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隔离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64059阅读:来源:国知局
b,支架310的外侧壁底部加工有凸台310c,使得支架310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凸台310c内侧加工有环形槽310d,下腔体301b还设置有复位弹簧308,复位弹簧308的顶部抵触在支撑件306的底面上,复位弹簧308的底部抵触在环形槽310d内,支架310顶部开设有通孔310a,支架310的顶部设置有从下腔体301b封闭调节气孔305的下腔体密封膜片309,下腔体密封膜片309上开设有连通调节气孔305的限流孔,阀体301外侧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安装型材6,安装型材6上开设有安装孔6a;
泄气阀组件1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01顶部的第一密封件103、第一壳体101底部的第一密封套106以及第一壳体101中部的第一支撑座104,第一支撑座104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一壳体101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碳罐管道4的第一气口,第一密封套106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油箱管道5的第一阀口,第一壳体101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架107,第一支架107与第一支撑座104之间经第一弹簧105相连,第一支架107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弹簧105的底部抵触在第一环形槽内,第一支架107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密封膜片108,第一支撑座104在第一弹簧105作用下抵触在第一密封件103底部,第一密封膜片108在弹簧作用下封闭第一阀P;
补气阀组件2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201顶部的第二密封件203、第二壳体201底部的第二支撑座209以及第二壳体201中部的第二密封套205,第二支撑座209上开设有连通油箱管道5的第二通气孔,第二壳体201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碳罐管道4的第二气口,第二密封套205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阀口,第二壳体201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架207,第二支架207与第二支撑座209之间经第二弹簧208相连,第二支架207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弹簧208的顶部抵触在第二环形槽内,第二支架207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密封膜片204,第二支撑座209在第二弹簧208作用下抵触在第二壳体201上,第二密封膜片204在第二弹簧208作用下封闭第一阀口,第二密封套205在第二弹簧208作用下抵触在第二密封件203的底部;
支撑件306与阀体3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07,第一密封件103与第一壳体1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2,第一密封套106与第一壳体1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9,第二密封件203与第二壳体2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2、第二密封套205与第二壳体20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6。
[0028]图12为将本发明使用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高压油箱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有燃油箱、碳罐、碳罐脱附阀、高压压力传感器、油箱隔离阀、泄漏检测模块等组成;油箱隔离阀将蒸发排放控制系统隔离成两个部分,油箱部分和碳罐部分;在车辆行驶或停止过程中,燃油蒸汽会一直产生,并通过油箱隔离阀隔离在油箱端,隔离的油箱压力可能存在正压,也可能存在负压,当正压压力大于一定值或负压压力低于一定值后,油箱可能存在爆裂或坍塌的风险;当油箱部分压力过高时,可通过油箱隔离阀的泄气阀通道释放过高的油箱压力,保持油箱部分在安全压力范围内;当油箱部分压力过低时,可通过油箱隔离阀的补气阀通道补充油箱压力,以防油箱压力过低导致油箱坍塌。
[0029]本发明工作时,分为三种工作状态:
泄气阀泄气降压:
如图8所示,当油箱压力高于某个特定值(该特定值可通过第一弹簧105进行标定)后,蒸汽压力克服第一弹簧105压力,顶开第一密封膜片108,打开第一密封膜片108的密封通道,将过高的蒸汽压力从碳罐管道4释放入碳罐中,使得油箱内的蒸汽压力下降,达到安全压力值,当油箱内的蒸汽压力小于第一弹簧105压力时,第一密封膜片108在第一弹簧105作用下重新将该密封通道密封;
补气阀补气升压:
如图9所示,当油箱压力低于某个特定值(该特定值可通过第二弹簧208进行标定)后,油箱负压克服第二弹簧208压力,使得大气压力顶开第二密封膜片204,打开第二密封膜片204的密封通道,外界大气压经碳罐通道对油箱进行补气,从而提高油箱压力,以达到安全压力值,当油箱内的压力到达安全值时,第二密封膜片204在第二弹簧208的作用下重新将该密封通道密封;
电磁阀控制降压:
如图10-11所示,在实际操作中,当油箱内的压力出现高压但又不至于顶开第一弹簧105进行泄压,且需要对油箱内的高压控制到大气压(如加油)时,初始状态下,由于电磁阀关闭,此时的阀芯杆303配合上腔体密封膜片304将调节气孔305从上腔体密封,下腔体内,支架在复位弹簧308的作用下被顶在下腔体内,以至于其并不能从下腔体将调节气孔305密封,当需要调节油箱压力时,通过打开电磁阀,电磁线圈302控制阀芯杆303动作,从而将上腔体密封膜片304打开,此时油箱压力处于较高水平,蒸汽压力会顶着支架连同下腔体密封膜片309将调节气孔305封闭,而下腔体密封膜片309中间开设有限流孔,高压气流会通过限流孔经调节气孔305、上腔体流向碳罐,当油箱压力降低至低于复位弹簧308的弹性力时,复位弹簧308顶着支架下移,此时调节气孔305被打开,更多的压力气流从支架侧壁的方形通气槽310b以较高的流速流向调节气孔305,此过程中避免了由于初始压力较高而导致气流爆发性流出,而引起油箱系统其它部件(如FLVV)阻塞的问题,使得油箱内压力调节更加安全可靠,且调节过程仅需一个复位弹簧308配合一个支座即使实现,其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加低廉,具体的安全压力可通过复位弹簧308进行标定。
