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接结构、载体、组接套件及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71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接结构、载体、组接套件及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接结构,更特别的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至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的组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或其他类型的设备当中,经常需要将该设备所包含的不同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以提高该设备的结构安定性及耐用度、增加效能或让使用者有对该设备施力的部位或进行各种操作的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组接结构,其用于连接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使该等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接结构,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接结构,用于连接至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所述组接结构包含:本体、连接部及组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物体;及所述组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组接部组接至所述第二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为凸部、凹部或槽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为单穿孔、双穿孔、单凸部、双凸部、单凹部、双凹部、单槽部、双槽部、扣体、柱体或螺纹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物体具有对接部,对接部对应于组接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对接部为凸部、凹部或槽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对接部为单穿孔、双穿孔、单凸部、双凸部、单凹部、双凹部、单槽部或双槽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卯接、扩接、焊接、锁接、黏接、扣接或一体成形于第一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mt)与第一物体焊接。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与第二物体通过组接件进行组接。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件为柱体、扣体、螺丝、开花体、针体、片体、块体或弹性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物体用于连接至第三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物体为把手、扳动件、转动体或扣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凹设有凹槽以作为进料空间,用于容置第一物体的部分。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冲压本体,使得第一物体的部分容置于连接部的凹槽。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冲压连接部,使得第一物体固定于连接部的凹槽。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用于让第二物体直向、横向或斜向快速拆装。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连接部的表面具有焊接面。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本体,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组接部,使组接部可活动地组设于本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设置于本体的内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包括组设件,组设件与本体彼此限位。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本体的内部,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组接部的组设件。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部设置于本体的外部。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本体的外部,弹性组件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的组设件。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柱体。

于本发明组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组接结构形成铰链结构。

借此,本发明组接结构通过连接部来连接第一物体;此外,通过组接部来组接第二物体;再者,通过整体结构使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体,能使一个或多个组接结构容置于其中。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载体,用于容置组接结构。

于本发明载体的一实施例中,载体为料带、料盘、凹体或凸体。

于本发明载体的一实施例中,载体包含盖体,盖体覆盖组接结构。

于本发明载体的一实施例中,组接结构形成铰链结构。

借此,本发明载体通过整体结构,将一个或多个组接结构容置于其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接套件,能使组接结构与一个或多个物体成套彼此组合。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组接套件,包含:组接结构;及第一物体,连接至组接结构的连接部。

于本发明组接套件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二物体,组接至组接结构的组接部。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组接套件,包含:组接结构;及一第二物体,组接至所述组接结构的组接部。

于本发明组接套件的一实施例中,组接结构与第二物体共同形成铰链结构。

于本发明组接套件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三物体,连接至铰链结构。

于本发明组接套件的一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一物体,连接至组接结构的连接部。

于本发明组接套件的一实施例中,组接结构形成铰链结构。

借此,本发明组接套件通过整体结构使组接结构与一个或多个物体成套彼此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接装置,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组接装置,用于连接至第一物体,所述组接装置包含多个组接结构,所述组接结构依序排列,且排列在后的组接结构的组接部组接至排列在前的组接结构的连接部,且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的连接部连接至所述第一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组接装置用于组接至第二物体,且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的组接部组接至第二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组接装置组接至应用件,且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的组接部组接至应用件。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应用件组装于第二物体。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应用件为螺纹体、内螺母、外螺体、内扣体、外扣体、凸扣体或凹扣体。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组接结构的组接部一体成形。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组接装置组接至应用件,且组接结构的一体成形的组接部组接至应用件。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组接装置形成铰链结构。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物体为印刷电路板时,各组接装置的连接部通过焊接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各连接部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mt)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于本发明组接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各连接部分别包含焊接面,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借此,本发明组接装置通过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的连接部来连接第一物体;此外,通过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的组接部来组接第二物体;再者,通过整体结构使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f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组接部各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一物体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物体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与第一物体的其他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d是本发明组接结构与不同类型的第二物体进行连接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是第二物体的对接部各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组接件的第一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的组接件的第二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载体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c是本发明组接结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组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组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c是本发明组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是本发明组接装置与各种实施方式的第二物体组接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组接装置与第一物体焊接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本体

20连接部

21凹槽

22进料空间

23焊接面

24焊接面

30组接部

31组接件

32组设件

40弹性组件

100组接结构

200组接结构

300组接结构

400组接结构

500载体

510盖体

600,600a,600b,600c组接结构

700组接结构

800组接结构

900组接装置

910组接装置

920组接装置

930组接装置

1000第一物体

2000第二物体

2100螺孔

2200对接部

3000第三物体

4000应用件

h1铰链装置

h2铰链装置

h3铰链装置

p冲压器材

s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组接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组接结构100包含本体10、连接部20及组接部30。

