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33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箱体与箱盖;动力输入装置与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均通过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为齿轮啮合传动,与减速装置为键连接传动;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均设在箱体内部,通过箱盖密封,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和输出齿轮设置在箱体外部,完成双动力输出。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优点。
【专利说明】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背景技术】
[0002]减速器作为传统机器的核心传动部件,在各种机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动装置的好坏决定着机器的工作性能优劣和运转费用的高低。现有的传统减速器大多为齿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等,齿轮传动应用范围广,但其齿隙大小难以控制,不适用于精密场合,且传动比较小,较大传动比时常采用多级传动,使得空间结构复杂;行星齿轮减速器结构较紧凑,传动精度高,但传递扭矩不能太大,且成本相对较高;蜗轮蜗杆减速器具有大传动比且可以侧向传动,但其体积大、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也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箱体与箱盖;动力输入装置与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均通过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为齿轮啮合传动,与减速装置为键连接传动;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均设在箱体内部,通过箱盖密封,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和输出齿轮设置在箱体外部,完成双动力输出。
[0005]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输入装置为一根竖直放置的动力输入轴,在动力输入轴轴上端有一个与输入轴同轴的圆孔,圆孔内开有键槽。同时,动力输入轴的轴身上开有两个键槽,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递至减速装置。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凸轮与侧向分布的第一转动圆盘、第二转动圆盘及沿两圆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圆柱凸轮上内设有与轴同轴线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键槽,与动力输入轴的轴身上有两个键槽通过键连接。圆柱凸轮与第一转动圆盘和第二转动圆盘的两轴线垂直交错,第一转动圆盘和第二转动圆盘上的圆柱滚子曲面与圆柱凸轮廓面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啮合,第一转动圆盘与第二转动圆盘与其沿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连接,〃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可固定圆柱滚子轴线方向的位移,但不影响圆柱滚子的周向转动,因而圆柱滚子在圆柱凸轮廓面上受迫运动时为滚动,其间摩擦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力,增大传递效率。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传递轴与第一直齿轮,动力传递轴一端与第二转动圆盘连接,另一端设有花键与第一直齿轮连接,实现侧向分布的减速装置的第二转动圆盘传出的扭矩方向与第一转动圆盘传出的扭矩方向一致。
[0008]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与第一转动圆盘连接的第一输出轴和与动力传递装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上安装有与动力传递轴上配合的第一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在两输出轴伸出箱体外的部分均设计有花键及设有通过花键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的同步输出使传动扭矩增大,通过花键连接使得可承载的扭矩增加,因而更加适合重载条件,同时双动力输出使载荷在箱体内部分布对称,并使传动平稳。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箱体侧面设有定位孔,箱盖上设有定位孔,在箱体与箱盖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输出轴的第一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在箱体与箱盖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动力传递轴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三定位孔。同时在箱体内部有横板,在横板与箱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二动力输出轴的第五定位孔与第六定位孔。在箱体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用于限定动力输入轴运动的竖直方向第七定位孔和第八定位孔。在所有定位孔与轴配合处均设有滚动轴承和轴承套。
[00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密、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且适用于低速重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仰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俯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侧面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速装置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入轴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箱体,2.箱盖,3.输出齿轮,4.动力输入轴,5.第一转动圆盘,6.第一动力输出轴,7.第二转动圆盘,8.第一直齿轮,9.第二直齿轮,10.第二动力输出轴,11.动力传递轴,12.花键,13.圆柱滚子,14.圆柱滚子曲面,15.圆柱凸轮,16.角接触轴承,17.键槽,18.圆柱凸轮上中空圆孔,19.圆柱凸轮廓面,20.动力输入轴内圆孔键槽,21.动力输入轴内圆孔,22.动力输入轴轴身键槽,23.第二定位孔,24.第五定位孔,25.第六定位孔,26.第八定位孔,27.第一定位孔,28.第七定位孔,29.横板,30.第三定位孔,31.第四定位孔,32.第二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主要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箱体与箱盖;动力输入装置与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均通过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为齿轮啮合传动,与减速装置为键连接传动;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均设在箱体内部,通过箱盖密封,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和输出齿轮设置在箱体外部,完成双动力输出。
