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62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普通常用的回转支承轴承大多为内外圈不在一个平面,通过在内外圈上钻孔与主机螺栓连接;在密封条的唇依靠与端面的过盈实现密封。而此新型密封回转支承轴承,因其应用场合要求内外圈端面平齐,且通过轴承的内径外径配合安装,要求密封。密封条较难安装,要求有更高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轴承内、外圈端面齐平达到好的密封效果的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滚动组件,轴承外圈套设于轴承内圈外,滚动组件置于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之间形成的轴向两端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的轴向两端面齐平,在轴承外圈的内圆周面其中一轴向端设有外圈固定槽,在轴承外圈的内圆周面另一轴向端设有外圈台阶槽,在轴承内圈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外圈固定槽对应配合的内圈台阶槽以及与外圈台阶槽对应配合的内圈固定槽,外圈固定槽和内圈固定槽的截面形状均呈U形,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端设有固定插装于外圈固定槽的第一安装部,第一密封圈的内径端设有与内圈台阶槽接触密封配合的内圈接触唇,第二密封圈的内径端设有固定插装于内圈固定槽内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密封圈的外径端设有与外圈台阶槽接触密封配合的外圈接触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端面齐平的使用场合,采用外圈固定槽和内圈固定槽实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固定,外圈台阶槽和内圈台阶槽实现让位和密封配合,具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安装牢固可靠以及密封可靠的优点,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安装简单方便,轴承装配方便和密封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内圈接触唇和外圈接触唇均朝向轴承外部一侧倾斜。该结构设计下,具有密封可靠以及不易翻唇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还设有外圈固定密封唇,外圈固定密封唇与轴承外圈内圆周面过盈配合,所述外圈固定密封唇与内圈接触唇之间间隔设置。该结构设计下,外圈固定密封唇具有限位作用,同时实现与轴承外圈进行密封配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和安装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圈固定密封唇朝向轴承外部一侧设置。该结构设计下,实现外侧密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与外圈固定密封唇相对的一侧设有外圈限位凸台,外圈限位凸台与轴承外圈内圆周面抵触限位。该结构设计下,第一密封圈安装更为牢固可靠以及密封可靠。

优选的, 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还设有内圈固定密封唇,内圈固定密封唇与轴承内圈外圆周面过盈配合。该结构设计下,内圈固定密封唇具有限位作用,同时实现与轴承内圈进行密封配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和安装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圈固定密封唇朝向轴承外部一侧设置。该结构设计下,实现外侧密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上与内圈固定密封唇相对的一侧设有内圈限位凸台,内圈限位凸台与轴承内圈外圆周面抵触限位。该结构设计下,第二密封圈安装更为牢固可靠以及密封可靠。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固定圈体,第一固定圈体的轴向侧面设有凸起,凸起朝向第一安装部装入外圈固定槽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该结构设计下,凸起实现第一安装部装入外圈固定槽内更为牢固可靠,且凸起朝向第一安装部装入外圈固定槽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压装难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固定圈体,第二固定圈体的轴向侧面设有凸片,凸片朝向第二安装部装入内圈固定槽的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该结构设计下,凸片实现第二安装部装入内圈固定槽内更为牢固可靠,且凸片朝向第二安装部装入内圈固定槽的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压装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一密封圈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第二密封圈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2至附图6,由于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装配后,第一密封圈上的凸起和第二密封圈上的凸片均存在变形,因此在图2至图4中省略凸起和凸片,在图5和图6中表示其自由状态下的截面图。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密封型回转支承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轴承外圈2以及滚动组件3,轴承外圈2套设于轴承内圈1外,滚动组件3置于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之间,在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之间形成的轴向两端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5,所述的轴承外圈2和轴承内圈1的轴向两端面齐平,在轴承外圈2的内圆周面其中一轴向端设有外圈固定槽21,在轴承外圈2的内圆周面另一轴向端设有外圈台阶槽22,在轴承内圈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与外圈固定槽21对应配合的内圈台阶槽12以及与外圈台阶槽22对应配合的内圈固定槽11,所述第一密封圈4的外径端设有固定插装于外圈固定槽21的第一安装部41,第一安装部41固定安装在外圈固定槽21内,第一密封圈4的内径端设有与内圈台阶槽12接触密封配合的内圈接触唇42,第二密封圈5的内径端设有固定插装于内圈固定槽11内的第二安装部51,第二安装部51固定安装在内圈固定槽11内,第二密封圈5的外径端设有与外圈台阶槽22接触密封配合的外圈接触唇52。适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端面齐平的使用场合,采用外圈固定槽和内圈固定槽实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固定,外圈台阶槽和内圈台阶槽实现让位和密封配合,具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安装牢固可靠以及密封可靠的优点,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安装简单方便,轴承装配方便和密封效果好。其中,所述内圈接触唇42和外圈接触唇52均朝向轴承外部一侧倾斜。具有密封可靠以及不易翻唇的优点。

所述第一密封圈4上还设有外圈固定密封唇43,外圈固定密封唇43与轴承外圈2内圆周面过盈配合,所述外圈固定密封唇43与内圈接触唇42之间间隔设置。外圈固定密封唇具有限位作用,同时实现与轴承外圈进行密封配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和安装可靠。且所述外圈固定密封唇43朝向轴承外部一侧设置。实现外侧密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密封圈4上与外圈固定密封唇43相对的一侧设有外圈限位凸台44,本具体实施例中为,外圈限位凸台44设于朝向轴承内部一侧,外圈限位凸台44与轴承外圈2内圆周面抵触限位。第一密封圈4的轴向两侧经外圈限位凸台44和外圈固定密封唇43实现两侧支撑,安装更为牢固可靠以及密封可靠。

同理,在所述第二密封圈5上还设有内圈固定密封唇53,内圈固定密封唇53与轴承内圈1外圆周面过盈配合。所述内圈固定密封唇53朝向轴承外部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5上与内圈固定密封唇53相对的一侧设有内圈限位凸台54,内圈限位凸台54与轴承内圈1外圆周面抵触限位。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41包括第一固定圈体411,第一固定圈体411的轴向侧面设有凸起412,其中凸起412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多个设置,多个凸起沿径向间隔排布,也可以在第一固定圈体的轴向一侧设置凸片,也可以在第一固定圈体的轴向两侧均设置凸片,凸起412朝向第一安装部41装入外圈固定槽21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4121。凸起412实现第一安装部装入外圈固定槽内更为牢固可靠,且凸起412朝向第一安装部装入外圈固定槽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压装难度。

同理,所述第二安装部51包括第二固定圈体511,第二固定圈体511的轴向侧面设有凸片512,凸片512朝向第二安装部51装入内圈固定槽11的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5121。其中凸片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多个设置,多个凸片沿径向间隔排布,也可以在第二固定圈体的轴向一侧设置凸片,也可以在第二固定圈体的轴向两侧均设置凸片,凸片实现第二安装部装入内圈固定槽内更为牢固可靠,且凸片朝向第二安装部装入内圈固定槽的始端的一侧面为下坡面,起到引导作用,降低压装难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