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8506发布日期:2021-04-16 18:1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滑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在阀孔内滑动的阀柱对多个端口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滑阀。


背景技术:

2.由在阀孔内滑动的阀柱对多个端口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滑阀,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的那样是众所众所周知的。
3.以往的滑阀,通常,具备如图13所示的那样的结构。此滑阀是5端口阀,在具有多个端口p、a1、a2、e1、e2阀主体100的内部,具有与上述端口p、a1、a2、e1、e2连通的阀孔101,在该阀孔101内,在轴线l方向滑动自由地收容了阀柱102。在上述阀主体100的一端及另一端,安装了活塞保持架103、104,在各活塞保持架103、104的内部分别收容了先导活塞105、106,通过由电磁先导阀107使先导流体交替地作用于上述先导活塞105、106,经该先导活塞105、106驱动上述阀柱102。
4.在上述阀柱102上,形成了用于对相邻的端口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多个(4个)的开闭用台肩102a和用于使上述阀柱102稳定地滑动的多个导向用台肩102b,在上述开闭用台肩102a的外周安装了阀柱填料108,在上述导向用台肩102b的外周安装了导向环109和单向密封件110。形成在阀柱102的两端的上述导向用台肩102b是为了封闭上述阀孔101的端部而兼作封闭用台肩的结构。
5.另外,在上述多个端口p、a1、a2、e1、e2分别与阀孔101连通的位置,形成了具有比该阀孔101的直径大的直径环状的凹面111,经该凹面111,各端口p、a1、a2、e1、e2与上述阀孔101连通。
6.一般地,在这种滑阀中,例如,为了效率良好地驱动气缸等动作执行器,强烈要求扩大在该滑阀内流动的控制流体(气体)的流量,特别是,希望通过将从上述动作执行器通过滑阀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流量扩大,来实现顺利的排气,抑制排气压,由此效率良好地控制上述动作执行器。
7.因此,在上述以往的滑阀中,在各端口p、a1、a2、e1、e2与阀孔101连通的部分上形成了环状的凹面111,由此谋求气体流量的增加,但因为该凹面111的直径(深度)由阀主体100的横向宽度等制约的情况多,所以通过将该凹面的直径扩大谋求气体流量的增加存在着界限。
8.这样的问题,在上述5端口阀以外的4端口阀、3端口阀等中也是同样的。
9.在先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86380号公报
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

939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4.本发明的技术的课题在于,得到一种在排出端口与阀孔连通的部分上不形成以往的那样的环状的凹面就能使从该排出端口排出的流体的排出流量扩大的具备简单且合理的设计构造的滑阀。
15.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1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滑阀,具有阀主体、多个端口、阀孔、阀柱和先导阀,该阀主体具有高度、宽度和长度,该多个端口在该阀主体的高度方向的一端面或两端面开口,该阀孔在上述阀主体的内部在该阀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该阀柱以在该阀孔的轴线方向位移自由的方式收容在该阀孔的内部,该先导阀经先导活塞驱动该阀柱。
17.上述多个端口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及排出端口,各端口分别与上述阀孔连通,上述排出端口与上述输出端口相比配设在阀主体的端部侧,在上述阀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之中的设置了上述排出端口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在上述阀孔的上下相对的位置从上述阀主体的端部到上述排出端口的位置形成用于将该阀孔的截面积在阀主体的高度方向扩大的上部凹槽及下部凹槽,在上述阀孔的端部形成了扩大孔部,该扩大孔部通过上述下部凹槽与上述排出端口连通,上述阀柱具有输出台肩及输出填料和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该输出台肩及输出填料对连结上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输出流路进行开闭,该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对连结上述输出端口和排出端口的排出流路进行开闭,在上述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通过上述阀柱的位移开放了上述排出流路时,该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位于上述扩大孔部的内部,由此,上述排出流路和排出端口通过上述扩大孔部相互地连通。