[0030]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油箱隔离阀,包括油箱管道、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以及碳罐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的底部均连接在油箱管道上,并形成气路相通,所述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的上部均连接在碳罐管道上,并形成气路相通,所述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之间经相互之间的壳体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将阀体分割成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支撑件,所述上腔体连通碳罐管道,下腔体连通油箱管道,所述支撑件的中部开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调节气孔,所述上腔体内设置有经电磁线圈控制的阀芯杆,所述阀芯杆的底部连接有从上腔体内封闭调节气孔的上腔体密封膜片,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架,所述下腔体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抵触在支撑件的底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抵触在支架上,所述支架顶部和侧壁上均开设有通路,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从下腔体封闭调节气孔的下腔体密封膜片,所述下腔体密封膜片上开设有限流孔; 所述泄气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顶部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壳体底部的第一密封套以及第一壳体中部的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一壳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碳罐管道的第一气口,所述第一密封套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油箱管道的第一阀口,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撑座之间经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密封膜片,第一支撑座在第一弹簧作用下抵触在第一密封件底部,第一密封膜片在弹簧作用下封闭第一阀口; 所述补气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顶部的第二密封件、第二壳体底部的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二壳体中部的第二密封套,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开设有连通油箱管道的第二通气孔,第二壳体的上部开设有连通碳罐管道的第二气口,所述第二密封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阀口,第二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二支撑座之间经第二弹簧相连,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密封膜片,第二支撑座在第二弹簧作用下抵触在第二壳体上,第二密封膜片在第二弹簧作用下封闭第一阀口,第二密封套在第二弹簧作用下抵触在第二密封件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顶面封闭的圆筒形结构,所述支架的侧壁上的均匀开设有多个方形通气槽,所述支架的外侧壁底部加工有凸台,使得支架外侧壁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内侧加工有环形槽,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抵触在环形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阀体之间、第一密封件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一密封套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二密封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二密封套与第二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抵触在第一环形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抵触在第二环形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侧底部和上部均设置有安装型材,安装型材上开设有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其特征在于,电磁阀组件的阀 体、泄气阀组件的第一壳体、补气阀组件的第二壳体为一体化成型。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阀门领域内的一种油箱隔离阀,包括油箱管道、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以及碳罐管道,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的底部均连接在油箱管道上,并形成气路相通,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的上部与均连接在碳罐管道上,并形成气路相通,电磁阀组件、泄气阀组件、补气阀组件之间经相互之间的壳体连接在一起,通过将泄气阀和补气阀配合工作,提高了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加油过程中打开电磁阀,让油箱蒸汽以受控的流量快速排到碳罐中,既减小加油等待时间,又能防止引起FLVV阀的阻塞问题,可用于机动车控制系统中。
【IPC分类】F16K31/06, B60K15/035, F16K1/32
【公开号】CN105422964
【申请号】CN201510982917
【发明人】顾常飞, 孙海鑫, 俞斌强, 李冬梅, 糜帅
【申请人】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