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结构和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052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润滑结构和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润滑结构和变速器,所述润滑结构包括液滴飞溅装置和驻极体部分。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将用于润滑机械元件的润滑液体成为液滴。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使成为液滴的润滑液体飞溅。机械元件构成接触部。每个接触部均是在对应的相邻机械元件相互接触的部分。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每个接触附近。驻极体部分由驻极体构成。
【专利说明】
润滑结构和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元件的润滑结构和一种使用该润滑结构的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已知这样一种技术,所述技术在包括在轴承中的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滑动部)上形成薄的润滑油膜(油膜),以便抑制机械元件的金属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抑制咬住(seizing)、磨损等。
[0003]为了抑制机械元件的咬住和磨损,已知以下两种技术:使机械元件设置有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部分以将润滑油保持在其中(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12-87924);和将机械元件的一部分构造为多孔体,润滑油浸入到所述多孔体(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0-120707)ο

【发明内容】

[0004]同时,如果机械元件位于难以供给润滑油的位置,则需要将大量润滑油直接供给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这在JP 2012-87924 A和JP 2000-120707 A中公开的技术中也是一样的,并且如果保持在粗糙部中的润滑油或者浸入到多孔体中的润滑油耗尽,则不能将润滑油供给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因此,需要将大量润滑油直接供给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能够在不直接供给润滑液体的情况下润滑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这种润滑结构的变速器。
[0006]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润滑结构包括液滴飞溅装置和驻极体部分。液滴飞溅装置是用于将润滑机械元件的润滑液体形成为液滴并且使液滴飞溅的装置。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附近。驻极体部分是驻极体化的部分。这里所说的“液滴”包括雾态液滴、飞溅状态的液滴等。
[0007]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润滑液体被形成为液滴,并且通过液滴飞溅装置使所形成的液滴飞溅。飞溅的液滴被吸引并且附着到处于带电状态的驻极体部分。驻极体部分被驻极体化成带电状态。由于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附近,所以附着到驻极体部分的液滴在与其它附着的液滴相接合的同时运动到每个接触部,由此润滑接触部。因此,在上述润滑结构中,能够在不将润滑液体直接供给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的情况下润滑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
[0008]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驻极体部分对所述润滑液体具有拒液性。
[0009]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由于每个驻极体部分均对润滑液体具有拒液性,所以附着到驻极体部分的液滴能够容易地沿着驻极体部分的表面运动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
[0010]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驻极体部分和润滑液体之间的润湿性小于每个接触部和润滑液体之间的润湿性。
[0011]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驻极体部分对润滑液体的润湿性被设置为小于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对润滑液体的润湿性;换言之,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对润滑液体的润湿性被设置成大于驻极体部分对润滑液体的润湿性;因此,能够通过沿着驻极体部分的表面运动的润滑液体的液滴有效地润滑上述接触部。
[0012]根据所述实施例,驻极体部分是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所述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设置于每个机械元件的表面。
[0013]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将设置于每个机械元件的表面的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用作驻极体部分;因此,例如,与将每个机械元件的部分均构成为驻极体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不改变机械元件的设计的情况下将驻极体部分在后期固定到机械元件。