18.本发明的滑阀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扩大孔部的内侧面上,在上述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之间,以夹着上述轴线相对的方式夹设了由上述阀孔的孔面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孔面部分,在上述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为了上述排出流路的开闭进行位移时,将上述排出填料与上述孔面部分接触进行导向。
19.在此情况下,只要上述一对孔面部分形成在上述扩大孔部内的至少上述排出台肩及排出填料为了上述排出流路的开闭进行位移的范围内即可。
20.在本发明的滑阀中,希望上述上部凹槽及下部凹槽的槽宽度相互地相等,且该槽宽度比上述阀孔的直径大。
21.另外,在本发明的滑阀中,希望在上述阀主体的形成了上述扩大孔部的一侧的端部安装了活塞保持架,在该活塞保持架的内部收容了上述先导活塞,该先导活塞的一部分进入上述扩大孔部内,在上述阀柱的端部,在与上述排出台肩邻接的位置,以向上述扩大孔部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了连结部,上述阀柱经该连结部与上述先导活塞连结。
22.在此情况下,优选为,上述连结部由沿轴线延伸的连结轴构成,在上述先导活塞上形成连结孔,通过将上述连结轴嵌合在该连结孔内,上述阀柱和上述先导活塞连结成同心状。
23.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构成方式,上述滑阀是5端口阀,具有一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出端口和两个排出端口,上述两个排出端口在上述阀主体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各形成一个,上述扩大孔部及排出端口分别形成在上述阀孔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上述排出台肩、排出填料及先导活塞分别设置在上述阀柱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
24.在此情况下,优选为,上述阀主体的外部形状及内部形状相对于通过上述输入端口的中心的中心轴呈轴对称。
25.发明的效果
26.本发明的滑阀,由于通过在阀孔的端部形成用于将该阀孔的截面积在阀主体的高度方向扩大的上部凹槽及下部凹槽来形成扩大孔部,并将来自输出端口的排出流体通过此扩大孔部从排出端口排出,所以即使在因为阀主体的横向宽度小而不能在排出端口的位置形成深度大的凹面的那样的情况下,也能谋求排出流体的流量的扩大。
附图说明
27.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滑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28.图2是将图1的滑阀的左端部分扩大表示的部分扩大图。
29.图3是将图1的滑阀的右端部分扩大表示的部分扩大图。
30.图4是将图1的滑阀沿iv

iv线切断了的剖视图。
31.图5是将图1的滑阀沿v

v线切断了的剖视图。
32.图6是将阀柱和先导活塞连结的部分的扩大剖视图。
33.图7是将图1的滑阀沿vii

vii线切断了的剖视图。
34.图8是图1的滑阀的仰视图。
35.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滑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36.图10是表示图9的滑阀的阀主体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37.图11是将图9的滑阀沿xi

xi线切断了的剖视图。
38.图12是将图9的滑阀沿xii

xii线切断了的剖视图。
39.图13是公知的滑阀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41.图1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滑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此滑阀1,通过与具备了同样的结构的其它的滑阀一起经垫圈41搭载在歧管40上,作为歧管阀构成。
42.如图1所示,上述滑阀1是5端口阀,具有内置了用于开闭流路的阀柱4的主阀部2和驱动上述阀柱4的电磁操作式的先导阀3。由此滑阀1控制的压力流体是压缩空气。
