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037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装材料3的密封性降低的情况。另外,由于熔接密封部6与芯材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L为数10mm左右,因此,在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解除后、芯材2复原至数100mm之前,能够借助薄膜5的张力维持芯材2的厚度。
[0080](干燥工序)
[0081]图9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干燥工序的说明图。将周缘部F的一部分被密封后的薄膜5a、薄膜5b以及被收纳于薄膜5a和薄膜5b的芯材2投入干燥炉17内。此时,干燥炉17内被加热至比构成薄膜5a以及薄膜5b的各层纤维的熔点中的最低熔点低10°C?20°C左右的温度。由此,防止薄膜5a以及薄膜5b熔融。
[0082]在将被收纳于薄膜5的芯材2投入干燥炉17后,在干燥炉17中放置数十分钟?数小时,使薄膜5以及芯材2干燥。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干燥,能够使薄膜5的表面以及芯材2所吸附的水分等脱离。此外,若薄膜5的表面以及芯材2所吸附的水分脱离,则水分从薄膜5周缘部F中的敞开的部分被排出。因而,能够抑制在后述的真空包装工序后气体在薄膜5内(外包装材料3内)脱离的情况。S卩,能够抑制薄膜5内的因气体分子的运动而导致的热传递,能够抑制真空隔热材料1的隔热性降低的情况。
[0083](真空包装工序)
[0084]图10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真空包装工序的说明图。接下来,在真空包装工序中,首先,将形成一体的薄膜5a、薄膜5b以及芯材2从干燥炉17取出,并设置于真空容器18A内。在设置于真空容器18A内之后,经由薄膜5的敞开部分将吸附剂4插入薄膜5内。之后,密闭真空容器18A,敞开阀18C并驱动真空栗18B,从而对真空容器18A内进行减压。此外,阀18D关闭。
[0085]伴随着真空容器18A内被减压,薄膜5a内的空气也经由敞开部分从真空容器18A内被排出。
[0086]在对真空容器18A内充分排气,压力成为数Pa左右时,使用设置于真空容器18A内的熔接密封机18E,对薄膜5的敞开部分进行热熔接来封闭。之后,停止真空栗18B并且关闭阀18C而停止真空容器18A内的排气,并通过打开阀18D而使真空容器18A内与大气连通。由此,芯材2经由薄膜5而被大气压压缩,相对于原棉成为数十分之一的厚度。这样,薄膜5内真空化。通过如上工序来制造真空隔热材料1。
[0087][本实施方式1的效果]
[0088]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在压缩工序中,在芯材2的上下表面配置薄膜5,并在该状态下利用压力机11压缩为预先设定的厚度。然后,在压缩的状态下,将薄膜5周缘部F的一部分密封,从而形成熔接密封部6。由此,即便不通过加热挤压对芯材2进行压缩、添加粘合剂而使之粘结、或使用内包装材料等,也能够抑制在薄膜5产生多余的耳部等、并将芯材2收纳于外包装材料3的内部。
[0089]S卩,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中,不仅能够抑制多余的耳部的产生,而且不使用加热挤压、粘合剂、内包装材料,与此相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0090]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在密封工序中,使熔接密封部6与芯材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L为数10mm左右。因此,在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被解除之后,薄膜5的欲维持芯材2的状态的张力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芯材2复原为原来厚度。
[0091]S卩,能够实现栗的大容量化的抑制以及减压时间增大的抑制等。
[0092]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不使用内包装材料。因此,能够抑制因内包装材料的褶皱或耳部而导致真空隔热材料表面的形状精度变差。
[0093]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并不采用考虑到芯材2的复原而过度压缩的方法。即,以往,存在考虑到芯材2的厚度返回原状而过剩地进行压缩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存在芯材2破坏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利用薄膜5的张力来阻止芯材2复原,因此可以不将芯材2相比预先设定的厚度进一步过度压缩,能够抑制芯材2破坏的情况。
[0094]实施方式2.
