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037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真空化后真空隔热材料1的厚度不均匀。
[011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解除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后也将芯材2维持为与真空隔热材料1同等的厚度,因此能够抑制厚度不均匀的产生,能够将真空包装工序后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表面起伏抑制为厚度的10%以下左右。
[0116]S卩,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够廉价地获得形状精度以及隔热性能良好的真空隔热材料1。
[011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示出了在压缩工序以及密封工序中将芯材2压缩至真空隔热材料1厚度的1.1倍左右并进行维持的例子,但也可以适当调整以使得吸附剂4的插入等的作业变得容易。
[0118]实施方式3.
[0119]图18是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密封工序的说明图。图19是利用图18所示的封闭部件16对薄膜5进行封闭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对于本实施方式3,对与实施方式1、2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120](压缩工序)
[0121]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压缩工序以及密封工序中,在利用压力机11对芯材2与薄膜5同时进行压缩时,压缩至与真空隔热材料1同等的厚度。
[0122](密封工序)
[0123]接下来,利用熔接密封机10对上下的薄膜5周缘部F中的除一边之外的部分进行熔接。并且,如图18所示,利用装卸自如的封闭部件16暂时固定并封闭周缘部F的其余部分即敞开部分。由此,如图19所示,形成为三边被热熔接、一边由封闭部件16封闭从而薄膜5内部被密封的结构。此时,使由封闭部件16封闭的位置比在真空包装工序中进行密封的位置距芯材2的端部的距离大。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在以芯材2的右侧所示的端部为基准时,封闭部件16的位置比进行密封的位置SP靠外侧。这样,即便薄膜5由封闭部件16损伤,在真空化后也不会产生因该损伤而导致的真空泄漏,能够防止隔热性能变差。
[0124]接下来,解除借助压力机11进行的压缩。此时,芯材2的复原力与因薄膜5内外的差压而导致的压缩力平衡,由此,芯材2的厚度被维持为与真空隔热材料1同等。
[0125](干燥工序)
[0126]图20是在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干燥工序中使用的干燥架20的说明图。图21是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干燥工序的说明图。接下来,在干燥工序中,将形成一体的芯材2与薄膜5设置于如图20所示的干燥架20。此时,干燥架20具有多个限制板21,多个限制板21隔开与真空隔热材料1的厚度同等大小的对置间隔配置。将形成一体的芯材2以及薄膜5插入该限制板21之间。在插入于限制板21之间后,取下封闭部件16,利用干燥炉17开始芯材2以及薄膜5的干燥。此时,芯材2的密封被解除,因此芯材2欲复原,但除通过形成熔接密封6而获得的薄膜5的张力之外、还通过限制板21的作用维持厚度。
[0127]在干燥结束后,保持插入于限制板21之间的状态,再次将封闭部件16安装于薄膜5的未进行熔接的一边,并从干燥架20取出真空隔热材料1。此时,芯材2的厚度被维持为与限制板21之间的间隙同等。
[0128](真空包装工序)
[0129]图22是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的真空包装工序的说明图。接下来,在真空包装工序中,将形成一体的芯材2与薄膜5插入于限制板22之间,该限制板22设置于真空容器18A内、且具有与真空隔热材料1的厚度同等的间隙。接下来,取下封闭部件16,将吸附剂4插入于薄膜内。并且,对真空容器18A内进行减压,对薄膜5内进行减压并密封。
[0130][实施方式3的效果]
[0131]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中,除具有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真空隔热材料1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3,通过利用装卸自如的封闭部件16封闭薄膜5的未被熔接的一边来维持压缩状态。因此,能够以形成一体后的芯材2与薄膜5的高度将芯材2与薄膜5投入真空容器18A。因此,能够抑制真空容器18A以及真空栗18B的容量,能够抑制制造设备费用。另外,无需使用内包装材料等进行减压、密封就能够维持与真空隔热材料1同等的厚度,因此能够在真空包装工序紧前实施干燥工序。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真空干燥工序以及真空包装工序中所需进行的相对于干燥炉17、真空容器18A的设置以及各工序中的密封的解除。
[0132]在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使压缩工序以及密封工序中的芯材2的压缩量、干燥架20的限制板21之间的间隙、真空包装机内的限制板的间隙与真空隔热材料1的厚度同等的例子,但也可以适当调整以使得容易进行干燥架20相对于台车的设置或取出、吸附剂4的插入等作业。
[0133]在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压缩工序以及密封工序中对薄膜5周缘部F的除一边之外的部分进行熔接,并利用封闭部件16封闭未熔接的一边,由此将薄膜5内部密闭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不使用封闭部件16而将周缘部F全部熔接来进行密封,在干燥工序中通过将薄膜5的一边切断来解除密封,从而制造真空隔热材料1。
【主权项】
1.一种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具备芯材以及收纳所述芯材的具有阻气性的薄膜,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配置工序,将所述芯材配置在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的压力机上,并且在所述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配置所述薄膜; 压缩工序,利用所述压力机经由所述薄膜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以及密封工序,在利用所述压力机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的状态下,对所述薄膜中的所述芯材的周缘部进行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工序中, 在将分别配置于在所述芯材的上表面配置的所述薄膜的上表面以及在所述芯材的下表面配置的所述薄膜的下表面的一对限制板设置于所述压力机的状态下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 并且安装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将一对所述限制板彼此固定,以使得在利用所述压力机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时一对所述限制板的对置间隔不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工序中, 在利用所述压力机对所述芯材进行压缩的状态下,对所述薄膜中的所述芯材的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进行密封,并利用装卸自如的封闭部件封闭所述周缘部的其余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还具有干燥工序,所述干燥工序在经过所述密封工序之后实施,在所述干燥工序中,在将所述芯材以及所述薄膜插入于干燥架的状态下使所述芯材干燥,所述干燥架具有与通过所述压缩工序被压缩后的所述芯材的厚度对应的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密封工序中, 对所述薄膜中的所述芯材的所述周缘部的一部分进行密封,并利用装卸自如的封闭部件封闭所述周缘部的其余部分, 在所述干燥工序中, 在将收纳于所述薄膜的所述芯材以及由所述封闭部件封闭后的状态的所述薄膜插入于所述干燥架之后取下所述封闭部件,并利用干燥炉使所述芯材干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还具有真空包装工序,所述真空包装工序在经过所述干燥工序之后实施,在所述真空包装工序中,对收纳有所述芯材的所述薄膜内进行减压,并对所述周缘部的其余部分进行密封, 在所述密封工序中, 使由所述封闭部件封闭的位置比所述真空包装工序中的进行密封的位置距所述芯材的端部的距离大。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缩工序中,将所述芯材压缩至与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厚度同等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材为纤维的集合体。9.一种真空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料是利用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制造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及用该方法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料,上述真空隔热材料具备芯材以及收纳芯材的具有阻气性的薄膜,上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配置工序,将芯材配置在对芯材进行压缩的压力机上,并且在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配置薄膜;压缩工序,利用压力机经由薄膜对芯材进行压缩;以及密封工序,在利用压力机对芯材进行压缩的状态下,对薄膜中的芯材的周缘部进行密封。
【IPC分类】F16L59/065
【公开号】CN105257952
【申请号】CN201510330629
【发明人】上田智史, 高井浩明, 村上浩树, 藤森洋辅, 安孙子尚平, 向山贵祥, 藤村一正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