43.上述主阀部2的阀主体5,做成了四方块形,具有高度(图1的上下方向)、长度(图1的左右方向)和宽度(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在该阀主体5的高度方向的下面及上面上,在该阀主体5的长度方向并列地形成了输入用、输出用、排气用的5个端口p、a1、a2、e1、e2。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也参照图8,在上述阀主体5的下面上,设置了中央的输入端口p和位于该输入端口p的两侧的第一排出端口e1及第二排出端口e2,在上述阀主体5的上面上,设置了第一输出端口a1及第二输出端口a2。上述阀主体5是由铝合金铸造的结构。
44.在上述阀主体5的内部,设置了从第一端5a到相反侧的第二端5b水平地贯通该阀主体5的圆形的阀孔6,在该阀孔6的内部,沿该阀孔6的轴线l滑动自由地收容了上述阀柱4。上述阀孔6的直径d(参照图4)遍及该阀孔6的全长地一定。
45.上述阀孔6和上述5个端口p、a1、a2、e1、e2,通过在该阀孔6的孔面上开口的5个连通口7p、7a1、7a2、7e1、7e2的每一个相互地连通。
46.即,在上述阀孔6的下半周侧,在该阀孔6的轴线l方向的中央位置,与上述输入端
口p连通的输入连通口7p开口,在该输入连通口7p的一侧,与上述第一排出端口e1连通的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开口,在上述输入连通口7p的另一侧,与上述第二排出端口e2连通的第二排出连通口7e2开口。
47.另外,在上述阀孔6的上半周侧,在上述输入连通口7p和第一排出连通口7e1之间的位置,与上述第一输出端口a1连通的第一输出连通口7a1开口,在上述输入连通口7p和第二排出连通口7e2之间的位置,与上述第二输出端口a2连通的第二输出连通口7a2开口。
48.上述连通口7p、7a1、7a2、7e1、7e2,全部做成了非圆形。其中,输入连通口7p、第一输出连通口7a1及第二输出连通口7a2,如从图4及图7明确的那样,形成在上述阀孔6的圆周的一部分上,该连通口7p、7a1、7a2在上述阀孔6的圆周方向开口的范围在该阀孔6的全圆周的1/2以下。换言之,上述连通口7p、7a1、7a2的与上述轴线l正交的方向的口径x在上述阀孔6的直径d以下。另外,上述连通口7p、7a1、7a2的沿上述轴线l的方向的口径y,希望在上述阀孔6的直径d的1/2以上,但在该阀孔6的直径d以下。
49.另一方面,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是如下的那样形成的。即,如从图2、图3及图5明确的那样,在上述阀主体5的上述第一端5a侧及第二端5b侧,用于将上述阀孔6的孔径在阀主体5的上下方向扩大的一对凹槽8、9,即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在该阀孔6的上下相对的位置,从上述阀主体5的端部至形成了上述第一排出端口e1及第二排出端口e2的位置,分别沿上述阀孔6形成,在上述阀孔6的形成了上述下部凹槽9的部分上,分别开设了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也就是说,在上述阀孔6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了由该阀孔6和上述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构成的扩大孔部6a,该扩大孔部6a通过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分别与上述第一排出端口e1及第二排出端口e2连通。
50.如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一端5a侧,上述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延伸到与将上述第一输出端口a1和第一排出端口e1连结的第一排出流路ae1邻接的位置,在上述下部凹槽9的内端部,使四边形的一边与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邻接地形成了从上向下看形状为四边形的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
51.同样地,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二端5b侧,上述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延伸到与将上述第二输出端口a2和第二排出端口e2连结的第二排出流路ae2邻接的位置,在上述下部凹槽9的内端部,使四边形的一边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ae2邻接地形成了从上向下看形状为四边形的上述第二排出连通口7e2。
52.上述上部凹槽8,如在图5中对阀主体5的第一端5a侧表示的那样,具有相互地平行的左右的侧壁8a、8b和与上述阀孔6同心的呈圆弧状的槽底壁8c,该上部凹槽8的槽宽度w1比上述阀孔6的直径d(参照图4)稍微小,另外,使该上部凹槽8与上述阀孔6连通的开口部8d的开口宽度与上述上部凹槽8的槽宽度w1相等。在此情况下,上述开口部8d的开口宽度w1,为了使流路截面积尽可能地变大,希望比上述阀孔6的直径d的1/2大,更希望在直径d的8成以上,在图示的例中,形成为直径d的约9成左右。
53.另一方面,上述下部凹槽9具有相互地平行的左右的侧壁9a、9b和呈平面状的槽底壁9c。