[0014]根据所述实施例,润滑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机械元件;和集液池,所述集液池布置于壳体的底部并且构造成将润滑液体储存在集液池中,其中,液滴飞溅装置浸在储存在集液池中的所述润滑液体中,而且液滴飞溅装置被能够转动地支撑,液滴飞溅装置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构造成通过转动来S起所述集液池中的润滑液体并使液滴在壳体内飞溅。
[0015]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旋转构件旋转,以S起集液池中的润滑液体,并且使液滴在壳体内飞溅。能够利用这种使用旋转构件的简单构造使液滴在壳体内部飞溅。
[0016]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液滴飞溅装置包括液滴产生器,所述液滴产生器构造成使形成为液滴的润滑液体以雾态飞溅。
[0017]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通过使用液滴产生器将润滑液体形成为雾态的液滴并使液滴飞溅;因此,液滴的重量变得更小,并且液滴更容易被吸引到驻极体部分。因此,附着到驻极体部分的润滑液体(液滴)的附着量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润滑机械元件之间的每个接触部。
[0018]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机械元件是包括在轴承中的元件,并且驻极体部分设置于这些元件之间的每个滑动部附近。
[0019]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能够在不将润滑液体直接供给到包括在每个轴承中的元件之间的滑动部的情况下润滑这些元件之间的滑动部。
[0020]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机械元件是齿轮,并且驻极体部分设置于对应的相邻齿轮之间的啮合部附近。
[0021]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能够在不将润滑液体直接供给到齿轮之间的啮合部的情况下润滑齿轮之间的啮合部。
[002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速器包括上述润滑结构,并且机械元件是用于变速器的机械元件。
[0023]在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变速器中,能够在不将润滑液体直接供给到用于变速器的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的情况下润滑用于变速器的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
[0024]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在不将润滑液体直接供给到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的情况下润滑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的润滑结构和变速器。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和技术以及工业意义,在所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26]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
[0027]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中的被润滑的机械元件的局部剖视图(由图1中的箭头2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3是图2的剖视图中所不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驻极体部分的剖视图,示出了润滑液体的液滴被吸引并且附着到驻极体部分的状态;
[0030]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一种变型方案中的被润滑的机械元件的放大的剖视图(对应于图3的放大剖视图);
[0031]图6是示出了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润滑结构润滑的机械元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0032]图7是示意性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
[0033]图8是示出了附着到试样A至C的各自的润滑油附着量的柱状图;
[0034]图9是示出了在润滑油附着之前和润滑油附着之后的试样A至C的各自的表面电势的柱状图;和
[0035]图10是示出了由冲流起电产生的试样B和C的各自的表面电势的线状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将参照图1至图4描述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的车辆变速器10。
[0037]如图1所示,变速器10包括:外壳12;齿轮系14,每个所述齿轮系14均包括容纳在这个外壳12中的多个齿轮13;轴16,每个所述轴16均支撑一个对应的齿轮系14;和轴承18,每个轴承18均可转动地支撑一根对应的轴16。本实施例的外壳12是本发明的壳体的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外轮20、内轮22、各个球形件24、和保持架26是包括在每个轴承18和多个齿轮13中的每一个齿轮13中的元件,所述多个齿轮13构造成本实施例的每个齿轮系14。外轮20、内轮22、各个球形件24、和保持架26是变速器的机械元件的一个示例。电动发电机、行星齿轮机构等连接到本实施例的变速器10的每根轴16。
[0038]保存润滑油L的集油池28布置在外壳12的底部。集油池28是集液池的一个示例。润滑油L用于润滑变速器的机械元件,S卩,用于润滑包括在每个齿轮13和每个轴承18中的相应部件。本实施例的润滑油L是润滑液体的一个示例。
[0039]齿轮13A浸在集油池28中。齿轮13A是包括在每个齿轮系14中的多个齿轮13中的一个齿轮。齿轮13A的至少沿着重力方向的下部部分浸在集油池28中。因此,如果齿轮13A围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则润滑油L被搅拌并且被舀起(scooped up),以便在外壳12内部以油滴状态飞溅。
[0040]如图1所示,栗送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的油栗29连接到外壳12。栗送的润滑油L被从齿轮系14和轴承18上方供给到包括在齿轮系14和轴承18中的相应部件。供给的润滑油L冷却并润滑包括在齿轮系14和轴承18中的相应部件。然后,润滑油L由于重力返回到集油池
