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92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向超越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双向超越离合器结构上较为复杂、折叠弹簧容易断、可靠性低、寿命短、制造成本也高,当现有的双向超越离合器使用在必要传动的机构上时,如果双向超越离合器发生故障将会给国家、个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齿轮摆动控制的双向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圈、驱动机构、环形腔、花瓣形轮、轴套、驱动轴、固定轮、驱动槽、半环齿、t形环、第三导槽、t形环槽、三角腔、连接套、触发机构、限位槽,其中花瓣形轮上具有6个半圆凸起;花瓣形轮外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三角腔,且三角腔位于花瓣形轮上相邻半圆凸起之间;三角腔端面上开有环形腔,且环形腔与6个三角腔相通;环形腔内圆面上沿轴线方向依次开有5个t形环槽;花瓣形轮安装在固定轮端面上,且花瓣形轮与固定轮轴线重合;连接套端面上开有限位槽;限位槽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连接套安装在环形腔端面上,且连接套与花瓣形轮轴线重合;6个驱动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6个三角腔内;触发机构位于环形腔内,触发机构安装在6个驱动机构中的一个上;轴套端面上开有驱动槽;驱动轴通过轴套安装在花瓣形轮上,且触发机构与驱动槽配合;外圈一端内圆面上开有内齿,外圈未开内齿的一端安装在固定轮上;外圈上所开内齿与驱动机构配合;5个半环齿外圆面上均安装有t形环;5个半环齿通过t形环与t形环槽配合依次安装在5个t形环槽内,第一个半环齿与安装有触发机构的驱动机构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配合;下一个半环齿与上一个半环齿之间夹角为60度,且5个半环齿与6个驱动机构配合。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连接轴、第一伸缩杆、转轴、复位弹簧、第一伸缩套、第一导槽、第一导块、第一弹簧,其中第一伸缩套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第一导槽;第一伸缩套通过转轴安装在三角腔内;转轴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外齿;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两侧面上;第一伸缩杆通过第一导块与第一导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伸缩套上,且第一伸缩杆穿出三角腔;连接轴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一端;两个齿轮对称安装在连接轴两端,且两个齿轮均与外圈上所开内齿啮合;两个复位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一伸缩套两侧,复位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三角腔内壁上。

上述触发机构包括驱动块、第二导块、第三弹簧、第三导块、第二伸缩套、第二弹簧、第二伸缩杆、第二导槽,其中第二伸缩杆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端面上;两个第二导块对称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两侧面上;第二伸缩套两内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第二伸缩套通过第二导槽与第二导块的配合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且第二伸缩套与限位槽配合;第二弹簧位于第二伸缩套内,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套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端面上;驱动块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两个第三导块对称安装在驱动块两侧面上;驱动块通过第三导块与第三导槽的配合安装在连接套上,且驱动块远离开斜面的一端与第二伸缩套接触配合;第三导槽内具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三导块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导槽端面上。

上述5半环齿中的第一个半环齿与安装有触发机构的驱动机构上的转轴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上所开的外齿啮合;其余4个半环齿均与转轴上所开的外齿啮合,且半环齿与相邻的两个驱动机构上的转轴上所开外齿啮合;下一个半环齿与上一个半环齿之间夹角为60度依次安装后的最后一个半环齿不会与安装触发机构的驱动机构上的转轴上所开外齿接触。

上述驱动块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的作用是,一方面当驱动轴旋转时,会带动轴套旋转,轴套上所开的驱动槽将会推动驱动块上所开的斜面运动,从而使得驱动块将会推动第二伸缩套运动,此时的第二伸缩套将会运动出限位槽,从而使得第一伸缩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另一方面当驱动块将第二伸缩套从而限位槽内推出时,驱动块也将不会再沿第三导槽运动,此时的驱动块上所开的斜面仍然在驱动槽内,从而使得轴套可以带动驱动块运动。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双向超越离合器在未工作时,上述第二伸缩套一端位于限位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为拉伸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齿轮通过键安装在连接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圈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轮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驱动槽两侧面远离驱动槽底面一端均开有倒角,且倒角的角度与驱动块上所开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作用是,便于驱动槽可以顺利推动驱动块沿第三导槽方向运动。