54.上述左右的侧壁9a、9b之中的一方的侧壁9a与上述上部凹槽8的一方的侧壁8a处于同一面上,但另一方的侧壁9b与上述上部凹槽8的另一方的侧壁8b相比处于与阀主体5的
侧面5c近的位置。因此,该下部凹槽9的槽宽度w2比上述上部凹槽8的槽宽度w1宽。但是,使上述下部凹槽9与上述阀孔6连通的开口部9d的开口宽度,与上述上部凹槽8的开口部8d的开口宽度w1相等。
55.此结果,在上述上部凹槽8的开口部8d和下部凹槽9的开口部9d之间,以夹着轴线l地相互地相对的方式夹设了由上述阀孔6的孔面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孔面部分6b、6b,如图1及图2所示,在排出台肩4c、4d及排出填料10c、10d开闭上述排出流路ae1、ae2时,将上述排出填料10c、10d与上述孔面部分6b、6b接触进行导向。
56.另外,上述下部凹槽9的槽底壁9c,在从上述阀主体5的端部到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的端部与上述轴线l平行地延伸后,向与上述轴线l接近的方向倾斜,然后,在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的中央付近再次以与上述轴线l平行的方式改变方向,并保持不变地到达至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及第二排出流路ae2。因此,上述下部凹槽9,在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及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的位置,具有构成与上述轴线l平行(水平)的开口部分m和朝向上述阀孔6的端部侧逐渐地向远离上述轴线l的方向倾斜的开口部分n。
57.在图1中,上述阀主体5的外部形状及内部形状,相对于通过上述输入端口p的中心与上述轴线l正交的中心轴呈轴对称。
58.上述阀柱4,如从图1明确的那样,具有用于开闭将上述端口p、a1、a2、e1、e2的相邻的端口彼此连结的流路的多个台肩4a、4b、4c、4d和分别安装在各台肩4a、4b、4c、4d的外周的填料10a、10b、10c、10d。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上述阀柱4具有开闭将上述输入端口p(输入连通口7p)和第一输出端口a1(第一输出连通口7a1)连结的第一输出流路pa1的第一输出台肩4a及第一输出填料10a;开闭将上述输入端口p(输入连通口7p)和第二输出端口a2(第二输出连通口7a2)连结的第二输出流路pa2的第二输出台肩4b及第二输出填料10b;开闭将上述第一输出端口a1(第一输出连通口7a1)和第一排出端口e1(第一排出连通口7e1)连结的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的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和开闭将上述第二输出端口a2(第二输出连通口7a2)和第二排出端口e2(第二排出连通口7e2)连结的上述第二排出流路ae2的第二排出台肩4d及第二排出填料10d。
59.在上述阀柱4的轴线l方向的一端,形成了用于连结第一先导活塞11的第一连结部4e。此第一连结部4e是由呈圆柱状的连结轴构成的结构,该第一连结部4e在与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邻接的位置以与该阀柱4构成同心的方式延伸出来。
60.另外,在上述阀柱4的轴线l方向的另一端,形成了用于连结第二先导活塞12的第二连结部4f。此第二连结部4f是由呈圆柱状的连结轴构成的结构,该第二连结部4f在与上述第二排出台肩4d邻接的位置以与该阀柱4构成同心的方式延伸出来。
61.上述连结部4e、4f的直径与夹设在相邻的台肩之间的轴部4g的直径相同。另外,包含上述连结部4e、4f在内的上述阀柱4的长度比上述阀孔6的长度短,且不论该阀柱4处于怎样的切换位置,都是该阀柱4的一端及另一端不突出于上述阀孔6的外部的那样的长度。
62.这样,在上述阀柱4上,仅通过成了用于开闭流路的台肩4a、4b、4c、4d和填料10a、10b、10c、10d,没有形成图13所示的公知的在滑阀的阀柱的两端形成的那样的用于对该阀柱的切换动作进行导向的导向用台肩。因此,与公知的滑阀相比,上述阀柱4及阀孔6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短,也不需要安装在上述导向用台肩上的导向环、单向密封件等零件。
63.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一端5a,安装了由大致矩形的块构成的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的第一活塞保持架13,在该第一活塞保持架13的内部的第一活塞室14内,以在轴线l方向滑动自由的方式收容了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
64.另外,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二端5b,安装了由大致矩形的块构成的pbt制的第二活塞保持架15,在该第二活塞保持架15的内部的第二活塞室16内,以在轴线l方向滑动自由的方式收容了与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相比为小径的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
