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678发布日期:2019-06-26 01:0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挤压造粒机结构改进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双螺杆挤压造粒机包括熔融泵1、混炼段2、进料段4、料仓3、变速箱6、电机8和控制单元,电机通过联轴器7与变速箱输入端连接,变速箱两个输出端通过两个转动轴5与两个螺杆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以及输出各种控制指令。由于变速箱内的齿轮高速旋转中,其内充填润滑油,但由于变速箱长时间工作,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处理后才能循环使用,大致使用的结构包括出油管9、泵10、冷却11、过滤12和回油管13,出油管和回油管之间依次串联连接泵、冷却和过滤,其中的冷却的结构较常使用横置的长筒形状的水冷套,即油管从水冷套内穿过,水冷套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水冷套,并与冷水套内的油管中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使润滑油降低到合适的温度后再进行过滤,然后回到变速箱内。上述水冷结构中,水冷套的长度有限,其内容纳的冷水有限,只能通过不断的流动来充分的降低油管内润滑油的温度,导致水泵长期工作中,浪费了能源;当水冷套内出现过多的水垢时,会进一步降低水冷套内的水容量以及对冷水的流速造成影响,降温效果继续下降,不利于润滑油的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通过蛇形管延长润滑油和冷水交换的时间、并在油管内增加内换热管且具有出油口温度检测的一种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包括水冷套、水泵和控制单元,该水冷套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套外部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在水冷套底面右侧设置有进油口,在水冷套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出油口,该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水冷套内设置的蛇形折弯管相互连通,在进油口旁侧设置有出水口,在出油口旁侧设置有进水口,在出油口侧壁嵌装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与进水口连通的水泵的控制端。

再有,在进水口侧壁上连通一进水分管,在出水口侧壁上连通一出水分管,所述进水分管连通套装在蛇形折弯管内设置的内换热管的上端,该内换热管的下端与所述出水分管连通,该内换热管外缘与蛇形折弯管内缘之间间隔设置。

再有,蛇形折弯管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油管的端部通过弯头罩连通,该弯头罩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两个油管连接,两个油管之间的弯头罩开口处由挡板封闭。

再有,所述弯头罩上端面和底面均为与油管上端和下端相对应的半圆形,位于弯头罩上端的油管的底面和位于弯头罩下端的油管的上端面分别与挡板上端和下端所制的弧形表面相贴合。

再有,所述油管内嵌入内换热管的直管段,所述弯头罩内嵌入内换热管的弧形连接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水冷套为方形或长方形,优选长方形,使内部设置的蛇形折弯管尽可能具有较长的长度,由下端进入的热润滑油向上流动,并与水冷套内由上向下流动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最后从上端流出,为了缩短换热时间,提高润滑油的流速,进水口和出水口还与蛇形折弯管内设置的内换热管连通,即蛇形折弯管内的热润滑油在与水冷套内的冷水换热时,还同时与内换热管内流动的冷水进行换热,这样充分的使热润滑油在流动过程中同时进行外侧和内侧的热交换,在保持热润滑油流速大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在出油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利用其检测出油口处的润滑油温度,当温度超过设置的报警数值时,控制单元自动驱动水泵,使冷水的流速提高,满足快速降温的需要,通过外侧、内侧的同时换热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使换热效率更高,水泵不用经常满负荷工作,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充分被加热的水还可以用于生产线中的其他工艺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水冷套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II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弯头罩的右视图;

图6是图4的截面图;

图7是图6的弯头罩的右视图,拆除挡板;

图8是图6的挡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挤压造粒机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水冷套20、水泵(省略) 和控制单元(省略),该水冷套设置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25,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水冷套外部形状为方形或长方形,在水冷套底面右侧设置有进油口26,在水冷套上端面左侧设置有出油口17,该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水冷套内设置的蛇形折弯管21相互连通,在进油口旁侧设置有出水口,在出油口旁侧设置有进水口,在出油口侧壁嵌装一温度传感器18,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与进水口连通的水泵的控制端。

本实施例中,在进水口侧壁15上连通一进水分管16,在出水口侧壁上连通一出水分管 16,进水分管连通套装在蛇形折弯管内设置的内换热管27的上端,该内换热管的下端与出水分管连通,该内换热管外缘与蛇形折弯管内缘之间间隔29设置。

进水口不断的流入冷水19(图2中实心箭头所示),并通过水冷套内空腔后经出水口流出,在流动过程中与蛇形折弯管流动的润滑油(图2中空心箭头所示)进行外侧换热,同时进水分管内的冷水通过内换热管流动到出水分管处,在流动过程中与蛇形折弯管流动的润滑油进行内侧换热。

蛇形折弯管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油管22的端部通过弯头罩23连通,该弯头罩如图4~8 所示的,其上端33和下端分别与两个油管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两个油管之间的弯头罩开口旁侧的侧壁端面35处由挡板30的边缘37封闭。弯头罩上端面和底面均为与油管上端和下端相对应的半圆形,上下两个油管与弯头罩上端和下端焊接好后使上端和下端完全封闭起来,位于弯头罩上端的油管的底面31和位于弯头罩下端的油管的上端面32分别与挡板上端和下端所制的弧形表面36相贴合。

当弯头罩和挡板将上下两个油管的端部封闭后,如图6所示,油管内嵌入内换热管的直管段,弯头罩内嵌入内换热管的弧形连接段,直管段与弧形连接段的接缝处34位于弯头罩的内部。

为了保证内换热管和蛇形折弯管之间的间隙,可以在弯头罩焊接之前,在油管和直管段之间设置支架,该支架尽可能的结实且体积小,即能稳定支撑,还不会影响润滑油的流速。再有,各个焊接处需要保持焊缝均匀且打磨平滑,并且需要进行泄漏测试才能使用。最后,蛇形折弯管内径稍微大些,而内换热管外径适中,使二者之间的间隙大致保持在3~10厘米,当然蛇形折弯管的内径、内换热管的内径以及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润滑油的黏度、流速等参数来确定。

温度传感器主要是检测出油口处的润滑油温度,一般来说,通过外侧和内侧的换热后,出油口处的润滑油的温度已经降低到适合的范围,可以进行抽样检测和过滤处理,当为了避免出现问题,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定期传送到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与预设的数值进行比较,一旦超过报警范围,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变频器等设备自动驱动水泵提高功率,提高冷水的流速,使出油口处的润滑油温度回到正常的范围内,然后水泵可以降低功率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水冷套为方形或长方形,优选长方形,使内部设置的蛇形折弯管尽可能具有较长的长度,由下端进入的热润滑油向上流动,并与水冷套内由上向下流动的冷水进行热交换,最后从上端流出,为了缩短换热时间,提高润滑油的流速,进水口和出水口还与蛇形折弯管内设置的内换热管连通,即蛇形折弯管内的热润滑油在与水冷套内的冷水换热时,还同时与内换热管内流动的冷水进行换热,这样充分的使热润滑油在流动过程中同时进行外侧和内侧的热交换,在保持热润滑油流速大致不便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在出油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利用其检测出油口处的润滑油温度,当温度超过设置的报警数值时,控制单元自动驱动水泵,使冷水的流速提高,满足快速降温的需要,通过外侧、内侧的同时换热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使换热效率更高,水泵不用经常满负荷工作,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充分被加热的水还可以用于生产线中的其他工艺段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