相对于传统的双向超越离合器技术,本发明花瓣形轮上具有6个半圆凸起的作用是与驱动机构配合,从而达到驱动外圈的目的;花瓣形轮外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三角腔,且三角腔位于花瓣形轮上相邻半圆凸起之间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驱动机构和触发机构,同时也为了便于驱动机构运动;三角腔端面上开有环形腔,且环形腔与6个三角腔相通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半环齿与防止半环齿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现象;环形腔内圆面上沿轴线方向依次开有5个t形环槽的作用是为了与半环齿上所安装的t形环配合;花瓣形轮安装在固定轮端面上,且花瓣形轮与固定轮轴线重合的作用是固定轮可以固定外圈,花瓣形轮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作用;连接套端面上开有限位槽的作用是为了限制第二伸缩套运动;连接套安装在环形腔端面上,且连接套与花瓣形轮轴线重合的作用是为了安装轴套;6个驱动机构周向均匀的安装在6个三角腔内的作用是将驱动轴的运动传递给外圈,但外圈不会带动驱动轴运动;触发机构位于环形腔内,触发机构安装在6个驱动机构中的一个上的作用是,当驱动轴旋转时,可以出发驱动机构运动,从而使得外圈旋转;轴套端面上开有驱动槽的作用是将轴套上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块。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作用是,驱动轴可以经过驱动机构带动外圈运动,但外圈不会带动驱动轴运动;第一伸缩套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第一导槽的作用是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一导块配合安装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穿出三角腔的作用是安装连接轴,同时又不会影响第一伸缩杆带动连接轴摆动;连接轴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一端的作用是固定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对称安装在连接轴两端,且两个齿轮均与外圈上所开内齿啮合的作用是,当外圈旋转时可以带动齿轮围绕连接轴旋转,但是不会将运动传递给花瓣形轮,达到外圈旋转不会带动驱动轴运动的目的;两个复位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一伸缩套两侧,复位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三角腔内壁上的作用是给第一伸缩套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触发机构的作用是触发驱动机构工作;第二伸缩杆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端面上的作用是支撑第二伸缩套;第二伸缩套通过其上所开的第二导槽与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导块的配合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且第二伸缩套与限位槽配合的作用是,当驱动轴不运动而外圈旋转时,此事的外圈将会带动齿轮旋转,由于第二伸缩套位于限位槽内,所以第一伸缩套不会围绕转轴来回摆动;第二弹簧位于第二伸缩套内,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套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杆端面上的作用是给第二伸缩套一个恢复力作用;第三导槽内具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三导块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导槽端面上的作用是给驱动块一个恢复力作用;驱动块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的作用是,一方面当驱动轴旋转时,会带动轴套旋转,轴套上所开的驱动槽将会推动驱动块上所开的斜面运动,从而使得驱动块将会推动第二伸缩套运动,此时的第二伸缩套将会运动出限位槽,从而使得第一伸缩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另一方面当驱动块将第二伸缩套从而限位槽内推出时,驱动块也将不会再沿第三导槽运动,此时的驱动块上所开的斜面仍然在驱动槽内,从而使得轴套可以带动驱动块运动。