65.如图2及图3详细地表示的那样,为了在上述阀孔6和第一活塞室14及第二活塞室16以呈同心的方式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连结上述阀主体5和上述第一活塞保持架13及第二活塞保持架15,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一端5a及第二端5b,与上述阀孔6呈同心状地形成了与上述阀孔6相比为大径的第一嵌合孔17a及第二嵌合孔17b。
66.与此相对,在上述第一活塞保持架13及第二活塞保持架15上,与上述第一嵌合孔17a及第二嵌合孔17b呈同心状地形成了将上述第一活塞室14及第二活塞室16包围的环状的第一嵌合部18a及第二嵌合部18b。而且,在将上述嵌合部18a、18b嵌合在上述嵌合孔17a、17b内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活塞保持架13及第二活塞保持架15分别由未图示的连结螺钉与上述阀主体5连结。
67.上述第一嵌合孔17a的直径和第二嵌合孔17b的直径相互地相等,另外,上述第一嵌合部18a的外径和第二嵌合部18b的外径也相互地相等。
68.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具有经密封部件20嵌合在上述第一活塞室14内的活塞主体11a和从该活塞主体11a的端面突出地进入上述扩大孔部6a的内部的连结筒部11b,在该连结筒部11b的内部与上述阀柱4呈同心状地形成了矩形的连结孔11c。而且,通过使上述阀柱4的一端的第一连结部4e嵌合在该连结孔11c的内部,将该第一先导活塞11以相互地呈同心的方式连结在上述阀柱4的一端。将上述连结孔11c做成了矩形的理由,是因为在使上述连结部4e嵌合在该连结孔11c内时,通过使空气容易逃逸,容易地进行嵌合。
69.在上述第一活塞室14的内部,在上述活塞主体11a的背面侧形成了第一先导室14a,并且在上述活塞主体11a的前面侧形成了第一开放室14b。上述第一先导室14a通过先导通孔22、手动操作部23及先导阀3、未图示的先导通孔、阀主体5的先导流体导入口24(参照图1)与上述输入端口p连通。另一方面,上述第一开放室14b,通过与上述阀孔6的上述扩大孔部6a连通,通过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总是与上述第一排出端口e1连通。
70.另外,在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的背面中央,形成导向孔27,形成在上述第一活塞保持架13上的导向轴28嵌合在此导向孔27的内部,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由此导向轴28进行导向。
71.上述先导流体导入口24,形成在上述阀孔6的孔面的与上述输入连通口7p相向的位置,并经阀孔6总是与上述输入端口p连通。
72.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具有经密封部件25嵌合在上述第二活塞室16内的活塞主体12a和从该活塞主体12a的端面突出地进入上述扩大孔部6a的内部的连结筒部12b,在该连结筒部12b的内部与上述阀柱4呈同心状地形成了矩形的连结孔12c。而且,通过使上述阀柱4的另一端的第二连结部4f嵌合在该连结孔12c的内部,将该第二先导活塞12以相互地呈同心的方式连结在上述阀柱4的另一端。
73.在上述第二活塞室16的内部,在上述活塞主体12a的背面侧形成了第二先导室
16a,并且在上述活塞主体12a的前面侧形成了第二开放室16b。而且,上述第二先导室16a通过从先导供给孔26经未图示的先导通孔与上述先导流体导入口24连通,总是流入来自上述输入端口p的先导流体。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开放室16b从上述阀孔6的扩大孔部6a通过上述第二排出连通口7e2总是与上述第二排出端口e2连通。
74.另外,在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的背面中央,形成了导向孔29,形成在上述第二活塞保持架15上的导向轴30嵌合在此导向孔29的内部,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由此导向轴30进行导向。
75.上述先导阀3是3端口阀,如果向该先导阀3通电,则将来自上述输入端口p的先导流体向上述第一先导室14a供给,如果使该先导阀3成为非通电,则将先导流体从上述第一先导室14a排出。
76.上述手动操作部23是在停电时、维护时等由手动操作实现与在向上述先导阀3通电了时相同的动作状态的手动操作部,并被构成为,通过将操作轴23a推下,将先导流体向上述第一先导室14a供给。但是,该手动操作部23的结构及作用由于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此的详细的说明省略。
77.另外,为了将上述滑阀1搭载在歧管40上,在上述阀主体5的第一端5a及第二端5b,如图2、图7所示,在夹着上述阀孔6地相互相反侧的位置,以在高度方向贯通该阀主体5的方式各形成了一个用于插入固定螺钉32的第一螺钉插入孔31a及第二螺钉插入孔31b。