28 ο[0041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轴承18均是被划分为滚动轴承的滚珠轴承。轴承18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外轮20、内轮22、各个球形件24、和保持架26。外轮20固定到外壳12。轴16插入通过内轮22。各个球形件24布置在外轮20和内轮22之间。保持架26呈环状。保持架26在外轮20和内轮22之间保持各个球形件24。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将描述的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每个保持架26。每个轴承18的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均通过下面将描述的润滑作用润滑。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轴承18的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别表示外轮20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以及内轮22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这些接触部还可以称作上述部件之间的滑动部。因此,这些接触部可以适当地称作每个轴承18的部件之间的滑动部或者每个轴承18的滑动部。
[0042]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的主要部分是齿轮13A和驻极体部分32。齿轮13AS起储存在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齿轮13A使润滑油L在外壳12内部以油滴状态飞溅(参见图1)。驻极体部分32相应地布置于每个轴承18的部件之间的滑动部(接触部)附近。每个驻极体部分32均被驻极体化(electretized)。本实施例的齿轮13A是液滴飞溅装置或者旋转构件的一个示例。在图1和图4中,在液滴Ld中,液滴直径较大的每个油滴或者液滴用附图标记Ldl表示为飞溅油滴,并且液滴直径较小的每个油滴或者液滴用附图标记Ld2表示为雾态油滴。
[004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各个部件中,环状的保持架26设置有驻极体部分32。这个驻极体部分32由驻极体化的膜体构成。驻极体化的膜体在后期固定(post-fixed)到保持架26的外表面26A、内表面26B和侧表面26C。在本实施例中,驻极体部分32没有设置于保持架26的保持各个球形件24的圆形孔26D的孔壁表面上。然而,设置驻极体部分3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这个构造。例如,驻极体部分32可以设置在每个圆形孔26D的孔壁表面上。设置于每个圆形孔26D的孔壁表面的驻极体部分32由于与球形件24接触而被磨损。
[0044]“驻极体化(electretizat1n)”这里指的是使绝缘体的表面的附近区域带电。具体地,“驻极体化”指的是在介电性较强的绝缘体中产生电极化,以便使绝缘体进入在其表面的附近区域中半永久性地保持电荷的状态。在绝缘体中产生电极化的方法的一个示例可以包括放电处理、热处理、X射线处理、电子束处理和紫外线(UV)处理,并且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半永久性地保持电荷”指的是绝缘体的表面电势难以被减小,这与普通的摩擦带电不同。
[0045]驻极体部分32对润滑油L具有拒液性(拒油性)。具体地,驻极体部分32具有在光滑表面上的润湿角介于50°至90°的范围内的的拒液性。润湿角表示相对于润滑油L的接触角。在本实施例中,构成驻极体部分32的膜体是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因此,膜体对润滑油L具有的$父尚的拒液性。
[0046]驻极体部分32对润滑油L的润湿性(亲油性)小于每个轴承18(其部件由金属制成)对润滑油L的润湿性。换言之,与驻极体部分32对润滑油L的润湿性相比,每个滑动部均对润滑油L具有更高的润湿性。滑动部表示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之间的滑动部。因此,与驻极体部分32相比,每个滑动部更容易润湿并且更容易被润滑油口闰滑。
[0047]将在下文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0048]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的变速器10中,通过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来冷却和润滑齿轮系14和轴承18。齿轮13A随着对应的齿轮系14的转动而转动。齿轮13Ag起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以使润滑油L作为油滴Ld在外壳12内部飞溅。如图4所示,飞溅的油滴Ld被吸引并且附着到被驻极体化成带电状态的驻极体部分32。
[0049]如图3所示,在润滑结构30中,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保持架26的外表面26A,所述外表面26A位于外轮20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滑动部)的附近区域中。附着到驻极体部分32的油滴Ld在与其它附着的油滴Ld相结合的同时朝向外轮20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滑动部)运动。油滴Ld润滑外轮20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另一方面,驻极体部分32还设置于保持架26的内表面26B,所述内表面26B位于内轮22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滑动部)的附近区域中。附着到驻极体部分32的油滴Ld在与其它附着的油滴Ld结合的同时朝向内轮22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滑动部)运动。油滴Ld润滑内轮22和每个球形件24之间的接触部(滑动部)。这样,在变速器10中,通过润滑结构30,能够通过飞溅的润滑油L的油滴Ld来润滑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之间的滑动部,而不需要将润滑油L直接供给到所述滑动部。因此,即便轴承18中的滑动部位于难以直接供给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的位置,也能够实现润滑。“难以直接供给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的位置”这里指的是例如外壳12中的上部位置或者远离润滑油L的供给口的位置。由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被从该供给口供给到外壳12内部。