在使用过程中,当本发明中的双向超越离合器上的驱动轴未转动时,驱动机构上的第二伸缩套位于限位槽内,当外圈旋转时,外圈上所开的内齿将会驱动齿轮旋转,此时的齿轮与花瓣形轮上的半圆凸起有一定的间隙,所以齿轮的运动将不会带动花瓣形轮运动,花瓣形轮将不会带动驱动轴运动,从而达到当外圈旋转时不会带动驱动轴运动的目的;当驱动轴运动时,驱动轴将会带动轴套运动,轴套将会带动位于驱动槽内的驱动块运动,驱动块将会沿第三导槽运动,此时的驱动块会推动第二伸缩套运动,运动的第二伸缩套将会沿第二导槽运动,使得第二伸缩套将会失去限位槽的限制,没有限位槽的限制作用,此时的第一伸缩套将会围绕转轴旋转,由于此时的外圈阻力较大,且齿轮又和外圈上的内齿啮合,所以第一伸缩套将会向驱动轴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的第一伸缩套将会带动第一伸缩杆运动,第一伸缩杆将会带动连接轴运动,连接轴将会带动齿轮运动,由于驱动块上所开斜面的作用,所以运动的驱动轴将会带动轴套运动,轴套将会带动驱动块运动,驱动块将会带动连接套运动,连接套将会带动花瓣形轮运动,花瓣形轮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伸缩套旋转,第一伸缩套将会带动第一伸缩杆围绕驱动轴旋转,第一伸缩杆将会带动齿轮围绕驱动轴旋转,在第一伸缩杆与第一伸缩套的作用下,此时的齿轮将会与花瓣形轮上的半圆凸起外圆面接触配合,同时又会与外圈上所开的内齿啮合,所以此时的驱动轴将会依次带动轴套、驱动块、连接套、花瓣形轮、转轴、第一伸缩套、第一伸缩杆、连接轴、齿轮、齿圈运动,同时当安装触发机构上的驱动机构中的第一伸缩套围绕转轴旋转时,转轴将会旋转,旋转的转轴将会带动半环齿旋转,半环齿将会依次带动其余5个驱动机构运动,从而使得6个驱动机构可以同时驱动外圈运动,到达驱动轴驱动外圈的目的;5半环齿中的第一个半环齿与安装有触发机构的驱动机构上的转轴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上所开的外齿啮合的作用是一个转轴可以通过4个半环齿同时控制其余5个转轴的目的;下一个半环齿与上一个半环齿之间夹角为60度依次安装后的最后一个半环齿不会与安装触发机构的驱动机构上的转轴上所开外齿接触得作用是防止半环齿与转轴的运动上发生干涉;当驱动轴停止旋转时,第一伸缩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会回位到原来的位置,第一伸缩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二伸缩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进入限位槽内,驱动块也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到原来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驱动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花瓣形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半环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伸缩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9是花瓣形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伸缩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是t形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驱动机构工作原理图。

图中标号名称:1、外圈;2、驱动机构;3、花瓣形轮;4、轴套;5、驱动轴;6、齿轮;7、连接轴;8、第一伸缩杆;9、转轴;10、固定轮;11、第二导块;12、三角腔;13、连接套;14、限位槽;15、半环齿;16、驱动槽;17、第三导槽;18、第三导块;19、第二伸缩套;20、第二弹簧;21、第二伸缩杆;22、驱动块;23、第三弹簧;24、第二导槽;26、t形环槽;27、复位弹簧;28、第一伸缩套;29、第一导槽;30、第一导块;31、t形环;32、第一弹簧;33、环形腔;34、触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外圈1、驱动机构2、环形腔33、花瓣形轮3、轴套4、驱动轴5、固定轮10、驱动槽16、半环齿15、t形环31、第三导槽17、t形环槽26、三角腔12、连接套13、触发机构34、限位槽14,如图1、2、3所示,其中花瓣形轮3上具有6个半圆凸起;如图4所示,花瓣形轮3外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三角腔12,且三角腔12位于花瓣形轮3上相邻半圆凸起之间;如图4所示,三角腔12端面上开有环形腔33,且环形腔33与6个三角腔12相通;如图9所示,环形腔33内圆面上沿轴线方向依次开有5个t形环槽26;如图4所示,花瓣形轮3安装在固定轮10端面上,且花瓣形轮3与固定轮10轴线重合;如图4、6所示,连接套13端面上开有限位槽14;如图6所示,限位槽14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三导槽17;如图4所示,连接套13安装在环形腔33端面上,且连接套13与花瓣形轮3轴线重合;如图1、2所示,6个驱动机构2周向均匀的安装在6个三角腔12内;如图2所示,触发机构34位于环形腔33内,触发机构34安装在6个驱动机构2中的一个上;如图8所示,轴套4端面上开有驱动槽16;如图1、2所示,驱动轴5通过轴套4安装在花瓣形轮3上,且触发机构34与驱动槽16配合;外圈1一端内圆面上开有内齿,外圈1未开内齿的一端安装在固定轮10上;外圈1上所开内齿与驱动机构2配合;如图5所示,5个半环齿15外圆面上均安装有t形环31;如图12所示,5个半环齿15通过t形环31与t形环槽26配合依次安装在5个t形环槽26内,第一个半环齿15与安装有触发机构34的驱动机构2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2配合;下一个半环齿15与上一个半环齿15之间夹角为60度,且5个半环齿15与6个驱动机构2配合。