78.形成了上述螺钉插入孔31a、31b位置,是上述阀孔6的端部的形成了上述扩大孔部6a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以与上述阀孔6交叉的方式形成了上述螺钉插入孔31a、31b。
79.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上述第一螺钉插入孔31a,在与上述第一排出填料10c将连结上述第一输出连通口7a1和第一排出连通口7e1的第一排出流路ae1遮断的位置相比靠阀孔6的外侧的位置,以该第一螺钉插入孔31a的一部分和上述阀孔6的一部分相交的方式形成。
80.另外,上述第二螺钉插入孔31b,在与上述第二排出填料10d将连结上述第二输出连通口7a2和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的第二排出流路ae2遮断的位置相比靠阀孔6的外侧的位置,以该第二螺钉插入孔31b的一部分和上述阀孔6的一部分相交的方式形成。
81.将上述螺钉插入孔31a、31b设置在这样的位置的结果,可将上述阀孔6的直径扩大到与上述螺钉穿插孔31a、31b交叉的位置,与此相应地,可扩大流过上述流路pa1、pa2、ae1、ae2的控制流体的流量。
82.另外,在上述阀主体5的宽度方向的一方及另一方的侧面上,在形成了上述螺钉穿插孔31a、31b的位置,形成了沿该螺钉穿插孔31a、31b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33,并且在与该突条33对应的位置,形成了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34。
83.上述突条33及凹槽34,是为了在将多个滑阀1并列地搭载在歧管40上时,通过使邻接的滑阀1、1的突条33和凹槽34嵌合,能使上述多个滑阀1、1接近地进行配置的结构。
84.上述歧管40,如图1所示,具有贯通该歧管40的内部的供给孔42和在该供给孔42的一侧及另一侧贯通上述歧管40的内部的第一排出孔43及第二排出孔44。上述供给孔42通过分支孔42a与搭载在该歧管40上的各滑阀1的输入端口p连通,上述第一排出孔43通过分支孔43a与上述滑阀1的第一排出端口e1连通,上述第二排出孔44通过分支孔44a与上述滑阀1的第二排出端口e2连通。
8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滑阀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表示上述先导阀3断开时的切换状态。图7的下半部分也表示同样的切换状态。在此切换状态下,因为上述第一先导室14a的先导流体由上述先导阀3排出,通常向上述第二先导室16a内供给先导流体,所以上述阀柱4被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推着处于第一切换位置。
86.此时,上述第一输出台肩4a及第一输出填料10a,通过嵌合在连结输入端口p和第一输出端口a1的第一输出流路pa1内,将该第一输出流路pa1封闭,上述第二输出台肩4b及第二输出填料10b,通过从连结输入端口p和第二输出端口a2的第二输出流路pa2拔出,占据跨过上述输入端口p的位置,将上述第二输出流路pa2开放,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通过从连结第一输出端口a1和第一排出端口e1的第一排出流路ae1拔出,占据跨过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的位置,将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开放,上述第二排出台肩4d及第二排出填料10d,通过嵌合在连结第二输出端口a2和第二排出端口e2的第二排出流路ae2内,将该第二排出流路ae2封闭。
87.如果上述先导阀3从此状态成为接通,则由该先导阀3向上述第一先导室14a供给先导流体,此先导流体将上述第一先导活塞11朝向图1及图7的右方推压推压,因此,该第一先导活塞11由基于与上述第二先导活塞12的受压面积差的作用力前进,使上述阀柱4位移到图7的上半部分所示的第二切换位置。
88.由此,上述第一输出台肩4a及第一输出填料10a,通过向跨过上述输入端口p的位置位移,将上述第一输出流路pa1开放,上述第二输出台肩4b及第二输出填料10b,通过嵌合在上述第二输出流路pa2内,将该第二输出流路pa2封闭,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通过嵌合在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内,将该第一排出流路ae1封闭,上述第二排出台肩4d及第二排出填料10d,通过向跨过上述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的位置位移,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ae2开放。