[0050]在变速器10中,通过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即便润滑轴承18中滑动部位于难以直接供给润滑油L的位置,也能够实现润滑。例如,在通过增加外壳12内的润滑油L的量来润滑轴承18中的滑动部的变速器中,增加润滑油L的量导致重量增加。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的变速器10中,润滑结构30使得能够润滑轴承18中的滑动部,从而抑制因增加润滑油L的量而导致的重量增加。与通过增加润滑油L的量来润滑轴承18中的滑动部的变速器相比,还能够抑制齿轮13A搅拌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时的拖曳转矩增大。能够将变速器10的油栗的工作负荷减小至小于通过增加润滑油L的量来润滑轴承18中的滑动部的变速器的油栗的工作负荷。另外,在变速器10中,由于不必增加润滑油L的量,所以能够更早地实现润滑油L的预热。
[0051 ]在润滑结构30中,由于每个驻极体部分32均对润滑油L具有拒液性(拒油性),所以允许附着到驻极体部分32的油滴Ld容易地沿着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运动到轴承18中的每个滑动部。另外,轴承18中的每个滑动部对润滑油L的润湿性(亲油性)高于驻极体部分32的润湿性。因此,油滴Ld沿着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运动到滑动部。通过从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运动的油滴Ld能够有效地润滑上述滑动部。
[0052]在润滑结构30中,设置于保持架26的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用作驻极体部分
32。因此,驻极体部分32能够在后期固定到每个保持架26,而不需要改动轴承18中的部件的设计。
[0053]每个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电势随着时间而减小。然而,例如通过摩擦带电或者冲流起电(streaming electrificat1n)来再次存储电荷,能够恢复表面电势。例如,通过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之间的滑动摩擦来实施摩擦带电。例如,通过驻极体部分32和沿着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运动的油滴Ld之间的摩擦来实施冲流起电。
[0054]在润滑结构30中,能够利用使用齿轮13A的简单构造使油滴Ld在外壳12内飞溅。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构造成使用齿轮13A来使油滴Ld在外壳12内飞溅,所述齿轮13A是变速器的机械元件。然而,润滑结构30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润滑结构30可以构造成包括旋转构件,以舀起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并且使油滴Ld在外壳12内飞溅。
[005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构造成分别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每个轴承18的保持架26的外表面26A、内表面26B、和侧表面26C。然而,润滑结构30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能够通过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每个轴承18的保持架26的外表面26A和内表面26B中的至少一个处来实现润滑作用。
[0056]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中,如图3所示,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保持架26。然而,润滑结构30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如图5的变型方案所示,替代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保持架26,可以构造成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外轮20和内轮22。具体地,在该变型方案中,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外轮20的内表面20A和侧表面20B。驻极体部分32还设置于内轮22的外表面22A和侧表面22B。应当注意的是,外轮20的内表面20A不包括与每个球形件2接触的接触部(滑动部)。内轮22的外表面22A不包括与每个球形件24接触的接触部(滑动部)。在外轮20的侧表面20B和内轮22的侧表面22B处可以省略驻极体部分32。驻极体部分32可以分别设置于外轮20、内轮22和保持架26。另外,在每个轴承18中使用了用于调节间隙的垫圈(所谓的垫片)的情况下,驻极体部分32也可以设置于这个垫圈。
[0057]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中,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作为被划分为滚动轴承的滚珠轴承的每个轴承18的保持架26。然而,润滑结构30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每个轴承18均可以由被划分为滚动轴承的滚柱轴承构成。驻极体部分可以设置于这种滚柱轴承的保持架。还可以构造成将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每个滑动轴承的滑动部。
[0058]在下文中,将参照图6描述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润滑结构42的车辆变速器40。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并且将在此省略对这些相同构造的描述。