如图10所示,上述驱动机构2包括齿轮6、连接轴7、第一伸缩杆8、转轴9、复位弹簧27、第一伸缩套28、第一导槽29、第一导块30、第一弹簧32,如图11所示,其中第一伸缩套28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第一导槽29;如图11所示,第一伸缩套28通过转轴9安装在三角腔12内;转轴9一端外圆面上开有外齿;如图11所示,两个第一导块30对称安装在第一伸缩杆8两侧面上;如图11所示,第一伸缩杆8通过第一导块30与第一导槽29的配合安装在第一伸缩套28上,且第一伸缩杆8穿出三角腔12;连接轴7安装在第一伸缩杆8一端;如图10所示,两个齿轮6对称安装在连接轴7两端,且两个齿轮6均与外圈1上所开内齿啮合;如图10所示,两个复位弹簧27对称分布在第一伸缩套28两侧,复位弹簧27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28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三角腔12内壁上。

如图7所示,上述触发机构34包括驱动块22、第二导块11、第三弹簧23、第三导块18、第二伸缩套19、第二弹簧20、第二伸缩杆21、第二导槽24,如图7所示,其中第二伸缩杆21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28端面上;如图7所示,两个第二导块11对称安装在第一伸缩杆8两侧面上;如图7所示,第二伸缩套19两内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二导槽24;第二伸缩套19通过第二导槽24与第二导块11的配合安装在第二伸缩杆21上,且第二伸缩套19与限位槽14配合;如图7所示,第二弹簧20位于第二伸缩套19内,第二弹簧20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套1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杆21端面上;如图7所示,驱动块22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两个第三导块18对称安装在驱动块22两侧面上;如图7所示,驱动块22通过第三导块18与第三导槽17的配合安装在连接套13上,且驱动块22远离开斜面的一端与第二伸缩套19接触配合;如图7所示,第三导槽17内具有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一端安装在第三导块18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导槽17端面上。

上述5半环齿15中的第一个半环齿15与安装有触发机构34的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9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2上所开的外齿啮合;其余4个半环齿15均与转轴9上所开的外齿啮合,且半环齿15与相邻的两个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9上所开外齿啮合;下一个半环齿15与上一个半环齿15之间夹角为60度依次安装后的最后一个半环齿15不会与安装触发机构34的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9上所开外齿接触。

上述驱动块22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的作用是,一方面当驱动轴5旋转时,会带动轴套4旋转,轴套4上所开的驱动槽16将会推动驱动块22上所开的斜面运动,从而使得驱动块22将会推动第二伸缩套19运动,此时的第二伸缩套19将会运动出限位槽14,从而使得第一伸缩套28可以围绕转轴9旋转;另一方面当驱动块22将第二伸缩套19从而限位槽14内推出时,驱动块22也将不会再沿第三导槽17运动,此时的驱动块22上所开的斜面仍然在驱动槽16内,从而使得轴套4可以带动驱动块22运动。

