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2362发布日期:2018-07-18 01:0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振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振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但是现有的减振器无法实现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包括车架孔、密封壳、活塞、液压油缸、伸张阀、流通阀、补偿阀、车桥孔和轴承,所述车架孔底部设有密封壳,密封壳与车架孔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壳内设有活塞,活塞通过螺纹与车架孔连接,所述液压油缸位于密封壳底侧,所述液压油缸底侧设有车桥孔,所述液压油缸内部顶侧设有伸张阀,所述伸张阀左侧设有轴承,伸张阀与轴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左侧设有流通阀,流通阀与轴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流通阀底侧设有补偿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与活塞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与活塞和轴承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塞中间两侧设有导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补偿阀右侧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右侧设有压缩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油缸与车桥孔之间设有耐磨垫,耐磨垫与液压油缸和车桥孔通过镶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用于现有的减振器无法实现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震效果有限,通过设有压缩阀与耐压垫,通过压缩阀能够减少减振器内部的压力,间接提高减振器性能,设有耐压垫,使减振器安装在车桥孔上时,能通过耐压点减少汽车压力,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减振器具有耐压防内泄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液压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孔、2密封壳、3活塞、4导向阀、5液压油缸、6伸张阀、7流通阀、8压缩阀、9补偿阀、10耐压垫、11车桥孔、12固定装置、13连接杆、1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压防内泄双向作用减振器,包括车架孔1、密封壳2、活塞3、液压油缸5、伸张阀6、流通阀7、补偿阀9、车桥孔11和轴承14,所述车架孔1底部设有密封壳2,密封壳2与车架孔1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壳2内设有活塞3,活塞3通过螺纹与车架孔1连接,所述液压油缸5位于密封壳2底侧,所述液压油缸5底侧设有车桥孔11,所述液压油缸5内部顶侧设有伸张阀6,所述伸张阀6左侧设有轴承14,伸张阀6与轴承1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轴承14左侧设有流通阀7,流通阀7与轴承1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流通阀7底侧设有补偿阀9。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14与活塞3之间设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通过与活塞3和轴承14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连接杆13能使活塞3与轴承14连接,从而实现减振器运行,所述活塞3中间两侧设有导向阀4,设有导向阀4能够使减振器运行,所述补偿阀9右侧设有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右侧设有压缩阀8,压缩阀8能够减少减振器内部的压力,进而提高减振器性能,所述液压油缸5与车桥孔11之间设有耐磨垫10,耐磨垫10与液压油缸5和车桥孔11通过镶嵌连接,通过设有防磨垫10能够减少汽车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 通过设有压缩阀8与耐压垫8,通过压缩阀8能够减少减振器内部的压力,间接提高减振器性能,设有耐压垫10,使减振器安装在车桥孔11上时,能通过耐压点10减少汽车压力,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实现减振器具有耐压防内泄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