连接部20设置于本体10,组接部30设置于本体10,组接部30可为凸部(至少包括单凸部及双凸部)、凹部(至少包括单凹部及双凹部)、槽部、穿孔(至少包括单穿孔及双穿孔)、扣体、柱体或螺纹体,例如组接部30为单穿孔(如图2a所示)、双穿孔(如图2b所示)、单凸部(如图2c所示)、双凸部(如图2d所示)、单凹部(如图2e所示)、双凹部(如图2f所示)、单槽部或双槽部。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及图3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100与第一物体1000进行连接的示意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连接部20具有凹槽21,以形成进料空间22,当通过冲压器材p冲压本体10(例如沿图3a的箭头a的方向)时,可使得连接部20压迫于第一物体1000,从而使第一物体1000的部分进入或卡固于连接部20的凹槽21(如图3b所示)。

此外,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200与第一物体1000进行连接的示意图。如图4a及图4b所示,组接结构200的组件与组接结构100的组件大致相同,其中,连接部20为部分凸出的形状,以取代凹槽21,当通过冲压器材p冲压连接部20时(如图4a所示),可使得连接部20凸出处变形,从而使第一物体1000的部分进入或卡固于连接部20(如图4b所示)。

虽然以上分别例示了组接结构100,200与第一物体1000进行卡固连接,但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0与第一物体1000的连接不以卡固为限,亦可为卯接、扩接、焊接(如图5a所示)、锁接、黏接、扣接或一体成形(如图5b所示),当连接部20与第一物体1000的连接为焊接时,本发明组接结构300的连接部20可具有焊接面23,以通过焊锡将连接部20的焊接面23与第一物体1000连接,焊接可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mt)来进行。

此外,在图5a中,组接结构100及第一物体1000可形成一种组接套件,再者,虽然图未示,但若组接结构100的组接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则组接结构100、第一物体1000及第二物体2000可形成另一种组接套件。

请参照图6a至图6d,图6a至图6d是本发明组接结构100与不同类型的第二物体2000进行组接的示意图。

于图6a中,组接结构100的连接部20连接至第一物体1000,组接结构100的组装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第二物体2000连接至第三物体3000,第二物体2000的结构与组接结构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据此,组接结构100及第二物体2000可形成一种组接套件,其中,第二物体2000与组接结构100共同形成一铰链结构h1。

于图6b中,组接结构100的连接部20连接至第一物体1000,组接结构100的组装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第二物体2000为把手(或扳动件、转动体、扣体),借此让使用者可通过握持把手(或扳动件、转动体、扣体)来移动(或扳动、转动、移动)组接结构100,据此,组接结构100及第二物体2000可形成另一种组接套件,其中,第二物体2000与组接结构100共同形成铰链结构h2。

于图6c中,本发明组接结构100的组装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第二物体2000连接至第三物体3000,第三物体3000的结构与组接结构100大致相同,因此,组接结构100、第二物体2000及第三物体3000可形成又一种组接套件,其中,第二物体2000、第三物体3000与组接结构100共同形成铰链结构h3。

于图6d中,组接结构100的组装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第二物体2000的结构与组接结构100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二物体2000连接至第三物体3000,第二物体2000具有螺孔2100,以让使用者可通过螺孔2100使固定件s(例如螺丝)将第三物体3000固定于第二物体2000。

于图7a至图7c中,第二物体2000具有对接部2200,对接部2200可为凸部(至少包括单凸部及双凸部)、凹部(至少包括单凹部及双凹部)、穿孔(至少包括单穿孔及双穿孔)或槽部(至少包括单槽部及双槽部),对接部2200对应于组接部30,以使组接结构100组接于第二物体2000,举例来说:(1)若组接部30为如图2c所示的凸部,则对接部2200为如图7a所示的对应的凹部;(2)若组接部30为如图2e所示的凹部,则对接部2200为如图7b所示的对应的凸部;及(3)若一组接结构400的组接部30为柱体时,则对接部2200为如图7c所示的对应的穿孔。

此外,于图7c中,组接结构400的组接部30为柱体且第二物体2000的对接部2200为穿孔,柱体与穿孔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容易让用户进行组接或拆装,因此,可达到让使用者快速将组接部30组接至对接部2200的功效,也可达到让使用者快速将组接部30与对接部2200拆装的功效,再者,虽然图7c仅例示第二物体2000与组接结构400可彼此横向快速拆装,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对本实施例进行适当的修改之后,第二物体2000与组接结构400可达到彼此直向(或斜向)快速拆装的功效。