[0059]如图6所示,在润滑结构42中,除了轴承18之外,驻极体部分32还设置于包括在每个齿轮系14中的多个齿轮13。具体地,在每个齿轮13的轴向方向上,驻极体部分32分别设置到每个齿15的两个侧表面。因为齿轮13A部分地浸在集油池28中,所以驻极体部分32可以不设置于齿轮13A。
[0060]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42的操作。将不再对由与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相同的构造实施的操作进行描述。
[0061 ]在润滑结构42中,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每个齿15的每个侧表面15A,所述侧表面15A位于对应的毗邻齿轮13的齿15之间的接触部的附近区域中。被吸引并附着到相应的驻极体部分32的油滴Ld运动到相应的毗邻齿轮13的相应齿15之间的接触部(在下文中,称作“齿轮13之间的啮合部”),从而润滑这个啮合部。这样,在变速器40中,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42使得能够润滑齿轮13的位于难以直接供给润滑油L的位置处的啮合部。因此,在变速器40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以下三点:增加润滑油L的量而导致的重量增大;齿轮13A搅拌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时的拖曳转矩增大;和栗送润滑油L的油栗29的工作负荷。
[0062]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42中,驻极体部分32分别设置于多个齿轮13和轴承18。然而,润滑结构42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可以构造成仅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多个齿轮13。通过仅将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对应的毗邻齿轮13中的一个齿轮,也能够在所述毗邻齿轮13之间的啮合部处实现润滑作用。另外,驻极体部分32可以设置于容纳在外壳12中的其它变速器用的机械元件的附近区域。例如,驻极体部分32可以设置于包括在位于外壳12中的电动发电机中的部件(变速器的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的附近区域。驻极体部分32还可以设置于包括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部件(变速器的机械元件)之间的接触部(啮合部)的附近区域。
[0063]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润滑结构52的车辆变速器50。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并且将省略对这些相同构造的描述。
[0064]如图7所示,除了齿轮13A之外,润滑结构52包括雾产生器54,所述雾产生器54将润滑油L形成为雾态的油滴Ld2,并且使油滴Ld2在外壳12内部飞溅。具体地,雾产生器54布置在外壳12内。雾产生器54是将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的一部分形成为雾态的油滴Ld2并使油滴Ld2在外壳12内部飞溅的装置。本实施例的雾产生器54是本发明的液滴飞溅装置(液滴产生器)的一个不例。
[0065]将在下文描述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52的操作。将不再描述由与第一实施例的润滑结构30相同的构造实现的操作。
[0066]在润滑结构52中,通过雾产生器54将润滑油L形成为雾态的油滴Ld2。雾态的油滴Ld2在外壳12内部飞溅。因为雾态的油滴Ld2具有更轻的重量,所以这些油滴更容易被吸引到驻极体部分32。结果,大量的被吸引的油滴Ld2附着到驻极体部分32的表面。增加润滑油(油滴)的附着量使得能够有效地润滑轴承18中的滑动部。在变速器50中,通过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52,即便轴承18中的滑动部位于难以直接供给润滑油L的位置,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润滑。因此,在变速器50中,能够进一步抑制以下三点:增加润滑油L的量而导致的重量增大;齿轮13A搅拌集油池28中的润滑油L时的拖曳转矩增大;和栗送润滑油L的油栗29的工作负荷。
[0067]根据本实施例的将雾产生器54布置在外壳12内部的构造可以应用于第二实施例。
[0068]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52中,使用齿轮13A和雾产生器54来使油滴Ld在外壳12内部飞溅。然而,润滑结构52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可以在润滑结构52中仅使用雾产生器54。
[0069]在本实施例的润滑结构52中,作为液滴产生器的一个示例,使用这样的雾产生器54,所述雾产生器54将油栗29栗送的润滑油L的一部分形成为雾态的油滴Ld2,并且使油滴Ld2在外壳12内部飞溅。然而,润滑结构52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作为液滴产生器的一个示例,可以使用将压缩空气供应到集油池28中以使雾态的油滴Ld2在外壳12内部飞溅的雾产生器。可以使用将超声波施加到集油池28上以产生油滴Ld2的雾产生器。
[0070]在上述实施例中,驻极体部分32设置于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的表面的一部分和包括在每个齿轮系14中的齿轮13的表面的一部分。然而,变速器50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在变速器50中,驻极体部分32可以设置于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的整个表面。驻极体部分32可以设置于每个齿轮13的整个表面。设置于包括在每个轴承18中的部件之间的滑动部的驻极体部分32和设置于齿轮13之间的啮合部的驻极体部分32易于磨损,从而暴露出它们的金属表面。这是因为形成驻极体部分32的膜体(含氟聚合物膜)由于机械接触等而变得容易磨损。
[0071]除了车辆变速器10、40、50之外,上述润滑结构30、42、52中的每一个均可以应用于内燃机和外燃机的轴承、曲柄轴或者气门机构,或者应用于普通机器等的齿轮箱。
