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8410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机械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适用于需要减振器阻尼随行驶条件变化而调节的各种车辆的悬架或座椅上。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对减振器阻尼强弱的要求会随负载、道路状况等行驶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当行驶条件变化时,如减振器阻尼力不能相应调节,其减振效果就难以令人满意,严重影响车辆舒适性。现在,随着各减振器厂家技术的不断升高和用户的需要,市面上已经存在多种可调阻尼力的减振器,这些能够调节阻尼力的减振器通常采用磁流变、电流变或电磁阀技术,其中磁流变液、电流变液通过不同间隙流道所产生的阻尼力,使振动衰减,其阻尼力可通过外加磁场或电流加以调节。电磁阀技术是利用油液通道中电磁阀的开关,改变油液通道的横截面积进行阻尼力调节。这些类型的减振器结构复杂,需另加电控系统,技术含量高,成本昂贵,通常应用在少量高级越野车和高档轿车上,无法在普通汽车上普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该减振器能够随车辆驾驶条件的改变而调节减振器阻尼的大小,提高车辆舒适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减振器包括吊环、储油缸、底阀螺栓、底阀、底阀螺母、工作缸、活塞螺母、活塞、实心活塞杆、导向座、密封元件、O型圈、阀片一、阀片二、阀片三、阀片四以及油液;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心活塞杆和调节臂,所述的空心活塞杆套装在实心活塞杆上,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上面设置有调节臂,实空心活塞杆的旋转动作受驾驶员控制。
[0005]所述实心活塞杆内部设有轴向通道,轴向通道的下端与下油腔相通、上端通过一个垂直于实心活塞杆的轴线方向的通孔与上油腔相通。
[0006]所述实心活塞杆上端位于吊环下面有一弧形开口用于空心活塞杆的旋转限位,所述弧形开口上带有上限位和下限位分别对应减振器阻尼力的硬挡和软挡;
[0007]所述实心活塞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O型圈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从空心活塞杆与实心活塞杆的中间配合面泄露。
[0008]所述空心活塞杆一端与调节臂铆接固定,另一端对应实心活塞杆上开有通孔的位置开一相同大小的通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0]1、本实用新型减振器和传统减振器相比增加了位于减振器活塞杆外围的一圈空心活塞杆,空心活塞杆通过顶端调节臂的作用使其可以绕着实心活塞杆旋转,实心活塞杆内部有油液通孔,空心活塞杆上开通孔,当此通孔旋转到与实心活塞杆内的油液通孔相通时,减振器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油液经由此孔流过,起到分流一部分油液的作用,减振器的阻尼力较小;而当空心活塞杆上的通孔旋转到与实心活塞杆内的油液通孔不通时,则起不到分流油液的作用,减振器阻尼力较大。
[0011]2、为了全面考虑各种车辆行驶条件下驾驶员对减振器阻尼力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减振器可通过位于驾驶室内的调节手柄的设置,拉动调节臂,对减振器进行阻尼力的调节。减振器阻尼力分为两个挡位,软挡和硬挡。驾驶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负载、路面条件等),在驾驶室内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减振器阻尼力处于合适挡位,从而获得较佳的减振效果,提高车辆舒适性。
[0012]3、本实用新型减振器结构简单可靠,容易实现,成本较低,通过机械结构的变化,实现减振器阻尼力可调,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条件的需要对减振器阻尼力进行相应调节,提高车辆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所示,该减振器包括吊环(I)、储油缸(2 )、底阀螺栓(3 )、底阀(4 )、底阀螺母(5)、工作缸(6)、活塞螺母(7)、活塞(8)、实心活塞杆(10)、导向座(11)、密封元件(13)、O型圈(16)、阀片一(17)、阀片二(18)、阀片三(20)、阀片四(21)以及油液;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心活塞杆(9)和调节臂(12),所述的空心活塞杆(9)套装在实心活塞杆(10)上,所述空心活塞杆(9)的上面设置有调节臂(12),实空心活塞杆(9)的旋转动作受驾驶员控制。
[0018]由附图2所示:所述实心活塞杆(10)内部设有轴向通道(24),轴向通道(24)的下端与下油腔(19)相通、上端通过一个垂直于实心活塞杆(10)的轴线方向的通孔(22)与上油腔(15)相通。
[0019]由附图3所示:所述实心活塞杆(10)上端位于吊环下面有一弧形开口(25)用于空心活塞杆(9)的旋转限位,所述弧形开口(25)上带有上限位(26)和下限位(27)分别对应减振器阻尼力的硬挡和软挡;
[0020]由附图1所示:所述实心活塞杆(1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两个O型圈(16)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从空心活塞杆(9)与实心活塞杆(10)的中间配合面泄露。
[0021]所述空心活塞杆(9)一端与调节臂(12)铆接固定,另一端对应实心活塞杆(10)上开有通孔(22)的位置开一相同大小的通孔(23);当空心活塞杆(9)通过调节臂(12)旋转到下限位(27)时此两孔相通形成一个通道,此时会有一部分油液从此通道流过,减振器处于软挡位置,减振器的阻尼力较小;当空心活塞杆(9)通过调节臂(12)旋转到上限位(26)时,此通道关闭,减振器处于硬挡位置,减振器阻尼力全部由油液打开阀片产生,减振器的阻尼力较大。
[0022]由附图1所示:所述底阀(4)上有阀片三(20)、阀片四(21)两组阀片,活塞(8)上有阀片一(17)、阀片二(18)两组阀片,底阀(4)与活塞(8)都能双向打开,油液可以通过这里上下流动;空心活塞杆(9)上端与调节臂(12)铆接,通过调节臂(12)旋转空心活塞杆(9),以此来控制空心活塞杆(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