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9352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材支架领域,特指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或者“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同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实诚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综合管廊为混凝土结构,常规做法有通过现场现浇制作而成的,也有通过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而成的。综合管廊包括有底板、顶板以及立设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墙板,通过底板、顶板以及墙板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各类管道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为了保障管道的安全,综合管廊内设置有起分隔作用的墙体,即将综合管廊分隔成多个空间。

在综合管廊内设置的热力管道采用圆管制成,内部容有流动的热水,通常该热力管道直径较小,流动的热水因流动而对该热力管道产生的推力也不大,故而通常采用在热力管道处采用混凝土结构形式的支架来支撑热力管道,以阻挡或支撑该热力管道所受的推力,但是由于混凝土支架需要在综合管廊施工完成后再进行二次施工,综合管廊内的现场施工条件有限,二次作业精度控制难,也不利于现场环境。另外,对于大直径的热力管道,其所受到的推力较大,一般达到百吨级,若继续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支架,一方面支撑强度不足,另一方面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综合管廊采用混凝土支架支撑热力管道存在的支撑强度不足以及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包括夹设于所述热力管道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顶板和底板之间;且所述立柱的顶部埋设于所述顶板内形成第一锚接段,底部埋设于所述底板内形成第二锚接段。

本发明采用夹设在热力管道两侧的立柱来固定支撑热力管道,该立柱的顶部埋设在综合管廊的顶板内,底部埋设在综合管廊的底板内,故而该立柱能够将热力管道的纵向推力有效的传递到综合管廊的结构上,起到了固定热力管道的同时卸载热力管道的推力。综合管廊为埋设于地下的结构,其与大地形成一体的受力结构,当热力管道的纵向推力经立柱传递到综合管廊上时,大地与综合管廊一起受力,所以该综合管廊在纵断面上可以简化为无限刚度,从而形成了一个从热力管道压力传力到大地的传力封闭环,这样即使大直径的热力管道形成百吨级的大推力,也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安全。另外采用立柱具有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施工综合管廊时,可以先将立柱的顶部和底部以预埋件的形式一次预埋成型,后续在架设热力管道时,再将立柱的中部连接施工即可,解决了传统混凝土支架的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立柱的第一锚接段上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贴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锚接段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锚接段固定连接。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锚接段的顶端固设有顶封板,所述顶封板的边沿向所述第一锚接段的外侧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立柱的第二锚接段上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贴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锚接段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锚接段固定连接。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锚接段的底端固设有底封板,所述底封板的边沿向所述第二锚接段的外侧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立柱,所述立柱包括顶部柱体、中部柱体以及底部柱体;

施工综合管廊时,将所述底部柱体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底板内形成第二锚接段,且所述底部柱体的顶部凸伸出所述底板形成第二连接端,将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设于所述热力管道的两侧;

将所述顶部柱体的顶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顶板内形成第一锚接段,且所述顶部柱体的底部凸伸出所述顶板形成第一连接端,将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设置;以及

将所述中部柱体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了夹设于所述热力管道两侧的立柱。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所述顶部柱体的顶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顶板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第一横杆,将所述第一横杆贴设于两个顶部柱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顶部柱体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锚接段一起埋设于所述顶板内。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所述顶部柱体的顶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顶板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顶封板,将所述顶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顶部柱体的顶端,并将所述顶封板上凸伸出所述顶部柱体的边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所述底部柱体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底板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第二横杆,将所述第二横杆贴设于两个底部柱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底部柱体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二锚接段一起埋设于所述底板内。