[0072]下面将参照测试结果来描述本发明的驻极体化的驻极体部分吸引油滴的效果。
[0073]执行测试I,以便测量附着的油量。首先,试样A、B、C分别在气密容器内部处于悬挂状态。随后,使油雾(雾态油滴)在气密容器内部飞溅。然后,测量附着到每个试样的油的附着量。图8的柱状图中示出了测量结果。
[0074]以下给出了测试I的条件:
[0075]a)油的类型:油(润滑油);b)产生油雾的方法:由喷射器将压缩空气喷射到布置在气密容器的下部部分的集油池,以便产生油雾;c)气压:0.4MPa;d)测量时间:60分钟;e)环境温度:27.4±1°C;和f)试样:使用了以下三种类型的试样:i)试样A:硅片;ii)试样B:表面设置有含氟聚合物膜(由Asahi Glass C0.,Ltd制造的Cytop(注册商标))的娃片,所述含氟聚合物膜的厚度介于Iym至20μπι之间;和iii)试样C:表面设置有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由Asahi Glass C0.,Ltd制造的Cytop(注册商标))的娃片,所述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的膜厚度介于Iwn至20μηι之间。
[0076]如图8所示,几乎没有油雾附着到试样A和试样B。油雾仅附着到试样C。从这个结果可以发现,具有更轻重量的油雾被吸引并且附着到试样C的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此时,如图9的柱状图所示,试样C的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的表面电势几乎没有减小。
【申请人】发现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保持处于带电状态。
[0077]接下来,执行测试2,以便测量试样B和试样C的表面电势。首先,试样B和试样C中的每一个均结合到盘状转子的外周,并且被放入到集油池中。在这种状态下,转子旋转,以便通过每个试样和油之间的剪切摩擦来产生冲流起电。测量试样B和C的各自的表面电势。图10的线状图表中示出了测量结果。
[0078]以下给出了测试2的条件:
[0079]g)油的类型(润滑油);g)剪切状态:在集油池中运动;i )剪切速率:8.8 mm / s(1400rpm); j)环境温度:24.1°C至24.3°C ;和k)试样:测试I中使用的试样B和C,但是有意地减小了试样C的表面电势。
[0080]如图10的线状图表所示,可以看到在试样C中,即使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的表面电势减小,这个含氟聚合物膜也能够通过与油的剪切摩擦产生的冲流起电而再次存储电荷,从而恢复其表面电势。在试样B中,含氟聚合物膜没有被驻极体化,并且因此其表面电势几乎一直保持为零。
【主权项】
1.一种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包括: 液滴飞溅装置,所述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使用于润滑机械元件的润滑液体成为液滴; 所述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使成为液滴的所述润滑液体飞溅, 所述机械元件构成接触部; 每个接触部均为对应的相邻机械元件发生相互接触的部分;和驻极体部分,所述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每个所述接触部附近,所述驻极体部分由驻极体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极体部分对所述润滑液体具有拒液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极体部分和所述润滑液体之间的润湿性低于每个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润滑液体之间的润湿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极体部分是设置于每个所述机械元件的表面上的驻极体化的含氟聚合物膜。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还包括: 壳体;和 集液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容纳所述机械元件, 所述集液池布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集液池构造成将所述润滑液体储存在所述集液池中, 所述液滴飞溅装置浸在储存在所述集液池中的所述润滑液体中,所述液滴飞溅装置被能够转动地支撑, 所述液滴飞派装置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构造成通过转动来圉起所述集液池中的所述润滑液体,并且所述旋转构件构造成使所述液滴在所述壳体内飞溅。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滴飞溅装置包括液滴产生器,并且 所述液滴产生器构造成使所述润滑液体以雾态飞溅。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元件被包括在轴承中, 所述机械元件包括滑动部,在所述滑动部处所述机械元件彼此间滑动,并且 所述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每个所述滑动部附近。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元件是齿轮,并且 所述驻极体部分设置于对应的相邻齿轮之间的啮合部附近。9.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 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 液滴飞溅装置,所述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使用于润滑机械元件的润滑液体成为液滴;所述液滴飞溅装置构造成使成为液滴的所述润滑液体飞溅,所述机械元件构成接触部,每个接触部均为对应的相邻机械元件发生相互接触的部分;和 驻极体部分,所述驻极体部分设置于每个所述接触部附近,所述驻极体部分由驻极体构成。
【文档编号】F16H57/04GK105909956SQ20161008969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7日
【发明人】市毛敬介, 入谷昌德, 高山仁志, 椎名贵弘, 床樱大辅, 富永聪, 荒川哉, 荒川一哉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