89.在此,在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将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开放了时,从上述第一输出端口a1朝向第一排出端口e1的排出流体,如在图2中由箭头a所示的那样,除了从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的内侧通过上述第一排出连通口7e1朝向排出端口e1流动以外,还如在该图2由箭头b所示的那样,通过上述上部凹槽8,绕过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的上半部分,向上述扩大孔部6a内流入,从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的外侧(背面侧),通过上述下部凹槽9及第一排出连通口7e1朝向排出端口e1流动。此时,上述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的截面积,即,该上部凹槽8及下部凹槽9的深度、槽宽度等被形成为对流量的增加所需要的大小,以便上述排出流体的流量如图9所示的公知的滑阀的那样与在排出端口的位置形成了环状的凹面的情况相比增加。因此,排出流量的合计,与图9所示的公知的滑阀的那样在排出端口的位置形成了环状的凹面的情况相比变多。这在上述第二排出台肩4d及第二排出填料10d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ae2开放了时也同样。
90.另外,在上述阀孔6的上述连通口7p、7a1、7a2、7e1、7e2开口的部分上,因为形成了如公知的形成在滑阀上的那样的环状的凹面,所以上述阀孔6的孔面在上述连通口7p、7a1、7a2、7e1、7e2的位置也不中断,遍及该阀孔6的全长地在轴线l方向连续。因此,上述填料10a、10b、10c、10d,无论处于怎样的切换位置,都至少一部分处于与上述阀孔6的孔面接触的状态,在由该孔面进行导向的状态下进行切换动作,因此,不产生在具有环状的凹面的公
知的滑阀中产生的那样的填料的咬入、脱落等。
91.进而,在铸造了上述阀主体5后,因为不需要进行在上述连通口7p、7a1、7a2、7e1、7e2的位置形成环状的凹面的加工,所以上述阀主体5的制造容易。
92.另外,在上述阀柱4上,没有形成图9所示的在公知的滑阀的阀柱上形成的那样的引导该阀柱的滑动的导向用台肩,但因为上述先导活塞11、12在该阀柱4的两端连结成同心状,由该先导活塞11、12支承,所以可顺利地进行该阀柱4的切换动作,不产生由该阀柱4的倾斜等导致的误动作。
93.此外,在上述压力流体从输出端口a1、a2通过排出端口e1、e2排出时,该压力流体的一部分也存在通过上述螺钉插入孔31a、31b和固定螺钉32之间的隙间向外部漏出的情况,但在完全停止其漏出的情况下,只要对上述隙间实施密封即可。
94.另外,在不将上述滑阀1搭载在歧管40上的情况下,只要将上述螺钉插入孔31a、31b由栓塞等堵塞即可。
95.在图9

图12中表示有关本发明的滑阀的第二实施方式。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滑阀1a,其阀孔6的两端的扩大孔部6a的构造和在输入端口p及输出端口a1、a2与阀孔6连通的位置形成了凹面6c的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不同。
96.首先,对上述滑阀1a的扩大孔部6a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阀主体6的第一端5a侧的扩大孔部6a进行说明,但该阀主体6的第二端5b侧的扩大孔部6a的构造也相同。因此,对该第二端5b侧的扩大孔部6a,只要将以下的说明中的第一端5a、第一排出端口e1、第一排出连通口7e1、第一排出流路ae1、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分别换作第二端5b、第二排出端口e2、第二排出连通口7e2、第二排出流路ae2、第二排出台肩4d及第二排出填料10d即可。
97.在上述扩大孔部6a,上部凹槽8具有大致凸字形的截面形状,该大致凸字形的截面形状具有槽宽度w1比阀孔6的直径d稍微地大的横长部8e和从该横长部8e的一部分向上立起的纵长部8f,另外,下部凹槽9具有左右的侧壁9a、9b和整体地平坦的槽底壁9c,在一方的侧壁9b上,以在轴线l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了向该下部凹槽9内伸出的突壁部9e。上述上部凹槽8的槽宽度(最大槽宽度)w1和下部凹槽9的槽宽度(最大槽宽度)w2相互地相等,该下部凹槽9的从孔面部分6b起的深度h2比上述上部凹槽8的从孔面部分6b起的深度h1深。另外,上述下部凹槽9的槽底壁9c,越过第一排出流路ae1的位置延伸到与第一排出端口e1整体完全交叉的位置,上述第一排出端口e1通过第一排出连通口7e1与上述槽底壁9c的内端部连通。
98.另外,在上述扩大孔部6a,由上述阀孔6的孔面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上述孔面部分6b、6b在轴线l方向从与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相连的位置延伸到该扩大孔部6a的中间位置,在从该中间位置到上述阀主体5的第一端5a的范围内,未形成上述孔面部分6b、6b。在此未形成孔面部分6b、6b的范围内,上述上部凹槽8和下部凹槽9相连成一个,其中完全吸收了阀孔6。因此,在此范围内,上述阀孔6和上部凹槽8和下部凹槽9的边界不存在。