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所述底部柱体的底部埋设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底板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底封板,将所述底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柱体的底端,并将所述底封板上凸伸出所述底部柱体的边沿与对应的上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设于综合管廊上时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透视出预埋于顶板和底板内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省略综合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至图4中底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支架结构的作用用于固定综合管廊中的大型热力管道,该大型热力管道是指直径在900mm至1200mm的管道,当然该支架结构也可以用于固定小直径的热力管道。热力管道内流动的热水会对管道产生较大的推力,当热力管道的直径在900mm至1200mm直径时,热水所产生的推力会达到百吨级,这样大的推力对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提出了挑战,该支架结构必须能够支撑该大推力,确保热力管道的安全,也确保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本发明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夹设热力管道的立柱,并且该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埋设于综合管廊结构内,通过立柱将热力管道的纵向推力有效的传递到综合管廊的结构上,该综合管廊又与大地成为一体,就形成了通过立柱将推力传递到大地的传力封闭环,确保受力稳定安全。本发明的支架结构在固定热力管道的同时起到了卸载热力管道的推力的作用。另外该支柱的施工方便,本发明的支架结构为综合管廊的大型热力管道的快速高质量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21,该支架结构21用于固定综合管廊10中的热力管道11,该综合管廊10包括底板12、墙板14、以及顶板13,底板12、墙板14以及顶板13围合形成综合管廊,在综合管廊内还通过墙板14分隔出多个独立的空间,以便分隔不同类型的管道。本发明的支架结构21包括夹设于热力管道11两侧的立柱211,立柱211立设于综合管廊10的顶板13和底板12之间,结合图2所示,立柱211的顶部埋设在顶板13内形成第一锚接段2111,立柱211的底部埋设于底板12内形成第二锚接段2112。通过第一锚接段2111和第二锚接段2112将立柱211与综合管廊10连成一体,形成一体的受力结构,再通过立柱211夹设在热力管道11的两侧,热力管道11上由于内部流动的热水所产生的纵向推力作用于夹设在热力管道11两侧的立柱211上,经过立柱211将给纵向推力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该立柱211在固定热力管道11的同时还起到了卸载热力管道纵向推力的作用。综合管廊10埋设于地下,其与大地形成一体的受力结构,从而可将综合管廊10在纵断面上可以简化为无限刚度,故而就形成了一个将热力管道11压力传力到大地的传力封闭环,能够有效确保受力稳定及受力安全。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两个立柱211的第一锚接段2111上连接有第一横杆212,该第一横杆212贴设于两个第一锚接段2111的外表面并与第一锚接段211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横杆212将两个立柱211的第一锚接段2111横向连接在一起,在第一锚接段2111埋入到顶板13内时,该第一横杆212也一同埋设于顶板13内。该第一横杆212的设置,增大了传力面积,能够使得热力管道11的纵向推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而非仅仅通过埋入到顶板13内的第一锚接段2111进行单点传力,避免仅通过第一锚接段2111进行传力而容易产生传力点被较大的推力破坏的现象发生。较佳地,第一横杆212设置在立柱211顶部的前后两侧,该前后两侧是指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前后侧。第一横杆212采用双槽钢结构,两个槽钢并排设置并与立柱211顶部固定连接。

结合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立柱211的第一锚接段2111的顶端固设有顶封板214,该顶封板214的边沿向第一锚接段2111的外侧延伸并与对应的第一横杆212固定连接。设置顶封板214也能够增加传力面积,且顶封板214与第一横杆212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一横杆212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架结构21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传力功能。

如图2至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在两个立柱211的第二锚接段2112上连接有第二横杆213,该第二横杆213贴设于两个第二锚接段2112的外表面并与第二锚接段211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横杆213将两个立柱211的第二锚接段2112横向连接在一起,在第二锚接段2112埋入到底板12内时,该第二横杆213也一同埋设于底板12内。该第二横杆213的设置,增大了传力面积,能够使得热力管道11的纵向推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而非仅仅通过埋入到底板12内的第二锚接段2112进行单点传力,避免仅通过第二锚节段2112进行传力而容易产生传力点被较大的推力破坏的现象发生。较佳地,第二横杆213设置在立柱211底部的前后两侧,该前后两侧是指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前后侧。第二横杆213采用双槽钢结构,两个槽钢并排设置并与立柱211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立柱211的第二锚接段2112的底端固设有底封板215,底封板215的边沿向第二锚接段2112的外侧延伸并与对应的第二横杆213固定连接。设置底封板215也能够增加传力面积,且底封板215与第二横杆213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二横杆213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架结构21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传力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立柱211采用分段结构,包括有顶部柱体211a、中部柱体211b以及底部柱体211c,顶部柱体211a的顶部埋设于顶板13内形成第一锚接段2111,且顶部柱体211a的底部凸伸出顶板13形成第一连接端2113,底部柱体211c的底部埋设于底板12内形成第二锚接段2112,底部柱体211c的顶部凸伸出底板12形成第二连接端2114,第一连接端2113和第二连接端2114通过连接法兰2115与中部柱体211b紧固连接,从而连接形成设于热力管道11侧部的立柱211。将立柱211设计成分段结构能够便于施工,在综合管廊10施工过程中,可以先将顶部柱体211a和底部柱体211c埋入到对应的顶板和底板中,而后在架设热力管道11时,再将中部柱体211b连接到顶部柱体211a和底部柱体211c上即可,在方便施工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工时。立柱211采用钢结构柱,结合图6所示,该钢结构柱为方形柱,在方形柱的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加强板,以提高钢结构柱的结构强度。采用钢结构柱,其自身受力及连接性能明显高于混凝土结构,为综合管理10的热力管道11的快速高质量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图1所示,在架设热力管道11时,综合管廊10的底板12上浇筑形成有支撑墩15,利用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墩15承托热力管道11,为热力管道11提供支撑。而本发明的支架结构21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间隔设置,也就是沿着热力管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该间距依据热力管道11所产生的推力进行合理设计。支架结构21作为热力管道11的传力系统,能够有效的将纵向推力(沿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推力)传递给综合管廊,通过综合管廊和大地一起承载该较大的纵向推力,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受力的稳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下面对该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综合管廊中热力管道的支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3所示,提供立柱211,该立柱211包括顶部柱体211a、中部柱体211b以及底部柱体211c;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施工综合管廊10时,将底部柱体211c埋设于综合管廊10的底板12内形成第二锚接段2112,并且将该底部柱体211c的顶部凸伸出底板12以形成第二连接端2114,将该第二连接端2114对应设于热力管道11的两侧;在埋设底部柱体211c时,根据热力管道11的铺设位置设置底部柱体211c的位置,使得该底部柱体211c设置于热力管道11的两侧;