当双向超越离合器在未工作时,上述第二伸缩套19一端位于限位槽14内。

上述连接轴7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伸缩杆8上。

上述第一弹簧32和第二弹簧20为拉伸弹簧。

上述齿轮6通过键安装在连接轴7上。

上述外圈1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轮10上。

上述驱动槽16两侧面远离驱动槽16底面一端均开有倒角,且倒角的角度与驱动块22上所开斜面倾斜角度相同,便于驱动槽16可以顺利推动驱动块22沿第三导槽17方向运动。

综上所述:

本发明花瓣形轮3上具有6个半圆凸起的作用是与驱动机构2配合,从而达到驱动外圈1的目的;花瓣形轮3外壁上周向均匀的开有6个三角腔12,且三角腔12位于花瓣形轮3上相邻半圆凸起之间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驱动机构2和触发机构34,同时也为了便于驱动机构2运动;三角腔12端面上开有环形腔33,且环形腔33与6个三角腔12相通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半环齿15与防止半环齿15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现象;环形腔33内圆面上沿轴线方向依次开有5个t形环槽26的作用是为了与半环齿15上所安装的t形环31配合;花瓣形轮3安装在固定轮10端面上,且花瓣形轮3与固定轮10轴线重合的作用是固定轮10可以固定外圈1,花瓣形轮3可以在驱动机构2的作用下实现双向超越离合器的作用;连接套13端面上开有限位槽14的作用是为了限制第二伸缩套19运动;连接套13安装在环形腔33端面上,且连接套13与花瓣形轮3轴线重合的作用是为了安装轴套4;6个驱动机构2周向均匀的安装在6个三角腔12内的作用是将驱动轴5的运动传递给外圈1,但外圈1不会带动驱动轴5运动;触发机构34位于环形腔33内,触发机构34安装在6个驱动机构2中的一个上的作用是,当驱动轴5旋转时,可以出发驱动机构2运动,从而使得外圈1旋转;轴套4端面上开有驱动槽16的作用是将轴套4上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块22。

本发明中驱动机构2的作用是,驱动轴5可以经过驱动机构2带动外圈1运动,但外圈1不会带动驱动轴5运动;第一伸缩套28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未贯通的第一导槽29的作用是与第一伸缩杆8的第一导块30配合安装第一伸缩杆8;第一伸缩杆8穿出三角腔12的作用是安装连接轴7,同时又不会影响第一伸缩杆8带动连接轴7摆动;连接轴7安装在第一伸缩杆8一端的作用是固定两个齿轮6;两个齿轮6对称安装在连接轴7两端,且两个齿轮6均与外圈1上所开内齿啮合的作用是,当外圈1旋转时可以带动齿轮6围绕连接轴7旋转,但是不会将运动传递给花瓣形轮3,达到外圈1旋转不会带动驱动轴5运动的目的;两个复位弹簧27对称分布在第一伸缩套28两侧,复位弹簧27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28侧面上,另一端安装在三角腔12内壁上的作用是给第一伸缩套28一个恢复力作用。

