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7735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油雾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器使一种特殊的注油装置,它将呈球状或椭圆状的润滑油滴引流到高速气流通道中,油滴在高速气流的压力下,在表面张力和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被拉长变薄,最终被撕裂成两部分,最终达到雾化效果并注入空气流中,随压缩空气流入需要润滑的部位,达到润滑的目的。

申请号为CN201520887585.3的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中提出了一种油雾器,包括阀体、油杯、设置在阀体上端的视油窗、调节装置、 设置在视油窗内的滴油管、设置在油杯内的吸油管,阀体内横向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油帽、设置在阀体内的油座、设置在油座内且与调节油帽联动设置的油针,的吸油管的下端上设置有油滤芯,该吸油管的上端上设置有油管接头,油管接头内设置有钢珠,且油管接头与油座相连通,的滴油管的下端连接在油座的一侧上,的阀体的下端上设置有阻尼片,的油杯安装在阀体的下端上且将阻尼片罩盖在油杯内,的阀体内设置有与油杯连通的加油孔,且加油孔的上端设置有油塞。

但该油雾器的调节装置设置在出油处较远的位置,在调节装置后,油液还经过了吸油通道后才从滴油器出滴出,流道的距离长度会造成一定的损耗,从而影响控制出油的精密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雾器调节装置,通过减小油量调节装置与出油口的距离从而提高控制出油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雾器调节装置,包括视油窗、滴油器和调节轮,滴油器为开口向下的杯状件且内部设有中空的滴油管道,视油窗套设在滴油器外,调节轮固设有一端为油针的油针杆,视油窗与滴油器之间的间隙为供油流动的油道,滴油器的顶部设有与滴油管道相通的滴油嘴,油针穿设视油窗的顶壁与滴油嘴配合形成流道缝隙,通过调节油针的轴向移动控制流道缝隙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滴油管道内的油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是:调节调节轮,使油针与滴油器内的滴油嘴配合,此时油针与滴油嘴形成一个供油液流通的缝隙,使在油道中流动的油液,通过缝隙流出滴油器,从而实现定量油液的雾化,最终使定量雾化油随空气流向所需润滑处。设置滴油管道防止油液从滴油嘴滴出时受负压影响,油液雾化后在滴油器中飞散。滴油管道可使油液顺势流出滴油器,将调节轮设置在滴油器的上方,直接在滴油嘴处进行控油流量,降低油液的损耗量,从而实现油液定量的精确性。同时调节轮的设置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调节轮内壁设有凸棱,视油窗外壁开设有供凸棱卡接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凸棱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轮内壁的凸棱卡接在视油窗的环形凹槽中,避免调节轮与视油窗分离,同时使调节轮安装在视油窗上更牢固,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凸棱的宽度,便于调节轮的轴向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油针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油针杆的表面设有与视油窗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针杆与视油窗螺纹配合,且与调节轮固设,可实现旋转调节轮实现油针上下轴向运动的目的,使得油针与滴油嘴的缝隙大小变化,最终实现调节油液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滴油嘴底部的口径大小为0.8MM至1.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口径大小便于油液形成油滴,从而雾化所需的负压可以降低,防止低压气流在油雾器中流通时雾化效果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滴油嘴的侧壁的倾斜度小于油针侧壁的倾斜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滴油嘴侧壁的倾斜度更小便于油针与滴油嘴配合形成的缝隙处于滴油嘴的上边缘,可减小油液对油针的压力,从而增加油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滴油嘴的上边缘设有倒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圆的设置便于油液流动缓和,防止油液流入滴油嘴的过程中对油针产生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调节轮选用弹性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材料便于调节轮的凸棱卡入环形凹槽中,防止调节轮的结构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调节轮的凸棱下方设有轴向的且与视油窗紧贴的加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件防止调节轮径向移动,增加调节轮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油雾器调节装置设置在阀体上,视油窗内嵌在阀体的第一凹槽内,且视油窗的底部与第一凹槽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间距;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滴油器内嵌在阀体的第二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视油窗的底部与凹槽具有间距,便于储存油液,使油液顺利流向滴油器的顶部,滴油器设置在第一凹槽底部开设的第二凹槽内,使滴油器固定在视油窗的内部,防止滴油器偏移,影响油道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阀体与滴油器之间、视油窗和油针杆之间以及视油窗的底部均设有O型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O型密封圈大大增加油雾器的密封性,防止油液泄漏以及气压差的正常,从而使油雾器工作正常。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滴油嘴的漏斗状、油针的侧壁倾斜角度大于滴油嘴侧壁的倾斜度以及滴油嘴的上边缘设有倒角,防止油液流入滴油嘴时流动急湍,从而对油针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从而是油针蠕变磨损;

