,内圈5的表面与滚子3的表面相接触。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在使用时,先将外圈2的表面上弧度为30°区域内钻出进油孔1,将滚子3按压进入保持架4中,将保持架4通过铆钉6固定好,再将保持架4上的兜孔7两侧凿出减重孔8,轴承就可以工作了,轴承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进油孔1加注润滑油使得轴承的润滑度提升,还可以通过减重孔8有效减轻保持架的重量,减小保持架高速旋转离心力,提高轴承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