99.在上述扩大孔部6a内形成了上述孔面部分6b、6b范围,是上述第一排出台肩4c及第一排出填料10c为了上述第一排出流路ae1的开闭进行位移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上述第一排出填料10c由上述孔面部分6b、6b进行导向。
100.接着,对上述凹面6c进行说明。即,上述输入端口p与阀孔6连通的位置和输出端口
a1、a2与阀孔6连通的位置,分别形成了用于将该阀孔6的孔径扩大的环状的凹面6c,上述输入端口p及输出端口a1、a2分别经输入连通口7p及输出连通口7a1、7a2与该凹面6c连通。在上述排出端口e1、e2与阀孔6连通的位置未形成凹面。
101.通过形成上述凹面6c,因为连结上述输入端口p和输出端口a1、a2的输出流路pa1、pa2的流路截面积及连结上述输出端口a1、a2和排出端口e1、e2的排出流路ae1、ae2的流路截面积分别扩大,所以由滑阀1a控制的压力流体的流量作为整体进一步增加。
102.另外,上述滑阀1b,在以与具有相同结构的其它的滑阀连接的方式构成的方面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不同。即,在上述阀主体5上,在上述输入端口p和排出端口e1、e2之间的部分上合计形成了两个在宽度方向贯通该阀主体5的连接孔50,并通过将在宽度方向抵接的多个滑阀1a由穿插在上述连接孔50中的螺钉杆及螺母(未图示)固定,能形成阀组件。因此,在上述阀主体5上,没有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的阀主体5上形成的螺钉插入孔31a、31b。
103.进而,上述滑阀1b,在为了将阀柱4的端部的圆柱状的连结部4e、4f嵌合而形成在先导活塞11、12上的连结孔11c、12c为圆形的方面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不同。图中的符号51是用于在将连结部4e、4f插入上述连结孔11c、12c内时使该连结孔11c、12c内的气体逃逸的气体逃逸孔。
104.另外,在上述滑阀1b的第一先导活塞11及第一活塞保持架13上,没有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的第一先导活塞11及第一活塞保持架13上形成的导向孔27及导向轴28。
105.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滑阀1a的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实质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两者的主要的相同结构部分附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阀1同样的符号,其详细的说明省略。
10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滑阀1、1a中,在上述阀主体5的上面上设置了两个输出端口a1、a2,在上述阀主体5的下面上设置了输入端口p和排出端口e1、e2,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阀主体5的下面上设置全部的端口p、e1、e2、a1、a2。
107.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滑阀1、1a是具有一个先导阀3的单先导式的滑阀,但本发明的滑阀,也可以是具有两个先导阀3的双先导式的滑阀。此双先导式的滑阀,例如,在图1中,能通过在阀主体5的第二端5b代替上述第二活塞保持架15及第二先导活塞12地安装与安装在阀主体5的第一端5a的第一活塞保持架13、第一先导活塞11及先导阀3同样的结构来得到。
108.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滑阀1、1a是5端口阀,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3端口阀或4端口阀。
109.符号的说明:
110.1、1a:滑阀
111.3:先导阀
112.4:阀柱
113.4a:第一输出台肩
114.4b:第二输出台肩
115.4c:第一排出台肩
116.4d:第二排出台肩
117.4e:第一连结部
118.4f:第二连结部
119.5:阀主体
120.6:阀孔
121.6a:扩大孔部
122.6b:孔面部分
123.8:上部凹槽
124.9:下部凹槽
125.10a:第一输出填料
126.10b:第二输出填料
127.10c:第一排出填料
128.10d:第二排出填料
129.11:第一先导活塞
130.11c:连结孔
131.12:第二先导活塞
132.12c:连结孔
133.13:第一活塞保持架
134.15:第二活塞保持架
135.p:输入端口
136.a1:第一输出端口
137.a2:第二输出端口
138.e1:第一排出端口
139.e2:第二排出端口
140.pa1:第一输出流路
141.pa2:第二输出流路
142.ae1:第一排出流路
143.ae2:第二排出流路
144.l:轴线
145.d:阀孔的直径
146.w1:上部凹槽的槽宽度
147.w2:下部凹槽的槽宽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