[0095]对于本实施方式2,对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中,使用限制板13a和限制板13b、以及限制部件14a和限制部件14b。
[0096]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为成对的板状部件。限制板13a配置于薄膜5a的上表面,该薄膜5a配置于芯材2的上表面,限制板13b配置于薄膜5b的下表面,该薄膜5b配置于芯材2的下表面。而且,限制部件14a以及限制部件14b用于将限制板13a和限制板13b彼此固定,以使得限制板13a与限制板13b之间的间隔不变。在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的端部侧形成有供限制部件14a以及限制部件14b插入的孔部T。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的厚度为数mm?数10mm左右。
[0097]限制部件14a具有插入于孔部T的两个插入部R1和将两个插入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R2。限制部件14b也同样。此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限制板13a和限制板13b、以及限制部件14a和限制部件14b统称为厚度限制夹具15。
[0098](配置工序)
[0099]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配置工序的说明图,是对芯材2进行压缩之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0100]如图11所示,在配置工序中,在将芯材2与薄膜5设置于压力机11上时,将上下一对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配置于薄膜5a以及薄膜5b的上下。S卩,限制板13a在配置工序中配置为被夹设于压力机11的加压部11A与薄膜5a之间,限制板13b在配置工序中配置为被夹设于加压部11B与薄膜5b之间。
[0101](压缩工序)
[0102]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压缩工序的说明图,是对芯材2进行压缩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2所示,利用压力机11将芯材2与薄膜5a、薄膜5b、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 —起压缩至真空隔热材料1的1.1倍左右的厚度。
[0103](密封工序)
[0104]图13是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密封工序的说明图。图14是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密封工序中使用的厚度限制夹具15的说明图。接下来,如图13所示,利用熔接密封机10对上下的薄膜5a以及薄膜5b的周缘部F中除了敞开部分之外的部分进行熔接,之后,使熔接密封机10退避。
[0105]如图14所示,在限制板13a以及限制板13b安装限制部件14a以及限制部件14b。接下来,解除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此时,芯材2欲沿厚度方向复原,但被厚度限制夹具15维持在压缩状态。
[0106](干燥工序)
[0107]图15是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干燥工序的说明图。在干燥工序中,不解除借助厚度限制夹具15对形成一体的芯材2与薄膜5进行的限制,将其从压力机11上取出并投入干燥炉17内。
[0108](真空包装工序)
[0109]图16是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真空包装工序的说明图。在真空包装工序中,不解除借助厚度限制夹具15对形成一体的芯材2与薄膜5进行的限制而将其取出,并设置于真空容器18A内。在设置后,将吸附剂4插入于薄膜5内,并对真空容器18A内进行减压。然后,对薄膜5内进行减压并密封。在停止对真空容器18A内的减压之后,使真空容器18A内与大气连通。此时,由于真空隔热材料1比限制板13a与限制板13b之间的间隔薄,因此能够容易地装卸厚度限制夹具15。
[0110][实施方式2的效果]
[0111]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除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0112]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不仅进行薄膜5周缘部的密封,还能够借助厚度限制夹具15的作用来抑制芯材2的厚度复原。
[0113]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以加上厚度限制夹具15的厚度后的高度将形成一体的芯材2与薄膜5投入于真空容器18A。因此,能够抑制真空容器18A以及真空栗18B的容量,能够抑制制造设备费用。另外,由于无需使用内包装材料等进行减压、密封就能够维持与真空隔热材料1同等的厚度,因此能够在真空包装工序紧前实施干燥工序。
[0114]图17是仅借助薄膜5的张力限制芯材2的厚度复原的情况下的问题的说明图。如实施方式1那样,在解除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利用薄膜5限制芯材2的复原的情况下,芯材2由薄膜5从与复原方向垂直的方向压缩,有时会产生如下问题:内部产生起伏等密度的不均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