[0021]如图6所示,动力输入装置为一根竖直放置的动力输入轴4,在动力输入轴4轴上端有一个与输入轴同轴的圆孔21,圆孔内开有键槽20。同时,动力输入轴4的轴身上开有两个键槽22,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递至减速装置。[0022]如图5所示,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凸轮15与侧向分布的第一转动圆盘5、第二转动圆盘7及沿两圆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13。圆柱凸轮15上内设有与轴同轴线的通孔18,在通孔内设有键槽17,与动力输入轴4的轴身上有两个键槽22通过键连接。圆柱凸轮15与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的两轴线垂直交错,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上的圆柱滚子曲面14与圆柱凸轮廓面19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啮合,第一转动圆盘5与第二转动圆盘7与其沿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圆柱滚子13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16连接,〃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16可固定圆柱滚子13轴线方向的位移,但不影响圆柱滚子13的周向转动,因而圆柱滚子13在圆柱凸轮廓面19上受迫运动时为滚动,其间摩擦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力,增大传递效率。
[0023]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传递轴11与第一直齿轮8,动力传递轴11 一端与第二转动圆盘7连接,另一端设有花键12与第一直齿轮8连接,实现侧向分布的减速装置的第二转动圆盘7传出的扭矩方向与第一转动圆盘5传出的扭矩方向一致。
[0024]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与第一转动圆盘5连接的第一输出轴6和与动力传递装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10,第二输出轴10上安装有与动力传递轴11上配合的第一直齿轮8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9,在两输出轴伸出箱体I外的部分均设计有花键12及设有通过花键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3和第二输出齿轮32。第一输出齿轮3和第二输出齿轮32的同步输出使传动扭矩增大,通过花键连接使得可承载的扭矩增加,因而更加适合重载条件,同时双动力输出使载荷在箱体内部分布对称,并使传动平稳。
[0025]如图7、图8所示,箱体I侧面设有定位孔,箱盖2上设有定位孔,在箱体I与箱盖2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输出轴6的第一定位孔27与第四定位孔31,在箱体I与箱盖2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动力传递轴11的第二定位孔23与第三定位孔30。同时在箱体I内部有横板29,在横板29与箱体I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二动力输出轴10的第五定位孔24与第六定位孔25。在箱体I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用于限定动力输入轴4运动的竖直方向第七定位孔28和第八定位孔26。在所有定位孔与轴配合处均设有滚动轴承和轴承套。
[0026]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通过电机通过与动力输入轴4之间的键连接带动动力输入轴4转动,动力输入轴4通过轴身上键槽与圆柱凸轮圆孔18上键槽17的键连接配合带动圆柱凸轮15绕自身轴线转动。圆柱凸轮15的轮廓面19与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上的圆柱滚子曲面14相接触,圆柱凸轮15转动时,圆柱滚子13受迫在凸轮轮廓19上滚动,同时圆柱滚子13绕自身轴线自转,则与圆柱滚子13通过角接触轴承16连接的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也将产生绕自身圆周方向的转动,第一转动圆盘5绕轴线方向自转产生的转矩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6直接输出,第二转动圆盘7由于与第一转动圆盘5为对立分布,因而产生与第一转动圆盘5方向相反的绕轴线方向的自转,通过与第二转动圆盘7相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相啮合的一对齿轮改变传出转矩的方向,此时第二转动圆盘7传出的转矩与第一转动圆盘5输出的转矩方向一致,并通过第二动力输出轴10输出,达到双动力同步输出的效果。同时第一动力输出轴6和第二动力输出轴10在箱体I外配合有与轴端花键12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3和第二输出齿轮32,两个输出齿轮绕各自输出轴所在轴线为中心的转动完成动力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输出装置、箱体与箱盖;动力输入装置与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均通过键连接;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传递装置为齿轮啮合传动,与减速装置为键连接传动;动力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均设在箱体(I)内部,通过箱盖(2)密封,动力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和输出齿轮设置在箱体外部,完成双动力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输入装置为一根竖直放置的动力输入轴(4),在动力输入轴(4)轴上端有一个与输入轴同轴的圆孔(21),圆孔内开有键槽(20);同时,动力输入轴(4)的轴身上开有两个键槽(22),可通过键连接将动力传递至减速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装置包括圆柱凸轮(15)与侧向分布的第一转动圆盘(5)、第二转动圆盘(7)及沿两个转动圆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柱滚子(13);圆柱凸轮(15)上内设有与轴同轴线的通孔(18),在通孔内设有键槽(17),与动力输入轴(4)的轴身上有两个键槽(22)通过键连接;圆柱凸轮(15)与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的两轴线垂直交错,第一转动圆盘(5)和第二转动圆盘(7)上的圆柱滚子曲面(14)与圆柱凸轮廓面(19)为空间两面曲面的共轭啮合,第一转动圆盘(5)与第二转动圆盘(7)与其沿自身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圆柱滚子(13)通过〃背对背〃布置方式的角接触轴承(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动力传递轴(11)与第一直齿轮(8 ),动力传递轴(11) 一端与第二转动圆盘(7 )连接,另一端设有花键(12)与第一直齿轮(8)连接,实现侧向分布的减速装置的第二转动圆盘(7)传出的扭矩方向与第一转动圆盘(5)传出的扭矩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与第一转动圆盘(5)连接的第一输出轴(6)和与动力传递装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10),第二输出轴(10)上安装有与动力传递轴(11)上配合的第一直齿轮(8)相啮合的直齿轮二( 9 ),在两输出轴伸出箱体(I)外的部分均设计有花键(12 )及设有通过花键连接的第一输出齿轮(3)和第二输出齿轮(32),第一输出齿轮(3)和第二输出齿轮(32)的同步输出使传动扭矩增大,通过花键连接使得可承载的扭矩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凸轮双侧异向传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箱体(I)侧面设有三个定位孔,箱盖(2 )上设有两个定位孔,在箱体(I)与箱盖(2 )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一输出轴(6)的第一定位孔(27)与第四定位孔(31),在箱体(I)与箱盖(2)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动力传递轴(11)的第二定位孔(23 )与第三定位孔(30 ),同时在箱体(I)内部有横板(29),在横板(29)与箱体(I)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第二动力输出轴(10)的第五定位孔(24)与第六定位孔(25);在箱体(I)的顶部和底部设有用于限定动力输入轴(4)运动的竖直方向第七定位孔(28 )和第八定位孔(26 );在所有定位孔与轴配合处均设有滚动轴承和轴承套。
【文档编号】F16H37/12GK203532655SQ20132054053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董明望, 吴林, 杨婷婷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