本发明中触发机构34的作用是触发驱动机构2工作;第二伸缩杆21一端安装在第一伸缩套28端面上的作用是支撑第二伸缩套19;第二伸缩套19通过其上所开的第二导槽24与安装在第二伸缩杆21上的第二导块11的配合安装在第二伸缩杆21上,且第二伸缩套19与限位槽14配合的作用是,当驱动轴5不运动而外圈1旋转时,此事的外圈1将会带动齿轮6旋转,由于第二伸缩套19位于限位槽14内,所以第一伸缩套28不会围绕转轴9来回摆动;第二弹簧20位于第二伸缩套19内,第二弹簧20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套1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伸缩杆21端面上的作用是给第二伸缩套19一个恢复力作用;第三导槽17内具有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一端安装在第三导块18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三导槽17端面上的作用是给驱动块22一个恢复力作用;驱动块22一端两侧面上均开有斜面的作用是,一方面当驱动轴5旋转时,会带动轴套4旋转,轴套4上所开的驱动槽16将会推动驱动块22上所开的斜面运动,从而使得驱动块22将会推动第二伸缩套19运动,此时的第二伸缩套19将会运动出限位槽14,从而使得第一伸缩套28可以围绕转轴9旋转;另一方面当驱动块22将第二伸缩套19从而限位槽14内推出时,驱动块22也将不会再沿第三导槽17运动,此时的驱动块22上所开的斜面仍然在驱动槽16内,从而使得轴套4可以带动驱动块22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本发明中的双向超越离合器上的驱动轴5未转动时,驱动机构2上的第二伸缩套19位于限位槽14内,如图13a所示,当外圈1旋转时,外圈1上所开的内齿将会驱动齿轮6旋转,此时的齿轮6与花瓣形轮3上的半圆凸起有一定的间隙,所以齿轮6的运动将不会带动花瓣形轮3运动,花瓣形轮3将不会带动驱动轴5运动,从而达到当外圈1旋转时不会带动驱动轴5运动的目的;如图13b所示,当驱动轴5运动时,驱动轴5将会带动轴套4运动,轴套4将会带动位于驱动槽16内的驱动块22运动,驱动块22将会沿第三导槽17运动,此时的驱动块22会推动第二伸缩套19运动,运动的第二伸缩套19将会沿第二导槽24运动,使得第二伸缩套19将会失去限位槽14的限制,没有限位槽14的限制作用,此时的第一伸缩套28将会围绕转轴9旋转,由于此时的外圈1阻力较大,且齿轮6又和外圈1上的内齿啮合,所以第一伸缩套28将会向驱动轴5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的第一伸缩套28将会带动第一伸缩杆8运动,第一伸缩杆8将会带动连接轴7运动,连接轴7将会带动齿轮6运动,由于驱动块22上所开斜面的作用,所以运动的驱动轴5将会带动轴套4运动,轴套4将会带动驱动块22运动,驱动块22将会带动连接套13运动,连接套13将会带动花瓣形轮3运动,花瓣形轮3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一伸缩套28旋转,第一伸缩套28将会带动第一伸缩杆8围绕驱动轴5旋转,第一伸缩杆8将会带动齿轮6围绕驱动轴5旋转,在第一伸缩杆8与第一伸缩套28的作用下,此时的齿轮6将会与花瓣形轮3上的半圆凸起外圆面接触配合,同时又会与外圈1上所开的内齿啮合,所以此时的驱动轴5将会依次带动轴套4、驱动块22、连接套13、花瓣形轮3、转轴9、第一伸缩套28、第一伸缩杆8、连接轴7、齿轮6、齿圈运动,同时当安装触发机构34上的驱动机构2中的第一伸缩套28围绕转轴9旋转时,转轴9将会旋转,旋转的转轴9将会带动半环齿15旋转,半环齿15将会依次带动其余5个驱动机构2运动,从而使得6个驱动机构2可以同时驱动外圈1运动,到达驱动轴5驱动外圈1的目的;5半环齿15中的第一个半环齿15与安装有触发机构34的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9和其相邻的驱动机构2上所开的外齿啮合的作用是一个转轴9可以通过4个半环齿15同时控制其余5个转轴9的目的;下一个半环齿15与上一个半环齿15之间夹角为60度依次安装后的最后一个半环齿15不会与安装触发机构34的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9上所开外齿接触得作用是防止半环齿15与转轴9的运动上发生干涉;如图13c所示,当驱动轴5停止旋转时,第一伸缩套28在复位弹簧27的作用下将会回位到原来的位置,第一伸缩杆8在第一弹簧32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二伸缩套19在第二弹簧20的作用下重新进入限位槽14内,驱动块22也在第三弹簧23的作用下回位到原来的位置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