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齿圈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623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齿圈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减速装置。
检索CN85106692.5″三环式减速(增速)传动装置″为平行轴传动,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其三环传动板内齿在园周上的分布要求十分严格,当三环传动板两端轴承孔同轴线后,每相邻内齿对应齿错位中心角是由齿圈及齿轮齿数设计计算确定的,插齿手段是很难保证错位中心角的,如不能保证错位中心角的要求,三内齿就不能同时与齿轮啮合。高速轴为三曲柄轴,相位差120°,由于装配原因,该轴结构为偏心套套装式的,偏心套与轴用键连接很难保证相位差120°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上述专利改进的双齿圈减速器,它能消除对传动板内齿错位中心角的要求;高速轴三曲柄改成双曲柄主、从动轴,改善该轴的结构及制造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上述专利结构中的三环传动板改成双齿圈,高速轴三曲柄改成双曲柄主、从动轴,其拐径上安装二件齿圈。双曲柄主、从动轴用键各套装一个双曲柄轴套,并使它们拐径偏心距相互垂直。双曲柄轴套的拐径与连杆相连,双曲柄主、从动轴及轴套的拐径偏心距夹角为180°,双齿圈及输出轴齿轮为渐开线齿形并啮合公转,相位差为180°,自转转速为零。
本实用新型是上述专利三环传动板改成双齿圈,如组合定位加工双齿圈内齿,齿在园周上分布无任何要求,大大简化内齿加工要求;高速轴三曲柄改成双曲柄主、从动轴,该轴为整体式,两拐径偏心距夹角为180°,改善了双曲柄主、从动轴制造检验及装配条件。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说明书附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齿圈减速器的轴向剖视图。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齿圈减速器结构及传动关系。
该减速器是由双曲柄主动轴(1)、双曲柄从动轴(2)及输出轴齿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箱体(7)及箱盖的轴承孔内,齿圈(3)(二件)通过两端轴承孔安装在主、从动轴的拐径滚动轴承上,连杆(5)(二件)通过两端轴承孔安装在双曲柄轴套(4)(二件)的拐径滚动轴承上,主、从动轴轴径上用键各套装一个双曲柄轴套,并使它们的拐径偏心距相互垂直,主、从动轴及轴套的拐径偏心距夹角分别为180°,全部拐径上偏心距e等于齿圈及输出轴齿轮啮合中心距A,啮合齿为渐开线齿形。
由连杆,主、从动轴,轴套,齿圈视为连杆及箱体视为机架等零件组成四组双曲柄机构。当主动轴输入转速时,该机构构件运动性质1.连杆与齿圈两端轴承孔连心线和主、从动轴及轴套的拐径偏心距不同时重合,则主、从动轴转速相同;2.齿圈作平动,内齿圈及两端轴承孔的轴线(视为质点)运动速度及轨迹相同,因为两端轴承孔轴线与主、从动轴拐径轴线重合,故内齿圈轴线转速等于输入轴转速。内齿圈轴线是以主、从动轴轴径连心线中点(重合于输出轴齿轮的轴线)为转轴,啮合中心距A=e为半径,作园周转动,故双齿圈为行星轮,双齿圈以输入轴转速绕输出轴齿轮啮合公转,相位差为180°,又因为齿圈作平动,双齿圈自转转速为零。设齿圈齿数为Z2,输出轴齿轮齿数为Z1,该减速器传动比
因Z1<Z2为平行轴负传动。
权利要求1.一种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双齿圈减速器,该减速器是由双曲柄主动轴(1)、双曲柄从动轴(2)及输出轴齿轮(6)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箱体(7)及箱盖的轴承孔内,二件齿圈(3)通过两端轴承孔安装在双曲柄主动轴、双曲柄从动轴的拐径滚动轴承上,连杆(5)通过两端轴承孔安装在双曲柄轴套(4)的拐径滚动轴承上,双曲柄轴套用键套装在双曲柄主动轴、双曲柄从动轴轴径上,其特征在于双曲柄主动轴、双曲柄从动轴拐径上共安装二件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双曲柄主动轴、双曲柄从动轴及双曲柄轴套拐径偏心距夹角为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齿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双曲柄主动轴、双曲柄从动轴及双曲柄轴套拐径偏心距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圈减速器,其特征在于齿圈及输出轴齿轮为渐开线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双齿圈减速器,其结构见说明书附图,它能简化内齿制造工艺,双曲柄主、从动轴为整体结构,拐径偏心距夹角为180°,利于制造、检验及装配。传动方式为平行轴负传动,传动比大,体积小,效率高,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H37/00GK2283759SQ96233578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5日
发明者孙跃庭, 沈若浓 申请人:孙跃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