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242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



背景技术:

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是阀门的一种,结构组成包括球体、阀体、密封套、阀杆等。密封套和阀体是分体结构,只有将密封套和阀体用螺栓进行栓接后才能使密封填料对阀杆部位密封。目前的方案是将密封套和阀体接触部位加工成圆柱形。由于螺栓连接的通孔比螺栓基本尺寸要大,所以在安装时,密封套就会沿阀杆轴线方向转动,由于阀门需要限制90度位置的开关,阀杆固定装置又是设置在密封套上的,若密封套偏移一定的角度后,阀门启闭时,就会出现过开或者开不到的现象,影响阀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目的在于使阀门装配定位准确,启闭合理,解决了阀门开关不到位或者过开的问题,并且密封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包括球体、阀盖、阀体、密封套、阀杆、密封填料、螺栓以及阀杆固定装置;所述球体安装在由阀体和阀盖所围成的空间中,所述阀杆的外部套有密封套,在所述密封套内侧顶部与阀杆之间放置有密封填料,所述阀杆和密封套一起穿过所述阀体中部的通孔后与所述球体连接;所述阀体中部的通孔以及所述密封套与阀体接触的部位为形状大小一致的方形;所述阀杆固定装置套设在所述阀杆上并与所述密封套的顶部接触,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所述阀杆固定装置、密封套后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密封套与阀体的接触部位为过盈配合。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密封套与阀体的接触部位为平面接触。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密封套内侧与阀杆的接触面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密封条或润滑剂。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密封套外侧与阀体的接触面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密封条或润滑剂。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对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的密封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将密封套和阀体接触部位改成方形的平面接触,限制密封套安装时的轴向运动,安装时,密封套和阀体接触部位铣对扁接触,避免密封套的轴向移动,实现阀门的开关限位。在密封套内侧与阀杆的接触面上、密封套外侧与阀体的接触面上分别设凹槽,凹槽中设密封条或润滑剂,增强密封效果。改进后的阀门装配定位准确,启闭合理,解决了阀门开关不到位或者过开这一难题,经过试验,阀门运行和密封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密封套和阀体接触部位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具有改进型密封结构的锻造三片式固定球阀,包括球体101、阀盖102、阀体103、密封套104、阀杆105、密封填料106、螺栓107以及阀杆固定装置108。

如图1所示,阀体103的两端安装有阀盖102,球体101安装在由阀体103和阀盖102所围成的空间中。阀杆105的外部套有密封套104,且在密封套104的内侧顶部与阀杆105之间放置有密封填料106。阀杆105和密封套104两者一起穿过阀体103中部的通孔后与球体101相连接。阀杆105上套设有阀杆固定装置108,阀杆固定装置108与密封套104的顶部接触,螺栓107贯穿阀杆固定装置108和密封套104后与阀体103固定。

如图2所示,阀体103中部用于供密封套104和阀杆105穿过的通孔为方形,密封套104与阀体103接触的部位也为方形,密封套104的方形与阀体103通孔的方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密封套104的方形外表面与阀体103的方形通孔平面接触,且过盈配合。安装时密封套和阀体接触部位铣对扁接触,避免密封套104的轴向移动,实现阀门的开关限位。

如图1所示,密封套104内侧与阀杆105的接触面上、密封套104外侧与阀体103的接触面上分别具有凹槽109,凹槽109中设有密封条或润滑剂,用于增强密封套104与阀杆105、阀体103装配后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