将顶部柱体211a的顶部埋设于综合管廊10的顶板13内形成第一锚接段2111,并且将顶部柱体211a的底部凸伸出顶板13形成第一连接端2113,将该第一连接端2113与第二连接端2114相对设置;

在架设热力管道11时,将中部柱体211b置于第一连接端2113和第二连接端2114之间并与第一连接端2113和第二连接端2114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了夹设在热力管道11两侧的立柱211。中部柱体211b通过连接法兰2115与第一连接端2113和第二连接端2114紧固连接。

通过第一锚接段2111和第二锚接段2112将立柱211与综合管廊10连成一体,形成一体的受力结构,再通过立柱211夹设在热力管道11的两侧,热力管道11上由于内部流动的热水所产生的纵向推力作用于夹设在热力管道11两侧的立柱211上,经过立柱211将给纵向推力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该立柱211在固定热力管道11的同时还起到了卸载热力管道纵向推力的作用。综合管廊10埋设于地下,其与大地形成一体的受力结构,从而可将综合管廊10在纵断面上可以简化为无限刚度,故而就形成了一个将热力管道11压力传力到大地的传力封闭环,能够有效确保受力稳定及受力安全。采用立柱具有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施工综合管廊时,可以先将立柱的顶部和底部以预埋件的形式一次预埋成型,后续在架设热力管道时,再将立柱的中部连接施工即可,解决了传统混凝土支架的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将顶部柱体211a的顶部埋设在综合管廊10的顶板13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第一横杆212,将第一横杆212贴设于两个顶部柱体211a的外表面并与顶部柱体211a固定连接,且将第一横杆212与第一锚接段2111一起埋设于顶板12内。通过第一横杆212将两个顶部柱体211a连接在一起,且第一横杆212与第一锚接段2111一起埋设在顶板12内,其增大了传力面积,能够使得热力管道11的纵向推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而非仅仅通过埋入到顶板13内的第一锚接段2111进行单点传力,避免仅通过第一锚接段2111进行传力而容易产生传力点被较大的推力破坏的现象发生。较佳地,第一横杆212设置在顶部柱体211a顶部的前后两侧,该前后两侧是指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前后侧。第一横杆212采用双槽钢结构,两个槽钢并排设置并与立柱211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将顶部柱体211a的顶部埋设于综合管廊10的顶板13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顶封板214,将顶封板214固定连接于顶部柱体211a的顶端,并将顶封板214上凸伸出顶部柱体211a的边沿与对应的第一横杆212固定连接。设置顶封板214也能够增加传力面积,且顶封板214与第一横杆212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一横杆212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架结构21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传力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将底部柱体211c的底部埋设于综合管廊10的底板12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第二横杆213,将第二横杆213贴设于两个底部柱体211c的外表面并与底部柱体211c固定连接,且将第二横杆213与第二锚接段2112一起埋设于底板12内。该第二横杆213的设置,增大了传力面积,能够使得热力管道11的纵向推力更加均匀的传递到综合管廊10上,而非仅仅通过埋入到底板12内的第二锚接段2112进行单点传力,避免仅通过第二锚节段2112进行传力而容易产生传力点被较大的推力破坏的现象发生。较佳地,第二横杆213设置在立柱211底部的前后两侧,该前后两侧是指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前后侧。第二横杆213采用双槽钢结构,两个槽钢并排设置并与立柱211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将底部柱体211c的底部埋设于综合管廊10的底板12内之前,还包括:

提供底封板125,将底封板215固定连接于底部柱体211c的底端,并将底封板215上凸伸出底部柱体211c的边沿与对应的第二横杆213固定连接。设置底封板215也能够增加传力面积,且底封板215与第二横杆213固定连接,加强了第二横杆213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架结构21整体形成稳定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传力功能

较佳地,本发明的立柱211采用钢结构柱,结合图6所示,该钢结构柱为方形柱,在方形柱的内部的中部设置有加强板,以提高钢结构柱的结构强度。采用钢结构柱,其自身受力及连接性能明显高于混凝土结构,为综合管理10的热力管道11的快速高质量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在架设热力管道11时,综合管廊10的底板12上浇筑形成有支撑墩15,利用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墩15承托热力管道11,为热力管道11提供支撑。而本发明的支架结构21沿着热力管道11的走向间隔设置,也就是沿着热力管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该间距依据热力管道11所产生的推力进行合理设计。支架结构21作为热力管道11的传力系统,能够有效的将纵向推力(沿热力管道11的走向方向的推力)传递给综合管廊,通过综合管廊和大地一起承载该较大的纵向推力,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受力的稳定。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