此外,于图7c中,组接结构400、第一物体1000、第二物体2000及第三物体3000可形成又一种组接套件。

再者,如图8a及图8b所示,组接部30可包括组接件31,组接部30与第二物体2000藉由组接件31进行组接,组接件31可为柱体(如图8a所示)、扣体、螺丝(如图8b所示)、开花体、针体、片体、块体或弹性体。

请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载体500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载体500用于容置如图1至图7c中所示的任一个组接结构100,200,300,400,以收纳一个或多个组接结构100,200,300,400。

此外,载体500可为料带、料盘、凹体或凸体,再者,载体500可包含盖体510,盖体510覆盖组接结构100,200,300,400,以保护组接结构100,200,300,400。

请参照图10a,图10a是本发明组接结构600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组接结构600的组件与组接结构100的组件大致相同,其中,组接结构600还包含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可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柱体,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本体10,弹性组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30,使组接部30可活动地组设于本体10。

其中,组接部30包括组设件32,组设件32与本体10彼此限位,且组接部30设置于本体10的内部,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本体10的内部,弹性组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30的组设件32,据此,组接结构600的组接部30可相对于本体10移动,使得第一物体1000与第二物体2000彼此活动限位。

请参照图10b,图10b是本发明组接结构700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组接结构700的组件与组接结构100的组件大致相同,其中,组接结构700还包含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本体10,弹性组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30,使组接部30可活动地组设于本体10。

其中,组接部30包括组设件32,组设件32与本体10彼此限位,且组接部30设置于本体10的内部,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本体10的内部,弹性组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30的组设件32,据此,组接结构700的组接部30可相对于本体10移动,使得第一物体1000与第二物体2000彼此活动限位。

请参照图10c,图10c是本发明组接结构800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组接结构800的组件大致与组接结构600的组件相同,其中,组接部30设置于本体10的外部,弹性组件40的一端固定于本体10的外部,弹性组件40的另一端固定于组接部30的组设件32,使组接部30可活动地组设于本体10,据此,组接结构800的组接部30可相对于本体10移动,使得第一物体1000与第二物体2000彼此活动限位。

请参照图11a及图11b,图11a是本发明组接装置90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b本发明组接装置91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1a所示,组接装置900分别包含多个组接结构600(虽然图未示,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组接结构700或组接结构800来替代组接结构600),组接结构600依序排列(于图11a中以两个组接结构作为示例,且分别用600a、600b来表示),排列在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组接部30组接至排列在前的组接结构600b的连接部20,排列在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连接部20连接至第一物体1000,排列在前的组接结构600b的组接部30组接至第二物体2000,第二物体2000用于组装至应用件4000。

如图11b所示,组接装置910分别包含多个组接结构600(虽然图未示,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组接结构700或组接结构800来替代组接结构600),组接结构600依序排列(于图11b中以三个组接结构作为示例,且分别用600a、600b、600c来表示),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组接部30组接至排列中间的组接结构600b的连接部20,排列中间的组接结构600b的组接部30组接至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600c的连接部20,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连接部20连接至第一物体1000,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600c的组接部30组接至应用件4000。

如图11c所示,组接装置920分别包含多个组接结构600(虽然图未示,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组接结构700或组接结构800来替代组接结构600),组接结构600是依序排列(于图11c中以三个组接结构作为示例,且以组接结构600来绘示,并分别用600a、600b、600c来表示),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连接部20连接至第一物体1000,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600c的组接部30组接至应用件4000,排列最后的组接结构600a的组接部30、排列中间的组接结构600b的组接部30及排列最前的组接结构600c的组接部30一体成形。

此外,应用件4000可为螺纹体、内螺母、外螺体、内扣体、外扣体、凸扣体或凹扣体,再者,应用件4000可组装于第二物体2000,再者,组接装置900可形成铰链结构,组接装置910可形成铰链结构,组接装置920可形成铰链结构。

再者,如图12a至图12c所示,随着本发明的组接结构100的实施方式变化及第二物体2000的实施方式变化,组接结构100与第二物体2000之间的组接方式也可调整变化。

再者,如图13所示,当第一物体1000为印刷电路板时,一组接装置930所包含的多个组接结构100的连接部20可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mt)与印刷电路板焊接,以使各组接结构分别固定于邻近的印刷电路板,其中,各组接结构的连接部20可具有焊接面24,用于与邻近的印刷电路板焊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组接结构通过整体结构使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本发明载体通过整体结构将一个或多个组接结构容置于其中,本发明组接套件通过整体结构使组接结构与一个或多个物体成套彼此组合;及本发明组接装置通过整体结构使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彼此固定或限位。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