2、滴油器设置为具有缺口的杯状件和油针与滴油嘴的配合便于观察油液的流量,从而可及时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油雾器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阀体;2-视油窗;201-内螺纹通孔;202-环形凹槽;3-调节轮;301-凸棱;302-加强件;4-滴油器;5-第一凹槽;6-O型密封圈;7-油针杆;8-压紧螺帽;9-油针;10-第二凹槽;11-油道;111-流道缝隙;12-滴油管道;13-滴油嘴;14-倒角;15-吸油通道;16-空气流道;17-出油口;18-通孔;19-挡风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设置在阀体1上的油雾器调节装置,包括视油窗2。视油窗2为透视材质,便于观察油液流速,从而调控油液流量,阀体1开设有供视油窗2内嵌的第一凹槽5,且视油窗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O型密封圈6,O型密封圈6的下方与第一凹槽5的底部存在3mm至5mm的间距,便于油液储存流动,视油窗2的顶部设有内螺纹通孔201以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202。

油雾器调节装置还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调节轮3,调节轮3内壁的下方设有凸棱301,凸棱301向外弯折卡入视油窗2的环形凹槽202内,环形凹槽202的宽度大于凸棱301的宽度,使得凸棱301可在环形凹槽202内做自由旋转运动和轴向直线运动。凸棱301的下方设有轴向的加强件302,加强件302与视油窗2的外壁紧贴,防止调节轮3径向移动且增加稳定性。在调节轮3的中心设置有压紧螺帽8,在压紧螺帽8的中心安插有有油针杆7。油针杆7为两端细中部粗的杆状件,油针杆7的中部表面设有外螺纹,且与内螺纹通孔201螺纹连接,通过将油针杆7与视油窗2螺纹连接,油针杆7与调节轮3的固定连接,从而将调节轮3设置在视油窗2的顶部且与视油窗2相连。油针杆7的外螺纹下方还设有用于放置O型密封圈6的凹槽,防止油液从油针杆7与视油窗2配合的缝隙中溢出。油针杆7的底部为油针9。旋转调节轮3,可通过油针杆7的螺纹配合,使调节轮3及油针9作同轴心旋转运动和轴向直线运动。

油雾器调节装置还包括滴油器4,滴油器4为开口向下的杯状件。阀体1上在第一凹槽5的底部再开设有第二凹槽10,且滴油器4内嵌在第二凹槽10中,滴油器4与第二凹槽10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6,则视油窗2套设在滴油器4的外侧。滴油器4的外壁与视油窗2的内壁之间存在供油流动的油道11。滴油器4上设有滴油嘴13,滴油嘴13的上口径大于小口径,呈漏斗状,滴油嘴13的上边缘设有倒圆14,便于油道11中的油液流入滴油嘴13中,滴油嘴13的底部口径大小为1mm,使油液通过后形成油滴,便于油液雾化。油针9与滴油嘴13的配合形成流道缝隙111,通过调节流道缝隙111的大小实现油量的调控,油针9侧壁的倾斜度大于滴油嘴13侧壁的倾斜度,使油针9与滴油嘴13的间隙处于倒圆14上,减小油液对油针9侧壁的作用力。滴油嘴13的下方连通有滴油管道12,滴油管道12供油滴滴出滴油器4。

参照图1所示,阀体1上开设吸油通道15,吸油通道15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凹槽10的侧壁上,且靠近滴油器4的弧形侧壁。阀体1还设有空气流道16,空气流道16的上方还设有出油孔17,出油口17与滴油管道12相通,空气流道16的下方还设有通孔18,以及将空气下压的挡风台阶19。

当油雾器运行时,压缩空气经挡风台阶19的阻挡,部分压缩空气经通孔18进入油杯,气压对油杯中的油面施压,将油杯中的油液经吸油管流至吸油通道15中,从而流至油道11,旋转调节轮3调节油针9与滴油嘴13的间隙,对油道11流至滴油嘴13 油液进行调控,调控后的油液从滴油管道12中流出,从滴油管道12中流出的油液经出油口17流至空气流道16中的负压处,从而实现油液雾化。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